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太多的喟嘆,當駐足回望,不免令人感慨萬千。
歷史上曾有這麽一個王國,成立於1642年。其實從唐朝時期,松贊幹布統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以來,它始終都是西藏的一部份。
到了明末清初,他們建立了納穆加爾王朝,成為世襲的君主國。
1788年,他們與尼泊爾之間產生了爭端,該國不敵,求助於大清。
乾隆皇帝先後兩次用兵,幫他們驅逐出入侵之敵,自此該國成為清朝的藩屬國。
清朝滅亡,到了民國時期他們依然堅持加入中國,甚至新中國成立後他們還在堅持加入中國,前後多達149次,但中國都因種種特殊原因不能接受其加入。
最終,1975年它被印度所滅,目前成為印度的一個邦。中國直到2003年才不得不承認它的歸屬。
這個王國叫作「錫金」。
錫金與印度
歷史上印度是一個古老的王國,它的近代歷史也比較悲催。
17世紀50年代開始,印度被強大的日不落帝國英國殖民,成為英國在南亞的屬地。
二戰之後,英國經濟衰退,無力顧及海外殖民地,印度又走向了獨立。
但那時的印度已不再是先前的印度,因英國殖民的影響,逐步分裂成西巴基史坦、印度和東巴基史坦。
正因為如此,印度的管轄地被東巴基史坦分割成了東西兩部份,中間只留下一條狹長的走廊,稱為「西裏古裏走廊」。
「西裏古裏走廊」長約22千米,東部寬約33千米,而西部寬約21千米,走廊的北部為「錫金」,走廊南部為「東巴基史坦」。
印度為了自身的戰略目的,對西裏古裏走廊的幹預極為嚴重,後來更是挑撥東巴基史坦和西巴基史坦的矛盾,明目張膽地支持東巴基史坦獨立。
最終,東巴基史坦在1972年宣布獨立,成立了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至此,東、西巴基史坦再無關聯,原來本為一體的巴基史坦,也就失去了東巴基史坦。
解決了西裏古裏走廊南部的危機後,印度又將目光釘選在了「錫金」身上。
當時錫金還一直申請加入中國,在動蕩的世界格局下,中國遲遲不好接受,也沒想到印度人竟敢貿然動手。
錫金與中國
錫金從清朝開始就是中國的藩屬國,清朝滅亡後,錫金依然甘願臣服於中華民國。
但那時中國社會環境十分復雜,除了國內的軍閥混戰,還有外國勢力虎視眈眈,國民政府無暇顧及錫金的請求。
即便如此,每逢中國的大小節日,錫金都會盛裝過節;每當中國的重要節日來臨,錫金還會升起中國國旗,並對外宣布屬於中國的立場。
新中國成立後,錫金繼續申請加入中國。當時中國已經統一了西藏,可以說接受錫金的申請不過是順手牽羊。
從地圖上可見,錫金位於中國西藏東南部,領土無縫連線中國西藏,位於尼泊爾與不丹國之間。
但中國慎重考慮後,一直沒有付諸行動去接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 、有心無力。
中國剛剛解放就與世界最強國美國,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抗美援朝。雖然最終中國取勝,但消耗和付出也是巨大的。
同時一場戰爭與美國交惡,在當時的國際舞台或聯合國席位上,對中國都極為不利。
2 、克制中印矛盾
前文已經分析了錫金對於印度的絕對戰略地位。
要是錫金歸屬中國,中國可以直接南下威脅西裏古裏走廊,相當於掐住了印度的咽喉。
無論如何,印度都不會坐以待斃,如此勢必要爆發一場爭鋒。
雖然1962年中國已經與印度有過一次摩擦,最終中國以閃電戰取勝。那都是毛偉人的偉大戰略,只不過那次速戰速決的取勝,對後來影響並不大。
針對那次摩擦事件,文史君在文章【 】中有相關解讀,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選上方標題進行閱讀。
如果錫金歸屬中國,那時候與印度之爭鋒,勢必是持久戰,補給、消耗、行軍,都是大問題。綜合考慮接受錫金弊大於利。
3 、中蘇關系交惡
從1958年開始,中蘇關系急劇下降,最終導致徹底決裂。
中蘇關系交惡後,蘇聯撤離了所有的科學家和科技支持,中國科技發展陷入孤立之境。
相反的,蘇聯為了報復中國,還無緣無故的給中國找一些麻煩。
他先是鼓動北韓,發動北韓統一戰爭,將中國拖下水;接著忽悠越南,讓盲目自大的越南在中國西南部制造麻煩,最終還爆發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同時,又拉攏印度,在中國藏南地區制造麻煩,最終無奈地又爆發了中印戰爭。
這還沒完,當時蘇聯還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屯兵中國北方虎視眈眈。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處於四戰之地,根本無力也無暇顧及錫金。
與此同時,蘇聯還給予了印度一系列的援助,專門用來限制和遏制中國。
在當時印度的幹預下,全世界只有以中國為首的少數幾個國家承認錫金王國是一個國家。
最終,印度於1975年向錫金發動了進攻,僅用了3個小時,就將錫金占為己有。從此之後,錫金成為了印度的一個邦。
讀者們,關於「中、印和錫金的歷史」,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