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面對可能的霸淩 怎麽反應才不算「過度」?

2024-03-23情感

面對可能的霸淩,一切讓孩子遠離危險的反應都不算「過度」。

最近朋友圈被邯鄲初中生兇案刷屏了,最新的訊息是被害者的父親在社交媒體上釋出了一條讓人心疼的視訊。視訊中,他表達了對兒子被害的憤怒和悲痛,同時表示要為兒子報仇。案子過於聳人聽聞,引起了廣泛關註,人們探討未成年人相關的法律問題,研究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作為一個普通的家長,我的直接感受是:校園霸淩,特別是能產生最嚴重後果的霸淩,也許離我們並非那麽遙遠。

校園霸淩,是因為人性深處的惡吧。他們,不是天使,不是魔鬼,只是人類尚未洗去動物性的蠻荒狀態。他們服從叢林法則,他們的惡意簡單而直接,有時候,他們並沒有什麽目的,只是單純因同類的痛苦而快樂。 如何限制人性的猛獸是成年人應該做的事。讓孩子遠離霸淩,免於成為霸淩者和被霸淩者,是每個家長都不能逃避的責任。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具體操作的時候卻總有很多因素讓人畏首畏尾。情況有那麽嚴重嗎?會不會只是孩子之間的玩笑?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太敏感了?是不是家長太過焦慮了?面對薛丁格的霸淩,究竟怎麽反應才不算「過度」呢?

黑暗榮耀】劇照

我想起了一年前發生在女兒身上的一件事。小學六年,這是我第一次考慮孩子遭遇霸淩的可能性,也是我第一次向老師「告狀」。至今我都無法判斷,當時自己究竟做得對不對?

孩子小學入學我就很好奇,她會有一個怎樣的同桌,沒想到學校是一人一桌椅,每個人都單獨坐。但是很快孩子就發現,她延續六年的日常煩惱就在半米之隔的旁邊座位上。

那是一個很精神的小男生,姑且稱之為小X,他的精力和創意大約有一半用來自己搞事情,一半用來找女兒的麻煩。這孩子並不打人罵人,就是喜歡惹一些無厘頭的事。比如他很喜歡找女兒借筆,結果要麽是有去無回,要麽囫圇送出去,被肢解了送回來。借出去的橡皮被切割成數塊,扔在抽屜裏,變成垃圾。女兒沒考好心裏難過,他就在一邊冷嘲熱諷,看到女兒哭就笑得更歡。

六年小學生活,小X和女兒也並非沒有友誼,孩子們在一起總能當朋友的。但他的確給女兒帶來了精神壓力。全班一共六組,座位一個月一輪換,女兒最期盼的就是她坐第六組,小X坐第一組的時候,那樣他們離得最遠,她可以免受騷擾。但下次輪換就是女兒第一組,小X第二組的狀態,以此類推,接下來就是漫長又煩惱的鄰居生活。

我一直覺得這個孩子很幼稚,就是弄哭女生的調皮小男生,沒有壞心眼,還有點欺軟怕硬,對於女兒的小煩惱也沒當回事,直到一天放學路上,她再次和我吐槽起了小X:「他太煩人了,今天還拿把裁紙刀對著我脖子比劃,把我嚇壞了。」 我也嚇了一跳,不禁自問:」當小X和一把利器同時出場,我還能把它繼續當成尋常的玩笑嗎?」我問清楚了裁紙刀的大小、規格,最近時離孩子脖子的距離,然後試圖透過微信群添加小X的家長,兩小時後無果。

想了一下,畢竟是涉及安全的大事,不請老師出馬大概還是不行。周五晚上8點,我和老師發訊息說明了情況,態度客氣,措辭謹慎。一個小時後,可能是在老師的敦促下,男孩的媽媽加了我微信,向我表達了歉意,並表示不會再讓孩子帶刀具去學校。我把此事告知老師,以為事情就這麽解決了。

【第二十條】劇照

第二周的周一孩子生病請假,周二我也忙得忘記問裁紙刀的後續,料想老師也會做一定程度的協調。周三上學路上,忽然想起這事,問孩子情況。她說:「小X來找我了」,我說:「那是老師讓他跟你道歉嗎?」「不是的,他抱怨我跑去找家長告狀,然後自己沒裁紙刀了,就找她後座的小Y借」。我詫異,這就是處理的結果?我說:「他要真拿到裁紙刀了,你就去告老師」。女兒說:「他好像不怕,還說你有本事就去告老師啊。」女兒叨念了兩句忽然說:「真不想上學。」

