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你對別人過於真誠 , 反而給了別人傷害你的機會 。 心理學上有個破窗效應 , 是犯罪學家凱琳和政治學家威爾森提出的 。 破窗效應是指 , 環境可以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 。
比如說一棟樓上有一扇被打破的窗戶 , 如果這些窗戶不被修理好的話 , 可能會被人打破更多的窗戶 , 路人看見這些破窗 , 就算本來沒有想破壞 , 也會隨手扔石頭 , 導致這個破窗效應越來越大 , 最後他們甚至會闖進這棟樓裏面 。 比如說中國式過馬路 , 就是破窗效應的典型 , 一個人闖紅燈 , 就會有一群人跟著闖紅燈 。
那麽在人際關系裏 , 過於真誠 , 就等於破窗效應 。 如果你的身份底牌不夠硬 , 那麽你表達的過於真誠 , 就將成為你自己遞出去把柄和利刃 。
因為你一遇到喜歡的人 , 就會不顧一切的付出 , 和盤托出自己的一切 , 從而變得患得患失 , 時刻被對方牽動著情緒 。 但是你那麽喜歡對方 , 他卻未必珍惜 , 有一些情感認知還沒有開化的人 , 會認為你的真誠等於你是處於低位的 , 你暴露自己的一切 , 等於暴露了自己的缺點和膽怯 , 他覺得在關系裏你更離不開他 , 你被他拿捏的死死的 , 變得更加肆無忌憚 , 你的真誠沒有換來真誠 , 卻換來了破窗效應 。
就好像有的女孩對伴侶暴露原生家庭對自己的虐待 , 和前任對自己的傷害 , 最後伴侶也用了一樣的方法傷害她 , 還來上一句「怪不得他們對你不好」 , 他把你向他暴露的弱點 , 變成了刺向你的利刃 。
所以你不能總是拿自己的真心去試探人性 , 往往是愛的人給你的傷害更多 。 當然這不是真誠的錯 , 也不是所有人都會如此 , 而是需要把握好一個度 , 真誠本沒有錯 , 真誠是開啟別人心門的鑰匙 , 可是過於真誠往往會造成焦慮 , 焦慮造成的情緒化 , 就會破壞關系 。
我咨詢裏接觸的焦慮型依戀人格都非常的真誠 , 待人可以說是掏心掏肺 , 就算對著渣男渣女也完全不吝嗇自己的付出 , 可是這樣做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 , 自己會過分的期待對方的回應 , 對方給不給你好的反饋 , 成了你今天心情好不好的標準 。
如果你遇到的是一個回避型依戀的伴侶 , 那情況就更糟糕了 , 他根本不擅長回應別人 , 忽冷忽熱的 , 你的心情也會跟著時好時壞 , 可怕的是 , 因為有了那些壞 , 所以你更期待那些好 , 這是一種上癮行為了 。 你對他的正反饋上癮 , 所以也會繼續付出更多的東西去求的這些正反饋 , 就像你小的時候討好父母一樣 。
有的人把自己所有的錢都給對方 , 有的人不顧所有人反對義無反顧去到對方城市 , 結果你沒有得到更多的正反饋 , 反而是被對方背刺了 , 他不再對你負責任 , 因為他把這些都當成了壓力 , 人性就是如此 , 當你承受不了壓力 , 你沒有那麽高的情商和智商去解決所有的問題的時候 , 你就開始破罐破摔了 。
就拿婚姻關系來說 , 兩個人都抱著共度一生的本意 , 簽訂了終生契約 , 都很真誠 , 最後卻過的一地雞毛 , 一個焦慮的不成人形 , 另一個非要離開這段婚姻 , 為什麽呢 , 其實就是缺少對這個「度」的把握 。
焦慮的那個付出很多 , 期待的回應也很多 , 而回避的那個自然而然也就不需要付出那麽多 , 他就看不見付出的辛苦 , 只體會到索取的咄咄逼人 。 兩個人的想法不一致了 , 互相都覺得對方根本不理解自己 , 自然就漸行漸遠了 。
有時候這無關愛與不愛 , 這是經營的問題 , 你把自己完全剖開給別人看不行 , 你什麽也不剖開也不行 , 要在適度真誠的同時 , 學會保護自己 , 這樣當你付出了 , 你不後悔 , 你收獲善意 , 就收獲了好的關系 , 而收到惡意 , 你也能及時掉頭遠離 , 不至於因為碰壁而完全不敢再愛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