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名將秦瓊(字叔寶),大多數人肯定不會陌生,民間過年都有貼門神的習俗,而門神中的一位便是秦瓊(另一位是尉遲恭)。首先來簡單介紹一下,秦瓊字叔寶,隋朝大業年間在名將來護兒手下任職,他初戰便表現出驍勇彪悍的作風,使得來護兒十分重視他。後來,隋朝滅亡天下大亂,秦瓊投奔了瓦崗起義軍領袖李密,瓦崗軍敗亡後,他又投靠了鄭國王世充。由於王世充為人奸詐,最終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了李淵、李世民父子。此後,秦瓊跟隨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成為了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幹將。
公元626年,經過多年統一戰爭,天下終於得以平定。可正是這一年,唐朝內部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皇城內發生了一起血腥政變,李世民最終奪得太子之位,並逼迫李淵退位,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說到玄武門之變,必須要從唐朝建國初談起。公元618年,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唐,並立長子李建成為天子。根據民間野史記載,李淵還曾答應若能平定天下,將立他為太子。然而,天下平定後,李淵卻變得猶豫不決,最終導致矛盾激化,發生了血腥政變。
認真閱讀唐朝的歷史,在【新唐書】中並不能直接了解玄武門之變的全過程,史書的作者有意識地對這一歷史事件進行了支離,所以我們很難從一個人的傳記或帝王本紀中去通透了解事件的全貌。在與玄武門之變相關的內容都被散布在不同的人物傳記中,如果未將整本書讀得透徹,便很難將玄武門之變的來龍去脈搞清楚。其實在玄武門之變的那天,李世民唯一的亮點就是射殺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反而尉遲恭成為了此次血腥政變的「主角」。
秦王李世民早年間也算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什麽樣的大場面他沒見過?可是在親手射殺自己的親哥哥後,李世民的表現就和沙場上百萬軍中英明神武的主帥判若兩人了。他甚至在那一瞬間喪失了騎馬的技能,還被飛奔的戰馬給甩了下來,以及差點被齊王李元吉給活活勒死。若不是彪悍的尉遲恭及時趕到並射殺了李元吉,那麽玄武門之變的結果還真不好說。從尉遲恭射殺李元吉開始,他似乎成了這場政變的主角。隨後,尉遲恭將兩位皇子的首級斬下,以此喝退了前來救駕的衛隊,緊接著又手持兵刃以保護李淵為名,直接從李淵手中拿了兵符,剿滅了太子和齊王的余黨。
從始至終,尉遲恭似乎都是主角,很多人都忽略了另一位猛將,他就是曾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的秦瓊。在這場皇儲之爭中,號稱秦王麾下第一勇將的秦瓊,為何始終沒有出現?在玄武門之變充當主要角色的尉遲恭,他也是當初被秦瓊擊敗才投靠李世民的。秦瓊如此重要的人物,為何沒有參與這場政變?
在玄武門之變還未發生前,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都將秦瓊作為奪取帝位的最大威脅之一。李建成當初還想方設法把秦瓊調離秦王府,李元吉更是直言,一旦有機會除掉李世民,第一個要殺的就是秦瓊。就是這樣一個文武雙全,勇冠三軍的大將,為什麽在對於李世民最重要的一場戰爭中,卻沒有積極幫助李世民謀劃玄武門之變。在【新唐書】中,有關秦瓊和玄武門之變的內容只是戰後封賞,政變發生後,秦瓊被賞賜了封邑700戶。然而,這並不能說明秦瓊參與了玄武門政變。
在玄武門之變中表現突出的尉遲恭,他事後得到封邑1300戶,就連侯君集等人的封邑也要比秦瓊多(約1000戶)。可是在【舊唐書】中,明確記載了秦瓊當天確實跟隨秦王到了玄武門,但他的表現與昔日在戰場上的勇猛無敵判若兩人,所以也沒有過多記載。由此可以看出,秦瓊是不願意卷入這場政治鬥爭中的,所以表現失常。不僅是秦瓊,還有唐初名將李靖和李勣等人都保持了中立的態度,他們沒有做任何政治投機,這也使得李世民對他們更加敬重。
秦瓊作為秦王府的將領,他並不能在這場政治鬥爭中將自己置身事外,他只能站在李世民的這一邊。這一場政治鬥爭並不是為了大唐,而是為了秦王李世民的帝王野心,誌節完備的秦瓊雖然不能置身事外,但可以消極避戰。秦瓊初入軍營時,他的上級來護兒便看出秦瓊是一個有誌向和氣節的人。從秦瓊的一生來看,他能夠在戰場上勇猛殺敵,但始終不願意內鬥。秦瓊早年投奔過多人,內部的鬥爭他始終沒有參與過,並且非常痛恨奸詐之人,即便如此也沒有將兵刃指向內部。
由此來看,秦瓊沒有在玄武門之變的過程中現身,也是他的人格使然。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手下的刀手尉遲恭被無數人當成英雄崇拜,殊不知在那一天,李淵不僅失去了兩個兒子,還有10個未成年的皇孫也慘遭殺害了。太子府和齊王府血流成河,數百人因玄武門之變而死,這可能也是秦瓊所不想看到的。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