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55年他没参与授衔,3年后国家想补给他大将军衔,他说:上将就行

2024-12-17历史

1949年,中华民族结束了百年的屈辱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也自此建立。让那些为中华民族不断战斗的伟大民族英雄们,也即将被授勋表彰。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授衔仪式,许多战功赫赫的将军都获得了他们应得的荣誉。但同时也有些英雄,因为公务繁忙或者各种原因,没能出现在授衔仪式上,因此没能获得军衔。三年后国家打算为这些没能来授衔的将军,补上他们应得的荣誉,开国大将原定是十位,但这一次却计划再增添一席,这个人选就是李聚奎,但李聚奎得知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后,他反而要求降一级,授自己上将就行了。既然中央军委认为李聚奎应该授予大将,那就说明他的军功确实足够高,那为什么李聚奎要求降一级呢?

1928年,是李聚奎参军的一年,至此之后,不管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又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他的身影始终活跃在最前线,只要国家和人民有需要,他绝不会有半点犹豫。1955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得差不多了,三大改造也即将完成,但此时的我国对比西方国家,我们无论是工业水平还是经济发展仍有较大差距。当时世界刚刚经历过二战的洗礼,战后许多国家都用强大的工业体系来恢复自身的经济,而我国不仅工业水平落后,就连工业的血液石油也非常稀缺。对那时的中国来说,当务之急是找一个人负责挖掘中国大地上潜藏的石油资源,经过党中央的讨论,最终确定了一个人选,他就是李聚奎。授衔仪式开始时,李聚奎已经是新中国石油部的一把手,属于国家公务员系统的人员,授衔针对的是军队,所以李聚奎错过了1955年的授衔。起初中央下发文件,让他全权负责中国的石油发掘和开采,李聚奎是有些忐忑的。当然他并不是担心不能授衔,而是怕自己此前没接触过此类知识,担心自己无法完成如此重要的任务。在去到大西北后,李聚奎就积极地向技术人员请教石油知识,每逢有什么勘探任务时,他必然都会第一个到现场。从他任职开始到退休,一直在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在大西北的土地上为国家工业的发展做贡献,帮助中国石油工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建国初期,国内非常缺乏石油行业的人才,对石油开采等技术也是没有任何储备,不管是底层的开采人员,还是位居管理层的李聚奎,都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既然接了这个命令,李聚奎发誓无论如何都要做好,既然知识不足,那就花时间学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石油开采的条件非常艰苦,但进展却比较顺利,纵使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一切也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李聚奎在任时,坚决不搞特殊化,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他都与工人一起,在住宿条件比较紧张时,他第一个将好的房子让给工人,而他自己则谁四处漏风的那间。在李聚奎带领下,石油工业发展的朝气蓬勃,为后来的人打下了殷实的基础。三年后李聚奎结束了任期,中央便决定为李聚奎补发军衔。

