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泡茶之外,一杯好茶還能怎樣喝?

2024-01-29情感

茶水沸騰、熱氣氤氳,約上三五好友相聚,喝上一杯茶,享盡「偷得浮生半日閑」。 在咖啡與酒之外,茶,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年輕人的生活裏。

據抖音數據顯示,2023年茶行業18至30歲興趣使用者占比提升至38.4%,年輕人的茶飲意識在不斷提升。近兩年的詞條搜尋數據也顯示出相同趨勢,從2022年大火的 「圍爐煮茶」 ,到熱播電視劇【夢華錄】裏的 「茶百戲」 ,每個詞條的檢索量在一兩個月時間裏就可以輕松超過百萬。2023年12月,「故宮·茶世界」茶文化特展全球巡展亦引發了大量網友關註,成為了近期文化生活領域的熱點。

喝茶,懂茶,正在成為當下年輕人新的生活方式。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國人與茶的緊密聯系可追溯至千年前。與茶稍有接觸,便總會想要了解在口味之外的更多故事: 「煮、煎、點、泡」 ,這極具代表性的一系列制茶技藝、飲茶方式,彰顯了怎樣的文化美學?又如何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國茶文化透過不斷傳承與創新,擁有了多姿多彩的過往, 我們這一代人又將進行哪些突破,去開啟下一個茶飲千年?

從一片樹葉,到飲食的一部份

「煮、煎、點、泡」,這四個字常被用來總結歷史上最主要的飲茶方式。

在講究食藥同源的文化中,古人最早將茶作為藥物及食物,幹嚼茶葉獲取茶汁,或是將茶葉和黑芝麻、桃仁、瓜子等一起加鹽煮粥——采摘、腌制、烹之、食之。吃茶葉、喝茶粥,開啟了飲茶文化的序章。

彼時茶的出現,還主要集中在喜馬拉雅山脈東麓等原產區,和生活在中原的人們頗有些距離。不過,以記載來看,魏晉時期的吳與蜀已經開始成為飲茶區。人們將椒、姜、桂等種種香料與茶同煮,從而獲得一杯香味濃郁、口感辛辣的古代茶飲。

到了唐代,茶聖陸羽推崇能體現茶本味的飲茶方式——「清飲」,即【茶經】中所記載的「煎茶」。從茶葉的采摘、制作、研磨,再到如何煮水、選什麽茶器,都進行了具體的規定。「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火,用炭,次用勁薪。」

優雅的茶器

煎茶的出現,讓茶葉正式由食材蛻變為飲品,茶原本的色、香、味得以顯現。人們開始學習著享受茶的「珍鮮馥烈」, 茶也從配角一躍而成當之無二的主角。

自宋代起風行的點茶更加講究,進一步提升了飲茶的意境,使飲茶成為了風雅之象征,在上流階層大受歡迎。【延福宮曲宴記】裏就曾生動記載宋徽宗為群臣演示點茶的一幕:「上命近侍取茶具,親手註湯擊拂,少頃,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淡月。」

點茶,不僅喝茶,更是品味文化。 其技藝精妙繁復,在美學上到達了極高的地位,但也因此難以走近大眾,以至於一度在歷史中銷聲匿跡。今天的人們只得依靠文獻記錄,還原其精巧技藝:沖水調膏,再註入沸水數次,用茶筅快速擊打,直至茶水交融,「沫餑潔白,水腳晚露而不散者為上。」

宋人留下的文獻書畫告訴我們,點茶還衍生出了具有社交與娛樂內容的「鬥茶」。觀「水痕」、看「湯色」,人們聚在一起比較茶的品質,也比拼誰的制茶手藝更高超。資深的鬥茶高手甚至可以在茶湯表面作畫寫字,創造一份「白雲滿碗花徘徊」的佳作,有著頗似今日咖啡拉花的趣味。

茶,從一片樹葉,到飲食的一部份,再到成為與琴棋書畫相比肩的技藝,它擁有了多樣的含義,並成為了文化與生活中的重要組成。

這一代人喝茶,

喝的是流行與創新

宋代點茶的興盛,讓茶逐漸由文人階層向普通市民階層滲透。明清之際流行的「泡茶」,則讓茶從真正意義上告別了小眾。 「琴棋書畫詩酒茶」中的「茶」,開始融入「柴米油鹽醬醋茶」。

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廢團立散」,推崇以散葉茶取代工藝繁復的團茶。伴隨而生的,是散裝茶葉的快速發展及泡茶法的風行。泡茶法只需將茶葉放置在茶壺或茶盞中,用沸水沖泡即可。「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味矣」,深受明代人的喜愛。

「煮、煎、點」讓茶實作了從藥用植物到美學化身的神奇轉變,「泡」茶則讓茶走向大眾。

飲茶方法的簡化,帶來了不同品種散茶的興盛,也促進了紫砂壺、蓋碗等茶器制作的發展。 當器具變得輕便、茶的品種更加多元,人們喝茶的場景自然也就多了起來:文人墨客在山水中建茶寮,以茶會友,追求茶之清味與身心輕盈;平民百姓在市井間泡茶館,以茶解乏,享受忙碌生活中的一隅閑暇。

泡茶的過程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一種療愈

【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說:南京「大小酒樓有六七百痤,茶社有一千余處」。張岱在【陶庵夢憶】寫:「崇禎癸酉,有好事者開茶館。」明代小說文本當中茶館出現的頻率,甚至超過了酒館。

清代民間泡茶、飲茶之風更盛,各地大街小巷都有茶館的身影,茶莊、茶號紛紛出現。不少平民茶館甚至茶葉與水分開收錢,買了水就能泡茶。花很少的功夫與錢,也能在茶館享片刻喝茶會友的歡愉。

