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年少愛三毛的人,長大後都被李娟治愈了

2024-05-27情感

這個初夏,【我的阿勒泰】徹底火了。

社交平台上,它引爆的近百個話題,熱度居高不下,各大熱門圖書榜單中,同名原著更是牢牢占據第一,成為時下最受歡迎的暢銷書。

隨之帶火的,還有原著作者李娟。

前幾天,李娟在電視劇熱播後公開露面。

短短2小時直播,收獲了超55萬點贊,很多語錄更是被網友盛贊「人間清醒」,在網上瘋傳。

她談個性:

快樂是我的性格,悲觀是我的認知。快樂是我的情商決定的,悲觀是我的智商決定的。」

談年齡:

少女化是一件挺可怕的事情,執著於自己的青春和容貌,也是很可怕的事情。

我希望自己是一個正常面對衰老的人。

談遠方:

不要去盲目地追求遠方的生活,也不要覺得改變了當下的環境,你就可以改變你的一切。

通透的話語,就像來自阿勒泰草原的清風,讓人們感到前所未有的治愈。

在中國當代作家裏,李娟是個特殊的存在。

她高中輟學,並且至今都沒上過大學,卻包攬魯迅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在內的各大殿堂級文學獎。

很多人說,李娟身上有種隨性自在的氣質,讓人不知不覺,想起流浪作家三毛。

然而,李娟聽聞後,只是笑笑:

「三毛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我不要成為她那樣的人。」

在中國,大約有24萬人叫李娟。

但如果,在這個名字前,加上「阿勒泰」的字首,人們想起的,往往只有阿勒泰作家李娟。

李娟寫過很多與阿勒泰相關的文章:【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場】、【羊道】……

對於李娟來說,阿勒泰是精神的原鄉,也是她夢想發芽的地方。

1979年的夏天,李娟出生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她在這裏上完幼稚園後,就去了四川,由外婆撫養。

小學時,李娟寫過一篇作文。

那是她第一篇作文,老師很滿意,不僅當眾念了出來,還對她說:「李娟,你以後可以當作家。」

不經意的一句話,讓這個來自遙遠新疆的少女,心中埋下了文學的種子。

李娟9歲時,媽媽搬到阿勒泰,把李娟接了過來。

許久沒回到新疆,李娟在這裏瘋玩了一個暑假。

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那個假期,她完全沒心思寫作業。

眼看著假期快結束,李娟怕被媽媽罵,只能痛下決心,離開新疆,再次去了四川。

雖然在外地讀書,但李娟無時不刻,不思念著家鄉的一切。

她經常和同學們說起阿勒泰的雪山、草原、羊群……那是她生命之初看到的世界。

李娟小時候成績不好,獨獨愛閱讀。

外婆撿垃圾時,從外邊撿來的爛報紙和雜誌,被她當成至寶,看了個遍。

大量的閱讀,成就了李娟對文字的敏感,也讓她逐漸清晰了模糊的未來。

高中時,李娟的成績一再下滑,開始有了厭學情緒。

一次英語考試,她早早打好了小抄。

可臨考前,她翻遍衣兜,發現小抄不見了。

李娟幹脆回到宿舍,行李一卷,就離開了學校。

媽媽和外婆知道後都愁壞了,兩人終日以淚洗面,念叨著「不上學怎麽辦呀」。

但李娟卻特開心,她覺得自己可以心無旁騖地讀書寫作了。

輟學後,李娟找了兩份和文字相關的工作。

一份是做報紙編輯,一份是做記者。

做編輯時,李娟覺得自己寫的內容「有點文化的人都能寫」,所以趁老師出差時,偷偷離職了。

記者的工作,李娟倒做得不錯,她的第一篇文章,就上了頭版頭條。

但後來李娟覺得自己「缺乏溝通能力」,不適合采寫新聞,所以幹到一半,薪資沒拿,又跑路了。

兜兜轉轉,李娟再次回到阿勒泰。

這裏沒有職場的條條框框,不用接觸各種難搞的人,李娟感到久違的快樂。

她寫阿勒泰的草原和流水,寫遊牧人民的淳樸,寫這片土地上不息的生命……

阿勒泰滋養了這位文學少女的文學靈感,她也樂得用文字,反復介紹自己的家鄉。

托爾斯泰說:「寫你的村莊,你就寫了世界。」

彼時的李娟不會想到,寫著寫著,她筆下的家鄉,成了無數人的詩和遠方。

還記得電視劇【我的阿勒泰】裏,馬伊琍飾演的張鳳俠嗎?

這個粗線條的媽媽,常有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舉動。

女兒床塌了,她蒙上被子繼續睡;女兒出洋相,她在一旁嗑瓜子看笑話。

生活上,張鳳俠也大大咧咧:鹽放在糖罐裏,糖放在堿罐裏,亡夫骨灰裝進餅乾盒裏。

但不可否認的是,女兒迷茫時,也是張鳳俠,一次次用話糙理不糙的生存哲學,給予了 女兒力量。

隨性但豁達,生猛且堅強。

某種程度上,張鳳俠也是李娟媽媽的縮影。

李娟的媽媽早年離異,和李娟以及八十多歲的外婆在大草原四處遷徙,相依為命。

粗糲的生活,幾乎磨平了這個女人身上所有的柔情。

在女兒印象裏,媽媽是無比強悍且暴烈的存在。

有一次,媽媽叫李娟時,李娟沒聽見,她就用酒瓶,砸得女兒眉骨上縫了三針;

