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公元223年6月,滿腔抱負的劉備於白帝城病逝,也就是現在的重慶市奉節縣。劉備是死了,但是他留下的後手可真真是讓人嘖嘖稱奇。就是這個後手,卻讓劉禪所在位時期的蜀漢在曹魏和東吳的夾擊下,穩穩當當的存在了整整40年。要知道,就算秦始皇號稱「千古一帝」,也不過二世而亡。僅僅在始皇帝去世的第二年,歷經37代秦君,百余年努力而建立的大一統帝國就覆滅了。而劉禪被後世稱為軟弱無能,但就是這個軟弱無能的蜀漢二世卻讓蜀漢延續國祚40年!
(蜀漢後主-劉禪)這其中諸葛亮的功勞自不必多說,但是很多人卻忽略了劉備的後手,正是這個後手在劉備死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這個後手到底是什麽?這又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呢?
一、李嚴受托孤重任
說起劉備的白帝城托孤,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臥龍先生」諸葛孔明,因為在很多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一般都只強調劉備托孤給諸葛亮一人。白帝城托孤的時候劉備說了這樣一句話:「君才十倍曹不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
(劉備白帝城托孤)這個「君」是誰呢?沒錯,就是諸葛亮。但是影視劇畢竟是影視劇,為了藝術效果和表現張力,不可避免地會將一些史實忽略甚至篡改,這樣的話,對於一些不明所以的人很容易產生誤解。其實在許多史書之中,白帝城托孤還存在第二人,那就是李嚴,是不是有一點摸不著頭腦,這個李嚴是誰,怎麽好像沒聽說過。別急,請聽我慢慢道來。根據【三國誌·李嚴傳】中的記載:「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李嚴)怎麽樣,是不是有一點頭緒了。劉備把「中都護」這個職位讓李嚴來擔任,那麽這個「中都護」又是怎麽樣的一個職位呢?簡單來說,「中都護」就是蜀漢最高軍事長官,總領內外軍事力量。也就是說,劉備並沒有把所有的權力托孤給諸葛亮,而是把軍事權力給李嚴,政治權力給了諸葛亮。加之劉備托孤時生命已經是十分微弱,他下意識先說李嚴,而後說諸葛亮,更加可以看出李嚴作為托孤之臣的地位甚至重於諸葛亮。
二、白帝城托孤背景
而事實是不是這樣子的呢?要了解李嚴作為托孤之臣的地位是不是重於諸葛亮,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李嚴這個人的生平,以及為什麽劉備會托孤給他
(李嚴)還是搬出我們的史書【三國誌】。根據史書記載,李嚴,字文遠,早期為益州牧劉璋的重要將領。後來劉備入主益州之後成為了劉備的親信將領之一,出生於漢中郡人家族。李嚴年輕時聰明好學,有軍事才能。公元210年前後,劉備一直在荊州地界徘徊,要知道那個時候的荊州是什麽地方啊,北有曹操,東有孫權,西有劉璋,屬於是誰想來打就能打一下的,即所謂的「兵家必爭之地」,那劉備肯定不太舒服。
(三國局勢圖)因此在公元211年,在劉松,也就是益州別駕的建議下,引劉備入川一同對抗漢中王張魯,而劉備憑借自己與劉璋同為漢室宗親的關系,並沒有引得劉璋的懷疑。劉備和諸葛亮也標榜自己是仁義之師,因此大大打消了劉璋的懷疑。殊不知就是這個決定後來直接將自己置於萬劫不復之地。現在回到李嚴的身上來,劉備和張松裏應外合攻取益州的時候,李嚴在幹嘛呢?其實李嚴首先還是在綿竹抵抗劉備的,但是後來不知道為啥投降了劉備。也許確實是覺得自己的主子劉璋軟弱無能,不能在群雄並起的年代逐鹿中原,只能守著益州巴掌大小的地方茍且偷生,又或許覺得劉備才是明主。
