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37年後【紅樓夢】再翻拍,火上熱搜:年輕時看的是愛情,成年後讀的是人生

2024-03-11情感

提起【紅樓夢】,你會想到什麽?

有人說是四大家族的興盛衰敗、淒美的寶黛之戀。

也有人說是87版【紅樓夢】的經典翻拍,「每一個選角仿佛都是從書中走出來的」。

而在今年,要說起【紅樓夢】,就不得不提一部舞台劇。

87版【紅樓夢】播出37年後,舞劇【紅樓夢】因為「搶票」火上熱搜。

一群年輕人,以舞蹈的形式,將【紅樓夢】搬進了劇院。

演出兩年,場場爆紅,座無虛席。

這是觀眾對於【紅樓夢】的熱愛,也是對主創們創作舞劇時巧妙編排的肯定。

舞劇【紅樓夢】參考傳統章回體小說特色,擷取原著相關章節,組譯為:

「入府 」「 幻境」「含酸」「省親」「遊園」「葬花」「元宵」「丟玉」「沖喜」「團圓」「花葬」「歸彼大荒」12個篇章。

故事開場,遁入空門的寶玉倚靠著墓碑。

層層簾幕落下,如影似幻。

寶玉緩緩站起,成了夢中人。

屬於「金陵十二釵」的一生,剛剛開始。

撇去了原著關於四大家族的描述,舞劇的劇情直接從書中的第三回開始:

【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賈府中眾人共舞,儼然一片歡快祥和的景象。

然後一頂小轎緩慢出現,林黛玉就此出場。

此時的林黛玉年紀雖然小,但已經歷過母親的離世,心智早熟。

身為孤女的她擔心被人恥笑,自認為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

賈府這面,見黛玉出現,身穿深色綠裙的探春主動上前相迎。

不同於原著的「被一群丫鬟婆子迎著入門」。

這裏極快程度地展現了幾人性格。

探春上前、迎春惜春隨後,三春簇擁著黛玉走到賈母跟前。

一陣噓寒問暖後,音樂由哀轉樂。

輕快的音樂猶如一串笑聲,王熙鳳登場,衣著打扮恰似原著那句:

「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

緊接著,寶玉出場,三春拉著黛玉去認人。

寶黛相見,一如故人重逢。

「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

舞台燈光打在兩人身上,台上仿佛只剩下寶黛。

兩人互相打量,轉圈嬉笑,短短幾分鐘,便讓人迅速想起兩人的「木石前盟」。

一個是神瑛侍者,一個是絳珠仙草。

因為一場澆灌之恩,才有了後來的相遇相知。

「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

兩人對視怔忪之間,時間恢復流轉。

探春將團扇一扇,斷了兩人的思緒,拉著黛玉融入眾人,繼續共舞。

在群舞中,寶玉追逐著黛玉的身影,不肯落後半步。

說笑之間,舞台的一角,另一頂轎子緩緩出現。

裏面正是薛寶釵。

一出【入府】,故事的主人公悉數登場。

一出【遊園】,演盡十二金釵的歡樂與哀愁。

這一段選自於原著的第四十回: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在這段劇情中,本是賈母邀請劉姥姥遊玩大觀園,並沒有元春、妙玉、巧姐、秦可卿四人。

但在【遊園】一幕中,卻將十二金釵集齊。

十二人如花朵一般,緩緩盛開,由靜到動。

湘雲在地上醉臥,恰是「憨湘雲醉眠芍藥裀」。

加上王熙鳳倒酒、寶釵起身撲蝶、惜春提筆畫下大觀園。

一幕幕,皆是來自於原著劇情。

視線拉遠。

又不乏元春的悵然若失。

她站在一旁,回望姐妹們的歡樂,五味雜陳。

台上的一眼,亦是書中元春遠在深宮中的遙望。

群舞結束,十二金釵變成了一副靜止的畫。

後面幕布上所顯示的大觀園,波光粼粼,如夢似幻。

仿佛一切皆是鏡中花、水中月。

魯迅先生曾這樣評價賈寶玉:

「悲涼之霧,遍被華林,然呼吸而領會之者,獨寶玉而已。」

寶玉最愛團圓,見不得一點點分別。

然而命運卻把他擺在了「見證者」的位置,親眼目睹賈府的敗落,經歷姐妹的風流雲散。

在原著中,他曾經和黛玉有過一段「聚散論」。

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而他則是喜聚不喜散。

「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清冷?

