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情商高的人,關系再好也不幫人做這4件事,情商低的人逢人就幫

2024-01-27情感

聽過一句話,人生所有的努力,無非兩種結果:

見笑或者見效。

最終會獲得哪種結果,全看你如何經營。

這兩年,關於人際交往的故事越來越多。

有的關系處理好了,會成為一生的朋友;

有的關系沒處理好,反倒會落下笑柄。

那麽,與人交往,我們又該守好哪些原則,顧好哪些分寸?

下面這幾條,請你一定不要忽視。

做人要聰明一點。

不管親戚有什麽事,只要沒通知你,就一律裝作不知道,事後也別追問。

為什麽呢?

朋友曾講過一件事,他說自己年輕的時候,有事沒事總喜歡混圈子。

周圍有朋友要請客吃飯,或者家裏親戚有什麽事情,不管人家有沒有告訴他,他都會熱心腸地湊熱鬧。

有次回家,正巧碰上家裏幾個朋友,私下悄悄張羅著晚上要吃燒烤。

他當時看出了他們沒想聲張的意思,自己也不過是路過的時候聽到三言兩語,可依舊沒多想,晚上就跟著去了。

「我現在都記得他們看見我的樣子,一桌人,突然間就沈默了。」

「他們詫異地看著我,我也無辜地望著他們。」

那一頓飯,他吃的那叫一個抓心撓肝。

他分明感覺到了身邊坐的人有什麽話想說。

但看見他,想說的話都換成了客氣的微笑。

也是那一場局讓他明白了:

原來在人際交往中,不管誰家有事,只要別人沒通知你,就說明你們情分不夠,又或者說,那場飯局就不該你去參加。

如果只本著一顆好奇心就去了,到頭來尷尬的不僅是自己,還有請客吃飯的人。

當然,這樣的交際原則也有一個例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紅事不請不去,白事不請自去。

有人會說,這不是陋習嗎?

其實不然,這不僅是費孝通筆下的【鄉土中國】,更是一種生命延續的傳承,是香火氣,也是人情味。

是獨屬於中國人的骨子裏的溫良。

所以,它可以成為一種例外。

人際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要分清什麽樣的場合該去,什麽樣的場合不該去。

如此,才是一個成年人該有的分寸。

要知道,聰明人的拳頭,都長在腦子裏。

很多時候控住了場合,也就把握住了人際交往的本分和界限。

看過一個問題:

跟蠢人交流是什麽感覺?

有人回答說:

跟蠢人交流會有一個明顯的感覺,你說的每一句話,他都想要反駁。

這類人的口頭禪是:不是!

你以為他會有什麽新的觀點,結果仔細聽來,就是換了個說法重復你剛才的內容。

亦或是為了反駁而反駁,只有論點沒有論據。

之前看一個綜藝,節目中有個供大家討論的話題:

#選專業的選熱愛的還是選熱門的#

李雪琴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我覺得大家如果沒有熱愛的,就選熱門的。

沒想到對方立馬辯駁:不對,我覺得真得選熱愛的。

李雪琴一時語塞,只得一字一句再次強調說:

如果你實在沒有熱愛的,就選熱門的,這句話的問題在哪?

沒想到對方還在堅持己見:我覺得不要選熱門的。

李雪琴無語了,繼續追問道:如果你根本沒有熱愛的你選什麽?

結果對方回答:我沒有熱愛的,我選一個喜歡的。

此話一出,全場爆笑了起來。

真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有人說,這就是學霸與學渣對話的悲哀。

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你的邏輯,但就是會不自覺地把你的智商拉低後再對話。

甚至會一上來先反駁你,然後大玩文字遊戲,把你說的意思換幾個詞表達,包裝成自己的「獨特見解」。

跟這種人對話,實在是太累了。

在心理學上,這種人被稱為「反駁型人格」。

他們有一個共同特征:

不管你把話說得多麽有邏輯,他都要反駁你,懟你幾句。

「不,不是的!」就是他們永恒的開場白。

而這種習慣性反駁,其實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他們試圖透過「反駁」這件事,來證明自己有多厲害。

而面對這樣的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

當他開始反駁的時候,盡可能迅速地終結這個話題,要知道:

位置不同,少言為貴,認知不同,不爭不辯。

努力克制自己的反駁欲,才算守好了人與人交往的分寸感。

曾仕強說過一句話:

一個人內心有什麽想法,馬上表現出來,其實對你是相當不理想的。

天真無邪其實是好事情,但是在後天的環境,我們就認為這個人沒有修養。

我們可以適當的表現,但是也要記住,不要亂表現。

這裏的亂表現,放在人際交往中有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準:

