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乾隆請三千名老人吃飯,為什麽吃完後,這些老人都相繼去世了?

2024-11-13歷史

作為創造康乾盛世的皇帝,乾隆是一個非常註重自己聲譽的人。

尤其是在暮年時,他為了得到天下人的稱贊,花錢宴請天下老人前來赴宴。

結果這次千叟宴過後,前來赴宴的老人竟相繼離世。

這些老人在這場盛宴中到底經歷了什麽?

千叟宴

應該有不少人聽過乾隆的「千叟宴」,顧名思義,就是邀請上千名老人前來賀壽,以彰顯皇帝的功績。

即便到了現在,也有很多人有錢後,回到老家宴請家鄉老人,用以展現自己「報酬家鄉」的誠心。

但在歷史上,最早召開千叟宴的並非乾隆,而是他的祖父康熙。

這兩人在歷史上,一個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一個是活的最久的皇帝,都是出了名的長壽。

而且在康熙時期,因為前期的勵精圖治,康熙後期國庫還是非常充盈的。

再加上當時滿清入關後,雖然經過了順治皇帝的精心治理,很多漢民已經習慣了清朝為統治者。

但在民間還是有很多人懷念明朝時期的。

那段時間,民間的「反清復明」鬧得非常厲害。

所以在康熙暮年時,當時國庫充盈,天下大定,為了籠絡人心,所以康熙舉辦了一次千叟宴。

這一次是陰歷三月份舉辦的,雖然北方依舊春風略寒,但好在逐漸走暖,中午分時也是比較暖和的。

如果碰上好天氣,北京城也是春風和煦,算得上是好時節。

第一次舉辦千叟宴的時候,康熙已經六十歲了,正好借著過六十大壽的機會,舉辦這次千叟宴。

即便此時距離康熙離世還有九年,但他已經成為了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因為喜上加喜,再加上當時的氣候不錯,這次宴席舉辦得非常順利。

而這些老人在回到家鄉後,紛紛稱贊康熙皇帝的仁厚。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康熙在臨終之前又舉辦了第二次千叟宴。

雖然這一次是在春節過後舉辦的,但這一次規模更加盛大,無數老人從天南海北趕過來。

當時十二歲的乾隆也參加了這次宴會。

在看到天下老人皆臣服於朝堂之下,然後高呼「康熙帝王聖明、大清千秋萬代」的時候,乾隆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乾隆認為,皇帝做到自己爺爺康熙這種地步,就可以死而無憾了。

不過,雖然這次宴會舉行得同樣順利,但卻出現了一些問題。

當時很多老人來到京城後,有的人沒來到京城就去世了。

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麽?

