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歷代帝王世系】魯國:被周王室坑的很慘的「禮儀之國」

2024-05-17歷史

魯國是周朝姬姓諸侯國,自伯禽就國至魯頃公身死國滅,共立國 795 年,先後傳 36 位君主。

1043 年,周文王四子周公旦的長子伯禽代父赴魯,成為魯國首位國君。伯禽在位的四十余年間,堅持用周禮治理魯國,奠定了深厚的周禮文化基礎。到了後來禮崩樂壞的時代,魯國則依然是周禮的保存者和踐行者,被稱為 「周禮盡在魯」

一直到魯真公時期,魯國都是周室強藩,作為周王室的「宗邦」管理並震懾東方。直到春秋時期,周邊的諸侯小國還經常朝覲魯國。

魯桓公去世後,嫡長子太子同即位為魯莊公,魯桓公長子慶父、三子叔牙、四子季友被莊公封官為卿,後代都形成了大家族,是為 「三桓」

魯莊公去世後,太子姬斑即位。慶父發難殺了姬斑,另立公子啟為君,是為魯閔公。可閔公在位僅兩年後,又被慶父所殺。

連殺兩位國君,難怪孔子說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自魯僖公始的九位國君都面臨著和三桓爭權的局面。至穆公時,魯國實行改革,三桓手中之權逐漸被收回,魯國才重新確立了公室的權威,擺脫了三桓專政。

255 年,楚考烈王攻占楚國,魯頃公被遷至下邑。前 249 年,魯頃公身亡,魯國絕祀,正式覆滅。

作為保存西周禮制最多的諸侯國,魯國對穩定周王室起了很大的作用。春秋末年,面對禮崩樂壞的現象,孔子希望能夠推行「王道」於天下,並以禮樂之學教授弟子,儒學正式創立。

作為禮儀之國,魯國走出了很多名人。坐懷不亂的 柳下惠 ,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 ,墨家學派創始人 墨翟 ,儒學大家 曾子 ,史官 左丘明 ,中國木匠鼻祖 魯班 等都是魯國人。

魯國號稱周王室 「禮法」 最忠實的守衛者 卻被周王室坑得最慘

魯國的開國君主伯禽是周武王的侄子 ,可謂 姬姓「宗邦」,諸侯「望國」 ,是周王室控制東方的重要邦國。魯國也成為典型周禮的保存者和實施者,可就這樣一個號稱 「禮儀之邦」的魯國,周禮最忠實的捍衛者,到頭來卻被周王室坑得最慘。

周宣王時,魯武公帶著長子姬括、次子姬戲朝見周宣王。周宣王看到姬戲非常,就想讓魯武公立姬戲為魯國太子。 天子幹預諸侯立儲,讓魯武公廢長立幼,顯然於禮法不合,更成為魯國後來的取亂之道。

魯武公去世後,遵照周宣王的指示,被立為太子的次子姬戲即位,是為魯懿公。 9 年之後,姬括的長子、魯懿公的侄子姬禦不滿君位被叔叔奪走,殺死叔叔魯懿公而繼位為君。

周天子欽定的諸侯國國君被殺死,這無疑是打了周宣王的臉,無視周天子的權威。忍耐不了的周宣王終於以天子之尊率兵發魯,殺死魯國國君姬禦,重新為魯莊公的三子為國君 ,是為魯孝公。

經過這樣一番折騰 ,魯國陷入動亂,而周王室的威信也日益下降,諸侯國弒君的事情也成為常態。

其實 即使沒有周宣王的 「廢長立幼」, 我們反過頭來看魯國早期的君主更替,其實也已經埋下了 「禮崩樂壞」 的隱患。

周王朝宗法制的核心是 「嫡長子繼承制」,魯國秉承周禮,本來應該遵守嫡長子繼承制,但魯國早期的君位傳承卻出現了一個怪異現象: 「一繼一及」 交替出現。

何謂 「一繼一及」?從魯考公開始到魯武公的八位君主,並不是單一的父子相傳,而是傳一次子,而後傳於弟;再傳一次子,而後傳於弟。 父死子繼與兄終弟及交替出現 ,這裏面既有 廢長立幼,也有殺嫡立庶,都是非正常即位

可見 號稱 「禮儀之國」的魯國其實一開始就破壞了周禮制度, 「禮樂制度」 興盛於魯,也衰敗於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