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腦子變得清醒又好用,關鍵在於每天都做這件事。

2024-02-03情感

策劃、撰文 / Alysha

編輯 / KY主創們

最近開始頻繁出現:準備做某件事,拿起手機,突然想起訊息沒回,回完美美刷了微博、小紅書和豆瓣。才驚覺:「欸,我剛才要幹嘛來著?」

這種情況也出現在了我的日常對話裏:「啊,我們剛剛說要去哪來著?我一直在想買XX的事兒。」

當然,這種情況也非我獨有,上網沖浪每天都能看到大家:

圖源網路

圖源網路

圖源網路

總結下: 受碎片化的視訊、圖文資訊流影響,人們的註意力也開始變得碎片化,容易分心、集中不了註意力,交流溝通時也變得不耐煩 (別來煩我,我要繼續看美女帥哥了)

而這正是碎片化資訊轟炸帶來的致命影響。有研究就發現, 每一次分心,人們都需要至少23分鐘才能把註意力重新集中到正軌上 (Mark et al., 2008)

本來你只想玩3分鐘手機就集中註意力工作,結果一刷刷了3小時,工作只敲了3顆字。

要說根治辦法,人人都知道,別玩手機就行。但這事兒的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實情況是,人一覺得有點無聊就自動掏出手機開刷,成為了某種新的大眾習慣。

如果放下手機真的那麽難的話,那我建議你——

直接拿著手機進行長文本閱讀就好,每天30分鐘,改善效果奇佳!

為什麽長文本閱讀有這個作用?

我們正生活在一個「資訊社會」 (Karvalics, 2007) 。目前,人們每兩天創造的資訊量大致相當於從人類文明開始到2003年創造的資訊量 (Jackson et al., 2012)

爆炸的資訊量經常讓我們認知嚴重過載,更傾向於消費碎片化資訊 ,因為:

只需要躺在床上,簡單地敲敲手指,就能不動一點腦子、迅速地獲得來自新資訊的刺激, 感受到一種即時性的滿足 (誰不享受呢)

這些經過精心設計的資訊,給人帶來的刺激感還是全方位的:極富磁性的語音+靚女俊男的視覺體驗+獵奇/豐富的故事性。

躺著就能吃這麽好,註意力作為一種認知肌肉,就像我們的身體肌肉一樣,躺著躺著就萎縮了 (研究發現,從2000年到2015年,平均註意力持續時間從12秒下降到糟糕的8秒;Jackson et al., 2012)。

而長文本閱讀,正是鍛煉註意力肌肉的絕佳方法。

比如讀到這裏的你,為了能讀懂KY今天又寫了什麽東西,是不是按下了切出去滑其他軟體的念頭;別人找你說話,你回:「等等,我看完這段,再聽你說什麽。」

這是因為, 相比其他內容形式,為了理解文字背後蘊含的道理,多片腦區會同時開工 ,好讓我們既能想象出文字描繪的畫面,又能回憶起自己曾經的經歷,從而產生共情性的情緒體驗。

長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大腦為了完成這麽一長串的工作,會 喊停註意力對外界幹擾資訊的捕捉,發揮其永續性,先把這段內容讀懂再關註別的。

這一來一回中, 註意力肌肉也就重新得到了延展

當然,肌肉久久不用,突然開始鍛煉肯定很容易酸痛,看著滿滿一螢幕的文字,人很容易煩躁,忍不住要切軟體。

此時,正是要屏住那一口氣,忍著往下讀。用一種積極自我暗示的心態告訴自己: 我既然讀了,那我就讀完。

讀著讀著人就專註進去了,對周邊資訊的敏感度也下降了,註意力肌肉也就得到鍛煉了。

鍛煉好了註意力肌肉後,

長文本閱讀的好處才真正展現

作為基礎的一環,註意力得到鍛煉還只是長文本閱讀積極作用的開端,將提升後的註意力和長文本閱讀結合,它倆會把我們帶入深度閱讀的狀態,並帶來閱讀長文本更多的積極後果:

讀長文本,能讓你變得更聰明

年齡一增長,人就開始覺得腦子不再像小時候那麽靈光。

閱讀則能重新點「靈」腦子。

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發現,閱讀能重連大腦,創造新的神經網路,並加強胼胝體中的白質,從而加強兩個大腦半球之間的交流 (Kelle et al., 2009)

