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大英帝國的先驅:納爾遜時代的英國海軍與海軍戰術

2024-04-11歷史

在進行討論前,我們先對本文標題中的納爾遜時代做一個 劃定 。納爾遜在皇家海軍中嶄露頭角是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時期。一般來說,對這個時間段的皇家海軍的 進行描述的 時間範圍是1793~1815年。但由於納爾遜本人於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去世。因此,本文討論的時間段是1793~1805年。

有關納爾遜時代的皇家海軍的戰史已經汗牛充棟。本文將簡述一些戰史較少關註的問題:海軍部狀態及其結構,軍官晉升情況,艦隊司令日常工作,戰艦等級分類, 和·一些其他事務

(一)海軍部概況

1793年,隨著法國革命軍進入尼德蘭地區。英國向法宣戰。在對法問題上,英國議會議員在對法國的態度上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首相皮特為代表的托利黨人和波特蘭輝格黨人,要求「為國家的生存而戰」,認為「英國的制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另一派是福斯輝格黨人,對法國大革命持支持態度,並認可革命思潮,反對對法交戰。為了盡可能尋找更多的政治盟友,皮特對政府進行了改組,吸引波特蘭輝格黨人進入政府。在海軍大臣的·任命上,皮特認為此時的海軍大臣,他的兄長查塔姆勛爵,雖然不缺少才能,但他也的確是「內閣中臭名昭著的懶漢」,雖然在和平年代可以任用,但難以勝任戰時作業。海軍內部曾有一種讓之前在諾斯政府任海軍大臣的桑德維奇勛爵重新掌權的聲音,但是皮特認為,基於桑德維奇在北美獨立戰爭的糟糕表現,讓他回到海軍部並不是什麽好選擇。皮特最終選擇了斯賓塞勛爵。而察爾斯.米道頓爵士則進入了海軍部委員會。

在1794年,海軍部進行了一些調整。這是為了應對戰爭 ,也是為了向波特蘭輝格黨表明皮特並不反對進行合理的改革。此時的海軍委員會負擔極重。為了給海軍委員會減負,也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爭端,在漢諾威王朝初年就被廢除的運輸委員會重新出現在歷史舞台上。該委員會負責軍隊的運輸任務。和奧格斯堡同盟戰爭時期一樣,這個委員會依然部份掌控在國務大臣手中。1795年,它從傷病委員會手中接管了管理戰俘的職責。

米道頓任命邊沁作為檢察長。精力充沛的邊沁也不負眾望。監察長是海軍部委員會的職員,在造船廠擁有絕對權力。邊沁對重要發明和創新持支持態度。在他的任期內,樸茨茅斯幹船塢得到了重建,可以容納更大的船只,並引入了沈箱來取程式碼頭閘門。他也提倡在造船廠內使用蒸汽機,比如銅板軋機和砌塊機。

米道頓的任期並不長久。1795年11月,內閣要求海軍西印度群島司令拉福雷離職。斯賓塞執行這項命令需要米道頓的簽字。但是米道頓認為,這種行為並不符合海軍部的傳統,他拒不接受斯賓塞的要求,憤而辭職。不過米道頓並沒有徹底離開海軍事務,他作為皮特的私人海軍顧問,依舊擁有一定影響力。

自豪勛爵擔任海軍大臣以來,議會和海軍部進行了多項財政改革。這其中包括對食品委員會的彈劾。議會和海軍部委員會認為,食品委員會的成員自認為是閑職,並且大多數人在議會擁有保護傘,有恃無恐,效率低下,甚至不願意來到辦公室參與工作。其貪汙現象也很嚴重。自1787年開始,一任接一任的委員會對其進行了調查。不過直到1807年,食品委員會的改革才宣告完成。

另一項進行的較為重要的改革涉及到預算權的歸屬。海軍的財政權向來掌握在自己手中。海軍部基本獨立於財政部的控制,擁有自己的收入,其開支也由海軍部自身審計,檢查。海軍的資金由議會投票批準,財政部對海軍部的財政或海軍預算幾乎沒有影響力。海軍部只需要列出財政預估,向樞密院報告,由樞密院送出給議會批準即可。其資金分配也不必按照議會給出的要求嚴格執行。海軍的財政預算由審計長負責。在長達十年的拉鋸戰中,財政部從審計長手裏奪得了預算權,這也是海軍部財政權喪失的開端。

此外一個財政委員會試圖調查海軍部的固定開支,斯賓塞勛爵雖然同意減少一部份不必要的開銷,但是他堅持海軍部職員必須得到豐厚的報酬,使其能夠「在壓力巨大的戰爭期間有充足的動力工作」。這一要求也得到了滿足。

