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如何克服親密關系中的自卑心態 | 阿德勒心理學開課最後2天

2024-06-02情感

你以為,因為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麽?你想錯了!

我的靈魂跟 你的一樣,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

要是上帝賜於我財富和美貌,我一定要讓你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

這段文字來源於夏洛蒂·勃朗特知名著作【簡愛】,它描述了女主人公 在親密關系中的自卑以及與自卑的抗爭

或許你也有過這種體會:

  • 心裏喜歡著某個人,因自我感覺不夠優秀,只敢遠遠地看著,不敢表露出來;

  • 雖然有很愛很照顧自己的另一半,但總覺得條件配不上對方,無法盡情地投入;

  • 總擔心對方看到真正的自己後,會嫌棄地離開,每天生活在焦慮和恐懼中;

  • 易「吸渣」體質,每一段感情都非常投入、付出,但對方總是不珍惜,走不到最後;

  • ……

  • 你以為是自己不夠優秀、不夠漂亮、身材不夠好、家庭條件一般……才會在親密關系中反復受苦嗎?

    實際上並不是,是你的 自卑感 在作怪。它是你內在的一種 卑微的心態 ,無論怎麽說服自己,你都 很難相信自己真的值得被喜歡 很難信任這段親密關系是安全而穩固的

    01

    戀愛是親子關系的復制

    能傳代的東西,除了基因帶來的身體上的優缺點,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優缺點。

    註意,是「優缺點」而不是「缺點」,「原生家庭」在社會學領域中本來就是中性詞。只是因為我們更排斥痛苦、負能量,才會格外關註它的負面。

    我們是環境的產物,社會性的群體成員。家庭也會受到社會的影響,家庭成員尤其是三觀沒有完全成型的孩子,又容易被家庭影響。

    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偏見會帶到社會,普及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婚戀只是其中一部份。要解決婚姻、戀愛中遇到的問題,就無法避開原生家庭。

    那麽原生家庭到底如何影響我們,導致我們在親密關系中感受如此自卑的呢?可以從如下三個方面看:

    一、總被忽視和拒絕,導致自我懷疑

    在親密關系中感覺很自卑,其實是因為 偽裝的面具卸下 ,那個真實的, 不被理解和接納的自我逐漸暴露出來。

    每個人都有兩層自我,一個是真實的,不設防的自己。另一個是偽裝的,察言觀色的自己。

    當我們在幼兒時期,跟父母的交流互動過程中總是被忽視和拒絕,在我們長大過程中偶爾透露真實想法,就被批評、指責、打壓……那我們可能會形成一個悲觀的預期:「 真正的我,是不被別人喜歡的 。」

    所以為了獲得父母的關註,為了更好地融入集體,我們會給真實的自我穿上一層厚厚的偽裝:察言觀色,迎合別人的期待,從而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可能這樣一個虛假,圓滑的自己,讓我們很好地適應環境,在事業上獲得巨大的成功。

    但是我們內心也有隱隱的恐懼: 拋開這層假面,還會有人喜歡我嗎?

    這種恐懼在戀愛中會無限地放大。 在和周圍朋友相處時,人際距離沒那麽近,我們還能用圓滑的偽裝包裹住真實的自己。而在邊界消融,兩顆心逐漸貼近的親密關系中,情緒逐漸占據上風,我們再也 無法保持足夠的理性來維持假面。

    心裏那個自卑,不討人喜歡的小孩逐漸暴露出來。我們強烈地擔心:他會喜歡那個真實的,不起眼的我嗎?還是會像其他人一樣不屑地離開?

    距離的拉近啟用了曾經付出信任又被深深傷害的恐懼。 於是在喜歡的人面前,我們再次變成從前那個自我懷疑,缺乏價值感的小孩。

    二、 價值條件化

    在親密關系中感覺卑微,也有可能是價值條件化,認為只有足夠好的自己才配得上這段感情。

    當我們說:「我不值得你喜歡」時,其實是把雙方的價值放在天平上稱量。如果自己的條件不夠好,或者對方的付出明顯多於自己,我們會 感到深深的不安和愧疚 ,很想告訴另一半:「我何德何能被你愛?」

