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最高級的養生,不是鍛煉,不是睡覺,就一個字

2024-02-27情感

古人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人這一生,格局要放大,但落到實處,還得從細微之處開始,養生也是同理。

最好的養生,不是食補,不是睡覺,便只是做到一個字—— 微!

守好了這三個微條件,便能養好身,養好心,從容安好,自在生活。

古人雲:「少則得,多則惑。」

少即是多,多便是禍。

飲食這一塊,吃多了,病就來了。

民國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平日演出時,起居有節,生活十分嚴謹,但他卻有個壞習慣—— 非葷不餐。

他幼時出生貧寒,童年時被賣身,要做飯,幹農活,不僅時常吃不飽肚子,動輒還要被主人家打罵。

後來被好心人贖走,這才憑借自己的天賦與努力逐漸發跡。

由於過慣了苦日子,隨著生活漸漸優渥,他的飲食也漸漸無度,一頓飯吃得下一個大肘子,外加十個雞蛋。

漸漸地,由於長期暴飲暴食,程硯秋身形逐漸發福,不僅變成了個大胖子,心臟功能也相繼出現了嚴重問題,最終也因此英年早逝。

四大名旦中,他年齡最小,但最先一步離世的,也是他,因而被世人惋惜。

有道是:「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口腹之欲,無窮無盡。

但飲食過度,只會傷脾傷胃。

人生需要留白,腸胃亦是如此。

腹中食少,肚中微饑,身體才好。

所以平日吃飯時少吃一口,吃個七分飽,常存三分饑。

有道是:「節飲食,乃卻病之良方。」

健康,是從嘴裏養出來的。

當你能控制住自己的口腹之欲,便能給身體減負,為余生增福。

常言道:「人生有度,過則成災。」

運動與養生也是如此。

尤其隨著年歲漸長,出汗過多,只會讓身體虧空過大。

有研究表明,即便每天只是活動十分鐘,也可十分有效地延長壽命。

所以動要適度,盡量以微汗為宜。

國學大師梁漱溟享年95歲,他曾與人說道:「我每日都會讀書寫作,出門運動。」

生活中,梁漱溟每天早上五點左右便會醒來,隨後便在床上做些簡單的活動操,讓身體活動開來。

隨後起床洗漱完畢,或是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或是出門鍛煉,散散步、打打太極。

直到九十多歲後,身體實在受不得風寒,他也在家中踢踢腿,伸伸胳膊,讓身體始終保持熱感與活力。

但每一次,梁漱溟都不會讓自己過度勞累,身體微微出了些許汗後,便會停下休息。

古代醫家有言:「內毒外排,祛邪安正,疾病自愈。」

出一點汗,便可以幫你清除毒素,給身體來一次裏裏外外的大掃除。

所以補藥一堆,都不如出汗一次。

平日裏,常欲小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可以出門走走,做一些節奏緩慢的運動。

年老並不意味著衰退,生命永遠掌握在你自己手裏。

適度地動起來,你便可以與時間賽跑,你往前走的邁開的每一步,都會讓你越來越年輕。

古時候,曾有個愚人去親戚家做客。

親戚看到他,很是開心,於是親自下廚,做了一桌好菜。

愚人吃罷,放下筷子贊嘆:「飯菜這麽好吃,是怎麽做的。」

親戚答道:「沒別的,只是適量地加入了一些調料罷了。」

愚人大奇,問道:「那這些調料,想來也十分美味,我一定要嘗一嘗。」

親戚勸說不住,便把用的油鹽醬醋拿了出來。

可是,在愚人在品嘗完之後,卻越發苦惱起來。

因為他實在弄不明白這些又膩又鹹又酸的東西,是怎麽做出了一桌的美味。

每一頓的美食,都在於將百味進行調和。

人生,其實也是如此,只有嘗遍了人生百味,才能在苦澀中品出甜蜜,在煩惱中遇見驚喜。

所以,道路雖坎坷,不妨讓世事隨緣。

凡事若要都計較個清楚,弄個明白,反而容易不快樂。

正所謂:「半癡半呆半糊塗,半醉半醒半神仙。」

養生,貴在養心。

心大了,胸寬了,病痛自然就退了。

心小了,精明了,生活反而就緊了。

往後,當個快樂的「愚人」,清醒做事,遲鈍做人。

「裝瘋賣傻」也好,「裝聾作啞」也罷,遇事瀟灑些,世事看淡些,方能獲得喜樂人生。

生活中,有時候,不是病痛選擇了人,而是人自己尋上了病痛。

鐘南山院士便說:「壽命長短不取決於疾病和衰老,而是把正確的生活方式帶入生活。」

想要後半生活得健康快樂,首先要尋找到正確的生活方式。

當你守好以上三個微條件, 保持肚子微餓、身體微汗、心智微愚, 便為身體鑄好城,為心靈修把傘,抵禦住外界許許多多的疾病和煩惱。

漫漫人生路,願每一位讀者都能用心過好當下,自此身安康,心安定,從此人不憂,病不擾,一起健康到老!

作者 | 國文,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

主播 | 賞新晴,視訊號:賞新晴讀書,公眾號:聽晴聲(ID:sxqreading)。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