說人話就是:讓我們的左右腦資訊交換重新變得快起來。雖然不一定能有小時候那麽靈光,但比起閱讀前的自己,肯定是能靈光不少。如果最近有轉行需要,那麽學一項新技能或專業知識的速度,也能快上不少 (成年人轉行必備)

💡 胼胝體 胼胝體(Corpus callosum)是大腦中連線左右兩個半球的一條帶狀的神經纖維束。胼胝體透過連線左右半球的神經元,使它們能夠相互通訊和協調工作。

💡 白質 由神經纖維組成,這些纖維包含軸突、神經膠質細胞和一些其他細胞。主要功能是在不同的腦區之間傳遞資訊,形成神經網路,使得大腦的不同部份能夠協同工作。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轉行的需求, 對更多人來說,解決當下難題的能力其實更重要,這一點長文本閱讀也有妙效:

埃默裏大學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讀者讀的越深入,大腦中啟用的區域越多 (即腦區協同工作)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參與者讀完這本書後的幾天裏,這種腦區的活動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 (Berns et al., 2013)

日常生活裏,大腦也會進行協同工作,比如聞到某個味道,就想起來相應的畫面;打網球時,大腦會一邊下達跑動和揮拍的命令,一邊思考判斷如何打出一個對手接不到的球。

長文本閱讀能進一步加強這種腦區間的協同工作,加強我們處理復雜資訊的能力。 比如同樣是分到一項全新的、以前沒做過的任務,腦區協同工作能力夠強的人很快能從過往經驗裏找到可對標的案例,推進完成任務。

除了智力上的聰明,在為人處事上,閱讀也有特別的效用。

從分享人際交往心理學小技能的KY內容,到情節豐富的小說、真實人生訪談故事,相似的長文本內容裏都包含了大量人們如何透過手勢、肢體語言和對話來交流思想和情感的例子。

閱讀過程中,位於人腦頂葉處的書寫能力腦區也會被啟用,它主管人們的表達,不管是寫下來,還是口頭的溝通,都能積極模仿讀到的他人良好表達方式。

而切換帶入作品中不同人物的視角,以理解 ta 們的心理過程時,我們也能收獲從別人角度看同一問題的能力。這種同理心式的體驗也能遷移到日常生活裏,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與周圍人互動。

讀長文本,還能穩定人的精神狀態

一項針對高學業壓力學生開展的研究發現, 閱讀休閑類的長文本讀物,能夠明顯降低 ta 們的壓力癥狀,就連呼吸都能變得平緩下來 (Rizzolo et al., 2009)

這可能是因為閱讀經常會啟用我們的想象能力,透過在腦內模擬的形式,理解作者描繪的畫面。比如我們看【流浪地球】的小說時,就需要呼叫想象力和創造力,去構建其中不曾見過的冰凍上海、推動地球流浪的行星發動機等。

它會觸發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區域,那裏有「焦慮剎車按鈕」——處理和調控個體的情感體驗 ,是大腦中關閉戰鬥或逃跑等緊急反應的重要部份。

讀著讀著,人的激烈情緒慢慢就冷下來了。

而對於特別愛閱讀的部份朋友來說,閱讀也時常讓 ta 們體會到自己「被看見」。

書是我很特別且很重要的朋友。

我大學有過比較抑郁狀態的一段時期,那個時候獨來獨往,沒事就泡在圖書館裏,也不是我無意於交朋友,而是當時我的認知裏,沒有太多人能理解我,在一起也會分開。

讀黑塞的【荒原狼】,我才發現世界上還有人知曉我的體會(笑),當時甚至產生了這本書寫的就是我自己的感覺。到現在,走過的每個人生階段,我也都很巧地碰上了「對」的書作為朋友。

這種和書裏的人物建立的聯結,有一種知道他們會一直在那裏等我的安全感,極大程度地對抗和緩解我的被拋棄/恐懼感,抑郁狀態也好了很多,算是一種友誼關系的平替吧。

——何曼,28歲

不要被型別束縛住

怎麽讀都有好處

長文本一詞沒有確切定義,只是相對於碎片化閱讀而提出,一篇1500字及以上的內容就能歸在其中。比如微信推文、長博文和回答、長筆記、人物訪談、短篇小說、以及各類文學作品等。

