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徐帥被任命總參謀長,只是這位軍功顯赫的大將軍患上了嚴重的胸膜炎不得不住院療養,他病魔纏身無法到任,因此在他擔任總參謀長的五年時間裏一直都是由聶帥代理總參謀長的工作,能夠看到毛主席對徐帥之倚重。要知道總參謀長一職是軍委要職,肩上的責任極其重大,可徐帥長期養病,意味著不能及時參與領導管理工作,那麽毛主席為什麽堅持不換人呢?
徐帥是黃埔軍校一期生,這樣的資歷足以證明他是位軍事素質過硬的指揮官,如此高的起點註定他非凡的軍事成就。黃埔軍校畢業後徐帥一路凱歌立下了顯赫軍功,紅四軍成立時徐帥擔任軍參謀長,之後擔任紅四軍軍長,當時全軍只有1.25萬人,但在他的帶領和指揮下紅四軍逐漸壯大,後與紅25軍合並組建為紅四方面軍,他則升任為總指揮,當時他只有30歲。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紅四方面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實力,最強壯時期達到了八萬人,可與中央紅軍比肩,最主要的是紅四方面軍不僅兵力充足,還有眾多的良將,許世友、洪學智、陳錫聯等名將都是紅四方面軍的幹將。他們在徐帥的領導下取得了很多重大戰役的勝利,在戰爭時期看到了徐帥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毛主席舉薦徐帥擔任總參謀長,沒有比他更適合的將領了。
徐帥除了擁有令人心悅誠服的軍事指揮才能之外,他還擁有一顆對黨非常忠誠的熾熱之心,紅四方面軍壯大時,張國燾曾想「另立山頭」,甚至還派紅四軍追擊中央紅軍,徐帥當即提出反對意見,他認為「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之後他與朱老總等人與張國燾進行有理、有節地鬥爭,張國燾迫於壓力這才同意北上。
徐帥不忍心紅四方面軍一分為二,作為總指揮他起到了維護紅軍團結的作用,同時也看到他對黨的無比忠誠,在他的堅持和努力下把紅軍隊伍的損失降到最低。徐帥在當時極其復雜的環境下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判斷力,體現出共產黨將領忠貞不二的優秀品質,單是這份忠心就值得人欽佩和信任,因此毛主席在建國後對徐帥委以重任。
徐帥還有一點讓毛主席非常欣賞:徐帥雖然是「科班」專業出身,但打起仗來卻不拘一格。黃埔軍校培訓的都是正規系統的軍事知識,在後來的國民黨軍隊中,有很多將領都是拘泥於正規戰打法,喜歡硬碰硬的較量,畢竟在軍事裝備上他們占於優勢。可這一點並不適用於裝備落後的紅軍隊伍,徐帥在實戰中總結出了適用於紅軍隊伍的遊擊戰術,這點與毛主席不謀而合。
徐帥與毛主席有共同的軍事思想,在戰爭歲月中他們的共識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套用,並且取得了豐碩的戰果,因此毛主席預見性地認為徐帥在未來的軍隊發展建設中,他們能很愉快地達成一致意見,能更完善、更順利地貫徹毛主席的軍事思想。事實證明徐帥沒有辜負毛主席的重托,徐帥在和平年代為黨、國家和軍隊的建設事業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另外一方面也是毛主席出於軍隊的全面發展考慮而做出的決定:建國後是將星雲集的年代,很多將領都在軍隊中擔任要職,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紅軍在軍隊任職中占據的比重較大,毛主席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決定推薦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徐帥擔任總參謀長,以此協調土地革命時期其他方面軍之間的平衡。
徐帥得知自己被任命總參謀長後,內心是非常焦急的,他知道身體狀況很差,短時期內無法上任,便主動請辭,但是被毛主席拒絕。為了不影響軍隊建設,毛主席又讓聶帥代理總參謀長工作,待徐帥身體康復後再回來繼續主持工作,而毛主席堅持不換人,就是深知徐帥在軍隊建設中能起到的穩定性作用,這一點是聶帥無法做到的。
之後毛主席還派擁有「戰神」之稱的粟裕擔任副總參協助聶帥工作,在二人強強聯手的情況下,軍隊建設穩步發展。1954年時,粟裕大將接任了總參謀長一職,一直未到任的徐帥被任命為軍委副主席,他為國防發展事業鞠躬盡瘁貢獻了一生。徐帥為人親和、一生樸素,又因軍功顯赫而被稱為「布衣元帥」,深受全黨、全軍的愛戴,毛主席高瞻遠矚最初任命徐帥為總參謀長是經過全面考慮而做出的重大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