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長期在軍隊擔任要職,很多革命元勛都和他有過接觸,林彪在工作中為人性格孤僻,能和他「合作愉快」的人寥寥無幾,因此林彪給人留下不近人情、沒有朋友的印象。不過羅帥卻是林彪軍事生涯中為數不多的能「拿捏」住他的人,從1930年時開始他們就是「搭檔」,在他們的合作之下取得了不少戰績,然而在1961年時的一次會議上二人不歡而散,這讓旁觀者劉亞樓感到十分不解。
林
彪是黃埔軍校四期生,那時候很多學員都是熱衷於國共兩黨的參與者,可林彪卻神情淡淡,聶帥曾回憶當時的林彪:「學習上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躍」,所以擅長拉攏人才的蔣校長都沒有註意到這個不起眼的學生。當林彪在1933年的黃陂、草台崗戰役「收割」了國民黨的三個師後,蔣校長才發現這個26歲的能征善戰的紅軍高級指揮員曾是他的學生,讓他倍感羞辱,他把林彪稱為「戰爭的魔鬼」,並出十萬大洋懸賞林彪的人頭。
土地革命時期林彪和很多革命元勛一樣,都立下了顯赫的戰功,只是與其他革命元勛的平易近人相比,林彪顯得異常孤僻,他平時說話言簡意賅,話不多、都是直切要害,他這種過於簡單的交流方式很容易出現「冷場」,而這也成為了他的一大特色,朱老總曾評價:「林彪有自己的語言」。
因此當林彪擔任紅四軍軍長時,組織上安排了「上馬能揮刀殺敵,下馬能春風化雨」的「政工元帥」羅帥與其搭檔。羅帥性葛文和,在與林彪搭檔期間,他小事不纏結、大事不遷就,二人合作非常愉快:在土地革命時期與抗戰時期他們戰果斐然,在總目標下二人可以說是心有靈犀,在他們的合作之下,平型關大捷重創日軍銳氣,直到林彪被誤傷後,二人才各奔東西。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林彪還曾與羅帥共演過話劇【廬山之雪】,一向性格孤僻、少言寡語的林彪能配合羅帥友情出演話劇,說明林彪對羅帥也是非常的尊重,而這種尊重在解放戰爭時期一直在延續。林彪養病期間,羅帥帶著115師與山東縱隊合作抗戰,之後發展成為27萬兵力的正規軍,當解放戰爭打響時,羅帥帶著作戰經驗豐富的九萬兵力來到東北,壯大了東北民主聯軍,因此林彪對羅帥是非常尊重的。
在他們合作時羅帥並不是一味的「謙讓」,在一些重大決策上,他冷靜並堅持自己的想法,比如林彪想打長春時,羅帥沒有按照林彪的思路做決定,堅決勸說他攻打錦州,事實證明,羅帥在遼沈戰役決定戰局的關鍵一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平津戰役時,林彪認為和平解放北平不行,但羅帥與聶帥都認為是可行之舉,結果眾所周知,北平最後和平解放。
林彪不怎麽擅長交流,精力都放在研究戰術上,因此大多數人都無法配合他工作,而羅帥則擔負起政工、軍訓、後勤等工作,讓林彪沒有後顧之憂,因此林彪對羅帥非常尊重,二人配合也非常默契,毛主席曾說:「誰說林彪難纏的?羅榮桓不是能跟林彪團結地很好嗎?」建國後二人都成為了開國元帥,他們之間雖然仍有爭執,但都是在羅帥忍不住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1961年時,軍委常委召開了一會廣義,討論【合成軍隊戰鬥條例概則】,會議開始時大家都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唯獨林彪還是一慣的不說話,在羅帥提出不能「帶著問題學毛選」時,林彪提出了質疑,羅帥給出了理由,林彪聽後表示「不合適就去掉」,正當羅帥想進一步說明自己的想法時,林彪直接宣布散會,會場上氛圍一時間異常尷尬,最後不歡而散。
當時劉亞樓也參加了這次會議,看到林彪不禮貌的做法感到非常不理解:「討論問題嘛,為什麽這個樣?」後來劉亞樓曾想調停此事,可最終無果。而羅帥後來身體也越來越差,於1963年病逝,去世時才61歲,是最早逝世的一位元帥,在他的追悼會上,林彪罕見地寫下了挽聯:數十年風雨同舟,肝膽相照,一朝永訣,痛失摯友知心。
這是林彪生平唯一的挽聯,能夠看出他還是非常珍惜與羅帥之間的革命友誼,然而他性格孤僻,是一個心思迥異之人,在處理問題時過於簡單粗暴而讓人感到難以相處,羅帥能容忍他、並能默契合作,算是他少有的良帥益友了,只是他的真情流露有些晚,最終還是讓人無法琢磨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