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我只是選擇不做那個迎合者

2024-01-25情感

從小到大,我一直都是個內向的人。

小時候,家庭聚餐,飯桌上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這孩子啊,不愛說話。

上學時,每到期末,老師總會在評語欄裏寫到: 文靜內向,期待你可以多多展現自己。 就連同學聚會,我也是習慣性地待在角落,默默地聽著別人高談闊論。

因為我不善言辭,曾被朋友或明面或暗地裏指出我太過冷漠,父母也總是苦口婆心地說我這樣的性格在社會上勢必會吃虧。對此我常常感到十分焦慮,甚至於有些絕望地覺得自己前路灰暗,頻繁地陷入自我懷疑之中。

其實我清楚心理壓力大多來自於這個鼓勵外向的社會

在許多人眼中,外向就意味著合群,意味著情商高,意味著有內涵。

不論是上學還是求職,人們往往會傾向於選擇外向的人,對內向者的偏見很大,給內向者的生存空間也很小,仿佛只有外向才是一種正確的合理的存在。

圖片來源:【拯救大兵瑞恩】

所以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我都在強迫自己去改變,鼓勵自己勇敢地開口說話,大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容地去表現自己。

我的改變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不僅得到了長輩們的誇獎,也收獲了好人緣,與很多朋友的關系開始變得親密起來。

可惜的是,這樣的改變對我來說是困難的,不斷地強迫自己,反而使我變得精疲力竭,沒有辦法始終維持好的心理狀態。

改變路上的重重困難讓我開始思考改變的意義與必要性,同時也開始慢慢接受自己是個內向者的事實。

1. 外向真的比內向要好嗎?

實際上,內向與外向並沒有好壞之分,對於內外向的定義也不應局限於表象。

內外向的傾向取決於一個人獲取能量的方式和應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外向者主要是從外部世界獲取能量,他們喜歡並主動創造很多刺激,而內向者更關註內部世界,他們享受獨處和安靜思考的環境。

這說明,內向者和外向者擁有各自不同的優勢所在。

圖片來源:【海上鋼琴師】

2. 內向的力量

這個社會總是偏愛有行動的人,而不是有深刻思考的人。

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亞當·格蘭特教授做了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 這項研究表明內向的領導們相較於外向領導而言總是會生產更大的效益,因為當他們管理主動積極的雇員的時候,他們更傾向於讓有主見的雇員去自由發揮,反之外向的領導就可能在不經意間總是會在事情處理上變得很激動,留下自己想法的墨點,這使得他人的想法就不那麽容易在舞台上發光了。

事實上,歷史上一些有改革能力的領袖都是內向的人,比如羅斯福、甘地,他們都形容自己是個內向的,說話溫柔甚至是害羞的人。

甘地和伏爾泰

當科學家們研究最有創造力的人的生活時,他們尋找到的是那些擅長變換思維的人、提出想法的人,但他們同時也有著極為顯著的偏內向的痕跡,這是因為對於創造力來說,獨處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因此,了解我們自身所具有的內外向程度,有助於我們看到自身的優勢所在,從而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避免刻意表現出某種狀態而導致內耗。

圖片來源:pexels

為此,我們開發了本測評。采用了 Marti Olsen Laney 教授提出的關於內向程度的理論,並結合精神分析學家 Carl Jung 的內向外向性格理論、人格心理學家 Jonathon Cheek 的四種內向性格 STAR 模型等理論,對內向性格的特點和優勢進行解讀和剖析,並根據不同的內/外向程度,為你制定了專屬的成長指南。

「測一測你有多內向」

👆掃碼立即領取測評

希望在小測評的幫助下,你可以發現自己真實性格帶來的潛能和價值~

參考文獻

————————

Susan Cain【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t Stop Talking】

▽ 點選閱讀原文

探索自己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