1801年,皮特辭職,阿丁頓繼任首相,他邀請聖文森特伯爵約翰.傑維斯擔任海軍大臣。常年在海上作戰的傑維斯對海軍委員會的文職人員極不信任。他與大多數的海員一樣,認為「文職人員已經爛到了根裏」。是文職人員的不稱職讓海軍艦隊在海上得不到充足的食物,淡水,和必要的維護物資。聖文森特勛爵是一個一意孤行的人。他從不聽從他同僚和下屬的建議,也不認為和委員會一起進行討論有什麽作用。聖文森特也並不懂什麽政治手腕,無論是妥協,談判還是容忍現象,他全部視為「背叛,軟弱」的行為。

聖文森特的對造船事務的不滿可以歸為兩類:沒人在造船廠認真幹活工作,他表示 只有 10%的任務得到了執行。第二,他認為所有承包商都參與了貪汙行為。19世紀初,戰爭和通貨膨脹導致英國食品價格高漲,是上個世紀初的五到六倍,而薪資也相應有所增長。而聖文森特對這些現象熟視無睹,他將造船廠工人的漲薪要求視作是背叛,犯罪行為。聖文森特對此的解決方法是,無論是官員還是工人,將和自己作對的人全部辭退。1803年5月戰爭再次爆發時,聖文森特對海軍造船業的破壞已經可見一番了,船廠的工人減少了五分之一,並且其積極性也受到了很大打擊。

聖文森特的最大的敵人是海軍委員會。他希望將現有的海軍委員會成員踢出門外,建立一個由他本人控制的新委員會。聖文森特在海軍委員會安插忠於他的人員,這樣,海軍部委員會就可以即時對海軍委員會進行監督。他在食品委員會也做了類似的動作。聖文森特對海軍委員會的成員吹毛求疵,大肆辱罵,毫不留情。聖文森特在造船廠也安插了自己的追隨者。並暗示讓造船廠官員不服從海軍委員會的命令。造船廠中的眼線監視著造船廠職員,試圖尋找他們的違法行為。聖文森特本人更是沒收了很多造船廠的賬目,試圖揪出所謂的貪汙者。

聖文森特「改革」的核心是1802年12月成立的海軍 質詢委員會,其設立的目的是試圖控制海軍委員會。當聖文森特發現他沒有權力辭退海軍委員會的官員,這些官員也不會自動辭職時,他建立了一個機構,以便進行調查、定罪和審判。聖文森特無理取鬧的行為甚至惹惱了同為阿丁頓內閣成員的大法官。大法官認為,該委員會完全按照聖文森特的主觀意誌行事,不僅無法達成反腐目標,還可能會成為對不稱職委員會的一種保護。

聖文森特顯然對海軍部的工作造成了巨大打擊。在質詢委員會和各種眼線的監視下,海軍委員會和其他委員會,所有的機構的成員人人自危。海軍部內部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聖文森特的行為除了為托利黨人留下了許多口實,還制造了很多私敵。聖文森特試圖打擊海軍中運作不良和貪腐問題,但是他僅僅將矛頭指向個人的品德素質,而不是制度缺陷。隨著【亞眠和約】被撕毀,與法國的戰火再燃,在野的皮特等人開始抨擊聖文森特,認為英吉利海峽的防禦過於疏忽,艦隊的動員效率也十分低下。此外,聖文森特在戰時也采取了財政緊縮措施,讓出海作戰的艦隊得不到充足的後勤保障,即使是和聖文森特私交很好的納爾遜也對此怨聲載道。即便如此,聖文森特此時依舊在使用質詢委員會打擊反對派。而聖文森特的不當政策也成為了壓垮阿丁頓政府的最後一根稻草。

1804年,皮特第二次登上相位後,擔任海軍大臣的是梅爾維爾勛爵。梅爾維爾試圖對海軍進行進一步改革,但是質詢委員會在1805年春再次發難,彈劾梅爾維爾,使其被迫辭職。察爾斯.米道頓終於以巴勒姆勛爵的身份來到了他渴望已久的,代表著海軍最高權力的位置。巴勒姆上任正臨危機,拿破侖的大軍團在布洛涅對英格蘭虎視眈眈,維爾納夫出逃,不知所蹤。巴勒姆對海軍部進行了重組,將海軍部委員會的同僚變成了自己的下屬,並將日常工作交給他們,自己則從最高層,對戰局進行掌控。他根據皇家海軍龐大的情報網,制定詳細的戰略。大量的命令從白廳發出,直接對海軍將領們傳達命令。為了保持資訊通暢,巴勒姆建立了一個以巡洋艦和訊號站為基礎的訊號傳遞網,大振幅減少了訊息傳遞需要的時間。雖然巴勒姆也並不是完全不會參與行政事務,比如他將運作不良的傷病委員會與運輸委員會合並,並對晉升系統嚴加管控,但是他最主要的工作還是在海洋棋局上與拿破侖對弈。巴勒姆在在這場大棋中的絕殺就是特拉法爾加海戰。

