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1年除夕夜,萬家燈火通明,紫禁城外鞭炮聲不斷,到處彌漫著團圓的歡聲笑語。81歲的乾隆,一個人踱步在金碧輝煌的行宮,孤家寡人,一時百感交集,黯然神傷。突然,一個二十多年未曾謀面的人閃過腦海,隨即傳召:「宣愉妃侍寢...」太監們聽後,面面相覷,小心翼翼問道:「回皇上,愉妃...現已78歲了!」乾隆不耐煩道:「遵旨意!」
愉妃聽到宣召,咯噔一驚,曾經美好又痛苦的回憶縈繞在心頭,隨後坦然,是啊,該做個了斷了。愉妃來到乾隆行宮,看見他正在凝視五阿哥永琪的畫像,聽聞腳步聲,緩緩擡起頭來,兩人四目相顧,彼時大家都已白發蒼蒼,一時感慨嗟嘆,哽咽無語。為什麽晚年的乾隆不找後宮年輕佳麗,反而找年老的愉妃侍寢呢,這之間又有什麽故事呢,請聽我娓娓道來。
一、平庸侍妾,不爭不搶
愉妃即海氏,出身普通,父親是一個小小的從五品員外郎。雍正時期,海氏參加宮女選秀被選上,但是,雍正轉身卻將她賞給了弘歷作侍妾。因為出身普通,相貌平平,平時又寡言少語,不懂得討人喜歡,海氏在府上一直慎言慎行,不爭功搶寵,還會幫做一些粗重活,所以存在感極低。這自然沒能吸引妻妾眾多的弘歷,更沒有被寵幸的機會。
後來,弘歷成為乾隆皇帝,所有的妻妾都升了一級,海氏只是封為海常在,屬於倒數第二的妃嬪,可見她的地位低下。乾隆二年,念在她踏實本分,不爭不搶,被封為海常在。
二、母憑子貴,風光無限
本以為海常在就這樣,在後宮默默無聞過此一生。沒想到,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乾隆六年,乾隆偶然路過她的寢宮,這才想這個低調的海常在,見慣爭寵不斷的嬪妃,唯獨她不為所動,乾隆不由對她心生好奇與好感。於是,當晚就翻了她的牌,寵幸了她。
讓其他嬪妃眼紅的是,海常在只被寵幸一次,就幸運的懷上了「龍種」,生下了五阿哥永琪。永琪的到來,讓海常在枯燥的行宮生活增添了色彩,永琪也遺傳了乾隆的聰慧。在海常在的悉心教導下,他能文能武,擅長多種語言,騎馬射箭,詩文歌賦樣樣精通,乾隆對這個兒子甚是滿意。海常在也教子有功,升為愉妃,一時風光無限。在富察皇後以及兩個嫡子相繼夭折後,乾隆有了將永琪立為儲君的計劃,而經過一件事,更加堅定了他的計劃。
一次,乾隆住在圓明園,突然發生火災,住在最近的和親王、果親王以及其他的兒子,都自顧自的逃命,完全忘了圍困在火災中的乾隆。而住得最遠的永琪,聞聲後匆忙騎快馬趕來,一下子跳入熊熊大火中,將乾隆背了出來。在這件事上,和其他王子比起來,永琪聰明果敢,忠孝仁義兼具,乾隆就果斷下了將他立為太子的決心。自此之後,乾隆逐漸讓永琪參與政事,還請來名師指導栽培。永琪地位如日中天。
三、兒子早逝,孤獨至老
正當永琪迎來人生的高峰時刻,誰知,一場本可以醫治的病喪送了他的一生。因為寒邪入侵,他患上了附骨疽,即現在醫學所說的化膿性骨髓炎。這病本不致命,但永琪不重視,依然騎馬打獵,加重了病情。
當時的禦醫也顧忌永琪是未來皇位的繼承人,畏手畏腳,不敢下重藥治療,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26歲的永琪遺憾的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
四、晚年追憶,回顧過往
永琪的早逝,對乾隆和愉妃來說,猶如晴天霹靂,愉妃終日以淚洗臉,乾隆也不再對她上心。自此,愉妃在懷念兒子中,度過孤寂的後半生,就這樣過了二十多年。晚年的乾隆,回首自己漫長的一生,最心愛的兒子永琪的早逝,始終是他永遠抹不掉的傷痛。自然的,也想到永琪的母親愉妃。
於是,晚年的乾隆,頻頻翻愉妃的侍寢牌,兩位老人徹夜暢談,共同回憶永琪在世的時光,以及回憶年輕時那些難忘過往。
五、結束
愉妃向來與世無爭,本以為能和唯一的兒子相伴終生。沒曾想,兒子英年早逝,白發人送黑發人,她悲傷欲絕,心如死灰,在紅墻綠瓦中,郁郁寡歡,孤獨終老。好在晚年的乾隆頻頻宣召侍寢,讓她孤獨的晚年有了慰藉。
乾隆57年,愉妃在永和宮壽正終寢,享年79歲。乾隆傷感不已,追封她為愉貴妃,入葬裕陵妃園寢。【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