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降的安欣
十天没更新是因为建读者群后精力被抽拉的很极限, 精力少了, 压力大了,担子重了。对私域群的定位正如我【 文章中的想法:未来大概率会在私域群中分享干货,公域里会少说体制里那些冰山之下,不惹麻烦、安全、长久。
今天的文章是读者在通话中提出的灵魂问题而来的灵感。「如何判断一个领导是在培养你,还是在压榨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因为它之所以被很多人疑惑,是因为培养和压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都在不停干活,同时又因干活的回报并非现货交易,收益朦胧且长期,让人短期内无法判断培养还是压榨。
其实大多运气、价值还未到阈值的年轻人,很难接触到利益捆绑下的明牌背书。忽左忽右的对待,会让年轻干部的后置经验无法得到确切的前置培养消息。而真正的培养又不是恋人之间的跪地告白,更多是套上一层工作关系的珠帘面纱、双方不断试探才能心照不宣的路径。
一切培养的核心,我认为只在两个字,获利。这个获利,不是可「刑」性的短直快,而是为了普遍意义上的「升」的一切指向。体制内和「升」有关的运营,无非口碑评价、圈子拓展、核心能力的培养、绩效考核、干部推选和为干部推选做的前置努力等等。剩下不同程度的关心、鼓励、甚至有明目的经费补偿,都不一定是培养。
所以我用我的后置经验讲一下体制内的真正培养。
1.口碑评价的传导。
一是因大老板的有限精力无法亲自论证一个横跨几级下属的优劣,先入为主和频繁背书即可钻组织储备干部的空子。二是人民之间的传导,往往只要带头人喊的响,竖拇指的人多,那些提反对意见人的勇气就越弱,形式微小、助人为乐的民主测评更是不在话下。
这就需要平日里你的意中领导对上对下、大会小会、公开和私下等不同场合给你搭台唱戏,给予你不那么客观的正向评价,但凡有导向的抹黑,都不是培养。指桑骂槐、影射树威的情况,次数过多也易以假乱真,也不是真正的培养。
2.圈子拓展。
只要不是拿你垫刀、喊你买单接送等无效社交的局,在各类领域的资源携带者面前,带着你入局几乎就是为你背书,一是告诉大家你们相互信任,二是让圈子知道你的出身来源,三是给你领进门、拜拜路,拓宽拓宽认知。
这就需要你的意中领导有意识、有圈子的带你,但前提是你经过了他对你人品的考验,并且随后你凭借有效的经营手段建立了持续联系,否则「圈子」就是伪命题,你和前辈们永远只是「一面之缘」。
3.核心能力的培养。
对于体制内的年轻干部,高效解决问题能力、很强的抗压能力、负面情绪隔离能力、对上对下协调能力、白首穷经撰文能力、能打胜仗的斗争能力等等,都将是未来踏入侯门的必备能力,不论哪个层级、哪个岗位,这些能力都极其重要,而这些往往都需要在实践中获得。
但这些能力的培养最大的问题就是具有不对称性,每个能力都没有对应关卡/程序性设计的历练考验,这就导致了意中领导只能将手头的大量工作杂乱无章地给予被培养对象。这就导致了意中领导和年轻干部在分发/干活过程中存在很大层面的分歧。
例如重复机械、但磨心智的「挑水」和大量无效社交、但拉共情的「化缘」,立场不同,感受不同,评判就不同。例如高效解决问题能力和白首穷经撰文能力,两个关卡都属于边发展边发育,很少有立地成佛的爽感。这就让很多干部在工作中不断被摧残,负面情绪波动也大,尤其是有着吃饼排斥的干部,哪怕最终就是获得了「救火队」和「笔杆子」的通关奖励,也无法感受到这就是当初意中领导的原始设计。
4.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涉及全年的劳苦证明,也是实打实的利益,动绩效就是动人父母,如果在权限范围内不给予全额,不给予合格,不给予对应发展垫子,那就不是培养。
5.干部推选和为干部推选做的前置努力。
编筐织篓,全在收口,这几乎是培养的最后一步,不论你牛马多少年,不论你获得多少殊荣,在「升」的路径上没人给你牵头,永远都是门阀插队后的行列。
这就需要意中领导在口碑传导、提拔前的评优评证、路线设计、亮点成绩设计做前置努力,卖脸、卖资源、卖精力地推荐/强推支持一个人,遇到这样的差事和荣誉要无比努力和投入,无比珍惜和感恩。
事实上能走到第五步的人,都是长期明确的主观培养了。而体制内大多数的培养,能给予你一些帮助反思的正反馈都已是幸事,普遍领导都是在压榨的过程中教了你那么一点东西,这也是让年轻人更加迷离的原因。培养和压榨不是非黑即白的极端化问题,在全国8000万的体制人潮中,
真正的事实往往是很多领导他自己就没有培养干部的合格能力和意识自觉,也都是刚爬上井沿、脚还没站稳,自身影响力不足够给予发展上的正反馈;或本身就心粗、对原始股的天使投资又不感冒,能把工作应付就万事大吉;或唯己唯上惯了,只看天不看地引起的群起攻之让其被诟病过深,在他的价值观里根本就没有培养这一套。
真正的事实也往往是大多数领导和年轻干部之间的层级太近,他们不会培养也不能培养,培养你就饿死了师父,更送走了师父,没人敢像安欣一样真教。所以频繁盯着一个人干活,大多数都只是用着顺手,真培养得浇水,真压榨只出油。
真正的事实往往也是这个本是良人的领导在前期也要试探你是否值得:大量的入股投资能否获得未来的长期分红。因为带你拓圈子、刷舆论、推干部都需要耗费自身的资源和精力,天生反骨或农夫与蛇的故事在洛水之誓信任崩塌后比比皆是,这会让其望而却步。
所以培养还是压榨,真正的应对就是你要清楚你在某一阶段想要什么,他是否恰好能在此阶段给予。这里的观点和我昨天发到私域群的干货文章是异曲同工的,这一阶段里,你是为了工作经验的储备,还是统筹全局的能力,还是应对斗争的招式;是寻找协调能力的榜样,还是人情世故的标杆,还是江湖办事的领路人;是想懂经济,还是懂写材料,还是懂化债花钱;是要一个背书造势,还是提拔关键职级,还是改变身处环境,还是要人生履历。
体制内的人生更多是跟随不同的前路者,搭着不同车,借了不同的风而行驶一段又一段路。不用判断谁培养你还是压榨你,自私地看,你只要在一个哥的时限内,实现你的短暂预期即可。
只是希望我的读者们在搭了我的车后,还能与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