由於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是英國海軍部的改革時段,其機構增撤十分頻繁,議會和海軍部設立了各種臨時和常駐委員會,變動十分頻繁。在此僅簡述巴勒姆勛爵任期(1805~1806)時的海軍部委員會(BoardofAdmiralty)結構。

上文以提到,巴勒姆對海軍部委員會進行了重組。海軍部委員會辦公地為白廳。除去海軍大臣巴勒姆本人,重組後的海軍部委員會成員和組織包括:

第一海務大臣(FirstSea/Naval/ProfessionalLord)。在海軍大臣 缺席時掌管海軍部委員會。職責包括:軍事通訊,包括與 軍港司令(PortAdmiral) 的通訊。在海軍大臣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負責艦隊的行動,對海軍將領和艦長們釋出命令。也可負責軍械和與軍官晉升。

第二海務大臣(Second Sea/Naval/ProfessionalLord)。與下屬委員會和機構保持聯系。

第三海務大臣(Third Sea/Naval/ProfessionalLord)。在海軍大臣的監督下,對所有委員會人員和專職軍官的任命負責。

三位海務大臣地位平等,海軍部委員會任何重大決議都需要海務大臣的簽名,以及一名秘書的會簽。

民事大臣(CivalLord)。「為了讓海務大臣可以專心於他的事務」,民事大臣將在所有的檔上簽字,並處理日常事務。他們也將為海軍部委員會提供建議。 他們的職責似乎只是在海海務大臣無暇處理的信件上簽字。不過民事大臣有時也比海軍大臣和海務大臣擁有更多的海軍行政經驗。有時他們也身兼他職,並不在白廳工作。

第一秘書(FirstSecretory)。在第二秘書的協助下,處理送往海軍部的信件和其他訊息。被第一秘書認為不重要的訊息則不需要交給大臣處理。 . 發送海軍部委員會的· 會議結論,以及由書記官撰寫的信件草稿,並檢查並簽署其他的信件。監督和控制海軍部辦公室,分配海軍部辦公室的工作。接待來訪海軍部的人員。

第二秘書(SecondSecretory)。掌管海軍部委員 會會議記錄簿。處理賦閑人員的申請,以及港區司令和其他軍官關於類似情況的上書。監督訊號站和海防事務。對資訊傳遞進行監督。必要時,撰寫和復制機密信件,以減輕第一書記的負擔。秘書由內閣任命,只是管理者和監督者,而不是政策制定者。

海軍部辦公室 (AdmiraltyOffice) 由第一秘書負責。從廣義上講,這包括海軍部委員會下屬的所有辦公室和官員。其中包括皇家海軍陸戰隊辦公室,海軍陸戰隊出納室等。辦公室的職責是處理海軍和海務大臣,秘書與海軍軍官,海員,海軍陸戰隊、下屬委員會以及其他海軍機構、其他國家部門以及私人和商業組織的通訊。此外,書記員們保管著各種賬目、會議記錄簿和清單,並負責授權證、備忘錄等書面檔。

此外,薩默賽特宮也是眾多海軍機構的辦公地點。

海軍委員會(NavyBoard)負責海軍中的日常行政工作。其主體是海軍辦公室(NavalOffice),成員大多數是文官。 下轄食品委員會(VictuallingBorad ),運輸委員會(TransportBoard),傷病委員會( SickandHurtBoard),傷病委員會(TransportBoard,),以及一系列辦公室,比如出納室,六便士辦公室,負責海軍的日常行政工作。海軍委員會對海軍部委員會負責,因為篇幅原因,不再詳細說明。

小皮特

約翰.傑維斯,聖文森特勛爵

察爾斯.米道頓,巴勒姆勛爵

薩默賽特宮

(二)海軍軍官晉升狀況

一名皇家海軍軍官一般在孩童時代就加入了皇家海軍。其中大部份人第一次都在十二歲前就走向了大海。雖然在此時,貴族依舊掌控著高級職務,但是,皇家海軍也並不排斥出生低賤的普通人進入他們的行列。拿破侖戰爭中很多叱咤風雲的人物,無論是湯瑪斯.特魯布裏治,亞歷山大.科克倫,還是霍雷肖.納爾遜,都出生寒門。如果一個孩子進入了·皇家海軍,那麽他的職業生涯就一定離不開一位艦長。此時的海軍部並沒有試圖直接控制加入海軍的渠道,只控制了軍官的晉升渠道。很多時候,艦長們首先將這些年輕人以自己仆人的身份帶上軍艦。為了鼓勵迎新,每將一個新人帶到海上,艦長就可以得到12英鎊的獎勵。艦長們有時將這些年輕人的名字登基在冊上,但是沒有讓他們出海,而是資助他們接受更好的教育。不過這也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年輕人沒有在這段本該出海的時間裏得到充足的航海經驗。雖然議會明令禁止,但是這種現卻屢禁不止。一些誌願者和樸茨茅斯海軍學院的學生也可以·走向軍官晉升之路。在成為軍官候補生(Midshipman)前,這些年輕人需要在海上服役兩年時間,如果他們在商船上服役,海軍部也認可這段航海經歷。