中央细数李聚奎多年以来的功绩,认为给他授予个大将军衔并不过分,但由于第一次授衔时,原本规划的是十名大将,并且也都做了相对应的安排,如果此时再插一人的话,无疑是进行一次大的变动。如果只是授上将军衔的话也不妥,因为李聚奎的战功一点都不比其他大将低,况且李聚奎之前的许多老部下现在也都是授予上将军衔。因此中央也为此事烦恼,不知道该如何取舍,而在得知中央正在为自己的军衔级别烦恼时,李聚奎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品质。李聚奎没有难为党和国家,主动申请给自己授予上将军衔即可,由此看出他并不怎么在意个人荣誉。最终组织把李聚奎的个人意见考虑了进去,补授他上将军衔。毛主席曾给过李聚奎很高的评价,他说如果没有李聚奎的话,那新中国或许就不是1949年成立,而是1959或者1969年了。李聚奎初出茅庐便加入了革命队伍,在之后的数十年岁月,日复一日地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付出自己的精力,只要是有需要他的地方,他都不会多犹豫,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李聚奎于1904年出生在湖南的农民家庭中,虽然家中世代是农民,但幸运的是他们家没有被地主压制得太狠,所以还是能够解决温饱的,如果遇上丰收年,还能积攒一些积蓄。因此在李聚奎到了读书的年纪时,家中也拿得出钱给李聚奎读书,而李聚奎也因此算是小有学问了。1926年,中国大地四处都飘着新思想的风气,各地也都纷纷爆发革命,受此影响李聚奎也加入了革命的浪潮中。起初李聚奎加入的是国民党军队,跟随国民党军队进行过北伐战争。在北伐结束后,国民党就成了中国第一大党,而蒋介石也掌握了国民党的最高话语权,自此之后蒋介石的野心和欲望空前的膨胀。为了自己的地位不受到威胁,日益壮大的共产党成了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不久之后他便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在全国各地大肆地捕杀共产党员。而这一切都被李聚奎看在眼里,他虽然是国民党军队的人,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中国人不能互相残杀,因此他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做法非常反感,心中也萌生了脱离国民党的想法。经过了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后,1928年李聚奎正式加入我党,成了一名工农红军战士。凭借着他过往在北伐战争中的功绩,以及他的突出表现,在长征时期他就已经担任师长了。

1935年,李聚奎带领的部队,作为长征队伍的先锋队,像一柄尖刀一般,撕裂了敌人数道封锁线。在行经四川地区时,李聚奎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突破敌人的阻击,渡过远近闻名的大渡河。或许许多人都听过这场战役,但往往忽视了这场战役最出名的人,他就是李聚奎。李聚奎是这次战役的主角,他带领的部队勇猛异常,为兄弟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渡河时间,此后他的部队更是被评为红军第一团。这条渡河非常有名,半个多世纪前,太平天国运动的石达开便是在这条渡河饮恨归西的,太平天国如果不是受此打击,覆灭清朝不敢说,但也没那么容易被曾国藩剿灭。所以蒋介石曾放下狠话,势必要让红军走太平天国的老路,让这条大渡河断送整个革命队伍,蒋介石的狠毒之心昭然若现。

当时李聚奎和部下杨得志来到了大渡河的附近,两人在远处的山上观察周围的地形以及敌人的踪迹。两人很快就有了意外发现,在河岸边刚好有两条大船,可谓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李聚奎见状便想着,如何才能不惊扰敌人,而把这两艘船收入囊中呢?但李聚奎很快就没时间想了,因为军委下达了强渡的命令,赶在敌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把船夺过来,之后迅速渡河。夜色很快降临,李聚奎带着部队趁夜夺取了船只,之后就找了数十名当地的船夫,以及在军中选拔了十数名敢死队,为强渡做足了准备。在行动前的一晚,李聚奎找来了敢死队,对他们下达了最后一道指令,那就是好好吃一顿好好睡一觉。第二天渡河的时间点来临,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为红军数万人的大部队,打开了一条生路。当时河水喘急,红军的渡河船只不多,如果都聚在一起等过河的话,势必会给敌人可乘之机。李聚奎思考片刻后做出了决定,那就是兵分两路,此举为红军保留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后来人们在讨论此次战役时,大多都是称赞敢死队以及指挥官聂荣臻,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李聚奎才策划者。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战事基本告一段落,李聚奎便从前线来到了后方,培养了大批出色的后勤人员。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的条件非常艰苦,有时不仅要面对恶劣的天气,甚至还要忍饥挨饿,李聚奎看到这样的情况也非常揪心。为了解决战士们的肚子问题,李聚奎独创性地发明了一种食物,并让全国的百姓都种植上了这种作物,也基本解决了志愿军的肚子问题。李聚奎的身上散发的光芒,是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光芒。不管是在前线还是后方,他都是顶梁柱,他的功绩也确实少有人能比拟,但他却甘愿放弃荣誉,深埋功与名,种种举动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敬仰学习。【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