幾項研究都發現, 每天平均讀30分鐘左右就能享受到閱讀帶來的好處 (Rizzolo et al., 2009; Levine et al., 2022; Bavishi et al., 2016)

所以,不管讀什麽型別的內容——包括有聲讀物——只要你能不受幹擾地集中精力閱讀就行。

當然,讀不同型別的內容,好處也是不同的:

網文 能給人帶來 輕松的閱讀體驗 ,借助其中豐富的情感元素 宣泄和表達我們的情感

紀實類作品(訪談、回憶錄或者傳記等) ,由於提供了真實的故事和經歷,則能 讓我們更深入地理解社會、歷史和人性,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

小說 ,既能 讓我們體驗到被看見 ,也有利於 激發我們的想象力和感同身受的能力,增強同理心,理解不同的觀點和情感;

結合了影像和文字的 漫畫 ,則能透過插圖和對話方塊的形式, 讓我們更加輕松地理解復雜的概念

科普讀物、哲學或學術文獻 則會強化人們的邏輯能力(logical thinking)和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會 讓人變得更嚴謹、更好辯論

最後,保持長文本閱讀這件事兒做起來真的比想象中還簡單:

比如可以把每天的閱讀分成幾個時間段,早上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 10 分鐘,喝咖啡休息的 5 分鐘,睡前的 15 分鐘。我們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每天閱讀 30 分鐘。

一般而言,成年人的 漢字閱讀速度 大致在 150字-300字 之間,我們也可以提前預估讀某個作品,大致花費的時間,比如:

長文本內容推薦

花費時間

一篇2500字-3000字的KY文章

10-15分鐘

【把自己作為方法】-項飆 / 吳琦

對話體結構內容,單次可讀10-20分鐘

【素食者】- [韓] 韓江

閱讀單篇約20-40分鐘

【燒火工】-劉慈欣

30-40分鐘

【假如貓狗會說話:關於動物的哲學思考】-史文德森

字數8萬+,拆分閱讀每次可讀30分鐘

【有趣的統計:75分鐘學會數據分析】-Bruce Frey

字數多難度略高,建議慢慢讀

【六裏莊遺事】-東東槍

閱讀單篇約20-30分鐘

試著以更輕松的心情來閱讀吧。不必立下雄心壯誌,我一天要讀完一整本書、我一定要讀完這篇內容!與閱讀的交往其實可以更自由。 (* 我們找到的所有研究,既包含了紙書也包含了電子書。

閱讀許多時候也能作為一種開啟聊天的工具,想和親密的愛人、朋友發展更多的話題,一起對抗碎片化閱讀對我們註意力的傷害,那就快 轉發 給 ta ,分享長文本閱讀的妙處所在吧~

今日互動

你的註意力還好嗎?

平日裏會有閱讀的習慣嗎?

來評論區一起聊聊吧~

References:

Berns, G. S., Blaine, K., Prietula, M. J., & Pye, B. E. (2013). Short-and long-term effects of a novel on connectivity in the brain. Brain connectivity, 3 (6), 590-600.

Bavishi, A., Slade, M. D., & Levy, B. R. (2016). A chapter a day: Association of book reading with longevity.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64, 44-48.

Jackson, T. W., & Farzaneh, P. (2012). Theory-based model of factors affecting information overloa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32 (6), 523-532.

Keller, T. A., & Just, M. A. (2009). Altering cortical connectivity: remediation-induced changes in the white matter of poor readers. Neuron, 64 (5), 624-631.

Karvalics, L. Z. (2007). Information Society–what is it exactly?(The meaning, history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an expression). Information Society. From theory to political practice, 29.

Levine, S. L., Cherrier, S., Holding, A. C., & Koestner, R. (2022). For the love of reading: Recreational reading reduces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autonomous motivation is the key.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70 (1), 158-164.

Mark, G., Gudith, D., & Klocke, U. (2008). The cost of interrupted work: more speed and stress. In 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pp. 107-110).

Rizzolo, D., Zipp, G. P., Stiskal, D., & Simpkins, S. (2009). Stress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students: The immediate effects of yoga, humor, and reading on stress. Journal of College Teaching & Learning (TLC), 6 (8).

本文關鍵詞:註意力,長文本閱讀,讀書

歡迎大家在 KY 帳號內搜尋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沒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系

搜尋文章丨心理測試丨招聘丨轉載丨合作 請戳選單欄

點點 在看 ,重新開機長文本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