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巴金【春】:生活是一場搏鬥,不認命才能活出自己

2024-03-11情感

2003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曾這樣評價巴金先生:

他在字裏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

這句話用在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上尤為恰當。

「激流」是參照作者真實經歷創作的鴻篇巨制,它跨越時代為千萬讀者的人生領航。

【春】是其中第二部,講述了深受封建壓制的兩位少女高淑英和周蕙,在同樣的困境下,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

書中,主人公們對於人生際遇是否「全憑命」的追問,高達30余次。最終,有人燃燒,有人淪陷。

世間很多事仿佛命中註定,面對人生關口時,我們也都曾四顧茫然: 拿什麽拯救這疲憊又混沌的人生?

讀完【春】,我們才明白: 好的人生,從覺醒開始。

春日黃昏,高家二小姐淑英,正在窗前專註地讀著一本西洋小說。

書中灑滿陽光與歡笑的生活圖景,牢牢抓住了她的心。

長輩差下人喚她打牌,淑英瞬間被拉回現實。

她生活在一個復雜的大家庭,父親高克明是家族掌事人。另有四房叔伯,以及一眾堂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在高公館。

高公館是富庶門戶,卻也是青年人的牢籠。過去一年,家裏發生了許多大事。

丫鬟投湖自盡,表姐積郁而亡;大嫂慘死郊外,大哥覺新郁郁寡歡;二哥公然抗婚,三哥離家出走。

同樣的命運盤桓了一圈,如今終於落在了淑英頭上。

父親為淑英操辦了一門親事,年內將下聘。男方與父親有生意上的關聯,但嗜賭好色,名聲極差。

父親對此毫不介意,他只在乎自己的面子和地位。

淑英明白,這樁婚姻不過是把她送進另一座更深的囚籠。

在大宅子裏,子女只是父親的提線木偶,而女子尤其不被當人看,一年來家中枉死的人就是她的警鐘。

淑英變得沈默而悲觀。院中春光旖旎,她卻在湖水中看到自己最後的歸宿。

同樣人生無望的,還有淑英的另一個表姐,周蕙。

蕙和淑英一樣,有著守舊頑固的父親,定了糟糕的婚姻。

曾受包辦婚姻之苦的大哥覺新,痛惜哀哭:我們三個人落在同樣的命運裏了。

悲劇的盡頭是新的悲劇,他們就像鳥兒,齊齊被困在囚籠。

今日的人們雖不在那樣的時代生活,然而人生總會遇到困境,卻是古今同理。

正如林清玄在【以愛為燈】中說的: 「‘人生’是一個多麽巨大的課題,困境’又是如此無所不在。」

在人生之旅中,無論我們怎樣祈求一帆風順,都會有困頓不期而至:

上一秒還沈浸在孩子的歡笑中,下一秒就面臨降薪裁員;

前一天還欣慰於計畫終於推進,後一天就遇上至親病倒。

幾番掙紮後我們終於發現,無論怎樣閃躲,這一生都難免和困境撞個滿懷

蕙是典型的舊式女子。她的字典裏,只有順從。

出嫁當天,蕙閉上眼任人擺布,她橫了心當自己是一個死囚。

麻木的心還是生出余熱,蕙不願上轎。母親含淚勸導,蕙又順從地走向了命運。

不出意料,蕙在夫家的日子極其艱難。

公婆動輒冷臉立規矩,丈夫隨時發火摔東西。即使蕙懷孕,仍被要求下廚。

蕙沒有尊嚴,沒有自由。如此日日煎熬,她只盼著早些把眼淚哭幹,一死解脫。

死亡,從不遙遠,特別是當人一心求死的時候。

蕙病倒了。西醫診斷是孕婦常見的膀胱炎,只需做個小手術。

婆婆卻不同意陌生男人在兒媳「那種地方動手」,蕙便妥協,硬熬了過來。

沒多久,蕙染痢疾再次病倒,腹瀉不止。夫家依舊不同意西醫治療,蕙也不言語。

奶奶和母親提出,由娘家出錢請西醫,卻被蕙的父親斥責不懂規矩。

終於耗到蕙只剩下一層皮,夫家才同意送醫院。

然而一切都太遲了,她的心臟衰弱到極點,留不住胎兒,也再留不住蕙自己。

寒夜冷寂中,她沈睡著,靜靜地沒了聲息。

蕙的人生,深受封建制度殘害。然而,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一搏。

她自幼定親,可是直到十數年後婚期來到,才意識到該早做打算;

