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愛瑪】:自我成長的3個最好方式

2024-02-06情感

在英國文壇,簡·奧斯丁被譽為「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

她的人生也很傳奇,一生只愛一次,卻終身未婚。

正因如此,她恰能以身在其中、又置身於外的獨特視角,探察女性的內心世界和生存狀況。

這也正是奧斯丁的獨特魅力。她的女性成長小說,是繞不開的經典。

【愛瑪】是簡·奧斯丁唯一一部以女主角名字命名的作品, 在延續奧斯丁式喜劇路線的同時,加入了懸疑敘事風格。

女主角愛瑪有很多缺點,起初很不討喜,犯過年輕女孩都會犯的錯誤,可是她從不懼怕成長,終於成長為一個成熟女人。

愛瑪用自己的痛與笑,給我們留下通往成長之門的三把鑰匙。

愛瑪·伍德豪斯出生在海伯裏。當很多人被命運拿捏時,她似乎早已輕松拿捏了命運:

她家境殷實,手握3萬英鎊家財;

她血統高貴,伍德豪斯家族是當地第一貴族世家;

她還姿容傾城,是備受寵愛的海伯裏明珠。

然而,愛瑪離真正的人生巔峰還有一段距離,被寵壞的她尚需磨礪。

愛瑪二十一歲那年,相伴十六年的家庭教師泰勒小姐嫁人了,這給愛瑪的生活留下了巨大的空缺。

但愛瑪很快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填充者——哈麗特。

哈麗特是個私生女,無甚錢財而且年紀很小,正需要有個權威指引她的人生。

愛瑪責無旁貸,且自信滿滿:自己必將哈麗特塑造成貴族。

她引導哈麗特,拒絕「粗鄙」農夫馬丁的求婚,轉而結交上流社會的艾爾頓。

愛瑪為哈麗特畫像,艾爾頓就誇畫中人風姿奪目;

愛瑪暗示艾爾頓為哈麗特寫字謎,艾爾頓便借機寫下精妙的情詩。

看著艾爾頓大獻殷勤,哈麗特粉面含羞,愛瑪正得意於好事將近,艾爾頓卻握住了愛瑪的手熱切求愛。

原來,艾爾頓所有的殷勤,都是為了伍德豪斯家的愛瑪。提及哈麗特,他竟倍感羞辱。

拒絕了虛榮的艾爾頓,愛瑪努力擺脫煩亂與羞愧,靜下來反思。

她發現自己不僅會錯了艾爾頓的心意,更看錯了艾爾頓的為人。最重要的,她不該誤導哈麗特。

自我反省後,愛瑪改掉了自以為是,向著成熟更進一步。

自省,是根植於人心的糾偏之鑒。我們因之明是非,辨短長,知進退。

可在生活的洪流中,我們常常忘記了這面鏡子:

犯了錯卻怨天尤人,有不足反哀嘆時不我予,受挫折就仰面躺平。

最後滿心不快,還一事無成。

蘇格拉底有一句很犀利的話: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自省與否,決定著我們的人生走 向。

不自省的人,如在荒野漫步,任憑錯誤羈絆雙足,在掙紮中虛耗光陰;

