在
1959
年,毛泽东主席致函刘少奇,提出了一个关于党内称呼的新建议。他主张所有党员之间应统一使用
「
同志
」
这一称呼,避免使用官衔,以增进彼此间的亲切感。毛主席强调,党员之间只有岗位分工的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刘少奇对此表示赞同,但他也提出了一个特殊情况,即有三个人可以不受此规定的约束。这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这三个人究竟是谁?他们为何能获得如此特殊的待遇?
事实上,毛主席在党内倡导以「同志」相称的做法并非始于此时。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就在【实践论解说】书稿中将所有「毛主席」的称呼改为「毛泽东同志」,体现了他对平等、亲切称呼的坚持。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领导人身上。1947年,刘少奇在西柏坡主持土地工作期间,人们通常尊称他为「刘副主席」。然而,刘少奇并不喜欢这样的称呼,他希望大家能称呼他为「少奇同志」。这一称呼一直沿用了几十年,成为了他独特的标志。
同样在1957年,周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也被人们热情地称呼为「周总理」。然而,他却敲着桌子说:「我叫你们同志,希望你们也叫我同志。你们以后叫我恩来同志,这样我会更有亲切感。我认为自己是在为理想而奋斗,而不是成为了一个新官僚。」
(周恩来)
因此,在1959年,毛主席与刘少奇、彭真、杨尚昆以及周总理等人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他们一致决定在党内推行以「同志」相称的规定,并禁止使用职位作为称呼。这一举措旨在营造党内平等、亲切的氛围,促进党员之间的团结与互助。然而,关于刘少奇提出的那三个特殊人物到底是谁?接着往下看。
然而,刘少奇却提出了一个例外情况,即有三个人可以不受这一新规定的限制。首先,这第一位便是毛主席。毛主席在其一生中担任了众多党内外的重要职务,而几乎所有这些职务都带有「主席」二字。从20世纪30年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召开,毛主席的称呼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他独特的身份象征。在长征胜利后,毛主席又相继担任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书记等重要职务,这些职务的称呼也都离不开「主席」二字。
(毛泽东)
1943年11月,在全国英雄大会上,来自陕甘宁地区的数百万劳动英雄代表们用最朴素、最真诚的敬意和声音齐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这一口号从此成为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心中永恒的信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称呼更是传遍了海内外,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第二个人便是周总理。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人民心中,周总理始终是和蔼可亲、无微不至的大管家。他的事无巨细、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党内外人士的高度认可和尊敬。美国记者斯诺曾这样评价周总理:「他的经历和功绩已经证明,他就是那个能够总管一切的人。」周总理的称呼不仅让人感觉很亲切、很温暖,更是对他卓越才能和无私奉献的最好诠释。因此,大家已经习惯了这个称呼,一时间也很难更改。
(朱德)
第三个人便是朱总司令朱德。朱总司令被尊称为「红军之父」,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也是红军的总司令。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时期,朱老总都担任了军事总指挥的重要职务,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职责之一。因此,用「朱总司令」来形容他更为贴切和恰当。这个称呼不仅体现了他在军队中的崇高地位,更是对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的一种认可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