海軍鼓勵讓這些孩子學習航海及其他知識。大多數艦長都非常重視這些皇家海軍未來新星的教育。聖文森特認為「達克沃斯是皇家海軍中最優秀的教育家。」康比艦長要求他的學生都要學會‘’計時和經緯定位」,否則就會被認為不合格。一些艦長親自教授他的仆人或者軍官候補生航海知識,並教會他們如何安裝索具。威廉.帕克爵士甚至為他們制定了課表。此外,艦長和一些其他軍官也重視他們的基礎教育,這些年輕人很多大字不識一個,軍官們 教他們識字,帶他們提供圖書,給他們講述文學和英格蘭歷史。

一般來說,那些最擅長教育的艦長們是在巡航艦上,在不斷巡航和的行動的歷練下,他們的官兵被公認為精英。而戰列艦上的生活則無聊的多,很多戰列艦的日常任務就是在敵人的港口外監視敵人,而且艦長們也承受著很大的壓力,沒有太多時間和心思可以放在這些年輕人身上。

而這些年輕人在海上歷盡磨煉後,需要透過一場重要的考試,上 尉合格考試。在18世紀70年代,考生 將向海軍部提出申請後,海軍部會稽核該考試的服役記錄,之後讓海軍委員會對考試進行稽核。考試合格的要求包括:已經至少在海上服役了六年,其 中至少兩年作為軍官候補生服役;在他的服役期間需要書寫任職日誌,任期需要得到艦長的肯定;必須透過航海的理論和實踐考試,年齡也需在20歲以上。在實際操作中,還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潛規則,比如作為軍官仆人的時間不能太長。當然,如果那位考生有裙帶關系,透過率也會高一些。

然而此時的皇家海軍已經面臨了一個問題,即所需軍官的需求大大小於現有軍官數量。 1803年3月5日至12月23日亞眠和約期間,有1,200多名賦閑的上 尉向海軍部登記了就業申請。 1814年,在名單上的4,920名軍官中,只有50%的軍官在船713條船上服役 1816年,只有278艘船在服役,下降了61%,而軍官人數已經 增加到 5,937人,其中 只有大約 17%的人在海上被任用。沒有被任用的上尉只能過著半薪生活,而這點薪資遠遠不足以養家糊口。這自然會出現一些問題,有些上尉在透過考試後一直賦閑。當一些人突然得到任命時,已經十年沒有出海!

不過除了軍艦或海軍行政機構外,皇家海軍軍官還有許多其他就業途徑。雖然這些職位沒有賞金,但是這些職位上的中尉們可以拿到全薪,而且也不需要在海上受盡非人的折磨。.這些機構包括運輸委員會、海防機構、訊號站以及監獄船。

中尉如果想得到進一步晉升,那麽他的下一步則得到中校軍銜。1794年皇家海軍將得到中校軍銜認定為成為上校船長的硬性要求。皇家海軍中,中校和上校的晉升十分嚴格,由海軍部直接掌管。在納爾遜時代,每年成功晉升中校的人數不定,但是普遍很少。最多的是1798年,有20人得到晉升,1801年只有一人。一般來說,一位上尉晉升為中校需要十年時間。

中校晉升與上尉不同,其晉升不會依據其航海能力而定,而是以作為軍官的稱職程度評選。

對中校晉升最有作用的是,戰鬥中的英勇行為,和利益關系。但是如果有上尉在日常作業中證明了自己與眾不同,也很有可能得到晉升。不過·很多人並不願意得到晉升。因為相較尉官,中校和上校的賦閑比例更大,很可能在晉升後,只能領半薪生活過完余生。

一般來說,以下情況將會讓一個人在中校晉升中如魚得水:在旗艦上任職;海軍軍官之子;政界人員之子。在拿破侖戰爭期間,中校大多會首先擔任運兵船艦長,作為在巡航艦任職的基石。

當中校晉升上校後,其指揮的艦艇種類與其資歷掛鉤。將官的晉升一般則顯得遙遙無期。皇家海軍中將官任命以資歷為依據。海軍部擁有一張表格,並對此對按照將官和上校的資歷等資訊進行排名,當高級將官退休,辭職或去世,那麽資料較深的上校則會成為新的將官。即使是納爾遜,在1797年晉升準將前,也當了長達16年的上校

