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高度近視致盲,近7000萬人面臨的失明風險

2024-04-09情感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近視人口高達7億人。近視度數在600度及以上即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占近視的10%左右,在有些大城市已經達到了接近20%。高度近視背後,是很多人還未意識到的風險——高度近視分為單純性高度近視和病理性高度近視,其中,病理性高度近視引起的並行癥是導致視力障礙和失明的首要病因。



記者|彭麗

編輯|王珊

致盲風險

兩年半過去,沈傑瑞仍然記得手術台上的恐懼。這是一台治療視網膜脫落的外路手術,醫生需要透過在眼球壁外面縫合上一種矽膠,使眼球壁局部壓陷,促進眼球壁和脫離的視網膜貼合在一起。眼部打了局部麻藥,沈傑瑞的意識仍然非常清醒,手術中途,他感覺到右眼眼睛裏有地方 「被剪斷」,斷裂的那一下他因恐懼開始大口喘氣,「醫生讓我冷靜,但我控制不了自己。」

接著,醫生把他的眼球「提」起來再轉動一下,沈傑瑞看到的世界跟著歪了一個角度。沈傑瑞形容熱愛極限運動的自己是一個還算勇敢的人,但那幾秒裏感受到的世界的偏轉讓他的恐懼達到了巔峰。雖然打了麻藥,但手術過程中還是伴隨著明顯的疼痛感,也許是由於害怕,他覺得這是他人生中最痛的一次, 「以往遭受過的韌帶撕裂等傷口與之相比都算不上痛」。

【南來北往】劇照

沈傑瑞沒有想過視網膜脫落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他33歲,兩只眼睛度數均為600度左右。他初中就開始戴眼鏡,第一次配眼鏡時就已經有300多度。隨著學習負擔的加重,近視每年漲一點,直到穩定在600度。600度在沈傑瑞看來不是一個值得擔心的度數,「我身邊有許多人都是近視,很多朋友甚至有800度、1000度,大家都不覺得有什麽。」平常有需要時,沈傑瑞也會戴隱形眼鏡,他早就習慣了與近視共生的生活。

回想起視網膜脫落的原因,沈傑瑞覺得和自己前一周剛爬完5000公尺左右的高原有關。在高原上,他的眼部沒有感到不適,回來後的第二周,他戴隱形眼睛時發現,閉上左眼,右眼看事物會扭曲變形,「比如一根直的手指,在我這裏是彎彎曲曲的。」他又想起自己的一些日常。他熱愛運動,尤其是滑雪和沖浪。但滑雪不免會摔倒,即使戴了頭盔,頭也可能重重地摔下去,沖浪更不用說,水拍在眼睛上,力氣不小。他擔心自己是不是要瞎了。被嚇到的他馬上去了復旦大學附屬眼鼻喉科醫院,醫生告訴他,他的視網膜脫落,並且已經累及到視網膜最中心的區域——黃斑區,這是視力最敏感區,表明沈傑瑞的視網膜脫落程度比較嚴重。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眼視光專業委員會等聯合釋出的【高度近視防控專家共識(2023)】(以下簡稱【共識】)中提到,600度及以上即可算作高度近視。 在就醫前,沈傑瑞不知道的是,高度近視帶來的是風險的增加,【共識】提到,高度近視人群中,白內障、青光眼、近視性黃斑變性、視網膜脫離、近視性視神經病變等致盲性眼病發病率明顯高於視力正常人群,而視網膜脫離如果不得到及時治療,最終會導致失明。

【讀心】劇照

北京同仁醫院眼科醫生魏文彬告訴本刊,高度近視又分為單純性高度近視和病理性高度近視,後者在成年後度數仍會繼續增加,眼軸過長,最佳矯正視力無法達到正常,眼底會出現明顯病理性改變,病理性高度近視引起的視網膜病變已經成為中國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的首要病因。 魏文彬說,病理性高度近視的成因一般與遺傳基因和外力影響有關。「有的父母本身高度近視,或者攜帶高度近視的隱性基因,他的孩子可能更易感病理性高度近視。」

本刊采訪的禾苗今年24歲,她的母親就高度近視。禾苗從幼稚園就開始戴眼鏡,上小學時,眼睛度數就將近800度。她在小學四年級時被查出視網膜脫落。因為不斷的復發,她在兩年內做了5次視網膜脫落手術。復脫的原因各種各樣:從醫院回家坐大巴的路上太過顛簸、不小心摔了一跤、上廁所時太過用力。最終,在上海的一家醫院裏,她做了最後一次手術,手術的目的是不讓視網膜萎縮、引起眼球變形,但無法再使視力還原。現在她的右眼1250度,左眼失明。