「煮、煎、點、泡」一路走來,如今人們最常使用的飲茶方式依然是「泡茶法」。提起「泡茶」,一位老者端著蓋碗或是保溫杯的形象一定會躍然出現在不少人眼前。不過對當下的年輕人來說,相較於咖啡與酒,悠然泡茶的畫面,似乎少了些都市時髦感和便利性。 如何讓茶飲煥發出新活力,成為了當下所有茶人共同面臨的挑戰。

作為當代茶文化中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新茶飲品牌正透過產品的創新和消費行為的培養,進一步潛移默化地將傳統茶文化的魅力帶給大眾。

越來越多年輕人愛喝茶

2023年,霸王茶姬將傳承與創新相融,開創性地在行業中套用「壓力閃萃」技術。在保留茶的原始風味和公眾印象的基礎上,為「茶之為飲」的形態和風味註入新意, 在「泡」之後帶來了一種更「年輕」的制茶技藝——「萃」。

今天,越來越多人第一次接觸「茶」是透過新式茶飲,也願意以「原葉鮮奶茶」的形式去喝茶。對於當代茶人來說,探索新的茶產品形態、茶科技創新,讓更多人了解並愛上中國茶,正在成為共同的課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喝茶方式。隨著「萃」的出現,屬於「煮、煎、點、泡」的上一個茶飲千年,在延續中展開富有新意的章節。霸王茶姬的探索,即在於承接千年中國茶史,為當代人找到新的喝茶方式。

承接千年脈絡,

開啟中國茶的下一個千年

走在今天的城市街頭,隨處可見手捧一杯茶飲結伴而行的年輕人。中國茶飲行業以極快的市場增速,成為當代人的一股飲品新風。而在過去的十余年裏,茶飲行業也經歷了多次叠代。從重甜、重小料的珍珠奶茶,再到講求奶蓋風味與水果加料的芝士奶蓋茶、水果茶,不以「茶」作為飲品核心的產品正在成為「過去時」。

2023年起,行業掀起「原葉鮮奶茶」的風潮,幾乎每家主流茶飲的選單上,都將其作為了代表性的產品。而這股以「茶」為核心的新茶飲浪潮,在多年前就埋藏於霸王茶姬的產品基因中。

從以廣西橫縣雙瓣茉莉窨制的茉莉雪芽制作的「伯牙絕弦」,到特選六年陳香普洱拼配雲南墨紅玫瑰而制的「去雲南·玫瑰普洱」。 霸王茶姬在過去6年間以茶為原點,不斷探尋茶飲的更多可能性,為年輕人帶來喝茶的新方式。

霸王茶姬的茶拿鐵

茶產業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變革,與消費人群和生產方式息息相關。當「泡茶」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茶該如何煥發出新的活力?帶著這樣的思考,霸王茶姬以獨家的「萃」技術為年輕人帶來了新一代茶產品「茶極萃」系列。希望能讓年輕人在與茶的互動中感悟中國茶文化,了解中國茶的創新魅力。

為此,在去年底, 霸王茶姬官宣與故宮博物院攜手,聯合推廣「故宮·茶世界」茶文化特展福建站 ,並亮相釋出會。透過深度參與策展,霸王茶姬與故宮博物院共同梳理出 「煮、煎、點、泡、萃」 的千年茶史脈絡與當代創新形態。

霸王茶姬官宣與故宮博物院聯合推廣「故宮·茶世界」茶文化特展

在特展舉辦地福建博物院,雞缸杯、建盞、青花瓷等飲茶名器見證了茶文化的繁榮與傳承,神農、陸羽等歷代茶人與茶之間的一盞共生,生動地體現著茶文化的古韻悠揚。同時,霸王茶姬還將新一代的出茶、制茶裝置搬進博物院,形成由古入今、古今交融的茶文化奇妙體驗,展現了茶產業發展至當下的文化變革。

為全方位展現中國制茶技藝變遷和茶科技發展樣貌,霸王茶姬還在4號展廳開設 「現代茶空間」 ,為參展觀眾奉上全國首次以「萃」技術呈現的伯牙絕弦。

霸王茶姬開設的「現代茶空間」

不僅著眼於福建,霸王茶姬還在全國開啟「茶文化空間」巡展。 在全國20多座城市,以影像形式展出「故宮·茶世界」茶文化特展福建站的相關茶文物展品,落地「茶文化空間」。此外,霸王茶姬還特別邀請文化學者馬未都,共話千年茶史,與全國的茶文化愛好者共享中國茶文化之美,共同開啟屬於中國茶的下一個千年。

霸王茶姬開設的「茶文化空間」

過去幾年間,霸王茶姬不僅深度參與茶產業創新,推動茶文化創新傳播。還在品牌發展之中,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投身公益互助事業:馳援甘肅地震,支援北京、河北抗汛救災,捐助山區學子,開設無障礙門店……

「茶」之一字,可幻化為「人在草木間」 。霸王茶姬所堅持的茶道,亦是人道。茶文化的包容與美德在每一杯茶之間傳遞,東方好茶之風亦貫通古今,融通中外。

一片葉,成為一杯茶,經歷了「煮、煎、點、泡、萃」的不同技藝之法,傳承千年,縱橫萬裏,恰似一卷講述東方人文歷史的丹青畫軸,勾勒出不同時代的情感與精神。

在這一杯茶背後,濃縮的是一代茶人的不斷探索。飲茶方式在改變,生活的美學也在不斷延展。這不僅是一個品牌所書寫的與茶有關的故事,更是茶文化與當代國人生活美學的全新篇章。

策劃丨 三聯.CREATIVE

微信編輯、設計排版丨 林翠羽

作者丨 筱魚

圖片來源丨 霸王茶姬 視覺中國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系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