既清冷則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

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所以倒是不開的好。」

每每看到團圓,他都會想到曲終人散。

即使歡樂,也難藏傷感。

與原著基調相仿,【團圓】篇章對應的正是離別。

也是寶玉的一場幻夢。

此時,已經是 「三春過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

探春遠嫁,元春、迎春接連去世。

賈府衰敗,群芳散盡,寶玉在悵惘中回憶從前。

一場幻夢,讓他得以再次踏入太虛幻境,與舊人重逢。

看著姐妹們共舞,言笑晏晏,寶玉卻無法觸及。

他只能看著元春摘下花燈,和她一起解出燈上的謎題。

還元宵那夜,家人無法團圓的遺憾。

然後接過黛玉捧來的酒杯,在眼淚落下時,飲盡杯中酒。

這是「陰司泉路」,而他「陽壽未盡」。

所謂的「團圓」當不得真,故人們早已一一離去。

只剩下他一人,在這世上獨活。

雖然脫胎於原著劇情,但這一篇章卻是舞劇的原創片段。

借寶玉再次踏入太虛幻境的機會,去展現十二金釵重聚的畫面,與【遊園】篇章完成呼應。

因為舞劇【紅樓夢】自始至終講述的都是「十二金釵」的故事。

她們也曾天真年少,在大觀園裏遊玩作樂。

可世事折磨,十二金釵終逃不過既定的結局。

黛玉還完了眼淚,在孤苦無依中離開人世;

迎春被迫聽從賈赦的安排,以五千兩銀子的債務,抵債給了孫紹祖,婚後不到一年便離世;

王熙鳳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

惜春經歷姐妹們的死散,最終也選擇了「常伴青燈古佛旁」。

在【花葬】中,她們散著頭發,站在椅子上。

卸去了臉上的脂粉釵環,撕裂了先前美麗幻夢的假象。

椅背高而窄,像一塊塊沈重的、能夠壓倒她們的墓碑。

她們盡情在椅子上舞蹈、攀爬著,似乎想逃出悲劇的一生。

在地上捧起花朵,盡情享受著有限的自由。

但最後,平躺在椅子上的她們,卻向觀眾告知了結局:

生於封建社會的她們,墓碑猶如一把劍插入她們的身體裏。

掙不脫,也逃不掉。

鮮花遍地,卻像是她們命中註定的挽歌。

到最後,她們回到椅子上站立。

燈光由明轉暗,她們與黑暗融為一體。

只有地上由芙蓉花鋪成的「白雪」大地亮得刺眼,恰應了書中那句話: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凈」。

即使沒看過舞劇,相信不少人也刷到過舞劇【紅樓夢】的謝幕。

台上一地落花,身穿「百蝶穿花」紋樣的紅衣的寶玉站立其中。

隨後,大幕緩緩升起,顯現出十二金釵的身影。

她們穿著繁復美麗的衣裙,坐在高椅上。

是神女,也是一抹幽魂。

隨後寶玉向後張望,朝著她們的方向跑去。

可雙向的奔赴,換來的卻是充滿悲傷的擦肩而過。

舞劇【紅樓夢】的故事在此結束,但戲外留給觀眾的解讀與回味久久不絕。

這是屬於賈寶玉的夢境,也是屬於觀眾的一場夢。

這場夢來源於原著本身,也源自於這些舞蹈演員和主創。

文章結尾,十點君想再介紹一個人,舞劇的導演兼主演:

黎星。

9歲進入軍藝、學習各類舞種、獲得諸多獎項的黎星,一開始只是聽過【紅樓夢】的讀本。

在這之後,他又陸陸續續找了歐麗娟、蔣勛等老師解讀的【紅樓夢】有聲節目來聽。

也由此,和【紅樓夢】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執導【紅樓夢】時,他花了整整20個月的時間來打磨這件作品。

他熱愛這個故事,最後難以克制自己的「貪念」,出演了賈寶玉。

「當演員碰見了賈寶玉這個角色,還是會有欲望和貪念的。

比如,寶玉在舞台上對賈母、對劉姥姥、對黛玉、對寶釵,分別伸手時的狀態和心態都是不同的。

有多少角色能有這樣的表達力?」

這其中的復雜性,便是他著迷的理由。

同時他也明白,這部作品要想破圈,需要更多的年輕人。

舞劇【紅樓夢】僅僅是寶黛組合,便有三組演員。

黎星和李艷超是舞技成熟的初代寶黛;

胡婕和羅昱文是正處於上升期的青年舞者;

羅穎和姜愛東則是青春版的寶黛,是編導從舞院大課上選出的年輕舞者。

年齡不一,各具特色。

對啊,舞台需要新鮮血液,文化的傳承同樣離不開代代新人。

從87版【紅樓夢】到現在,我們曾見證過各類改編版本的出現。

例如1989年上映的北影版【紅樓夢】,2010年播出的李少紅導演的【紅樓夢】等等。

但能超越87版的版本並不多。

能拍出原著精華的更是少之又少。

可即使如此,我們還是難以抑制對【紅樓夢】衍生作品的期待和喜歡。

因為,我們在窺見他們一生的悲歡離合時,也在某個瞬間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更在一件件華美的衣裳、一道道精致的美食、一首首詩一句句判詞中,窺得了中國文化的魅力所在。

書卷開啟,便是一個看不過來的大觀園。

你們看過【紅樓夢】及其翻拍的電視劇、戲曲、舞台劇嗎?最喜歡哪一部作品、哪一個人物?對於【紅樓夢】又有什麽感悟?

歡迎來留言區和我們聊聊,分享一下你們的看法吧。

點個 【在看】 ,一起品味紅樓。

作者 | 微微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賬到老。

主播 | 素年錦時,微信公眾號:素年錦時FM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