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因為洗碗吵架的,可你見過因為「洗碗」離婚的嗎?
故事,還要從幾個月前說起。
一位網友在網上釋出了一個視訊。
她姓高,是個全職主婦。
有一個上小學的女兒。
還有一段維持了10年的婚姻,以及一個不負責任的伴侶。
一天做飯的時候,小高割傷了手。
本想著吃完飯後,讓丈夫順手洗一下碗。
哪能料到,丈夫死活都不願意動手。
還指使著女兒去洗。
然後陰陽怪氣地說:
「你媽媽體驗到了不用刷碗的快樂,下次還會故意割破手呢。」
聽到這句話,小高心裏五味雜陳。
平時做著家務,沒有人問她累不累、需不需要搭把手。
等到她割傷了手,卻被當做偷懶的心機。
何其冤枉!
視訊發出後,網友紛紛勸說她「不要再做家務了,對自己好一點,也給丈夫一個教訓」。
因為無論小高做得再多,丈夫都會視為理所應當。
而小高,能做的就是一個「聽勸」。
家裏的活能不幹就不幹。
轉而掉頭找工作、買衣服、下館子,一步步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幾個月後,小高判若兩人。
首先,有了收入,能帶孩子出去旅遊了;
其次,她有了更多的時間打扮自己,而不是一頭埋在家務活中;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以前對她愛答不理的丈夫,現在居然隔三差五討好她們母女倆。
小高到底做對了什麽?
能發生如此大的變化。
在翻看了她幾個月的短視訊後,十點君找到了她「覺醒」的3個真相。
還記得我們前面說過的嗎?
為了給丈夫一個教訓,小高決定「擺爛」,再不做家務了。
當時的她,每天帶著女兒出去吃喝。
可連續幾頓後,小高就意識到一個緊迫的問題:
自己沒錢了。
作為一個全職主婦,小高全賴著丈夫給生活費。
每個月只有1000元的額度。
吃喝不過幾頓,錢包馬上就見了底。
眼看著自己這場仗要因為沒錢「舉白旗」。
正好有一位網友提出了建議:
先找一份工作吧。
哪怕薪資不高,但至少也是一份穩定的收入。
夠買菜做飯,夠下次吵架的時候,不至於在外面連幾頓飯都吃不起。
小高說:「我聽勸。」
她當即琢磨起了找工作的事情。
可難度遠比她想象的更大。
比起在小縣城裏全職媽媽不好找工作的窘境。
家人,倒成了她求職路上最大的阻力。
首先,是丈夫第一時間跳出來阻止她:
「你找工作,誰來帶孩子?」
「找什麽工作?你現在都沒有一個家庭主婦的樣子!」
「就你這樣,能找什麽工作?」
看著接二連三的打壓攔不住她,丈夫又找來了孩子。
假借孩子之口,吐槽她「倘若有了工作,就沒心思照顧一家人了」。
接著,丈夫又搬出了長輩這座大山。
在飯桌上,丈夫當著長輩的面告狀,說她現在一門心思只想著工作,一點也不在意家裏。
碗也不洗了,天天尋思著跟自己吵架。
看到這裏,也許有人會問了:
為什麽會有丈夫不希望妻子上班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
誰拿著錢,誰的家庭權力更硬。
很殘酷,但很真實。
除去真心愛妻子的丈夫外,所有因為妻子找工作而吵架的,本質都是擔心自己家庭話語權被迫讓渡。
正如這位丈夫,即使他說過妻子「聽話」「顧家」。
但還是會覺得妻子有了工作,就是有了「外心」「翅膀硬了」。
這表面是對夫妻關系的不信任。
實質是,就是在爭奪婚姻中的話語權。
他是這套體系的利益既得者。
正因此,他才會擔心自己與妻子的地位互換。
這與女兒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被丈夫要求勸說媽媽時,女兒只問了媽媽一個問題:
「你是覺得出去工作開心,還是在家開心?」
從始至終,女兒在意的只是媽媽「開不開心」。
一段良性發展的親密關系,本質目的都是「盼你好」,而不是「為你好」。
前者會尊重其選擇,後者只會實施「以愛為名」的控制。
故事裏的丈夫就是後者,而女兒則是前者。
如今的小高,正是意識到了:
沒有錢,她的話只是丈夫的「耳邊風」。
而有了工作,她才能在這個家裏拿到更多的權力。
所以,即便有老人勸說,她也只是表面迎合,內心則無比堅定:
這工作必須找。
於是,她去求了朋友,有了第一份兼職。
雖然辛苦且薪資微薄。
但她開始對生活有了盼頭。
後來,她又開了直播帶貨。
手裏有了點錢之後,開始給自己化妝,精心挑選每一件衣服。
用每一個細小的行動踐行著「愛自己」。
她明白了: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不是看你的生活看起來多麽平靜和諧。
而是看你有沒有賺錢的動力,以及享受生活的能力。