對待初次認識的人,你是怎麽對待的。

身邊曾經就有這樣一個朋友,性格很開朗,見人很熱情。

周圍的人都很喜歡她,覺得她就是個開心果。

但這樣的關系沒能維系多久,聽說她就和周圍人鬧掰了。

原因,全在於她這張嘴上。

她在和人交流時,從來都不會註意親疏關系。

無論是剛認識的陌生人,還是熟識的老友,只要遇到,就會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

不是聊自己的家事,就是談論身邊朋友的私密。

殊不知前者會讓傾聽者很有壓力,而後者則會讓傾聽者毫無安全感。

時間久了,身邊的人漸漸意識到:

要想自己不成為別人的談資,最重要的,就是跟她保持距離。

這樣一來,願意跟她交朋友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社交關系中,「交淺言深」一向是交往大忌。

有時候你以為的真性情,殊不知在對方眼裏就是情商低。

要知道,人與人之間,多的是只能存在於特定物件之間交談的話題。

不要一時覺得投緣,就隨意亮出底牌。

更不要因為腦子一熱,就隨意袒露心聲。

聰明的人都知道,對待剛認識的人,可以聊聊天氣,聊聊電影,聊聊明星。

就是別聊自己,別聊其他人的私密。

蘇軾曾說:交淺言深,君子所戒。

好的相處之道,不是一上來就推杯換盞、稱兄道弟。

而是把握住社交場合的限度,由淺入深的了解和接觸,反倒更利於關系的推進。

不知道你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

他們霸道、強勢,遇事總喜歡給別人出主意。

能力強點還好。

一旦能力不太夠,出的主意又沒法真正幫到對方,反倒會加速關系的破裂。

看過一個視訊。

一女孩去閨蜜家訴苦,說自己的工作太難幹了,領導就跟故意為難她似的,臟活兒累活兒都給她,完了到了發獎金的時候,卻一點也沒她的份兒。

「我不想幹了,我太累了,我想辭職。」

聽著女孩訴不完的苦楚,閨蜜也跟著抱怨起來,說著說著,一時間情緒上來了,幹脆勸女孩:

「實在不行咱就不幹了,你放心辭職,我朋友那邊正好公司缺人,我給你推薦過去。」

女孩一聽來勁了,也沒管閨蜜推薦的是什麽崗位,第二天去了公司就辭職了。

結果呢,崗位有是有,但跟女孩工作經驗對口的文員工作早就招滿了,只剩下前台工作還有空缺。

女孩迫於下個月的房租要交,手頭還有信用卡得還,硬著頭皮接受了這個工作。

沒幹兩周,她又去找閨蜜抱怨,還隱隱帶著幾分指責:

「你看你給我介紹的啥工作啊,每天就是端茶倒水,分發快遞!」

「還不如我之前那破公司呢!」

短短幾句話,瞬間讓閨蜜的心跌落谷底,也葬送了這段本會和平相處的友誼。

社交關系一條重中之重的法則,就是:

在關鍵時刻,千萬不要免費幫別人做決定。

你心裏想著「都是好朋友幫個忙怎麽了」。

殊不知在對方眼裏,從你說出口那一刻,你就要為這個決定全權負責了。

倘若你的決定不能讓他變得更好,你就成了這件事的罪魁禍首。

要知道,我們永遠無法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自然也無法對他現在的情緒感同身受。

貿然地替別人做了決定,就是一種「越位」。

到頭來很有可能得不償失。

成了,對方不一定記得你;

敗了,你一定有錯。

何苦呢?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繁花】中,金科長在奉勸徒弟小汪時,說過一句話:

做事情時,心可以熱,頭一定要冷。

其實,說話也是一樣的。

人和人的交往,難免會有不少激情澎湃的時刻。

但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明白,不管那一刻你有多麽想和對方交心,頭腦一定要冷靜。

這不僅是自保,也是為人處世的根本。

當然,說了這麽多,也不是勸你:幹脆不要社交了。

「社交」這件事本來就是工具。

一旦用好了,皆大歡喜,四兩撥千斤。

所以,不要擔心規則繁多,也不要畏懼處事艱難。

人雖然渺小,但是人能學,能修身,還能自我完善。

人的可貴,就在於人自身。

人這一生,本就是一步有一步的風景,一程有一程的感悟。

點個 【在看】 ,願我們都能在世俗中修煉自己,把握與人交往的分寸,守好與人交往的底線。

輕松做人,樂觀處事。

共勉之。

你有過交淺言深,或是替他人做決定的經歷嗎?你又有那些「社交秘笈」,期待在留言區看到你的分享。

作者 | 周美好,食一碗人間煙火,飲幾杯人生起落。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賬到老。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