而自省的人,卻能攬鏡自照,拂去一切塵灰汙穢,在改進中日漸精進。

走過坎坷,我們終會明白:自省,是寶貴的成長之鑒。

哈麗特的眼淚還未幹,愛瑪又迎來新的麻煩

兩位特別的鄰居,突然一前一後回到了海伯裏。

一位是簡,暫住名門家的貧窮孤女,才貌出眾。愛瑪討厭她,沒有理由。

另一位是法蘭克,幼年喪母後被舅父收養,因而獲得了貴族身份。

二人的到來,給愛瑪的人生帶來一次沖擊。

法蘭克高調地向愛瑪大獻殷勤,搞得海伯裏人盡皆知。

一天,大家去博克斯山遊玩。但是簡格外拘謹,法蘭克異常沈默,愛瑪感到索然無趣。

突然,法蘭克卻莫名地熱情高漲,極盡所能恭維她。

法蘭克調笑,請愛瑪給自己培養個妻子。愛瑪欣然應允:「調教得像我一樣。」

眾人早已習慣他們公開調情,簡卻黯然離開。

遊玩結束沒多久,突然傳來訊息:法蘭克和簡早已訂婚。

原來二人早就認識,苦於身份懸殊,只能私定終身。

法蘭克追求愛瑪,是為遮掩和簡的關系。而在博克斯山上與愛瑪調情,是因為和簡鬧了別扭。

愛瑪震驚又羞憤。她雖然沒有真的動情,但也不曾想會被欺騙。

撇開情誼不說,作為豪門貴胄被如此耍弄,她很可能淪為海伯裏的笑話。

好在愛瑪一向擅長處理情緒,她理智地表達憤怒,冷靜地了解實情。

最後做出明智的選擇:原諒二人,放下貧富與簡做朋友。

她不僅沒成為笑話,還收獲了海伯裏人真正的尊重。

由於穩住情緒,愛瑪平穩地度過一個人生關口。

拿破侖說:「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管理好情緒,才能錨定局面,經營好人生。這並非誇張。

現代社會,壓力無處不在。

一不小心,我們就被情緒裹挾,四處沖撞,傷害家人,得罪同事,搞砸事情。

鐵著臉闖禍,後果是拉下臉收拾爛攤子。

情緒是我們的本能,它自然起伏流動,難免有「漩渦暗流」和「風高浪急」;

管理情緒卻是本事,這決定我們的生活是「平瀾江闊」,還是「波濤洶湧」。

穩住情緒,人生才能行穩致遠。

愛瑪自12歲起接管自家莊園,就養成了獨立的性格,立誌不為財富嫁人。

她揚言,除非愛上一個卓越的人,否則終身不婚。

可愛瑪不知道,這樣卓越的人一直就在她身邊。

奈特利先生,一位優秀、富有的真正紳士,是伍德豪斯家的老朋友和姻親。

上次博克斯山遊玩後,奈特利突然離開海伯裏。

愛瑪感到奇怪,而好友哈麗特似乎帶來了答案。

哈麗特宣布愛上了奈特利,並且相信奈特利和自己情同此心。

愛瑪震驚不已,不敢相信,但是奈特利的反常行為,又讓她心生懷疑。

在強烈的刺激中,一個真相穿透了愛瑪的心:自己愛奈特利。

這個長愛瑪16歲的紳士,總是對她忠言逆耳,愛瑪卻有自己的想法。二人時常因此辯論,甚至吵紅臉。

這樣在他面前長大,愛瑪從沒想過會愛上他,更沒想到,有一天會失去他。

悲傷中,她決定要做更好的自己,失去了愛情,不能再失去自己。

次日,愛瑪卻意外地遇見了奈特利。

原來,奈特利突然離開,是忌妒法蘭克和愛瑪調情。

得知愛瑪被法蘭克利用後,又匆忙趕了回來。

這位一向穩重的紳士,此時突然到達了情感的火山口。

愛瑪以為,他終於要談哈麗特了。絕望間,卻聽到他熾烈地表白:「最愛的愛瑪」。

多年老友,終成眷屬。可是婚後如何生活,又成了難題。

無論出於個人生活習慣,還是為照顧體弱的父親,愛瑪都不願離開自己的家。

於是兩人一反風俗,奈特利搬進愛瑪的莊園生活。

因為足夠獨立,愛瑪如願擁有了卓越的愛人,並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沒有完全的獨立,就沒有完全的幸福。」

獨立自主,是人生幸福的基石。

經濟上的獨立自主,鋪就一個人堅 實的底氣;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定義一個人真正的內核。

在此之上,才能得外物,得他人,得成功。

而離開這塊基石,稍有「風吹草動」,人生便會搖擺不定。

獨立自主,是成年人必備的清醒。

最初,作者簡·奧斯丁覺得,愛瑪是「一個除了我自己以外沒人會喜歡的女主角」。

然而小說發表後,愛瑪卻得到了萬千讀者跨越百年的偏愛。

愛瑪最打動人的,不是美貌、財富或地位,而是她在成長中展現出的生命力。

她最終收獲了更好的自己,誠摯的友誼,還有幸福的婚姻。

愛瑪的故事,韻味綿長。她的成長是那麽真實,仿佛有我們每個人的影子。

小說【玉米人】中有句打動人心的話:「成長就像一叢火焰,歷經黑暗,迎來光明。」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成長總是歷經坎坷。但是堅持到底,總會撥雲見日。

不斷成長,是人生最好的活法。

願每一個愛瑪都能開啟成長之門,收獲豐盈與喜樂。

作者 | 江月,讀寫愛好者。如江奔湧,如月自清。

主播 | 應猶,公眾號:枕邊經典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