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談車

增程在走上坡路,理想卻在走下坡路

2024-05-24談車

理想開創了增程先河,無論你買不買理想,都要感謝理想。

先看兩組數據:

第一組 :2016年,增程式產品只賣出了14輛,到了2021年,增程式銷量達到了10萬輛,到了2023年, 增程式電動車銷售超過64萬輛,市場份額為2.9%。

第二組 :日前理想釋出了第一季度的財報,與2023年Q4相比,2023第四季度營收417.3億元,凈利潤57.5億元,現金流147億元,而2024年的Q1季度營收256億元,利潤13億元,指標出現環比下滑。這說明,理想的盈利能力現在在下降。不過,在第二季度,理想汽車應該會出現大幅上漲,因為理想L6的訂單可不小,但是卻又不能忽視市場壓力正在變大,外部的壓力會讓理想實作突破的難度增大。

理想第一季度交付量為8.04萬輛,雖然對比去年同期來看,有明顯增長,但是按照這個進度來推算,理想全年銷量也就在40萬左右,突破45萬輛都是難題,和2023年的37萬+持平也不是很容易。

很明顯,增程式車型呈階段性爆發式增長,而理想品牌卻在走「高峰之後的下坡路」。 從L7、L8和L9的銷量看,目前也不樂觀。 當然,對於理想L789系列而言,30萬以上的售價能有這樣的銷量,在國產車領域依然是獨占鰲頭。

從L7的銷量看,今年以來4個月就有一個月沒超過1萬台,而在2023年6月到12月,銷量全部在一萬台以上,不得不說,這有點走下坡路的跡象。尤其是L6的到來,很可能會蠶食一部份L7的市場。

再看L9,L9的銷量,在2024年1月到4月,都未能突破萬輛,而在2023年6月到132月,有5個月份突破的一萬台,可見,L9現在的銷量壓力也不小。 當然,對於40萬以上的售價車型,有這個銷量也實屬不易。

最後看下L8,在2024年1月到4月,月銷量因為破萬,甚至跌倒了5000多台,而在2023年8月到12月的月銷量均在一萬台以上。 下坡趨勢明顯,理想L8該想想辦法了。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理想內部的原因,同樣外部原因也很重要,做增程的車企多了,而且高端領域不缺問界,中端領域又來了星紀元ET,零跑馬上還要上C16,有智駕、六座、增程,這都會進一步蠶食理想的生存空間。增程為啥如此有吸重力?

支持派自然是吃到了增程式新能源車型產品紅利的人,比如余承東和李想,都公開表示——充電樁的完善和普及還需要時間,增程式是目前最適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以及未來5年,都會是增程式車型的天下。

反對派則以傳統燃油車企為代表,大眾的CEO馮思翰直言,借助化石燃料的燃燒為汽車動力系統發電是很糟糕的解決方案。 長城李瑞峰也表示過,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後,是行業共識。

時至今日,毫無疑問,整個行業增程式的數據和在增程式領域頭部品牌的戰績,都證明了一點——在動力電池技術出現顛覆性的革新成熟且量產之前,增程式汽車才是車市的藍海。

乘聯會的數據也無一不在表明,增程式和插混車型的增勢和漲幅,而理想品牌為首,問界等品牌在內的知名品牌,火爆程度和銷量數據,也足以讓各大廠商或者電氣化轉型不成功的品牌眼紅。

市面上湧現了越來越多的增程式車型,車企也是格外側重該領域的產品投放,雖然都知道未來純電是主流,就連理想,也從沒放棄過純電車型的研發和投入。但能不能活到那一天才是問題。所以很多車企在加大純電車型全棧自研的同時,都選擇了在當下車市的過渡期中,依靠增程或者插混車型上新來度過。

一來增程沒什麽技術壁壘,準入門檻低,技術層面要求不高,對於沒有底蘊的車企來說都比較友好;

二來增程因為技術不復雜,整體成本也不高,更方便作為拉低門檻售價的簡易版本車型;

