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最好還是要有個牢固的理由。這個理由越堅固越能支撐你走更遠的路,且讓你在遇到阻礙與質疑的時候,不會輕易動搖和放棄。
有些理由是不堅固的。比如,做這件事情能賺錢或得名。以名利為理由,當它不能帶來名利的時候,也就放棄了。
互聯網平台上出現的各種「爆火」的帳號,一夜之間便催生了眾多模仿者。模仿動機無外乎名與利,當喧囂落定名利遠去時,人群也便消散。直到下一個出現,便又有一群人跟著名利的節奏起舞。
再比如,以「利他」為理由。這些年這個詞被提到得太多。凡事不談利他,似乎就顯得自己格局太小。「利他」是一個過程或結果,但最初出發時的理由應該是來自原點的,是不得不做的。是站在生命的視角,先為自己的一生負責。
一個舞者,讓舞蹈伴隨生命旅途,讓舞動融進生命中,這是她的理由。至於是做舞蹈演員,或舞蹈老師,還是開舞蹈培訓班,這些不會改變一個舞者的生命狀態。因為她的理由足夠牢固。
我想,其他行業也是如此。首先是對生命的熱愛和負責,以此為前提。不做這件事,此生有遺憾。然後,至於其他的得與失,順其自然。這樣的人,何愁得不到名利呢?這樣的人,得不到名利又何妨呢?
對於生命而言,最好的東西她已經得到了。那些「次好」的東西,得到也好,得不到也罷。
我們太精於設計,設計成本與盈利,設計宏圖與細節。這些形於外的設計,若沒有一個牢固的理由作為根基化於內。當風雨來臨時,設計出來的大廈便左搖右擺甚至轟然倒塌。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園】一文中這樣說:「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維特根史坦一樣說道:我度過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司湯達一樣說:活過,愛過,寫過。我很怕落到什麽都說不出的結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
你能坦蕩地跟自己說,我度過了美好的一生嗎?王小波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也不敢說。那麽,你的呢?我說不出口。我覺得自己在38歲之前,大部份光陰是枉費的混沌的。這幾年還算是認真活著的。我就當作38歲之前的我已經死了。不,不必「當作」,實際情況就是如此。如果死亡就是不存在,那些歲月不存在了是不是可以說成那些歲月已經死了?按照這樣,輪回便不是以一生來計算,也不是按照一年。若每一天都是一個輪回,你會怎樣過這一天?
你怎樣過一天,你就怎樣過一生。
按照赫拉克利特說的「人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人也不能過同樣的一天。這種一刻不停地變化,也是給人以重生的機會。現在就是我的來生。再活一次,我該怎樣度過?如果命運恩賜我,再給我三十八年或者更短的時間。我該怎樣愛?我該怎樣活?
劉筱播客日記
2024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