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後觀·音——竇唯的「中國可樂」

2024-02-18情感

(插圖:老牛)

民間的、傳統的元素,似乎和中國搖滾音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在由何勇、張楚、竇唯三人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的那場被香港媒體評為「中國搖滾震撼香江」的演唱會上,就出現了把中國傳統樂器三弦和笛子加入搖滾樂中而產生的那首令人耳目一新的 民樂加搖滾版【鐘鼓樓】 。起初,三弦演奏了類似彈詞裏的伴奏音型,帶有民樂風格,較傳統地使用演奏技法,而後一段三弦完全像貝司那樣,從這就能看出當時還是處於用傳統樂器模仿西方樂器的狀態,沒有完全跳出西方搖滾樂的思維。

盡管如此,從這一現象中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搖滾音樂人就已經有了將傳統元素加入搖滾樂的意識,人們已經認識到,搖滾這個最先在西方興起的音樂形式,要想植入中國的土壤,需要承載中國的文化內涵,這樣才能真正變成我們的東西。當時的搖滾音樂人對於傳統的使用仍然比較粗糙,缺乏深層的思考,只是外在地使用一些傳統樂器,而沒有真正意義上賦予搖滾樂傳統的精神氣質和思想內涵,但這對中國搖滾音樂而言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和嘗試。在【鐘鼓樓】之後,國內的一些搖滾樂隊也從沒有放棄過探索。

香港紅磡體育館的這場演出,聚集了當時中國最具有原創精神的搖滾音樂家,他們的音樂令在場觀眾的情緒陷入了幾乎瘋狂的狀態。這可以說是中國搖滾音樂裏程碑式的一場演唱會,許多經典歌曲唱出了一代人的心聲,如 張楚的【姐姐】【上蒼保佑吃完了飯的人民】、何勇的【垃圾場】、竇唯的【高級動物】 等。這場振奮人心的演唱會結束之後,誰也沒有想到,張楚、何勇、竇唯三人就此分道揚鑣,各自在人生道路上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從未再有過交集。還繼續堅持著搖滾事業的唯有竇唯了,就連被人們稱作當年的「搖滾教父」的崔健也在2005年的一張專輯【給你一點顏色】後沈寂至今,仍未有新專輯面世。

竇唯這幾年來的所作所為,就如同他接受采訪時說的那樣: 「在我看來,那次演出只不過是一個開始,剛剛開始,所以難免走錯路。」 從竇唯的話語中推測,以偶像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面前並非是他想要的,而他真正想要做的、想要表達的也許就是在那所謂「走錯路」之後呈現給我們他的音樂。這也許就是命運的捉弄,假設他沒有走錯路,我們也許至今仍然不知道有他這麽一個執著的音樂人在默默做著他的音樂,就像他現在的狀態那樣。在這些年,竇唯創作出具有中國傳統意蘊的搖滾音樂,而傳統在他的音樂中有各種不同的表現手法,這已經不是像【鐘鼓樓】那樣將傳統樂器直接加入到搖滾音樂中,而是將傳統的音樂美學觀念加入到搖滾樂中,將純粹的傳統與搖滾進行不同程度的改變,來形成竇唯特有的音樂風格。

觀念與表達

作為中國早期搖滾樂的代表人物,竇唯在20世紀90年代初所創作的一些曲目廣泛地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如作為黑豹樂隊的主唱時所留下的一些作品,人們至今還記憶猶新。而在1995年創作的一張名為【艷陽天】的專輯之後,音樂在旋律、形態、節奏、編曲等方面都漸漸脫離了傳統搖滾樂的範疇,開始帶有後現代搖滾的某些特質,音樂節奏開始模糊、散漫,歌詞開始迷離,旋律開始帶有五聲性,音樂所表現的內容開始變得抽象,有一大批曾經追捧竇唯的樂迷無法接受這樣的轉變,漸漸失去了對竇唯的熱情。因此,在這張專輯之後,竇唯的樂迷也陷入了茫然之中,有的執著地跟隨,有的就不再關註他了。