禾苗現在已是一名大二的學生。如果不仔細看,看不太出她眼睛的異樣,但在拍照時很明顯,「好的右眼盯著鏡頭,失明的左眼就不知道看到哪裏去了。」為此,她幾乎不拍照。因為不能運動,禾苗很喜歡去操場散步,看別人運動。魏文彬告訴本刊,更多的病理性高度近視引起的視網膜病變是由於外力刺激導致的,比如打籃球被撞到,所以即使眼睛已經做了修復手術,也應該註意避免過多的運動。

【一起同過窗】劇照

難以察覺的病變

北京一家私立眼科醫院的醫生宇國榮解釋了高度近視引發視網膜產生病變的原理:視網膜就像照相機的底片一樣,透過視網膜將光學訊號轉化為電訊號,傳達到大腦視覺中樞,人才能看到東西,是眼部非常重要的結構。如果把眼睛比喻成一個氣球,高度近視後,眼軸(眼球最前端到最後段的距離)會變長,視網膜會被撐大從而變薄。變薄的過程中就可能會形成變性區。

當變性區發展一段時間後,可能會出現裂孔,可以透過雷射治療,對眼睛基本不會產生影響。 「但裂孔如果沒有被及時發現,在此過程中,眼球受到震蕩,比如做了跳傘、過山車這樣的劇烈運動,裂孔就可能會發展成視網膜脫離。」視網膜中看東西最為敏銳的區域叫做黃斑區,如果視網膜脫落累積到黃斑區,將會對視力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

【愛米加油】劇照

因此,發現視網膜脫落並進行治療的時機非常重要。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醫生舒秦蒙已工作十余年,在他的經驗中,將近一半的年輕人能在視網膜脫落一到兩周內到醫院就醫,這樣往往有機會透過手術恢復到較好的水平;近40%的年輕人會在一兩個月後才來就醫,這時對視力會有很大的受損,比如矯正後的視力無法達到最佳,或者出現視線扭曲、遮擋;但也有接近10%的年輕人在大半年甚至一年多後才來檢查,「治療時間耽誤太久,可能就會導致失明。」

舒秦蒙認為,視網膜脫落不能被及時發現與公眾對眼底健康知識的認識有關。從眼底出現薄弱的變性區,到發展為裂孔的過程中是不會有痛感的,也有一部份人的眼睛不會感受到任何異樣,要去醫院做專業的眼底檢查來發現, 「但很多人日程生活中並沒有這樣的意識去做眼底檢查,很難在這個階段發現眼睛不正常」。

到了視網膜脫離階段,眼部就會有相應的癥狀出現,比如視線扭曲、固定的黑影逐漸擴大,或者突然的視力下降。但很多人在出現癥狀後也不一定會馬上就醫。舒秦蒙介紹, 人的兩只眼睛有主視眼和輔視眼之分,如果輔視眼出現問題常常難以察覺,因為主視眼會填補上另一只眼的缺陷,讓人「看上去正常」。 沈傑瑞是在戴隱形眼鏡時,需要閉一只眼睛才發現自己右眼看事物會變形,禾苗在遮住一只眼睛測視力時才感覺到另一只眼睛不正常。

【大約是愛】劇照

舒秦蒙曾在門診中遇到一個患者,是個20來歲的男孩,正在上大學。他在半年前一只眼睛就出現了黑影。但他一直沒有註意。大半年後,這只眼睛看不見了。他才來就醫。當時,他的眼睛只能感受到光感,但光從哪裏來已經分不太清。舒秦蒙對他的視網膜印象深刻,「年輕人的視網膜很光澤,但他那個就是皺巴巴的,即使是最有經驗的醫生,給他做手術也很有難度。」然而,在了解手術的難度後,男孩的父母帶他回了老家,想要先用中醫治療。舒秦蒙覺得非常惋惜,「他的情況立即手術是最好的,拖下去可能真的就完全看不見了。」

在舒秦蒙看來,鑒於視網膜脫落情況的復雜性,最好的辦法是高度近視的人半年或一年做一次眼底檢查。 「1000度的近視眼底可能也很健康,有些人兩三百度也會有問題,只有檢查結果最能說明問題。」他期待有一天,像會定期洗牙一樣,人們也能定期做眼底檢查。

對於魏文彬來說,高度近視背後還有一層更深的隱憂。【共識】提到,當前全球近視患病率超過28.3%,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49.8%,而高度近視患病率將由目前的4.0%上升為9.8%。而中國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中小學生近視率逐年上升,兒童青少年近視率約53.6%。「高度近視在四五十歲以後,視網膜病變致盲的風險更高,現在高度近視的年輕人不斷增加,到他們四五十歲以後,視網膜病變致盲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多。」

(受采訪物件要求,沈傑瑞、禾苗為化名)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稽核:然寧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