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公眾號改版,新規定下文章推播會被刷掉,大家的公眾號首頁就看不到我們的推播了,為了不錯過彼此,動手給我們帳號加個星標 ★ 哦 】
點選上方公眾號卡片→點選右上角...符號→選擇第一個「設為星標 ★ 」。
中國歷史中,司馬懿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 這位出身書香門第的權臣,憑借過人的智謀和手段,在動蕩的三國亂世中崛起,最終掌控曹魏大權,成為一代明君。
然而,就是這位權傾一時的鐵腕家,在臨終之際,卻立下了一份奇特的遺囑,要求子孫後代不得為他修建陵寢,甚至連掃墓祭拜都不允許。這份遺囑背後,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深意呢?
少年英才,初露鋒芒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縣人。他出身於書香門第,祖父司馬防曾任太尉,父親司馬朗也曾擔任太傅重臣。可以說,司馬懿自小就受到了優渥的家學熏陶,在學識和修養上就已經樹立了極高的標桿。
14歲那年,司馬懿的父親去世,他被叔父司馬孚收養。司馬孚當時任尚書令,在朝中頗有聲望。
在叔父的悉心教導下,司馬懿的才華迅速綻放,表現出了過人的智慧和膽識。 ................................................................................................................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馬懿應曹操的召喚,前往許昌出仕。初到許昌,司馬懿就憑借其淵博的學識和出眾的辯才,贏得了曹操的賞識。盡管當時他只是一名中護軍,屬於中層軍官,但曹操已經看到了這位少年的非凡潛質。 ................................................................................................................
黃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繼位,是為魏文帝。司馬懿趁機上書曹丕,提出了多項治國良策,深得曹丕贊賞。此後,司馬懿先後出任散騎常侍、尚書、太仆等要職,並參與討伐東吳的戰事,建立了軍功。
權傾朝野,鐵腕統治
然而,司馬懿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魏明帝曹叡即位後,司馬懿因得罪曹叡心腹鄧飏,被貶為遼東太守。在這段被貶謫的日子裏,司馬懿並未消沈,而是積極治理遼東,開發屯田,訓練軍隊,為日後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太和五年(231年),明帝曹叡征召司馬懿回朝,拜為衛將軍,封當鄉亭侯,此後一路高升。青龍二年(234年),司馬懿被任命為大將軍,成為朝中實權人物。
正始八年(247年),曹叡病重,臨終前將幼子曹芳托付給大將軍曹爽和司馬懿。曹叡駕崩後,曹芳繼位,是為齊王。司馬懿與曹爽分掌朝政,二人的矛盾日益加深。
司馬懿深知曹爽背後有皇族的支持,貿然發難必遭反噬。於是,他采取了迂回策略,一方面伺機而動,暗中籠絡人心;另一方面裝作身患重病,讓曹爽放松警惕。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爽與幼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祀,司馬懿見時機成熟,發動政變,將曹爽誅殺,並控制了朝廷大權。此後,司馬懿進一步清除異己,誅殺了三朝元老鄧飏、李勝等人,並將曹爽三族盡誅。至此,司馬懿徹底掌控了曹魏政權,為其子司馬昭奪取帝位奠定了基礎。
鐵腕統治,雷霆手段
高平陵政變後,司馬懿徹底掌控了曹魏朝廷。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鏟除異己,他采取了一系列鐵腕政策。