送女兒進學校,我左思右想,覺得事情不能就這麽算了。本以為周一老師可能會批評一下小X,或者在全班做個要求,不讓帶刀具來學校之類的。怎麽感覺什麽都沒發生的樣子。我開始焦慮,小X完全沒有反省,甚至對女兒還有報復的意思。即便是「純開玩笑」也未必沒有危險啊。

我發了微信給老師說了小X借裁紙刀的事,也說了小X給女兒的精神壓力,並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希望能把兩個孩子座位調開,做物理隔離。資訊發出去半小時,老師沒任何回音。我開始焦慮,怕得罪老師,也怕得罪了老師還沒實作目標。又追加了一條微信,措辭更加懇切。之後的一天時間,我的兩條微信如石沈大海。

【罪途1之死亡列車】劇照

孩子小學期間一共有三任班主任,前面兩任都是孩子最任性、最難搞的時候,我和老師聯系很多,彼此配合,和孩子鬥智鬥勇,在「戰鬥」中結成了真正的友誼。第一任D老師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進了校園就是老師和學校的事,家長可以放心。」我看到了擔當、看到了自信,也會給予老師信任。孩子性格幼稚,一年級沒給老師少惹麻煩,但是D老師很理解孩子,會尊重孩子的個性。一次放學,我和老師交流,孩子直接跑去玩了,躲進滑梯裏不出來。D老師會蹲下去放低身子和孩子交流勸她出來,我真是很感動。

二年級換了W老師,這位老師更讓我驚喜。她性格灑脫,辦事利落,主要是對孩子真心的好。一開始孩子的脾氣和情緒也曾讓W老師覺得不好教,但相處久了,老師就看到了孩子的閃光點,覺得她單純、耿直,沒壞心思,上進心強。那段時間,我們經常微信交流孩子的教育問題。我會把孩子沒考好哇哇大哭的照片發給老師,她回復我無奈的表情,感慨一句「她呀……」,一切盡在不言中了。她也會發孩子考試的錯題給我看,我們一起分析,尋找對策。我一直覺得和老師多交流,以真心換真心,就一定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所以,雖然舍不得W老師,但對五年級新換的班主任還是有一份期待。

【小舍得】劇照

但是這位Z老師真的非常高冷,很難接近。發微信經常不回或者只回兩個字。學業和教育上的討教,最多不超過十個字。後來我也不問了。只在請假或者有資訊需要確認的時候才聯系,盡量不麻煩她,我想這也是老師的一種姿態吧。面對這樣不親近人的老師,日常卑微是家長們的常態,我發微信請假都會左思右想,字少怕顯得敷衍,字多怕對方看了煩。有時候會想,老師惜字如金,到底是怕打擾還是在防備什麽。但是不交流如何產生互信呢?

關於裁紙刀的事,我決定硬著頭皮去和老師當面談談。接孩子時,我想和老師聊兩句,老師卻一臉不耐煩:「事情都解決了,你回去自己問孩子就行了。」我疑惑:「那我還是需要跟老師您溝通,了解一下是怎麽解決的」。她只好走過來:「我都問清楚了,小X沒有借裁紙刀,是你女兒自己想象的」。我心裏咯噔一下,女兒不是會亂說話的孩子,更沒必要跟我亂說話。但是所有關於羅生門的爭辯都是沒有意義的,我不會纏結:「如果這些是她想象的,那說明小X拿裁紙刀對著她,的確讓她有了精神壓力,不然怎麽做這麽復雜的想象?」老師看著我,眼裏有責備:「我還是要批評你一下,大人反應過度了,才讓孩子這麽緊張的。」我有點懵,我們不是受害者嗎,怎麽忽然變成了犯錯的一方了?

【歡樂家長群】劇照

回家路上,女兒跟我解釋了為什麽事實變成了「想象」。原來,小X找小Y借裁紙刀,小Y並沒有借給他。當老師問起小Y有沒有借的時候,小Y直接說了「沒借」。Borrow和 Lend都是「借」,主體不同意思大不相同,成年人可以選擇對自己更有利的方法解讀。當然也不排除小Y記錯或者想置身事外的可能性。接下來就是解決女兒的問題了,我很懷疑,在面對老師瞪大的眼睛和嚴厲的語氣時,有哪個孩子能堅持自己的判斷。她會懷疑,我是不是聽錯了,我是不是記錯了,這些也許真是我的想象吧。

