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下方名片,關註我們↓↓↓
導 讀
近日,
中國南方多地持續強降雨,
湖南、廣西、福建等地淹水災害頻發,除了救援隊伍,現場也常見各大新聞媒體記者的身影。然而,前往淹水災害現場采訪並非易事,惡劣的環境和不確定的因素要求我們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一個裝備齊全的采訪包,就是記者們安全、高效完成采訪任務的「神器庫」。 如何在第一時間準備好采訪包?除了記者證等證件還需要帶哪些神器?
7月4日,傳媒茶話會對話 中新社記者楊華峰、 澎湃新聞記者陳忠善、大象新聞記者關新耀,來看看他們去淹水災區現場都會帶些什麽吧!
一、 裝置篇
前往淹水災害現場,極易出現裝置進水、通訊中斷、電力不足等問題,因此,記者攜帶的工作裝置十分考究,為保證及時發出報道、傳遞現場資訊,記者需要帶哪些裝置?又有哪些可以保證裝置正常使用的神器?
中新社記者楊華峰建議到淹水地區采訪攜帶防水、人員攜行式拍攝裝置最為適宜,例如 手機、防水運動相機 ,它們通常小巧輕便,易於攜帶,而且可以在大雨中正常使用,甚至能拍攝水下畫面。「我個人習慣帶一個 相機+標準頭 ,最好用的還是 手機和雲台 ,能拍能剪能直播,不用帶攝影機這種易損壞的大型裝置。」大象新聞記者關新耀補充道。
(大象新聞記者手持手機、雲台拍攝。大象新聞記者關新耀 攝)
(洪水過境後的湖南平江。澎湃新聞記者陳忠善 攝)
此外,
無人機
可以拍攝到一些獨特視角和人到達不了的拍攝點位,是楊華峰力薦的裝置,
相機輔助燈、獨腳架
等裝置也被楊華峰發揮到極致:「像相機輔助燈在黑夜或比較暗的情況,
不僅可以拿來給現場拍攝打光,還可以照明,不用再額外帶手電筒,獨腳架也常被我用來探路探水深。」
裝置準備齊全了,防水防雨也是一大問題,除了手機防水袋等常見防雨裝置,對於裝置防護記者們都有自己鐘愛的「防雨神器」。
楊華峰告訴傳媒茶話會, 垃圾袋加橡皮筋 最實用,可以臨時制作防雨罩,為采訪裝置提供簡易的防水保護,而且成本低廉、易於替換。
澎湃新聞記者陳忠善分享了一個實用小物品: 一次性密封袋 。「用得最多的防雨神器就是一次性密封袋,可以保證手機和電子裝置在淋雨或者涉水的時候不被損壞。」此外他還會用 保鮮膜 ,把裝置裹好防止浸水。
楊華峰還表示不管有沒有進水,每次雨天采訪完回到單位後他都會把相機放入 幹燥箱 。「如果相機和手機等裝置不小心進水了,需要第一時間關機,然後拿出電池,用紙巾擦幹,再用 吹風機 吹幹放入幹燥箱,如果沒有幹燥箱就放入 米缸 三天,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止損。」
楊華峰的幹燥箱
受洪水影響,斷電斷網也時有發生,陳忠善出現場雖然只帶一塊充電寶,但他每次都會帶上一個有 USB插口的插排 ,再多帶幾根線,這樣在有電的地方可以隨時充電,保證裝置處於滿電狀態。
而面對淹水災區現場沒有訊號的情況,記者們分享了以下幾種解決方法:
一是可以尋找附近的車站、安置點、應急通訊車等有重點保障通訊的區域,用手機訊號回傳。
二是搜尋周邊的商鋪,如中國移動、電信營業廳等網速快一點的地方用WiFi回傳素材。
三則是從災區迅速折返至住宿地傳輸,「去年到河北涿州采訪,半個涿州都沒訊號,我們就直接進去采訪,完成拍攝之後迅速撤出來,把需要的視訊和文字回傳之後,再進去采訪」,關新耀回憶道。
陳忠善還提醒說,現場混亂很容易出現物品遺失的情況, 他給所有裝置都貼上了標簽,上面寫有單位、名稱和聯系電話。 「需要帶的東西太多,萬一丟了,也許有人撿到會主動聯系。」