從1999年最後一張有歌詞的專輯【幻聽】之後,竇唯的音樂進入了純器樂領域 ,昔日的搖滾歌星,仿佛離開了紛繁復雜的塵世,躲到了自己所營造的音樂空間裏去了。竇唯保持著低調行事的作風,很少為自己的音樂做宣傳,但一直沒有停止過音樂創作。 目前在一些唱片店,他的音樂已經被賣家貼上了「民樂」的標簽,而不是「搖滾」。 那竇唯的音樂為何會變得如此具有傳統氣質?事實上,在後來的創作中,竇唯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自身獨特的情懷,而表現在他的音樂中的是寫實、抽象,又不是完全傳統;在傳統和現代中遊弋,營造了竇唯搖滾和中國傳統話語的對接。

在歌詞、調性、旋律形態、節奏、配器、對傳統樂器的運用和表演形式等方面,竇唯都脫離了傳統的搖滾音樂。 在2006年的專輯【雨籲】中,他用古文來寫歌詞,盡管如此,在他的大部份音樂中,歌詞一直處於邊緣地位。 他的大部份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帶有五聲性,人們在描述他的音樂時,都不約而同地貼上了「民樂」或「實驗民樂」的標簽。在純電子音樂中加入五聲性旋律,與傳統樂器上的五聲性則有些不同;傳統樂器在竇唯的音樂中也可能完全脫離它們原本帶有的五聲性,而只是將它們特殊的音色和搖滾樂器結合,這種做法與西方現代音樂中的音色音樂和點描音樂有些類似。在旋律形態上,音樂主要以線性的單線條旋律為主,和聲處於次要地位,這一點又與中國傳統音樂的單線條旋律思維相似。 近年來,竇唯作品在節奏上還出現了如同西方簡約派作曲家喜歡用的重復、疊加 ,透過這些重復的節奏型,他為音樂定下一種迷幻的基調,再即興地加入不同的樂器,在音樂的布局上呈現出一種不完全的控制,音樂更多是隨著演奏者即興的臨場感覺走。

我們可以看出,竇唯的音樂既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搖滾樂,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民樂,似乎總是徘徊在這兩種音樂風格的邊緣,同時帶有它們的音樂元素和某些特質。在采訪中,竇唯擔憂中國的流行樂、搖滾樂會成為外來音樂、尤其是西方音樂的殖民地, 他一再強調他是在用他的音樂來表達【嶽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想法,他還戲稱他所做的音樂是「中國可樂」。 後文希望透過分析具體案例,解讀他是如何將傳統元素融入搖滾音樂中去,從而體現他所說的「中國可樂」的創作過程。

(插圖:老牛)

語匯與特色

【鏡花緣記】

這【流水】來自2004年一張名為【鏡花緣記】的專輯,該專輯是竇唯與一個名為FM3從事聲音藝術的二人組合合作完成的,是一張完全電子化的專輯,采用純電子的音樂語言。【流水】是這張專輯的第一首,音樂包含兩種音色,一是自然的水聲,一是類似單簧管的音色,旋律是E角加清角調式。用電子音樂來演繹具有傳統調式的旋律音調,加上流水聲,類似單簧管的圓潤、黯淡的音色,令人有種朦朧的、回歸古代之感。竇唯在現今這個電子音樂的音色如此發達的時代,卻選擇了如此簡單的音色組合,是否是為了在千變萬化的電子音樂語言裏找到最原始、樸素的聲音,以達到現代人的追憶?