聽到眾姊妹質疑,為什麽女子必須出嫁,她心中沒起一點反抗的火花;

即使婚前和覺新互生情愫,蕙也沒有勇氣,為自己的幸福爭取一回;

更別提後來在夫家受盡折磨,蕙更是每每順從,至死沒有一絲反抗。

世事無常。多少令人窒息的至暗時刻,多少磋磨人的艱難困苦,常常無法逃避。

【俄狄浦斯】中有一句話: 「當人們 回避命運的時候,就已經碰上了命運。」

命運,固然「扼」住了人的喉嚨;而懼怕命運,卻是人主動閉上了眼睛。

人怎樣思想,就怎樣活著。若認命,終將走上自己所認的命。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輕易認命,否則,只會徒然錯過生機。

淑英也曾在失望中沈淪過,恐懼和憂愁幾乎湮滅了她。

她苦惱自己只是個深閨女子,無力改變命運。

好在淑英和蕙不同,她抓住了生命中的微光,並用它點亮自己。

淑英的二哥、三哥、表姐張琴,都是接受了新思想的人,他們是她的生機。

淑英向二哥借閱「激進」的報刊,看到封建大家庭對人的殘害;

向三哥打聽上海的新式學堂,只為求一個渺茫的希望;

和琴姐旁聽進步青年的會議,嘗試走出深閨,「拋頭露面」;

她還觀看革命話劇,明白只有反抗才能獲得自由。

一邊是新思想的灌溉,一邊是舊思想的壓制,再加上蕙的悲慘遭遇,淑英的心在一次次拉扯中終於覺醒。

而危機,也隨之而來。

父親終於發現了淑英的變化,他怒斥淑英不守規矩,嚴禁她學英文。

淑英不再做木偶,她第一次為自己分辨,第一次公然違背父親的命令,堅持學習。

她下定決心要脫離這不自由的命運。

眾人都為她的決心感動,二哥為她制定逃跑計劃,琴姐為她補習各科知識。

就連一向怯懦的覺新也加入進來,為淑英籌錢。

眾人的忤逆之舉,徹底激怒了父親。

在一次更大的父女沖突後,他趕走英文老師,並將淑英的婚事提前。

命運之鍘即將落下,眾人不得不將計劃提前。

趁著悼念蕙的機會,淑英在眾人的幫助下逃出家門,遠赴上海。

因為覺醒,淑英打破「囚籠」,闊步走進全新的世界。

人生海海,你我都可能為境遇所困,生活因而停滯。

暫時的停滯,可以變成沈淪的漩渦,也可以成為向上的起點。

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覺醒。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裏說: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但覺醒的早晚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愚妄的人慣於閉目,在舊框架求索,用舊思維做事,卻不想舊「我」焉能破困局;

聰明人卻長於舉目,看清周遭的局 勢,認識自己的局限,在真理之光下重開新局。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唯有不斷覺醒,我們才能扭轉命運。

故事,開始在春天,也結束在春天。

一年之隔,兩名美麗女子,一個墜入舊時代的煙塵,一個覺醒為新時代的星火。

重新開機人生的淑英,發出熱情的呼喊:「春天是我們的」。

新生的喜悅,令萬千讀者動容。

巴金先生的作品,總是這樣充滿個體覺醒的力量,給人靈魂上的安慰和啟迪。

先生曾在「激流」【總序】中說,「生活是一場‘搏鬥’」。

既是搏鬥,我們難免有時敗下陣來。在那些心力交瘁,困頓不堪的時刻,不妨讀讀【春】。

願我們像淑英那樣,從黑暗深處覺醒,打敗無望,煥然新生。

作者 | 江月,讀寫愛好者。如江奔湧,如月自清。

主播 | 安東尼,北韓冷面下藏著一顆南韓燒烤的心。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