    這讓我們聯想到一個場景:家長對孩子說,這次考試達到九十分以上,你才算我的好孩子,才能得到一個新的玩具熊。

    好像我們只有滿足某種要求,某個條件,才配得上別人的愛和關心。 親密關系註入了太多功利的因素 ,仿佛變成一種等價交換,需要我們不斷積累資本去換取。

    長期浸泡在這樣的環境裏,我們會逐漸習慣「 付出,然後得到報酬 」的親密關系模式,變得 不敢奢求無條件的,純粹的愛 ,更加習慣冰冷的,現實的人際關系。

    而且看著周圍同伴輕而易舉地得到疼愛,而自己為了一句認可都要費盡心思,委屈、低人一等的觀念在潛意識裏慢慢紮根:「我是個糟糕的人,沒資格得到別人無條件的照顧。」

    所以在感情中,我們只有為對方付出很多,犧牲很多,才敢開口去要求一些什麽。

    如果對方單純地對我們好,不提要求不圖報酬,消極的自我觀念就會跳出來指責我們:「你什麽都沒做,有什麽資格享受這一切?」結果 愛喚醒的是強烈的惶恐和不安。

    三、 來自父母自卑性的投射

    親密關系中的自卑,或許也是接受了太多自卑性的投射, 習慣了用自己的弱小去襯托別人的權力感和控制感。

    很多心理發展不夠健康的父母,會希望自己一直被孩子依賴,能夠成為他們永遠的支柱。

    如果爸爸媽媽需要讓自己那麽強大,那麽無所不能,孩子只能把自己變得弱小,呈現出需要被照顧的狀態,這樣才能配合父母膨脹的心理。

    而當我們習慣了這種不平等,缺乏力量感的關系模式,在和戀人相處的時候,也會不自覺地把從前那一套照搬過來: 擺出低姿態來討好對方,透過滿足他自我誇大的願望來體現我們的價值。

    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師資授課

    6月4日開課,最後2天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

    02

    阿德勒心理治療:超越自卑

    奧地利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 艾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他與佛洛伊德、榮格一起被稱為 「精神分析三巨頭」

    阿德勒認為 自卑感是與生俱來的, 嬰兒出生後依賴父母生活,對父母及整個世界產生自卑感。

    如果孩子在與父母最初的互動中認為「環境是友好的,我是可愛的」,那麽在今後,更容易發展出積極的自我定位,認可發現自己的價值感。

    他還認為 人們不斷改變的動力,同樣也來自於自卑感

    在人生成長道路中為了克服這種自卑而持續努力並不斷超越,成為一個圓滿的人。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自卑感像是人們心理發展的能量池,當過低時人們會喪失自我努力的心理能量,但過高又會導致「自卑情結」,引起偏差行為。

    因此超越自卑,可以說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課題。

    想要超越自卑,而不被自卑控制並影響我們的人生,我們就必須要了解自己有哪些自卑的地方,努力擁有調控合宜的自卑感,不斷理解自卑感的來源、人生的目標等。

    阿德勒心理治療就是這樣一門專門研究自卑與超越的心理學。

    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師資授課

    6月4日開課,最後2天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

    03

    自卑如何成為超越的力量?

    阿德勒強調要 人當成一個整體 來全面 理解。

    阿德勒認為人們的性格是由其早年經歷塑造而成的,所以想要全面認識一個人,就必須要沿著他走過的路來理解。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現在之所以會成為當前的樣子,與我們的原生家庭狀態、父母教養方式、早期社會經驗等等內容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想要理解一個人就需要在其社會背景下理解對方。

    01

    出生順序對一個人的影響

    阿德勒認為一個人的出生順序對其影響是顯著的。 在家庭中, 手足之間的排列順序會影響每個人的心理位置。

    舉例來說, 長子長女 通常背負著父母的期待,成為父母的支持者,所以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發展為 高度重視權 ,也很可能發展出 幫助他人的性格

    次子女(排在中間的孩子)容易被忽視 ,存在很強的競爭壓力,可能容易出現問題行為,或是成為兄弟姐妹之間的調解者。

    老幺 作為家中最受寵的孩子,不必承擔過多責任,要麽 容易成為「失敗者」 ,要麽容易 做自己成為「獨特者」

    總之 不同的出生順序可能產生不同的性格影響。

    02

    自卑如何成為超越的力量?