【暮良文王】

這首【行板】來自【暮良文王】這張2003年所創作的專輯,是竇唯和彈奏揚琴的王曉芳、鍵盤手文斌所組成的一個名為「暮良文王」的樂隊所創作的。竇唯在其中嘗試各種傳統民族樂器的演奏,試圖將這些樂器從傳統的思維中脫離出來,走出民樂固定的節奏、旋律模式。竇唯演奏電鋼琴,王曉芳演奏揚琴,文斌演奏鍵盤。音樂主要分為兩條旋律線,一是電鋼琴,二是揚琴。兩條旋律由各自不同的五聲性音階構成,並在各種調式中穿梭不斷,環繞、模仿、跟隨,時而分離,時而交融。起先是電鋼琴的旋律引領著揚琴緩慢進入,兩條旋律重疊在一起;發展到中部時,揚琴漸漸退去,剩下電鋼琴一條旋律;而後揚琴重新進入,開始引領電鋼琴,二者再次重疊。兩條旋律沒有特定的節奏,每一個音值都是平均的,但有速度的變化,時而快,時而慢,電鋼琴與揚琴的速度有時相同,有時會相差一倍,有時揚琴會像蜻蜓點水一般隨意敲擊幾個音符;旋律就像兩條時而交叉、時而分離的曲線,來去自由,仿佛沒有開始也沒有終止。鍵盤則負責制造一些飄忽不定的或是類似沖突的音效,以營造模糊、迷幻的氣氛。

【入秋】

【入秋】是2010年的一張專輯,是竇唯與幾個民樂演奏者和一個吉他手所組成的樂隊合作完成的。這張專輯中所涉及的樂器有笛子、古箏、揚琴、瑟、鼓、吉他和鍵盤,較多的絲弦樂器表現了秋的蕭瑟。這是一張即興專輯,其中笛子是由竇唯的父親演奏的,竇唯演奏瑟與鼓。

【6′05″】來自這樣一張即興專輯,其音樂主要以古箏、笛子和吉他為主,加上一些打擊樂器,整體氛圍蒼涼、懷古,但又透著現代感。古箏彈奏傳統的五聲性旋律,以散拍子為主,沒有固定的節奏,加上若有若無的鈴聲,笛子吹奏出緩慢、飄渺的旋律,仿佛秋風一般吹過,天高地遠;而吉他的加入給音樂帶來了幾分現代感,打破了些許古韻,琶音、掃音、爆破音偶然地出現,不經意卻具有爆發力和推動力。這樣的演奏像是古與今的對話,傳統樂器與現代樂器各自彈奏著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的話來訴說秋意,看似互不相幹,組合在一起又是如此協調。

【雨籲】

【雨籲】這首歌來自竇唯2006年的一張同名專輯,這張專輯具備了傳統搖滾樂的特點,歌詞、主旋律、鼓節奏連貫,但音樂在旋律和整體的氛圍上還是帶有民樂的特性,歌詞所用的古文包含許多模糊難懂的字詞。當被問到為何要用古文來寫歌詞時,竇唯說:「為什麽所謂歌就要在歌裏面明確地說出個意思?這是一個套子,我是想要其他的可能。 我在寫歌詞時是先有了發音,再去找一個盡量有意思的字。直接地說出意思,太膩了,太多了。意思太多了也就沒什麽意思了。 」用古文來表達內心的想法也許是竇唯對於傳統搖滾樂歌詞的反叛、對於當下語言匱乏的不滿和對於古典文學的崇尚。從音樂上來說,【雨籲】這首歌旋律帶有五聲性特質,但旋律中又存在小二度這樣不穩定的音程,不完全是五聲性。在人聲的處理上,他故意將聲音虛化,制造一些延長音。它更像是一首有復古意味的「搖滾詩歌」,帶著對中國古典文學與音樂的深深眷戀。

【九生】

這張創作於2005年的專輯,延續了竇唯民樂加上電子和搖滾的概念,風格上有些類似爵士,是竇唯和一個名為「不一定」的樂隊合作完成的。這支樂隊囊括了國內職業樂手,不願意被界定,更不願意重復。他們追求自然靈動和完全即興的現場演出,嘗試著各種音樂形式。這首【8′02″】用了小號、古琴、鋼琴、MIDI、貝司、吉他和打擊樂。我們幾乎找不到一段完整、明顯的旋律,有的只是幾個短小的音型:小號吹出的幾個顫音和單音時而高亢、時而低迷;古琴的滑音和吟音虛幻飄渺;鋼琴隨機在高音區或是低音區敲打出幾個星星點點的音,有時會有和聲性的音程出現,為古琴伴奏;貝司以低沈的音色隱約撥出幾個帶有不安定成分在內的長音、短音等。速度的變化也取決於表演者當時的情緒狀況,自由度非常大。樂器打破了它們原有的秩序,沒有任何束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演奏者在此刻等同於作曲者,他們一起來把握音樂的走向。