女兒有點惶恐,對於事情的整個過程有點懵然。她覺得自己像是冤枉了,又像是真的做錯了什麽,一路都在叨叨念念地跟我解釋。我對她說:「沒關系,不用再想這些。你就記住三件事,一是你沒有任何錯,不用有心理負擔;二是這件事情已經解決了,我們不再追究;三是以後不管發生什麽事,只要是涉及安全的,必須和爸爸媽媽說,我們會永遠站在你這邊。」女兒又高興了起來。

【擔保】劇照

可是第二天,事情居然又出現了轉折。老師顯得有些急不可耐,早讀課就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女兒,主題是讓她不要再把現實和「想象」混淆,對小X拿裁紙刀對著女兒的事則只字不提,似乎理所應當地將它列入了「想象」的範圍。女兒被訓了很久也哭了很久。

後來,相熟的學生家長跟我聯系,說孩子回家描述了老師批評我女兒的情況。當時很多同學都偷偷為她打抱不平,小X則在一邊擠眉弄眼、洋洋得意,其他孩子偷偷對小X比中指,作為對女兒的默默聲援。這讓我安慰了不少,小孩子也是知道是非對錯的。

【小別離】劇照

這一次,女兒表現得十分冷靜:「小X和小Y如果死不承認,我一個人說小X的確借過,是無法證明的。所以,媽媽,你不要再去找老師了,沒有意義。」我問她小X是什麽反應,她說:「他至少不敢動手動腳了,只敢言語攻擊,我不理他。」孩子沒有爭辯,我也沒有。我沒告訴她,成年人有一個習慣,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既然女兒想讓這件事過去,我也不會再糾結。

老師雖然批評女兒分不清現實和想象,但是也當場收繳了學生們的裁紙刀和刻刀。一天後的班會課,以班委重新選舉為由,班級座位大調整,小X被調到了和女兒隔著兩組的地方。小學剩下的時間,女兒不再受小X的騷擾,日子輕松了不少。至於小X,後來又換過幾次座位。據說,他在考試時老是想和鄰座對答案,甚至抄答案,紙條扔到對方桌上,搞得鄰座孩子忍無可忍,家長發起了投訴,希望不要被他影響畢業考試。我有點遠離禍患的慶幸,又有點禍水東引的歉疚。

【悲傷逆流成河】劇照

事情似乎塵埃落定,可時至今日,我依然會忍不住想,小X的舉動算不算霸淩?這件事會不會真是我「小題大做」?是不是不管反而更好,不會得罪老師,不會害孩子成為 「麻煩制作者」。最大的影響可能是,孩子上初中後,我很難對學校和老師給予充分的信任,我曾經是一個多麽相信老師的家長啊。

然而,思前想後,我還是不後悔,因為面對可能的霸淩,一切讓孩子遠離危險的反應都不算「過度」。

安全無小事,你的孩子對於老師來說,大概就是班裏的幾十分之一,但是他對於你的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是全部。 在安全問題上,你只能小題大做,也必須小題大做。

【三十而已】劇照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被霸淩,其實沒有什麽確定的標準,重要的是孩子自己的感受,如果他覺得受驚嚇、被打擾或很煩惱,那他很可能正在被霸淩中。即便老師、同學覺得是孩子「過於敏感」,家長也必須向老師反映,搞清楚原因。 不要因為你的膽怯而讓孩子承受更多的委屈,也不要因為你的意難平而不願為事情畫上句號。

當孩子遭遇霸淩,他的反應可能不是那麽典型,他求助的訊號很可能被忽略。請不要忽視,請幫他解決,給他陪伴。你可能人微言輕,也許鎩羽而歸,但請記住,被欺負不會讓他崩潰,只有孤獨會。

【少年新知】是【三聯生活周刊】旗下的原創青少年雜誌,我們的自我定位是人文思維啟蒙。我們希望這本雜誌能夠陪伴青少年一起直面真實復雜的世界,讓他們意識到,看待世界不是只有一種方法。

自2020年6月創刊,【少年新知】已經推出35期雜誌。我們的主題涉及時間、魔法、友誼、家庭、偶像、未知、運動、冬日、海洋、傾聽與表達、網路生存、像偵探一樣思考、歷史、成長的煩惱、微觀世界、寫作實驗室、清單、博物館、愛情、野外、情緒、音樂、美食、建築、物理、秋日、漫畫、流行、故事、社團等。

許多願意為青少年寫作和繪畫的成年人加入了這本雜誌的創作。科學、遊戲、哲學、文學、心理學、藝術專欄的創作者不斷地輸送著前沿的研究和對日常生活的思考,試圖回應青少年對現實世界的困惑。

點選圖片,一鍵下單

【少年新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