皇家海軍軍官候補生

1881年的納爾遜艦長

中尉晉升示意圖

(三)艦隊司令之職:以納爾遜為例

1803年5月16日,海軍中將納爾遜子爵被任命為地中海艦隊 司令。 1803年5月18日,在斯皮特黑德港,他在勝利號戰列艦上升起來他的將旗。 他於 6月3日抵達直布羅陀,在7月8日於土倫附近與他的艦隊 會合。從那時起,直到他於 1805年5月6日離開地中海,追擊維爾納夫艦隊,他時時刻刻都在為艦隊操勞。納爾遜需要處理地中海的各種事務,平衡地中海各種勢力之間的關系,是當之無愧的勞模。

正如他自己所說,納爾遜的主要目標是「封鎖法國艦隊,在他們出海時殲滅他們」。因此,在他指揮期間,法國艦隊是他的主要關註點。納爾遜常常在地中海西海盆巡弋 。他並沒有采取西方艦隊采取的近距離封鎖策略,將土倫艦隊死死結在港口內,相反,他喜好遠端封鎖,將自己的主力艦隊置於敵人看不見的地方,讓他們放松警惕,誘導其出海,並留下偵查船只,觀察敵軍動向,並與主力艦隊保持聯系。 然後「如果敵人去馬德拉斯,就讓艦船尾隨敵人,但不要鎖死他們,也不要阻止他們出海。只要他們出去,我們就可以得到偉大的勝利,我們將為國家贏得榮耀」

納爾遜指揮著一支由40多條船組成的龐大艦隊。他通常直屬的只有戰列艦艦隊。巡洋艦們則在地中海各處穿梭,進行偵察,護送商船隊,傳達命令,有時運輸一小批補給。納爾遜的戰列艦也在四處遊蕩,他們只是有時在撒丁島拉馬達萊納的阿金庫爾灣拋錨,以接收補給和水。

為了與各處的保持聯系,納爾遜使用了皇家海軍在多年實踐後采用的集合點模式。納爾遜選擇了許多地點,每個地點都分配了一個代號。在規定大致的時間和地點後,雙方則在指定地點回合。因此,納爾遜可以給他的船長留下命令,包括他自己未來的行動細節,艦長們也可以為納爾遜留下訊息。比如:因此,例如,1804年2月,唐納利上尉的水仙號巡航艦 被派往土倫執行偵察任務,「 確定敵人是否仍在港口」,然後被命令在一個新的 集合點重新與納爾遜會合,戰列艦對也將在此時前往會合點。

納爾遜下屬的艦艇就這樣在各個集合點間往來奔波。速度較慢的戰列艦和小巧靈活的巡航艦就這樣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納爾遜也在積極構思未來可能用到的戰術,並將他觀點給他的船長。他通常將他的戰術思想用書面方式傳達給他的艦長。

比起正式的書面命令,納爾遜更喜歡用非正式的書信對他的艦長進行指示。他認為一個艦長「執行的任務自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艦長們自己認為命令 並不 適合現狀,那麽他也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其執行」 。他認為自己在距離現場很遠的地方,也不可能發出精確的指令,這艦長只有依靠自己的責任心和能力來執行任務。納爾遜常對 他的艦長說「 你放心,我贊同你的一切舉措,並且非常滿意」。艦長們的隨機應變也不一定總是能帶來好結果,不過,納爾遜始終願意相信屬下,也會原諒屬下的過失。

地中海艦隊的管理由艦隊參謀長喬治·默裏 負責。納爾遜的兩位秘書也各司其職 :約翰·史考特負責他的通訊 事務,艦隊命令釋出。 勝利號的牧師亞歷山大·史考特,處理他的 外部聯系,負責地中海沿岸的情報網。即便如此,納爾遜依舊要很多時間除了文案工作。工作通常在七點鐘,早餐後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午三點鐘吃晚飯。一天中,他一般會口述二十幾份命令,由秘書寫下來,讓他簽字。他還會親手寫十到十二封私人信件。

納爾遜的頭號任務是讓船只保持較好的作戰狀況。納爾遜會與第一 海務大臣湯瑪斯·特羅布裏治 討論每艘船的狀況,比如各種索具的狀況,桅桿的情況以及船底的腐爛程度。海軍部會定期派來一艘運輸艦,帶來所需物資。此外,他還有和海軍部討論船只的數量,輪換和增援問題。納爾遜向海軍部索要了一艘運輸船,用於存放備件。這樣,艦隊的船只就不必進入港口,在錨地即可進行臨時維護。

納爾遜也需要為大量的商船對護航。大多數時候,一些空余的巡洋艦被派去執行這些任務。有時,一些需要回國維護的戰列艦陪伴著商船隊透過地中海。但是和大多數指揮官一樣,納爾遜的巡洋艦也執行著偵查巡邏,破壞敵方航運,傳遞信件等等任務,可以用於護航任務的軍艦數量少之又少,所以也並非所有的商船隊都可以得到護航。這些商船則往往落入了法國人和西班牙人之手。盡管商人們極其不滿,缺兵少將的納爾遜也無可奈何。

