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開年爆火的「新中式穿搭」,中國人自己的「老錢風」?

2024-02-25情感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文|舞一一

這個春節,「新中式」在地位堪比時尚常青藤的南法風情面前,都不甘示弱。一邊是明星的新中式穿搭在社交媒體上頻頻引發熱議,一邊是宋錦馬甲、香雲紗外套、刺繡馬面裙等新中式單品,幫淘寶商家賺的盆滿缽滿。越來越多年輕換下oversize的衛衣牛仔褲,穿上了包含盤扣、斜門襟、立領等中式元素的設計。

圖源微博@我是娜紮

在新中式崛起之前,似乎「中式」風格還停留在與「賭王闊太」掛鉤的1.0時期,主打一個傳統和隆重。事實上,能被「賭王闊太」看上,它的底層邏輯是「貴」。作家程乃珊就感慨過,說到老上海體面先生的標準著裝,還是中國傳統的長衫、馬褂唱主角。特別是一眾銀行界、洋行界的高層,都是留過洋的,反而因此更是對自身民族抱以反思及尊重。他們甚至對長衫的顏色都有講究,一般只限藍、灰、古銅色,而藍長衫配黑色馬褂,更是如西方的燕尾服一樣,相當於中國男士的禮服。

對於講究身份排面的人,比如杜月笙和黃金榮都會在長衫內襯一領雪白的紡綢小褂,領口及袖口僅在長衫內隱約露出一二分,潛台詞就是「考究」兩個字。試想一下,穿這種雪白貼身的紡綢小白褂,比得勤洗澡、勤更換才能保證隱約露出的雪白,這背後是一堆幕後人士的工作量。與之相配的黑緞面鞋子,一般只穿一個禮拜就換新的,畢竟,鞋底邊一圈上光的白漆很容易開裂,一開裂就不好看了。更何況,緞面易打皺,最光鮮時也只有一個禮拜。這般難伺候的行頭,可不就顯出身價來了麽。

【大上海】劇照

正因如此,當新中式煥發生機時,它還有一個綽號是「中式老錢風」,只不過演繹這一風格的是清一色的年輕人,其穿搭關鍵詞包括卻不限於:水墨寫意、梅蘭竹菊織錦,只要融合了中國傳統元素,甚至只點綴了一小點,都可以算新中式。跟全套漢服的固定穿法不同,所謂新中式就新在對傳統設計的改良,以及搭配方式的不設限上。

以最具代表性的單品馬面裙為例。在傳統漢服中,馬面裙是極具有辨識度的存在,它的形制類似於古代城墻四四方方的塔樓式建築結構——平面剪裁兩片式,前後裏外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腰部的系帶圍合後,兩側貫通裙長的豎向褶襇有飛流直下之感,使穿著者站立時端莊挺拔,落座時不易壓皺。

【無心法師】劇照

時尚考古派會發現,同樣是馬面裙也有「代際」分別。明代馬面裙使用矩形綢緞折疊,往往裝飾有裙斕,兩側的褶大且疏。清代馬面裙顯得繁復隆重,更註重刺繡和鑲邊,兩側的褶小且密。無論是哪一種,都是「紋必有意,意必吉祥」。裙底通常繡一幅生機盎然的花鳥圖卷,裙擺則不乏用紅、綠、草綠、藍等彩色絲線繡出一派絢麗。如此傳統的單品隨便搭配一件白襯衫,就成功從漢服的語境,跨入新中式的範疇了。

類似的風格表達公式還可以用唐裝配上牛仔裙裝,上半身挺闊有型,下半身松散隨意。有業內人士總結:流行趨勢一定是滿足了穿著者的需求變化,穿得更舒服是近五年的大需求之一。 新中式著重消解了傳統設計的隆重感,更流於日常。 比如,傳統的中式服裝面料多為真絲、棉麻等天然材質,不易打理。新中式使用醋酸等再生纖維面料進行替代,保證質感的同時,也降低日常穿著的門檻。就裁剪而言,新中式也多采用寬松版型。即便是旗袍這樣以修身為主的單品,也被改成廓形和無肩線設計,增加對身材的包容性。