天寒地凍

這些老人都是皇帝從全國各地邀請來的。

甚至很多地方官員為了彰顯自己治下的百姓安寧長壽,逼得長壽老人必須前往京城赴宴。

而皇帝要的就是人多勢眾,老人來的越多越能顯示自己的功績。

而且當時清朝國庫非常有錢,臣子們不可能為了這點小錢,而惹得皇帝不開心。

反而是花的越多,他們從中得利也越多。

所以,這些老人不可能是被人殺害的。

究其原因,還是第二次舉辦的時間不太好。

因為康熙第二次舉辦的時候,他已經六十九歲了,他本可以等到七十歲再辦的。

但那一年,他身體一直不好,多病纏身。

他擔心自己熬不到七十歲,為了最後看一下自己治下的大好河山,於是提前了一年。

不止年份上提前了一年,月份也從三月改到了正月。

當時剛過完春節,北京城裏天寒地凍,很多從南方趕來的老人根本無法適應北方的寒冷。

再加上跋涉千裏,舟車勞頓,到了京城再凍了幾天,很多老人在參加宴席前就病倒了。

這些老人最小的也是六十歲,一旦病倒,就算華佗在世,也是很難救回來的。

不過正如康熙自己預測的那樣,他也沒有活過那年冬天。

雍正繼位後,因為瘋狂工作,而導致英年早逝,根本沒熬到能舉辦「千叟宴」的年紀。

但乾隆登基後,他深刻吸取父親的教訓,積極養生,自律生活,一切向爺爺康熙看齊。

可能真是康熙庇佑,乾隆還真是長壽,雖然在位時間比不上爺爺,但壽命是真的長。

乾隆七十四歲的時候,還能南巡天下,察看大清王朝的大好河山。

但南巡回來後,他覺得自己的功績可以比得上爺爺康熙了。

結果一回京城,自己的重重皇孫出生了。

都說「五世同堂」罕見,但乾隆做到了。

為此,乾隆下令,他要學祖父康熙那樣,舉辦自己的第一次千叟宴。

而這次說是「千叟」,但是前來赴宴的人數已經達到了三千多人,當時整座乾清宮都險些坐不下。

並且這一次吸取了教訓,讓官府好生照看這些老人,吃穿住行都由國庫掏錢。

這次在赴宴前,老人們個個精神抖擻,但是赴宴回家後,卻有的人去世了。

這次又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繁文縟節

在古代,等級制度是非常嚴苛的。

比如吃飯時,父親不落座,子女不能動筷;正妻不開口,妻妾不能插話。

但這也只是民間的規矩,在皇宮中,規矩更大。

當時的滿清在關外本就有一套禮儀制度,但入山海關後,為了融入中原大地,只好將明宋時期的儒家禮儀也添加進來。

在滿漢兩大禮儀制度的融合下,清朝的禮儀達到空前絕後的繁雜。

在清朝史料中,我們能看到大部份京城官員非常抗拒進宮吃飯。

皇帝自己吃飯,規矩也比較少。大臣在自己家吃飯,規矩也沒那麽大。

唯獨君臣在一起後,為了彰顯皇室的威嚴,從進門開始,入門跪拜,賜酒跪謝,問政跪叩……

即便在動筷子吃飯的時候,也要觀察皇帝臉色,隨時準備回答皇帝的問政,屁股永遠是半懸在凳子上的。

即便吃飯的時候,也不能發出聲音,更不敢大口吃,生怕嘴裏的東西還沒咽下去呢,皇帝就開口了。

而參加千叟宴的這群老人也是,從被選中,準備進宮赴宴的那一刻開始,就要參加各種禮儀培訓。

先折騰半個月再說,等到入京之後,再由宮人統一培訓檢查,防止出現紕漏。

而且當時因為參加宴席的人數太多,即便皇宮再大,也盛不下三千多名老人。

因此,當時只有一品大員、封疆大吏、附屬國使臣,以及皇子皇孫才有資格進入宮殿。

而其他大臣將領,文人墨客,只能在宮殿外的廊檐之下,剩下的有過功名的則分到走廊中。

而那些並無功名,又無背景的老人,只能往後排。

再加上正月初六的寒風蕭瑟,等三跪九叩之後,飯菜早涼了。

潦草吃完宴席,再灌上一肚子涼酒,等離開宮殿的時候,不得風寒的都是少數。

再加上來到的時候,官府好生伺候,該穿的穿,該吃的吃。

這返鄉之時,下面官員則是能貪多少算多少,就算死在半路,皇帝也不會過問。

萬萬沒想到,乾隆八十五歲退位的時候,又舉辦了一次。

當時他已經禪位給了嘉慶,所以這次舉辦地點是在東邊的寧壽宮,舉辦地點小了不少。

雖然嘉慶已經是皇帝了,但他也不敢惹自己老爹生氣。

於是這次比上次還盛大,單單邀請的民間老人就有三千人,再加上各地官員和使者,足足有五千多人。

很多人在寧壽宮擠不下,只能排到宮門外,

而且這一次將年齡限定到了七十歲以上,來的都是須發皆白,口無全齒的老人。

當時參加宴席時,先對乾隆三跪九叩,然後再對嘉慶來一遍。

等到六跪十八叩之後,再由嘉慶率領眾多老人,再對乾隆跪叩一遍,如此下來,便是九跪二十七叩。

但這些遠遠還沒結束,因為他們要接受兩位皇帝的輪番敬酒。

這些參加宴席的老人,別說吃酒喝肉了,就連一頓暖飯都不曾飽肚,大都喝了兩三杯涼酒而歸。

只要宴席之中熱鬧,至於他們怎麽回去,又死了多少人,乾隆才不會關心呢。

這「千叟宴」看似是宴席,其實更像這些老人的催命飯。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