納爾遜對食物補給及其重視。他本人即體弱多病,在多年的戎旅生涯中多次幾乎喪身, 也落下了殘疾。他親自負責艦隊的食品工作。納爾遜曾經讓華麗號戰列艦去拿坡里購買食品。不過拿坡里商人並不敢賣給英國艦隊新鮮食品,以免激怒不遠處的法軍。因此,納爾遜要求海軍部設立了專門的人員管理食物配給。這大有成效。在1804年的2~7月,艦隊得到了 1627頭牛、219只綿羊和羔羊、70416加侖葡萄酒、30326加侖白蘭地、99箱檸檬、21300個橙子、超過30000磅洋蔥和913個高麗菜,在1804年和1805年初,補給依然保持著這樣的高效率。納爾遜始終堅持讓他的下屬們享受新鮮食品,有時不惜威逼中立國與艦隊進行貿易。納爾遜對軍艦的衛生問題也經常過問,讓艦員在相對幹凈的環境下作業。此外,納爾遜也重視艦員的心理健康,他允許一定程度的娛樂活動,艦上可以進行音樂和其他一些活動 。在他的密切關註下,納爾遜艦隊的人員健康狀況是無論皇家海軍的同行還是敵人都難以望其項背的。在1803年到1805年間,全艦隊6500人中只有110人死亡,149人住院, 在西印度群島行動中,勝利號全艦只有一人生病。 與之相比,1781年羅德尼艦隊在西印度群島活動了一年,12000人中,死亡人數高達1500人。納爾遜對下屬,無論是軍官還是普通海員的愛護,加強了艦隊向心力和士氣,也提高了艦隊的戰鬥力。

此外,納爾遜也會協助英國大使展開與一些地中海國家的外交工作,協調與拿坡里與鄂圖曼土耳其的關系。當然,納爾遜對拿坡里事務中如魚得水,這自然離不開納爾遜對拿坡里王室的個人影響力

(四)戰艦分級

在法國大革命開始時,英國皇家海軍擁有多達146艘·戰列艦。此時的皇家海軍艦隊分類標準依舊按照安森的三級體系,即,按照大小,用途和搭載火炮數量,將其分為戰列艦,巡洋艦,和其他小型艦艇。這種分類體系一直延續到風帆戰艦末期。

而各種戰艦內部也有明確的分類。一級艦,一般指登記火炮數量達到100門的戰艦。在1792年,皇家海軍擁有5艘一級艦。其成員通常達到800人以上,噸位通常超過兩千噸。二級艦則指90炮戰列艦。1792年,9艘這樣的戰艦在皇家海軍中服役。他們是造價高昂的一級艦的簡配版。因此相較於一級艦,二級艦建造成本相對較低,而戰鬥力相較,其他戰艦依然具有壓倒性優勢。不過在這時,二級艦大多數為98炮戰列艦。這兩種戰列艦通常擔任艦隊的旗艦,擁有三層炮甲板。

海戰的主力是三級艦。英國加入戰爭時,服役的三級艦達到了71艘。最有名的即是著名的74炮戰列艦。較小的64炮戰列艦也包括其中。80炮戰列艦後來也加入了行列。這些戰列艦都擁有兩層炮甲板,在艏樓上有時也安裝了一些火炮。皇家海軍認為,74炮戰列艦在航海能力和戰鬥力方面達到了一個完美的結合,因此,這也是皇家海軍中數量最多,最重要的一種戰列艦。80炮戰艦戰鬥力較強。他們大多數都是從海戰中俘獲的法國艦船修繕而來,比如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跟隨柯林伍德陷入敵陣的貝爾島號戰列艦。這些80炮戰列艦火力強大,一些戰艦更換武備後,很多船的投射量甚至超過了一些二級艦。64炮艦則由老規格的60炮艦演化而來。在此時,64炮艦已經被認為,它們作為戰列艦來說,「太小,太弱」,因此在戰爭中表現並不是很活躍。

雖然雙甲板戰列艦的投射量不斷增加但是,三甲板戰列艦的優勢也十分明顯比如「大型戰艦的輕型槍炮可以能夠壓制小型戰艦,所有的炮彈可以從上方射下」「艦員從高處跳下一艘較小的軍艦,比從下方爬上一艘較大的戰艦容易得多」如果是在近戰,下甲板火炮無法使用的情況下,三甲板戰艦對雙甲板的火力對比就是「兩層炮甲板對一層,而不是三層對兩層」當時的將領普遍同意一個結論,就是一艘三甲板戰列艦的戰鬥力等於兩艘雙甲板戰艦,「哪怕對方是強大的法國80炮戰列艦」。