    阿德勒曾說「to be human means to feel inferior」,也就是說,正是因為人們會自卑,所以人們才有不斷超越進步的空間,因為人們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裏。

    如果一個人完全不會自卑,那也就意味著TA喪失了追求成長的動力。所以自卑感是人們不斷超越自我的心理能量,只不過人們需要把它調控在適宜的程度下。

    影響調控自卑的核心因素是什麽?

    阿德勒認為,如果人們能夠 制定出合適的生活目標,也就是個人對生活的期待, 那麽人們就能夠經營健康的人生,不會過度受到自卑感的影響;但如果人們將自己的生活目標制定 不切實際,那麽就很容易出現心理困境。

    例如:「我要成為眾人傾羨喝彩的焦點,人人都要喜歡我」,這種不適宜的目標就很容易讓個體陷入心理困境中。

    那麽如何制定生活目標?個體需要從自己早年的經歷中理解自己現在的生活目標、工作態度、價值觀念等等,看到它形成的原因、過程,才有可能進一步作出轉換。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轉換的過程中個體需要面對解決內外部的各種阻礙,而這些阻礙絕不是能用「不願意」來進行簡單粗暴解釋的。

    如何做?如何引導?如何思考?如何解決阻礙?

    當然,這些問題不是三兩句可以說得清楚的。

    如果你喜歡阿德勒,並對阿德勒的經歷和理論觀點產生了共鳴, 我邀請你進入到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入門課中,更系統並立體地學習這門課程。

    簡單心理Uni邀請了 美國阿德勒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 霍丹青、 北美阿德勒心理學學會(NASAP)最高專業認可資質Diplomate獲得者 Wes Wingett博士、 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NASAP)前任主席 Jonathan Sperry博士,共同研發了 【阿德勒心理治療系統入門】 課程。

    👇 點選視訊,觀看課程精彩片段 👇



    課程內容視角全面


    從哲學基礎出發,涵蓋整體論、現象學、積極心理學、社會場域理論,引出阿德勒心理學核心概念。

    確保學員能夠在多環境下套用所學知識。

    👇 上下滑動了解課程詳情 👇



    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課程設計同樣重視學員對臨床技術的掌握。

    包括五項生命挑戰、四個幹預階段、家庭排列系統以及臨床評估與幹預等多項實用技能。

    同時,為了保證大家的學習效果,我們特別在課程中間設定了案例演示環節。

    老師將親自示範在實際案例中技能的具體使用。案例演示與理論學習相結合,保證所學技能在落地使用時的效果。



    跟誰學?


    北美阿德勒心理學學會(NASAP)是當前國際社會公認的極具權威的阿德勒理論研究協會。

    The NASAP Diplomate是北美阿德勒心理學學會NASAP對其成員在阿德勒心理學最高專業認證。僅授予那些在阿德勒心理學領域表現出最高水平的專業成就和貢獻的NASAP成員。

    協會自1952年成立以來,70年裏僅56位學者獲得此項殊榮。

    本次我們邀請到的美方授課教師,Wes Wingett博士都是北美阿德勒心理學學會(NASAP)最高專業認可資質Diplomate獲得者,而Jonathan Sperry博士則是北美阿德勒心理學會(NASAP)前任主席。

    授課老師的國際權威性毋庸置疑!

    👇 上下滑動檢視授課師資簡介 👇



    你還可以得到什麽


    當然,為了保證大家的學習效果,我們還配置了超值的配套服務。

    >> 雙語字幕、中文音訊、文字稿 等豐富的學習資料全方位提供學習支持。

    方便學員學習,可以隨時隨地回顧課程知識,讓學習突破語言、裝置、時間的局限。

    >> 專屬作業、社群打卡學習、陪伴式教學 ,不間斷激發學習靈感和動力

    👇 上下滑動了解詳情 👇

    >> 達到結業標準的學員可獲得 簡單心理認證證書

    【阿德勒心理治療系統入門】

    中美阿德勒老師聯合授課

    4大模組+13周課程+案例解析

    客製習題+雙語字幕+社群答疑

    👇點選 【閱讀 原文】 ,了解阿德勒課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