【很想很想你】劇照

不少新中式外套最喜歡借鑒的形制是直扣裝飾的立領對襟開衫。立領對襟是中國傳統服飾中貫用的元素。商周時期,不閉合開襟是當時流行的罩衫形式,大多采用輕薄的質地,增加層次感和儀式感。從明清開始,立領對襟將商周時期的開襟罩衫,改變為更為舒適隨身的樣式。相比於立領對襟,新中式的V領對襟兼顧典雅的對稱姿態同時,也能起到延展脖頸線條的效果。

不僅如此,新中式還釋放了很多傳統規制的限制。傳統中,儀式著裝沒有那麽多扣子,外套基本都是一粒扣子,或者是暗門襟,現在流行的盤扣更多是用在休閑裝上。如今,盤扣不僅可以嫁接到任何單品上,甚至還能與流蘇結合,也不必保持單數的局限了。再比如唐裝,傳統的袖口向上翻出四五寸,漏出的是雪白的襯裏,現在的新中式露出的則是五彩斑斕。

【司藤】劇照

在設計師們看來,創新是一次次對於傳統事物的更叠、疊加、深挖、再重構,對於「新中式」這個概念也是如此。傳統服裝的制作裏充滿了智慧,比如旗袍是平面剪裁的,完全透過歸拔和整燙達到效果。穿在身上不是緊緊包住來塑形的,是柔和地勾勒出身體地曲線。那些淳樸淡雅的顏色,則是使用了草木染色技藝的結果。作為古代染色工藝的主流,草木染色技藝利用了自然界的花、草、樹木、莖、葉、果實、種子、皮、根提取色素作為染料,所呈現的儒雅色系,也被註入了雲淡風輕的氣質。

很多新中式在與傳統結合時,在神不在形。獨立設計師品牌 Samuel GuÌ Yang 的Chang Dress,攝取了旗袍的立領和門襟設計,具有現代感的面料透過更多的褶皺制造服裝和身體的空隙感,不被包裹亦有被雕琢的線條。中國設計師品牌TUYUE的織花盤扣戰駁領棉服,看似是西裝的輪廓,細節之處緩緩滲透著東方韻致,有種寬衣博帶的感覺。

圖@徐嬌微博

對比之下,西方設計師的東方靈感則剛好完全相反。Yves Saint Laurent 1977釋出的「Les Chinoises」系列中,聖洛朗先生大膽地將他所理解的中國風格融於絲綢面料、刺繡等設計之中,那時他還沒有來過中國,火焰紅色與金色是他從電影、圖書與影像中抓取的特點。被譽為西方人眼中的中式審美巔峰的DIOR 1997秋冬高定系列,在好萊塢引發過一波旗袍狂潮,隨後,花鳥圖、寒梅圖、竹影圖等常常被用在面料壓紋上。

DIOR 1997秋冬高定系列

就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服裝藝術部策展人Andrew Bolton曾在「中國:鏡花水月」特展時表示,「透過時尚的萬花筒,設計師們將中國審美與文化傳統中形色元素創意聯結了起來。」 而這種創意的連線多為幻想式的,通常是高度符號化的堆砌。但若沒有文化挪用就沒有了豐富的影像,沒有了對比與參照,沒有了擁抱幻想、好奇與不同解讀的自由。

【老友記】劇照

正如這波海納百川的新中式,也是一波對傳統再造的「解讀的自由」,並且它還是全民共創的。解讀的自由永遠能賦予舊的形制以新的面貌。 當像馬面裙這樣的舊物重返生活,沒有場景限制和理解障礙,有人看到的是文化復興,有人看到的是審美融合,還有人僅僅在享受「穿得高興」也是一種正當理由了。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樹樹 / 稽核:然寧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轉載請聯系後台。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