【山豆幾石頁】·【清竹下雲圖】

這張專輯是2003年由竇唯組成的「暮良文王」樂隊所做的專輯,如果說竇唯的一部份專輯試圖探索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各種可能性,那這張專輯就屬於背道而馳地完全回到傳統。這張專輯幾乎全部采用民族樂器,包括笛子、塤、簫、古琴。這段名為【清竹下雲圖】的音樂延續了竇唯一貫的隨意、自由,采用兩把古琴和塤的組合,音樂上極其簡練,旋律上已經簡單到只有幾個帶有五聲性的單音,幾乎沒有縱向的和聲。它先由一把古琴開始演奏,塤緩慢加入,吹出舒緩而又悠長的單音;此後,一直像雲霧繚繞一般延續著的長音,在古琴的聲響中回蕩;然後另一把古琴加入,兩把古琴演奏相同的旋律,同時發出聲響,又同時靜默。音樂性顯得有些單薄,也許不能帶來許多聽覺上的刺激,但是卻營造了一個去追思傳統和古典的空間。

【後觀音】

這張專輯是竇唯與之前提到的FM3作的一張非常具有實驗和先鋒性的音樂,FM3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使用microsound來做電子音樂的音樂團體。microsound是電子音樂術語,處於實驗音樂範疇,也叫消音音樂,其頻率基本上不長於千分之一秒,但通常能持續到十分之一。消音經過數位化過程和訊號對比過程、粒子合成和最小化剪輯,探索了聲音的最低頻度和最高頻度。它在很大程度上關註的是一部作品中的聲音粒子的編排。 在這種音樂中能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碎片、聲音粒子,它們以流動的形式拼湊到一起,令音樂達到一種冥想狀態。

竇唯主要負責節奏部份、鼓的處理,FM3則負責電子部份。在【Untitled 7】中能聽到類似戲曲中的人聲、對話、板眼、傳統彈撥樂器的聲音碎片,這些碎片透過電子音樂制造出的流動式的音樂形態,與竇唯的鼓點和貝司的長音串在一起。鼓聲作為推動音樂發展的因素,將原本緩慢流動的音樂變得跳躍、生動。該聲音片段仿佛在用西方現代電子音樂的方式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境和審美情趣。

搖滾樂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了各種表現形式,電子音樂與搖滾樂的融合現在也隨處可見。無論外部的技術如何復雜多元、令人眼花繚亂,最終音樂所表達的核心思想才是音樂的本質所在。如何創作出真正具有傳統精神的搖滾樂,也許是當下搖滾音樂人們所要探索的方向。對於文化的提煉需要過程,在中國原創搖滾音樂中,竇唯只是提前做了這件事。

點選訂閱⬇️⬇️⬇️

【愛樂】2024年第2期

「雪落的聲音:阿巴多與馬勒的肖像二重奏」

紀念阿巴多大師逝世十周年

華彩|雪落的聲音:阿巴多與馬勒的肖像二重奏

再現|克勞迪奧·阿巴多與柏林愛樂的記憶

更多精彩

前奏|浪漫的最小化:從電影【時時刻刻】的兩首配樂講起

幕間|我於此世已經失喪

變奏|古建音樂季:時間之外的旋律

回旋|木卡姆,音樂博物館出逃記

即興|武瑋的音樂和非音樂卡片

專欄|袁樂—迷幻搖滾和致幻劑迷思

鷺鳴—法爾敦的提琴手

安可|微風與時間——說巴哈長笛

點選訂閱⬇️⬇️⬇️

【愛樂】2024全年紙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