二、 衣物食品篇
除了裝置,前往淹水災害現場,所帶衣物也與平時略有不同。陳忠善與楊華峰主要攜帶的衣物是速幹的短袖短褲和拖鞋,例如部隊體能訓練服上衣,材料是化纖,寬松涼快,也方便反復下水拍攝。
陳忠善還提到,隨身衣服要方便穿脫。「此前在桂林采訪時遇到了不得不在街頭換衣服的情況,附近連公共廁所都被淹了,只能站在水邊換好短袖短褲拖鞋,再進現場。」
但關新耀也提醒道:「雖然短袖短褲很方便,但也存在一定隱患,如果穿裙子或短褲,蹚水的時候看不見水下情況,很容易被劃傷,一定要帶長褲以及一雙防滑的日常鞋蹚水用。」
除了衣服,為了方便在洪水現場采訪,記者還可以準備防雨相關的物品,如 上下分體式雨衣、可折疊雨靴、折疊雨傘。 如果實在沒有雨靴、雨衣等物品,在遇到水下情況不明、水臟等情況時,關新耀給大家支了個妙招:「可以用 垃圾袋和膠帶 纏滿整個腿來達到防水的效果,在河北涿州采訪時就有一處地方淹得非常嚴重,需要蹚一段兒水再上橡皮船,水裏死雞、化糞池裏的東西全混在一起,我們就想了這麽一個方法。」
(大象新聞記者用垃圾袋和膠帶綁腿。 大象新聞記者關新耀 攝)
關新耀還指出了大家易忽略的一點:「不止是防雨物品,暴雨之後一般都是大晴天,皮膚容易曬傷脫皮, 帽子以及防曬衣 也必不可少。」
「去年涿州水災,一天一夜我就只吃了一頓飯,還是在安置點吃的。」陳忠善還提醒說,進現場采訪前盡量在外圍吃飽喝足,「因為不知道下一頓飯啥時候能吃到,遇到能買吃喝的地方,抓緊填飽肚子。」因此,記者采訪包裏還可以提前準備一些幹糧,如高熱量的食物沙琪瑪、小麵包、火腿腸等。
三、醫藥篇
在淹水災害現場,環境復雜多變,不僅水位高漲,還伴隨著蚊蟲滋生和各類尖銳物體的散落,記者在執行報道任務時,極易遭遇蚊蟲叮咬、中暑、受傷等意外情況,因此除了拍攝、錄音等裝置,一些藥物也是必備的神器之一。
首先是應急藥品,陳忠善最近接連在桂林、平江的抗洪一線采訪,他的背包中就專門準備了一些應急藥品,包括 碘伏棉棒、一次性敷貼、藿香正氣水、布洛芬膠囊、阿奇黴素片(抗生素類消炎藥) 等。
應急藥品可以解決很多突發受傷情況,例如淹水現場被玻璃碎片、樹枝等刮傷、磕碰。藿香正氣水等則可以應對中暑等情況。關新耀告訴傳媒茶話會:「前幾年到淹水地區采訪,走著走著頭暈眼花、渾身無力,正好有一個醫療隊經過說我中暑了,給我一瓶水、兩支藿香正氣水、一包榨菜,十分鐘後就正常了,之後每次我都會備著藿香正氣水和榨菜。」
其次,楊華峰和關新耀表示淹水地區常常伴隨蚊蟲繁殖,使用 驅蚊水和止癢膏 可以有效防治蚊蟲叮咬,保障采訪人員的身體健康。
四、其他采訪tips
1. 可以提前準備一些零錢,在沒有網路無法使用手機支付的情況下,用現金買水和吃的。
2. 在涉水的時候一定要觀察路況和水體環境,提防各種風險。如洪水裏可能有暗井,一不小心踩進去有可能被吞沒或者摔倒在水裏,此外洪水裏還有倒伏的自由車、樹枝等雜物,會被它們絆倒或擦傷。
3. 在淹水地區采訪,千萬不要逞能,一定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采訪。 不熟悉當地水情盡量不要單獨到水淹地區探訪,一旦遇到困難,更是無人施救,建議穿戴好救生裝備,跟著有救援經驗的救援隊一同前往。
最後,衷心祈願每一位奔赴抗洪救災前線的記者朋友們,在為我們傳遞一線資訊的同時,務必銘記安全第一,確保自身安全無虞。
主編:劉娟
撰稿:蔣婷婷 陳瑩
編輯:蔣婷婷
校對:李媛 毛潔
END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