自七年戰爭起,四級艦就很少作為戰列艦出現在戰列線中。他們通常作為大型巡航艦在皇家海軍中服役。這類戰艦的服役數量也很少。不過在必要時,這類戰艦也會參與艦隊作戰。利安得號就在納爾遜麾下加入了尼羅河口海戰。

五級艦和六級艦,登記炮數分別為32和28,作為巡航艦服役。它們的作用與戰列艦相去甚遠,通常用於偵查與海上破交。在1793到815年間,英國新建了195艘各類巡航艦

戰艦的實際載炮數量一般與艦船登記炮數並不相同。貝爾島號作為一艘80炮戰列艦,實際武裝為,30門32磅炮,30門24磅炮,18門9磅炮,14門32磅卡隆炮和4門24門卡隆炮。特拉法爾加海戰中,勝利號的實際火炮數量也達到了102門。此外,74炮戰艦中,下甲板通常均裝備32磅炮,一些較小的戰艦在上甲板裝備18磅炮,較大的戰艦則裝備32磅炮,這都導致了同級艦甚至炮數登記數量相同的戰艦的實際戰鬥力有所差異。

卡隆炮是蘇格蘭卡隆公司生產的一種臼炮。它身管短,初速低,射程近。然而,其發射的低速重彈能造成大量淪陷性的船殼碎片,與皇家海軍近戰戰術相符合。比起發射相同重量炮彈的加農炮,卡隆炮重量較輕,因此,較小的戰艦也可裝備大量大口徑的卡隆炮。由60炮戰列艦改造的44炮巡航艦不倦號,擁有26門24磅炮,12門12磅炮,和6門42磅卡隆炮。勝利號上更是配備了恐怖的64磅卡隆炮。可以看出,高彈重的卡隆炮大振幅提高了戰艦的投射量,提高了戰艦的近戰能力。

一級戰列艦不列顛尼亞尼亞號

74炮戰列艦斯巴達人號

36炮巡航艦歐律阿羅斯號(模型)

(五)訊號傳遞簡說

艦隊行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訊號是否傳遞得當。一般來說,艦隊司令在旗艦上掛出訊號旗,附近的護衛艦和分艦隊會復述訊號,向更遠處的軍艦傳遞。1689年的英荷聯合訊號手冊在英國海軍中使用了一個世紀。在這部訊號手冊中,指令和訊號簿都沒有按照邏輯順序排列,很多訊息也沒有明確的表達方式,在訊號傳遞中,很容易造成困惑。雖然海軍將領能夠臨時增加或者與下屬約定一些表達其他訊息的訊號,以應付預期的戰術情況。但是如果沒有事先那麽做,就會造成誤解和混亂。一些海軍將領會采取一些意義相近的訊號,並期望他的下屬能夠理解他的意圖。在聖文森特海戰中,特魯布裏奇就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完成了傑維斯試圖讓他完成的動作。

一些將領們試圖解決這個問題。豪勛爵對訊號手冊進行了重修,大大增加了可用訊號的數量,用一些訊號表達了新的機動方式。豪勛爵試圖用復雜的訊號制度對艦隊進行更加緊密的控制,以便展開更復雜的戰術動作。在1790年,豪的訊號手冊與數位訊號系統相結合,使訊號的發出和轉譯更加簡潔有效。

拿破侖戰爭中最可靠的旗語訊號系統是由波帕姆上校於1800年發明的,被非正式地采用作為官方訊號書的補充。它使用官方數位旗幟代指詞匯書中字母、單詞、短語和專有名稱,可以用了表達任何資訊。下屬船只現在也可以像旗艦一樣發出訊號。這是第一次,將領們可以明確表明他的意圖,艦長們也可以隨時報告各自的狀況。在特拉法爾加海戰前不久,納爾遜的艦隊采取這一方式。納爾遜的勝利號也因此可以懸掛著 」英格蘭希望所有人恪盡職守」的訊號旗沖入敵陣。

在波帕姆訊號引進之前,一旦進入戰鬥,艦隊司令對艦隊的掌控權就會大大下降。只能依靠艦隊在戰前的訓練程度來決定戰艦之間是否默契,是否可以完成艦隊司令的構想。波帕姆訊號使艦隊司令可以對各艦進行一定程度的「微操」。

不過,納爾遜本人並不主張在戰鬥過程中發出過多的訊號。他和傑維斯一樣,試圖培養更優秀的軍官,來執行更復雜的戰術。他更傾向於在戰前就讓副手和艦長們理解自己的戰術和意圖。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柯林伍德在君權號上不耐煩地說到:「我希望納爾遜不要發出更多訊號,我們知道應該怎麽做。」就是這種思維的表現。

「英格蘭希望所有人恪盡職守」

(六)特拉法爾加戰術朔源

1805年9月29日,在納爾遜生日那一天,艦長們為納爾遜舉行了晚宴。在晚宴上,納爾遜像艦長們介紹了他最新制定的戰術。納爾遜在向艾瑪.漢米爾頓描述這一場景:「當我向他們介紹’納爾遜式接敵’ 時,他們就像觸電一樣,痛哭流涕,無不贊同,認為這是全新的卓越的戰術」

