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詢的過程中,我經常聽到的幾句話是:他為什麽就不能改變一下?他為什麽就不能多愛我一下?怎麽就不為我考慮一下?從不在乎我的感受?我怎麽做他才能愛我?
我剛做咨詢的時候,經驗不是很豐富,所以當我聽到這些抱怨,不滿的時候,我也會讓他們思考一下你為他做過什麽,你是怎麽愛的他的。
不要一直索取愛,而是學會如何去愛另外一個生命,這樣我們也才會得到我們的需求。
仔細一想,那確實也是這個道理。但是如果我們都不需要索取了,沒有需求要滿足了,還想那麽渴望進入一段關系嗎?如果我們都已經完全能處理好自己的需求了,能給被人愛,不是一味的想著索取自己的需求了。感情還會出問題嗎?還會這麽痛苦嗎?這麽糾結嗎?
所以,我們必須得承認,愛就是索取
我們不得不去面對的現實就是,兩個在一起以後,感情出現重大危機的朋友。
我們在兒時的很多需求,從父母那裏是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的,這種匱乏一直伴隨著我們。因為人格核心形成部份,一般是在0-7歲,最關鍵的是3歲以前。
兒時父母沒有給到很好的 愛的滋養,孩子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那孩子對於父母就失去希望,可能會不再索取。
所以,從親密關系中獲得兒時缺失的愛,似乎是一種本能,就像植物天生會向著陽光生長一樣。
我們天生會尋找愛, 會愛上 覺得 可以給我們缺失的那部份愛的那個人 。也許是希望得到對方的認可,尊重,或者關心,或者值得被愛,或者希望被理解,包容,也許能有個人可以依耐(包括經濟或精神上)等等。因人而異
但是現實是很殘酷的,越相似的人,越能互相認同和吸引。剛開始,我們自己以為,自己覺得,那個人可以給到我想要的愛,但是很大一部份是我們自己想象出來。另外一部份是對方自己包裝自己,出來的形象。
也許另外一個人,他兒時早早地就因為無法從父母那裏獲得滿足自己的需求。而關閉了索取的通道,變成了自己滿足自己,他們往往都很自大,覺得自己了不起,總是也一個非常好的形象來展示, 來防禦自己內心的自卑或恐懼。而他那個真實他從未展現出來。
因為不這樣,他們是活不下來的
所以很多女孩子說,剛開始的時候他很關心我,很愛我的,什麽事情都讓著我。我想不通,怎麽時間久了,就變了呢?變得互相不認識。
那是因為,隨著時間推移,你們都暴露出了最真實的自己,最真實的需求。雙方都沒有辦法滿足,各自的需求的時候。矛盾就一點點積累起來,隔閡就此產生。
但不管怎麽說,一段關系都需要共同的努力, 無論你是否想要滋養你的愛人,滿足他的需求, 當你進入一段親密關系,你都一定是要滿足一些對方的內心需要的 。
否則,你無法和任何人建立親密關系,因為渴望被滋養,是對方想要跟你建立親密關系的核心需要。
這也就是說,只有具有滋養能力的人,才能夠維系長久的親密關系,擁有親密的愛人。從擇偶的角度看,滋養的能力越強,適合他的人也就越多,幸福的可能也就越大。
所以當我們產生矛盾,覺得很痛苦的時候,不放適當放下你對他的關註,雖然我們不得不承認,愛就是索取。但當你索取幾次以後,依然沒有成功的時候,就變成是強迫對方了,就變成傷害了。
就比如你們嘗試溝通幾次,都沒有成功成功,那不妨我們觀察一下自己內心的需求是什麽?
我們也必須思考,他的內心需求是什麽呢?是否滋養過他的那些需求?
你的情感樹洞 普一 :an1230007
愛的能力比較弱的人,在親密關系中,往往只會渴望被滋養(你要愛我),很難滋對方 所建立的關系也 就比較脆弱,很難長久的維持一段幸福的感情
在親密關系中,每個人渴望的不一樣,需要的滋養也不同,比如有的人更渴望被認可和欣賞,有的人更渴望在對方心裏重要,有的人更渴望能被對方懂得,等等。
每個人渴望的滋養,都與自己內心的缺失和創傷有一定的關系。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缺失和創傷,每個人也都渴望著 能在愛情中被深深地滋養,來彌補兒時內心的缺失,甚至療愈過往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