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戀愛中產生的所有痛苦,比如焦慮、擰巴、內耗、患得患失 ... 本質上都是因為你沒有學會分離。
就比如,為什麽你總是喜歡控制對方?想要時時刻刻和對方黏在一起?對方一不回訊息,你就抓狂?再或者,即使明知道自己處於一段有毒的關系中,但就是不肯離開,又或者分手後,你怎麽也放不下對方,不停地苦苦纏結?這些行為的背後,其實不見得是你愛得有多深,更多的可能是你的一種執念。
因為在你的心中,你幻想出的理想愛情,就是尋找到一個完美的伴侶,所以你不能接受他在相處中暴露出的種種缺點;也不能接受自己對他這麽好還會被拋棄;更不能接受這段關系的無疾而終。於是你固執地將自己留在感情裏,試圖再次找到可以印證你理想愛情的蛛絲馬跡。 而這種執念,就是你沒有做到,將你腦中的幻想和現實分離開,你對他還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事實上,我們很多人都活在一種幻想裏。 比如你給自己定下了一天要讀完一本書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你的理想化,是你想象中的自己可以做到的。但現實是,你並沒有那麽快的閱讀速度;又或者是工作繁忙,你很難抽出那麽多的時間去讀書。當你發現你無法完成這個目標時,你就會產生焦慮,責怪自己怎麽這麽不上進,這樣一點小事都做不好。
同樣在感情中,我們也容易對伴侶理想化,抱著一種可能本身就不切實際的高期待。因為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幾乎在每一段親密關系中,我們都會不自覺的重復童年與養育者的關系模式。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小時候有一些未被滿足的渴望與需求,那我們會在親密關系中尋求一種補償心理,將自己的幻想投射到對方身上,理想化對方,希望對方能夠滿足自己的缺失。
當他不能滿足你的時候,你就會感到失望和痛苦,並且認為你的痛苦是他帶來的。這個時候,你也許會變得異常敏感,變成一個時刻歇斯底裏的人;又或者是變得強勢,強迫對方做出改變,因為在你心中,只有他改變了,你的痛苦才會消失。
那無論是給自己定下過高的目標,理想化自己;又或者是理想化伴侶;這都是一種幻想與現實的不分離。
這種不分離的狀態, 源於我們與媽媽的不分離。 因為幼時,媽媽對你的焦慮、控制又或者是忽視,讓你的全能自戀受損。即使在長大後,你也依然時不時會回到那個「幻想自己是無所不能」的自戀狀態裏。
可以說,幻想的本質就是自戀。 而一旦產生自戀,一部份人會變得格外具有掌控欲,要求伴侶滿足他全部的期待;另一部份人則很有可能形成付出討好型人格,凡事親力親為,成為那個為對方、為家庭付出全部的犧牲者。
那一個人如果總是被幻想所綁架,活在自己的自戀裏,他是永遠都無法看清一個真實的自己的。他無法從心底完成對自我的認同,於是只能依附於外界的評價體系。不允許自己犯錯、不允許事情脫離自己的掌控,常常把自己陷入一種偏執、擰巴的痛苦裏,陷入一種求而不得的不斷內耗中。人格發展自然也是被壓制的。
而真正的成長絕對是從幻想回到現實的過程裏。當你回歸現實,你也才能看到一個真實的世界。讓花成為花,讓樹成為樹。很多你不能完成的目標,很多你無法被滿足的期待,也許你一下子就放下了。
如果你還是不知道改如何做到「分離」?記住 德國心理學家海林格有一句名言,叫誰痛苦誰改變,誰改變誰受益。
就好比,如果你的伴侶很懶惰不求上進,你再怎麽苦口婆心勸他,他大機率都不會聽。只有當他因為自己的懶惰吃盡苦頭後,他才會真的做出改變。
同樣的,如果你因為總是遇到渣男而痛苦,那你要做的不是繼續用自己的真心試圖去讓渣男浪子回頭。而是走出自己對愛情的幻想,看到一個他真實的人格,勇敢的選擇離開。
當你學會分離,痛苦自然也就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