當然,這段維持十年的婚姻,起初也並不是沒有甜蜜的時候。
小高是頂著父母的反對,嫁給現在的丈夫的。
因為她愛他。
當初,兩人也相信一定能撐過貧苦的日子,得見光明。
為了這個未來,小高忍了一次又一次。
她忍了年年丈夫給她畫大餅,說要給她「買三輪車好接送孩子」。
卻一次也沒有實作過。
也忍了好不容易等來送她的生日禮物,興致勃勃發朋友圈之後。
才從朋友那邊得知「口紅是個假貨」的事實。
「洗碗」事件後,她本來也想要忍。
但網友說:「你別忍。」
她說:「好,我聽勸。 」
這一刻開始,她終於意識到這個家並不是靠丈夫的生活費在苦苦支撐。
而是靠她一個人24小時不停的運轉。
每天起早貪黑接送孩子做家務的人,是她;
每個月一個子掰成八瓣花的人,是她;
每個月被丈夫吐槽「只不過是一個家庭主婦」的人,也是她。
沒有她,丈夫會把沒洗的碗堆在水池裏,放到明天。
沒有她,孩子會一直站在校門口,沒有人接。
因為丈夫懶,因為丈夫怕車臟。
所謂的「聽勸」,從不是跟風。
它只是認識到殘酷的現實後,選擇了「覺醒」。
小高明白了一段婚姻終究是要靠兩個人的努力。
而不是一個人單方面無條件的妥協。
她一而再,再而三地給了台階,只會讓自己的位置放得越低,身上的任務越多。
尊重,卻換不回來一點報酬。
再夫妻倆相互賽局之後,小高第一次把重心放在了自己身上。
幾個月後。
她的家務越做越少,日子卻越過越好了。
更重要的是,丈夫選擇了低頭。
主動把一千的生活費提到三千;
主動接送孩子,主動參加孩子的家長會,
但他的殷勤永遠都有「目的」:
他希望小高像以前一樣。
回歸家庭,放棄現在所有的野心。
可是他忽略了:
夫妻關系就是如此。
能過下去的,是因為兩個人的步伐一致。
即使有人沒跟上,但前頭的人等一等,後頭的人加快速度,最終也能同頻。
而過不下去的,則是因為兩個人的差距越來越大,前面的人有心想等,可後面的人卻一步都不想挪。
小高願意等丈夫。
可丈夫卻覺得小高「跑太快了」。
他只給了小高一個選擇——回歸家庭。
可小高給了他第二個選擇:
離婚。
她希望自己能遠離這段婚姻的不幸。
也希望丈夫能意識到:
妻子不是保姆,婚姻也不是一個人的妥協。
最終,兩人選擇了「離婚不離家」。
還是同一個屋檐下,當小高的手再次割傷,兩個人的行為卻發生了逆轉。
三個月前,丈夫指使女兒去洗碗。
三個月後,他主動站在了水池前。
這一次,丈夫終於做出了改變。
也許,還不算晚。
不少網友聽到了小高的故事。
有人說:
「好可怕啊,因為一個碗就離婚了。」
「小高之所以變成現在這樣,就是受到了網友的‘挑撥’。」
「正是因為不安分了,所以在家裏鬧事,不好好過日子。」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日常生活中,夫妻吵架總少不了的一件事:
翻舊賬。
火上澆油的背後,點出的本質是:
每一場夫妻沖突,背後都是存續已久的矛盾。
這是「歷史遺留問題」,也是夫妻隔閡的根源。
「洗碗事件」,只不過是小高情緒崩潰的導火索罷了。
只是丈夫依舊沒有看見她心裏的委屈。
而網友看到了,並且幫助小高發現了:
這段婚姻的問題不是她做得不夠多,而是丈夫做得太少。
正如小高總結自己的2023年時說:
「2023年實作了我這十年來的心願,讓我從那個被他壓迫的,自卑懦弱的環境中走出來了。」
「賢妻良母」就像一個詛咒似的,困擾了她十年。
做妻子,就要無怨無悔為丈夫洗衣做飯,承擔所有家務;
做媽媽,就要風雨無阻照顧孩子,即使面對的是「喪偶式育兒」。
小高從來沒有為自己發聲過,也沒有為自己爭取過。
而這次,網友們的建議和她的「聽勸」,給她的人生找到了一個新的可能。
她可以愛打扮,換掉自己多年穿的舊衣服;
她可以愛美食,帶著女兒去嘗試自己沒吃過的東西。
最重要的是:
她可以走出那間小小的,堆滿了幹不完的家務的房子。
找到自我的價值,去工作,去做一個不被定義的妻子和媽媽。
即使不斷地被伴侶質疑、被家人勸說。
她依舊堅定自己的選擇,奮力向前。
因為這一次,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
為自己,漂亮地活著。
點個 【在看】 ,願每個女人,都能活出自己最想要的人生。
你們認同這位媽媽的做法嗎?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又是如何解決的?
歡迎來留言區和我們聊聊,分享一下你們的故事吧。
作者 | 微微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賬到老。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