還有一次,媽媽看到李娟給朋友寫的信,不由分說把信搶走,一邊大聲念,一邊罵女兒「不要臉」。

但媽媽也不是全無溫情。

開雜貨鋪時,媽媽常常在牧場路口,支幾塊木頭,蒙一塊塑膠布,搭成簡易帳篷,賣米面茶油布。

阿勒泰的冬天很冷,冷氣透過塑膠布,呼呼往裏鉆。

其他生意人都覺得這樣的環境很受罪,只有媽媽笑呵呵地說:

山裏面真好,可以爬山。

媽媽的樂觀也影響了李娟。和其他同齡女孩不同,李娟喜歡在艱苦的大草原生活。

一想到自己要把經歷的各種奇聞軼事,寫進文章裏,她就對苦澀的生活,甘之如飴。

成名後,李娟在阿勒泰買了房,把媽媽接過來一起住。

不曾想,媽媽因為怕有壞人,把多余的房間拆掉了;又因為怕有蛇,把門前的草地全毀了。

李娟氣不打一處來,但又拿媽媽沒辦法。

更多的時候,她會把媽媽寫進文章裏,紓解內心復雜的情感。

她寫媽媽的臭脾氣:

「我媽天天罵我不結婚不生孩子,然後又天天罵我家狗招蜂引蝶、一年到頭生不完的仔。我家沒有一個讓她滿意的。」

寫媽媽的粗線條:

「我不在阿勒泰時,我媽會隨便找個叫李娟的人,借下身份證,幫我把稿費取出來。」

李娟直言: 「寫媽媽的時候,與其說我在贊美她,不如說我在開導自己。

某種程度上,書寫,讓李娟穿過歲月的隧道,以成人的視角,去觀察和審視這個陪伴自己大半生的女人。

她看到了母親的狹隘與局限,也承認是媽媽的托舉,成就了如今的自己。

於是她用幽默靈性的文字,包裹住那些泥沙俱下的瞬間,把一個風風火火的母親,呈現在世人面前。

閱讀她筆下的母親,讀者很難不會心一笑,為這位母親粗糲的生活智慧,也為母女倆在漫長戰爭後抵達的愛與和解。

在中國作家裏,李娟的「自黑」精神常令人咋舌。

她打趣自己,是「脫稿李天王」。

寫【冬牧場】的頭幾個月,李娟一直在草原上玩,直到交稿日期快到了,才不得不寫書。

結果出版後,李娟腸子都悔青了,因為她發現書裏有很多措辭不嚴謹的地方,只能等校正之後,再改過來。

李娟承認,自己雖然大大咧咧,但對文字有潔癖。

在采訪中,她曾毫不避諱地說,對【我的阿勒泰】原著並不滿意。

「寫的太討巧了,我在表達的同時精確地去衡量了別人的情感,我對這樣的‘算計式寫作’非常唾棄。」

她還吐槽自己:

我的表達極其混亂,動不動就陷入一種茫然的狀態。我是一邊思考一邊否定自己,寫作才慢慢形成了。

和大眾印象裏正襟危坐的作家不同,李娟無論在采訪還是直播中,都是說話柔柔的,笑容甜甜的,配合上一些內建的小動作,給人的感覺親切如鄰家少女。

很多人喜歡看李娟的訪談,她的氣定神閑,是現代社會為數不多的松弛感。

【我的阿勒泰】爆火後,李娟說,自己下半年打算再出一本書。

不過因為現在影響力大了,她沒辦法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提起一個真實人物。

只好把散文改成小說的形式,就沒有這樣的顧慮了。

把真實的情感隱入文字背後,是李娟和這個世界獨特的對話方式。

她寫故鄉: 「北疆之北是阿勒泰,她是狂野的夢,她是山野的風,奔跑在涼夏,沈靜在寒冬」;

寫夢想: 「春天才進行到一半,河流即將拐彎,火車快開,夕陽有黃金,天空有大海」;

寫成長: 「在大雪圍擁的安靜中,我一遍又一遍翻看這些年的文字,感到非常溫暖——我正是這樣慢慢地寫啊寫啊,才成為此刻的自己的。

對於李娟來說,生活想不通的事情,寫作能捋順;舊日記不清的情境,文字能夠穿越。

所以在她的筆下,再苦寒的日子,也洋溢著熱氣騰騰的人情味,足以穿越生命的風雪,讓人們的焦慮有所安放。

作家劉亮程曾說:

我能為讀到李娟的散文感到幸福,我們這個時代的作家已經很難寫出這種東西了。

只有像李娟這樣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懷著對生存本能的感激與新奇,一個人面對整個的山野草原,才能寫出不一樣的鮮活文字。

在李娟的世界裏,清風流水,日月星辰,無不是大自然的饋贈。

而她本人,也在不斷書寫的過程中,找到了心靈的皈依。

【我的阿勒泰】爆火後,常聽人問起,為什麽要讀李娟?

我想,不僅是因為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她的文字,有讓人靜下心來的力量。

更是因為,她對生活飽滿的熱情,是這個時代所缺失的,珍貴的寶藏。

回到開頭說的,李娟為什麽不願成為三毛?

其實並不是三毛不好,而是現代社會裏,很多人被責任、親情牽絆,很難像三毛那樣,不顧一切拋下所有,浪跡天涯。

更多的人,都是像李娟,紮根生活的土壤,去愛,去接納,去受傷。

所以很多人會在30歲之後愛上李娟,愛上她身處平凡,依然舒展平胡的狀態。

有風就吹風,有雨就賞雨,哪怕暫時不如意,也嘗試在生活的土壤中,栽一朵小花。

把不可復制的每一刻,活得紮實、簡單,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呢?

點亮 「在看」 ,祝你我永葆天真熱情,把日子過得溫柔且明亮。

作者 | 竹西,愛讀書,愛生活。

主播 | 素年錦時,微信公眾號:素年錦時FM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