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成年人的覺醒,從不再抱怨「原生家庭」開始

2024-07-10情感

最近幾年,「原生家庭」的概念一直很火。

說的是,一個人出生和成長的環境,會對他成年之後的思維、行為方式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堅持「原生家庭決定論」的人普遍認為, 人生所有不幸,在他的童年時代都能尋找到答案。

正所謂: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靠一生治愈。」

誠然,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深遠,但這種影響並非不可改變。

如果一個人將所有不幸歸咎於原生家庭,不過是為自己的軟弱找借口。

成年以後,不要再拿「原生家庭」當擋箭牌了,真正成熟的人,早已學會直面有缺陷的人生。

前段時間,網上爆火一個話題:

#果然小時候沒有一頓打是白挨的#

評論區堪稱「臥龍鳳雛評選大賽」。

大家都在細數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傷害,卻只字不提自己對原生家庭的傷害。

比如這位小姐姐:

小時候,她親手摘了一大捧石楠花送給媽媽。

摘花的時候,她都是挑最大簇地摘,費了不少心思。

沒想到花送到媽媽面前,她非但沒有絲毫欣喜,而是一臉嫌棄地全給扔了。

被媽媽嫌棄禮物這件事,被她記了很久,一直到長大都難以釋懷,都快成「童年創傷」了。

長大之後的她又提起這件事,沒想到媽媽的回答讓她哭笑不得。

之所以扔掉那捧石楠,是因為當時就臭得她喘不上來氣。

女兒對愛意被拒絕感到委屈,那被熏到不適的媽媽找誰說理去

還有這位網友更誇張:

在她的記憶中一直回蕩這樣的情節:

小時候父母偏心弟弟,她被父母混合雙打。

她喊疼了好一陣子,也一直對這件事耿耿於懷。

之所以挨著一頓打,原因是幼小無知的她餵弟弟喝除蒼蠅的藥水。

當時爸媽兩個人嚇到半死,無辜的弟弟也被拉到醫院洗胃。

然而姐姐的記憶是自己被暴打了一頓,卻不記得差點讓弟弟見了太奶。

還有位網友更猛:

猶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媽媽用棍子打她,打得太狠了,以致於棍子都打斷了。

她哭嚎的聲音,二裏地都聽得見。

對於這次挨打,她一直銘記於心,甚至創傷了很多年。

然而有一次跟媽媽聊起來,她才知道原因,原來為了吃烤雞翅,她居然把祖宗靈位給燒了。

受到懲罰之後,我們記得的只有自己的委屈。

以當時年幼的認知,我們未必能夠理解事件的全貌。

然而大腦也是一個善於欺騙自己的器官,為我們編織了一個「受害者」的角色,只記住了那些創傷的部份。

經過情感的加工和時間的磨損,記憶漸漸偏離了事實的真相。

只記打卻不記為何被打,這是很多人產生童年創傷的主要原因。

不是所有的創傷,都是記憶的誤判。

原生家庭內部的不公、忽略、暴力和無愛,也真實地存在有些人的童年記憶裏。

然而父母的純粹之惡,畢竟是少數。

當我們用一種成年人的視角,回顧童年時期的陰影,會發現:

那些所謂的創傷,不過都是以當時心智無法理解的自以為是,以及當時條件難以兼顧的兩難和無奈。

網友@奇異果 分享過一個自己的故事:

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

總是很焦慮,擔心自己不夠優秀,周圍的人就不喜歡我。

我的精神總是保持緊張,也很敏感,不停反芻糟糕的經歷。

別人無意中的一句話,都讓我內耗很久,也總是擔心自己說錯話,不斷地在內心指責自己。

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遇到事情總想自己一個人扛。

把自己的人生折騰得疲累無比。

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之後,我知道這是一種安全感匱乏的體現。

很小的時候,爸媽工作很忙,沒時間看護我。

他們就把我交給爺爺奶奶照顧,只有到了假期,我才能跟跟爸媽短暫相聚。

這樣的童年經歷,不僅影響到我的性格底色,也讓我在親密關系裏頻頻受挫。

剛開始我也總是責怪父母,責怪他們當時沒把我帶在身邊;

當我成為大人之後,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才漸漸明白了他們的難處。

他們只是人世間最普通的父母,有能力所不及、不能兼顧之處。

選擇了陪伴孩子的親子時光,便舉不起生活的重量;

選擇為生活到遠方打拼,就要遠離親人,天各一方。

他們當然知道這樣對孩子不好,然而大多數時候,他們只是沒得選。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會有考慮不周,能力不夠的地方。