首當其沖的就是誅殺政敵,掃清障礙。司馬懿深知,要穩固自己的地位,必須將那些與自己不和、心存異議的大臣悉數清除。於是,在高平陵之變後,他立即對曹爽的黨羽進行了大肆清洗。
曹爽的心腹李勝、丁謐、畢軌、司馬孚等人紛紛被處死,就連與曹爽交好的三公高官也未能幸免。一時間,洛陽城內血流成河,被司馬懿誅殺的人數多達數千人。
除了肉體上的消滅,司馬懿還對曹爽集團進行了徹底的思想清洗。他下令焚毀了曹爽的著作和文章,抹去了曹爽在朝廷和民間的影響。
同時,他還修改了國史,將曹爽描繪成一個貪戀權力、荒淫無度的小人,而將自己塑造成挽救曹魏政權於危難的忠臣良將。透過這些手段,司馬懿徹底抹殺了曹爽的政治遺產,為自己的執政掃清了障礙。
除了對政敵進行清洗,司馬懿在掌權後還著力改革吏治,整肅朝綱。他認為,曹魏之所以會走向衰敗,與官員腐敗、綱紀廢弛有很大關系。為此,他狠抓吏治,提拔清正廉潔之士,嚴懲貪贓枉法之徒。在他的整頓下,曹魏的官場風氣為之一新,不少貪官汙吏受到了應有的懲處。
同時,司馬懿還著力整頓朝廷的規章制度。他修訂了官員的選拔和考核標準,完善了監察和彈劾機制,對官員的行為進行嚴格約束。在財政方面,他削減冗員,厲行節約,杜絕鋪張浪費之風。
在軍事方面,他整頓軍紀,改革兵制,提高將士的待遇,增強軍隊的戰鬥力。種種舉措,使得曹魏的政治和軍事實力得到了明顯增強。
雄心萬裏,開疆拓土
司馬懿執政期間,曹魏還爆發了多起地方叛亂,如公元255年的毌丘儉叛亂、公元257年的文欽叛亂等。對於這些叛亂,司馬懿采取了強硬態度,派兵進行武力平定。在平叛過程中,他表現得雷厲風行,對叛亂首領和參與者絕不姑息,一律誅殺。
同時,他還采取安撫民心、恢復生產的措施,穩定叛亂地區的社會秩序。在司馬懿的鐵腕治理下,曹魏的地方叛亂被迅速平定,政權穩定得到鞏固。
作為一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司馬懿並不滿足於僅僅經營曹魏的內政。他還積極對外用兵,開疆拓土,力圖恢復曹操時期的大魏雄風。公元255年,司馬懿親自率軍伐蜀,攻陷蜀漢的一些城池。
次年,他又派大將鐘會出兵攻打吳國,收復了不少失地。雖然由於各種原因,司馬懿並未能完全實作統一中原的目標,但他在位期間,曹魏的國力明顯增強,疆域也有所擴張。
謀子萬世,算無遺策
司馬懿雖然在高平陵政變中成功奪取了曹魏的大權,但他深知,要想徹底掌控曹魏,還需要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為子孫鋪平奪取帝位的道路。於是,這位老謀深算的政治家在晚年謀劃了一系列布局。
首先,司馬懿著力為自己的子孫謀劃政治前途。他先後提拔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擔任重要職務。司馬師被任命為鎮東大將軍、領兗州刺史,鎮守兗州;司馬昭被任命為鎮西大將軍、領雍州刺史,鎮守關中。
司馬懿將兩個兒子分別安排在東西兩大重鎮,既可以牽制朝廷,又可以在必要時互為犄角,這是其分權制衡的謀略。
除了提拔兒子,司馬懿還為孫輩鋪路。他先後提拔孫子司馬炎、司馬攸等人為侍中、中書監等要職,讓他們參與朝政。
司馬懿希望透過自己的扶持,讓司馬家族的勢力能夠代代相傳。他曾對兒子司馬師說: "我們司馬家就要像漢高祖劉邦的子孫那樣,江山永固,萬世不易。"
結語
司馬懿一生謀劃,終成一代權臣。他的權謀之路,既是個人奮鬥的縮影,也折射出了三國亂世的殘酷現實。
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司馬懿憑借自己的智慧和手段,走出了一條別具一格的成功之路,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借鑒。
而他臨終前立下的那份奇特遺囑,則彰顯了這位老謀深算者的另一面——他早已為子孫後代的江山基業算無遺策,為他們奪取帝位鋪平了道路。
從這個角度看,司馬懿不僅是一代明君,更是一位先見之明的家國大計者。他的一生,堪稱三國鐵腕家之最高殿堂。
【免責聲明】文字、圖片等素材來源網路,如侵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