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國政府實在無法忍受印軍在西藏地區的一系列挑釁,遂決定對印度展開一場反擊作戰,狠狠打擊其囂張氣焰,維護我方主權利益。當年10月下旬,戰鬥正式打響,解放軍按照事先安排,從東、西兩線同時向印軍發動進攻。
彼時的印軍雖然號稱是「現代化軍隊」,但實際上卻極為「拉胯」,基層士兵普遍還裝備著老舊的栓動步槍,火力差到了極點,而且印軍封建色彩濃厚,部隊中階級分明,軍官與士兵離心離德,根本毫無凝聚力可言。反觀解放軍已經普遍裝備了突擊步槍,在火力上完全碾壓印軍,更別提解放軍士氣高漲、戰術配合嫻熟等。
從宏觀層面上來說,印軍和解放軍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部隊,開戰之後解放軍全程壓著印軍打,印軍毫無還手之力,被解放軍攆得滿山亂跑。僅僅4天的功夫,印軍便全面潰敗,其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防線被解放軍打了稀巴爛。
鑒於中國和印度曾有過較深的友誼,中國政府還不想徹底和印度翻臉,於是毛主席便向尼赫魯提議停戰,雙方重歸於好。尼赫魯此時是想和中國講和的,奈何印度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已經被點燃,印度人民叫囂著要和中國打到底,尼赫魯不敢違背民意,只好拒絕北京方面拋來的橄欖枝,揚言要繼續打下去。
為了展示自己「血戰到底」的信心,尼赫魯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大肆招募新兵進入部隊,同時還派出了臭名昭著的傑特聯隊開赴前線和解放軍對抗。傑特聯隊成立於英屬印度時期,清朝末年,該部曾跟隨英軍入侵中國,並參與了火燒圓明園的行動,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利益。遠在青島療養的林帥得知這支臭名昭著的部隊參戰,一時怒火中燒,林帥當即向西藏前線部隊發去命令,要求必須殲滅傑特聯隊,一雪前恥,報當年的「一箭之仇」。
11月初,印軍持續向前線增兵,解放軍見狀也緊急從成都軍區調兵入藏,準備和印軍展開最後的決戰;11月中旬,解放軍完成了整補,隨即再度主動向印軍發動進攻。在開戰之前,印軍信心滿滿,覺得自己肯定能戰勝解放軍,可當戰鬥真的打響之後,印軍突然發現自己對於戰況有些過於樂觀,自己根本就不是解放軍的對手。
解放軍很快便擊潰印軍一個旅又兩個加強營的部隊,其中就包括傑特聯隊。至11月下旬,解放軍已然將戰線推進到中印傳統邊境線附近,中央軍委隨即下令暫停進攻,全軍有組織撤回。此戰,解放軍取得了大勝,累計殲敵近九千,並繳獲大量軍用裝備。印度此時方才意識到解放軍不可戰勝,於是便決定和中國議和、休戰。
戰後,中國釋放了印軍所有俘虜,並歸還了所有裝備,而印軍僅此一戰也元氣大傷,再也不敢繼續在藏南地區「挑事」。至於尼赫魯,他印軍戰敗之後,政治威望迅速下降,並很快淪為印度國民的指責物件。在鋪天蓋地的壓力之下,他最終選擇辭職,不久之後,他積郁成疾,病死在了新德裏。
往後四十多年,中印邊境一直相安無事,從來沒有爆發過沖突和矛盾,可進入新世紀,印度又突然開始「膨脹」起來,印軍又有了一種「天下無敵」的自信,再度在藏南搞事情,多次和解放軍爆發摩擦。2007年,印軍和解放軍爆發了一次大規模肢體沖突,解放軍在人數占據劣勢的情況下,仍舊將印軍打得抱頭鼠竄。
而在前幾年,解放軍又和印軍在班公湖沿岸爆發了一次激烈的沖突,期間解放軍犧牲了四名戰士,而印軍則傷亡了上百人。此事一度鬧得很緊張,新德裏方面甚至再度向前線增兵,看樣子是想要和解放軍拉開架勢打一仗。不過後來在多方斡旋下,此事得到了妥善解決,中印雙方都保持了極大的克制,沒有讓沖突進一步升級。
眼下,中印邊境雖然暫時風平浪靜,但我方仍不能掉以輕心,根據一些軍事博主的訊息,印度一直在向藏南地區派遣精銳部隊駐防,同時還不斷為邊境地區的駐軍更換新式裝備,擺明了要和解放軍對抗到底。未來中印邊境的局勢該何去何從,還是一個未知數,在此我們希望中印雙方能和平相處、求同存異,同時祝願在邊境駐守的解放軍戰士們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