當我們允許父母不完美,才能讓自己從傷痛中釋懷。

天生完美的原生家庭並不存在,每個家庭內部都有自己的癥結。與其歸因和指責,不如自我療愈。

遭受過童年創傷的人,往往有這樣的心態:

「我現在這樣自卑怯懦、缺乏自信,都是因為小時候爸爸經常罵我的結果。」

「我成長於單親家庭,在親密關系中,總是不會跟女朋友相處,也不知道怎麽關心愛人。」

「爸媽從來都沒有誇過我,導致我無論走到哪裏,都有些討好型人格。」

當我們沈浸在負面的情緒裏,將所有的不幸歸因於原生家庭,卻不尋求改變,就陷入了「受害者思維」的陷阱。

這樣的人無法從內在感受自我價值。

不僅始終對外界保持高度敏感,也很難在生活中獲得快樂、成功。

他們期待父母的懺悔,並以此獲得救贖。

現實卻是,「我們期待父母的道歉,父母卻一直期待我們的感恩。」

成年以後,如果還將人生幸福與否寄托在別人身上,這是造成人生痛苦的根源之一。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裏,講述了一個女孩戰勝童年陰影的故事。

塔拉出生在一個問題重重的家庭。

父親患有嚴重的躁郁癥,一言不合就會暴跳如雷;

母親則性格軟弱,面對父親的躁狂敢怒不敢言。

童年的塔拉,小腿不小心被長釘刺穿,父親看見卻輕飄飄地說一句:回家去吧,你媽會止血。

她又被哥哥尚恩施加暴力,頭被暴力塞進馬桶,母親聽見卻不聞不問。

當塔拉控訴哥哥的暴行時,媽媽卻堅決替哥哥否認。

長大之後的塔拉,迫切地想要逃離這樣破爛的原生家庭。

她在地下室裏,找到別人用過的教科書,蜷縮在沙發和墻壁之間,開始自己的漫長孤獨的求學之路。

這個過程中,她考上了大學,並在大學裏,熟讀了休謨、盧梭、穆勒等思想大師的著作。

知識面的擴充和積累,讓她完成了對人性的理解。

學習、思考、閱讀和旅行,也讓她不斷地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

長大之後,她終於能夠明白了父親的疾病與瘋狂,理解了母親的無知和懦弱。

她將過去一切深埋在記憶裏,然後在人生廢墟上重建了自己的生活。

【突圍原生家庭】裏這樣說過:

「陰影小孩的信念建構了你現在的世界,如果你能改變自己的信念,那麽,你也就能改變自己的感受、思考和行動,重新構建一個嶄新的世界。」

那些原生家庭的創傷,並不是不能被治愈,關鍵是你要跳出受害者思維,並開始主導自己。

沒有被好好愛過,就狠狠愛自己;

發現存在什麽問題,就去努力改正。

只要你不放棄自救,勇敢地直面它,過去的傷口終會愈合,人生也一定會找到出口。

每個人都知道,原生家庭對人的一生影響深遠。

如何減輕、消除原生家庭的影響,則是很多人成年之後要克服的命題。

精神分析導師武誌紅對此曾經給出答案,供大家參考:

首先,找出原因。

當我們被某種性格所困擾,就需要找出導致這種性格出現的成因。

需要強調的是,找出性格成因,並不是怪罪原生家庭,而是方便我們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

其次,課題分離。

在原生家庭這個課題上,父母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那是他們的課題;

我們怎麽看待原生家庭,並且完成個人成長,這才是我們的課題。

想要不被原生家庭所影響,既不要背負父母的課題,也不要讓父母幹涉自己的命運。

最後,相信這是可以改變的。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場長達32年的跟蹤實驗,實驗物件是698個經歷創傷和痛苦的孩子。

結果發現,這群孩子有一部份成長為了「有能力、自信和充滿關愛」的人。

並且獲得了學業、事業和家庭的成功。

這樣的孩子身上有一個重要特質:

他們比一般人更加深信,自己的未來是由自己掌控的。

承認自己的創傷,並不斷地與之抗爭,在這個過程中好好治愈自己,最終落落大方地從不幸中走出來。

成年以後,千萬別再把原生家庭當作自己匍匐不前的借口。

從現在開始,請為自己的每個決定負責,去行動、去感受、去蛻變,用盡全力去覆寫原生家庭的劇本,你就一定會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點個 【在看】 ,即使沒有完美的童年,依舊可以擁有幸福的人生。

你有原生家庭創傷陰影嗎,你是怎麽與創傷共處的?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自己的經驗,一起交流,互相成長。

作者 | 蘇善書,不會講道理,只會說故事。

主播 |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專家,公眾號:北辰在找你。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