三來增程產品,適合油到電之間的過渡,沒有裏程焦慮,還能享受新能源車型的福利,比如不限號,比如用車成本更低省購置稅。對燃油車使用者來說更容易接受,對車企來說也是一個能夠快速推出,且短期就見市場報酬的產品。

就拿零跑舉例,23年3月零跑剛入局增程,但是零跑的魄力是足夠的,從C11開始,每一款車都是純電+增程雙動力布局,配合零跑低價的策略,以及C10和C11雙子星熱門SUV的布局,銷量漲幅明顯,在2024年還經常殺進新勢力銷量榜單前三,僅次於理想和問界。

不管車企的掌舵人對於增程式車型是否看好,從市場反饋和銷量來看,增程式對比純電車型,更能夠獲得消費者青睞和認可。市場需求的增加,催生了各個細分領域產品的問世。

從市場需求和各個細分領域的熱門車型,都不難看出,增程在走上坡路,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曾經把增程帶到消費者面前的理想,讓增程大火的理想,卻在走「下坡路」。

嚴格來說,是品牌達到高峰之後的「下坡路」,按照目前增程的熱度和理想品牌影響力來看,不容易出現一直下滑的局面,後續品牌及時根據市場做出調整,應該還會有小高峰或者新的超越記錄。 但是這考驗著理想的決策層,外部壓力很大。

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看看4月增程式新能源車型的銷量表現。

問界M9月銷1.51萬輛,位列榜單第一,第二位是理想L7,月銷1.05萬輛,第三位是問界M7月銷0.93萬輛,啟源Q05和理想L9月銷0.65萬輛,理想L8月銷0.5萬輛,深藍S7,月銷0.33萬輛,而嵐圖夢想家和零跑C11以及深藍SL03,分別銷量0.26/0.21/0.20萬輛。

理想的份額是肉眼可見的縮減,這意味著理想在增程領域的統治力下滑。

盡管不想承認,盡管受眾群體有明顯的不同,但是實際作用在銷量上,還是很明顯的可以看出,問界分刮了不少屬於理想的份額。畢竟如果沒有問界,增程高端只有理想一家的時候,這些份額都會被理想包攬。

而且問界現如今對理想的威脅,不再是靠價效比取勝,而是開始蠶食理想的高端市場,這一點才是讓理想最應該感到忌憚的地方。問界M9成為增程式領域的領軍產品,理想L9的增速放緩,更多也是依靠L7這類稍低價一點的增程產品來迎合市場。

如果說問界M7的重生,是因為24.98萬(當時)的售價,以及華為深度賦能,現如今問界M9高達45萬+的售價,能交出月銷1.5萬的成績單,就應該讓理想感到顧忌。

理想現如今就可謂是前有狼,後有虎。25萬有問界M7,45萬有問界M9,而20萬以下也已經有新品蓄勢待發。

比如零跑的雙子星,哪咤L,還有即將上市,奔著理想而來的零跑C16,都會對理想帶來一定程度的沖擊。尤其是零跑C16和哪咤L,一個是6座頂配不超過20萬,一個是超級增程,純電續航超300km版本最低13萬+,這會吃掉原本,在觀望理想,且墊墊腳能買到理想的使用者群體,現如今不需要貸款等金融政策,以及拔高自己的預算上限,就能買到心儀產品。

當然理想也沒有坐以待斃,也是推出了門檻更低的理想L6車型,以及全系產品迎來降價,試圖提升品牌在增程式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其實目前來看,理想的優勢還是在於品牌認可度和駕乘體驗,如果後續能夠跟上價格的優勢,下坡路不會走太久。而且也要加快純電車型的投放,為後續轉型做好準備,搶占先機。

提出問題,看到問題,也得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①理想可以快速研發芯片,尤其是輔助駕駛芯片,如果實作突破,那理想前途無量;

②可以在增程車型電池安全上做文章,現在大家對於安全問題是十分重視;

③理想未嘗不可以做一台增程轎車,產品體系的差異化,也會造就更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