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悲觀這倆字, 很多人都能腦補出一幅畫面:
低頭喪氣,烏雲壓頂,絕望四溢。
好像它帶著死氣沈沈的氣息,讓人喘不過氣來。
反而一聽到樂觀,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認為這是個好詞。
不斷標榜別人:你看,人家多樂觀啊,活得多瀟灑啊。
人人向往,人人推崇。
但很多時候,這往往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偽樂觀。
有一句說得很好:智者往往憂心忡忡,愚者往往信心滿滿。
而且這些愚者的邊界,和豬圈的圍欄沒什麽區別。
他們 經常 普天同慶,覺得歲月靜好,活得滿足快樂。
因為他的階層、他的生存環境局限性。
導致他自己一輩子,都看不到世界的真相,甚至到死都被蒙在鼓裏。
雖然這句話聽起來非常刻薄刺耳,但這就是事實。
為什麽反而智者,經常會憂心忡忡呢?
有個例子比喻得很形象:一棵小樹苗想要長大、想要觸及光明,它就必須紮根。
而且根紮得越來越往下、越來越深,此時它就必須觸及黑暗。
其實人和樹一樣,人也要成長,也想要見到光明,那你也一定會紮根。
在這個紮根的過程中,你一定會看到許許多多的黑暗,也越來越能明白什麽是黑暗。
聽過太多的謊言,看過太多的諷刺,經歷過太多的偽裝。
只有當你真正見到了黑暗之後,你才有機會通往真正的光明。
反而是那些不向往光明的人,他的根紮得淺,他永遠也不會看到深處的黑暗。
所以什麽才是悲觀?
它不是垂頭喪氣,不是絕望失控。
而是撥開一切虛假的面紗,看清生活的本質,看透那些殘酷又無可逃避的真相之後的堅定信念。
這也是個人發展的基礎。
沒有這個基礎,你根本看不到任何前行的道路。
你不會知道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
你只會被虛假的希望牽著走,此時談個人成長、個人發展就是在扯淡。
但是為什麽很多人看到真相後,卻螺旋式下墜了?
抑郁了、痛苦了、郁郁不得誌了,覺得自己無能為力了。
不斷發出:哎,那能怎麽辦呢?
最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或者會利用各種外界事物,分散自己的註意力,逃避真相,消除自己的焦慮感。
但對於他自身而言,依然還是深陷泥潭。
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缺少樂觀動力。
什麽是樂觀?
真正的樂觀,不是那種自欺欺人、虛無縹緲的妄想。
而是清晰地知道,這條路有多難,前方的坎有多深,但依然選擇一步一步走下去。
這種樂觀,必須建立在悲觀的基礎上。
沒有足夠的悲觀意識,樂觀都是在自欺欺人。
他們不再是瞎走,而是以事物最底層的執行機制、執行規律為參考,然後去做事。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非議。
你做出來的事情,與周邊環境相比,可能顯得格格不入,但沒關系。
一個東西出來之後,一定有人喜歡,也一定有人不喜歡。
有人贊成,就一定有人不贊成。
喜歡你的人,總覺得你完美無缺。
討厭你的人,看你一眼就滿是毛病。
這是定律,毫不例外。
所以,不要指望每個人都理解你。
悲而後樂者的強大,在於他不強求全世界理解,也不寄希望所有人都能支持。
他會順其自然,選擇把自己該做、想做、能做的事做好,做成自己認定的樣子。
因為事物所表現出來的價值,壓根不在於別人的點贊或者否定。
而在於是否忠於事實、忠於規律、忠於規則、忠於人性。
所以要意識到,悲觀和樂觀,根本不可能割裂。
它們相輔相成,像陰陽一樣,缺一不可。
只有同時服用才是能救你命的藥,單獨使用就是劇毒。
當你理解並不斷運用悲觀和樂觀的力量,真正的成長自然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