在英格蘭修整時期,納爾遜就向華麗號艦長濟慈說到:「(如果艦隊中有四十艘戰艦)我將會將艦隊分成三只分艦隊,其中一只由最快的12至14艘戰艦組成,其他的戰艦分成兩條戰列線,將他們的三分之一的艦船排除在戰鬥之外

戰術的具體構想在科貝特的【特拉法爾加戰役】中有非常細致的解構。可以看出,納爾遜的戰術有三個要領。1.以三支艦隊接敵2.切斷戰列線3.誘敵隱藏己方企圖,之後用迅猛的攻擊進入混戰。

納爾遜戰術的要素都不是他的首創。在坎伯當海戰中,鄧肯就以兩支縱隊沖擊了荷蘭艦隊。在聖文森特海戰中,傑維斯在戰役途中也將艦隊一分為三,親身參與了這場戰鬥的納爾遜顯然深受影響,並認為「相對了不起」。

切斷戰列線則是更古老的戰術。羅德尼曾多次使用這一戰術。在桑特海峽海戰中,羅德尼再一次采用這一戰術打敗了德格拉斯。這次海戰的很多參與者成為了納爾遜的摯友,比如羅德尼的副司令山繆爾.胡德,還有當時作為一名艦長的威廉.康沃利斯,還有當時作為巡航艦艦長的索馬利亞茲,他在尼羅河海戰中是納爾遜的分艦隊司令。

混戰則是一項更加悠久的傳統。在七年戰爭中的基伯龍灣海戰中,霍克就試圖展開一位混戰。傑維斯和愛德華.霍克長期在霍克麾下服役,這兩人在納爾遜職業生涯的早中期也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其中傑維斯在聖文森特海戰中,也打出了「CloseAction」的旗語。

因此,「納爾遜式」接敵的核心要素,都並非他的首創。都是他在海戰中耳濡目染,或者至少與好友談論過。

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使用的戰術構想很早就存在於他的腦中。在尼羅河海戰中前,1798年6月18日,他寫下一份備忘錄:如果敵人在我進攻時並未形成陣線,那麽我將會把艦隊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也是最強大的分艦隊,由我親自率領,另外兩支分艦隊則由索馬利亞茲和特魯布裏奇帶隊。每個分艦隊都將獨立行動。由此可見,納爾遜在此時就在開始構想權力下放和多只分艦隊協調作戰。

集中兵力的概念在尼羅河戰役中也有展現。納爾遜在備忘錄中寫到,他本希望對敵方後衛展開圍攻,不過現實情況的並不允許他那麽做,於是他發出另一條訊號:「與敵人的前中軍交戰」布律埃斯所在的前鋒和中軍迎來了滅頂之災,維爾納夫則在這次戰鬥中非常幸運地全身而退。在亞眠合約被撕毀,納爾遜來到地中海後,他認為:「我們要在敵人增援之前已經成功壓制他們中的一部份」「所有戰艦應該集火對方的前六艘軍艦,並盡可能穿過戰列線」。

他的想法很多都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得到了實踐。

納爾遜制定的戰鬥隊形和平時的巡航陣線差別很小。他認為「機動越少越好」。他一定忘不了1795年由霍瑟姆指揮的耶爾海戰。在那場戰鬥中,霍瑟姆在轉變陣線時花費了大量時間,讓法國人得以逃走。納爾遜對此耿耿於懷,他說「如果胡德勛爵在,一定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1805年的備忘錄認為,如果一只艦隊擁有多達40艘戰列艦,那麽它很難形成傳統的戰列線。如果浪費了大量時間,就很難贏得一場決定性的勝利。所以,航線隊形就應該也是戰鬥隊形,一旦發現敵人,就立刻上前進行攻擊。

在聖文森特海戰中,先頭部隊並沒有收到傑維斯的命令,若不是納爾遜本人攔住了西班牙人去路,形勢會非常嚴峻。因此納爾遜盡管采用了新的霍瑟姆訊號系統,納爾遜對旗語依舊不抱很大希望。他將戰術清清楚楚交代給了下屬,如果在硝煙彌漫的戰場看不到訊號旗,那麽就可以按照計劃自行其事。或者,參照他的另外一句話「一個艦長如果將他的船停在敵人的旁邊,那麽他永遠不會做錯」。

也許,正如那句著名的旗語「英格蘭希望所有人恪盡職守」,納爾遜讓他的下屬知道了自己的職責是什麽,應該怎麽履行,而不是盲目聽從旗艦上的旗語,這才是他勝利的關鍵。

納爾遜的攻擊計劃

特拉法爾加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