(李嚴)總之抵抗一陣之後直接投降了劉備。就是在李嚴投降劉備之後,作為益州門戶的綿陽洞開,這極大的推動了劉備入主益州的速度,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嚴在劉備心裏留下了好感。
三、托孤李嚴之因
劉備托孤之前已經是稱帝了的,稱為「蜀漢」,與東吳孫權,北方曹魏呈三國鼎立之勢。因此劉備也算的上是一個土皇帝了,作為皇帝最重要的便是保證自己的血脈能夠永續流傳,不希望自己的即得利益被外人所篡逆。
(皇帝冕旒)而劉備自然也是深諳這個道理,為了將自己辛苦打拼的地盤傳至,子子孫孫以至無窮,他自然要將權力分散給各處臣子。就算再相信諸葛亮也不行,因為過度相信一個人的後果就在那擺著呢。劉璋不是過度相信李嚴嘛,結果李嚴反手就聯合劉備將劉璋的益州占領了。所以劉備不得不將權力分散保證自己血統的穩定,盡管影視劇將劉備說的很仁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人主都是有私心的。
(劉備)這便是首要的最重要的因素—保證皇權穩定。第二個原因就是,在保證皇權穩定的同時要平衡利益集團的關系,不能單獨打一派又拉一派,要盡量保證蜀漢的內部穩定。我們不用看史書就能很明顯的知道劉備托孤之時存在兩方勢力。一方勢力是劉備一手拉扯大的荊州舊派,很明顯諸葛亮便屬於其中。
(諸葛亮)另一方勢力便是原先跟隨劉璋的舊部,比如費觀,也就是出師表裏面諸葛亮所說,費祎的宗族的叔叔,很明顯李嚴是這一派的。由於劉備入主益州到病逝不過短短幾十年,兩方勢力並沒有完全的呈現水乳交融的狀態,劉備為了避免一手建立的蜀漢集團分崩離析,必須要將一部份權力分給益州舊部。那為什麽劉備死之前,不將軍事權力權托付給其他人呢?要知道劉備托孤之時蜀漢還有許多大臣,比如趙雲等人都有匡君輔政之才。要知道,趙雲可是號稱「五虎上將之一」,那為什麽偏偏選了李嚴呢?
(趙雲)那是因為李嚴確實有實打實的能力。很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在劉備入主益州之後,發現劉璋留下的益州實在是個爛攤子,雞鳴狗盜之徒比比皆是,百姓民不聊生,法律和規章制度破壞的不成樣子了。但是諸葛亮秉持的是仁政思想,與劉備所想的亂世之下需用重典截然不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劉備將整治法典的重任交給了李嚴,而李巖也非常出色的完成了那個任務制定了【蜀科】。昔日日落西山的川地現在被李嚴治理的井井有條。因此綜合上面三點原因,盡管劉備命懸一線,但是並沒有將全部的權力交予諸葛亮,盡管諸葛亮有匡君輔政之才,也盡管劉備讓劉禪稱諸葛亮為相父,但是最終還是選擇將政治權力和軍事權力分散交予諸葛亮和李嚴兩人。
(蜀漢族譜)
結語
李嚴受托孤之重之後,好像並沒有按照預想的情況發展下去。按理說,既然承受先帝的托孤重任,那就更應該兢兢業業的輔佐少帝,為蜀漢集團這艘巨輪保駕護航,並且源源不斷地提供動力。事實截然相反,他上書劉禪請求諸葛亮加九錫,這麽來說吧,加九錫就等於昭告天下眾生「我要謀反了,我要準備當皇帝了」,因此得了個名號「篡權神器」,大概就和九鼎地位相等。但凡會思考地臣子都知道「加九錫」意味著篡位,那對於號稱神機妙算地臥龍先生來說自然知曉其中意味,當場面露不悅之色,並且言辭激烈地拒絕了李嚴地請求。從此之後,兩人地關系愈發緊張。建興九年,諸葛亮出祁山討伐曹魏政權,當時正值秋夏相交之際,天上陰雨綿綿,數月不斷。
(諸葛亮北伐圖)先是,李嚴督自知辦糧草不力,上書諸葛亮請求退兵,諸葛亮考慮到氣候,並且士卒難以持續征戰,於是退兵。再後,李嚴又上書指責諸葛亮明明勝券在握,為何突然退兵。這個時候李嚴自以為聰明的做法,其實已經被諸葛亮看得明明白白了。於是諸葛亮將兩人來往的信件呈與劉禪,再後來諸葛亮認為李嚴只為一己私利,於是聯合其他大臣請求罷黜李嚴的軍權,並且調離中樞。李嚴調離後,終日憤憤不平,一直希望諸葛亮能夠重新啟用自己,但是這個時候諸葛亮正在一次又一次的北伐,根本沒心思管李嚴。
(李嚴調離成都後)可惜,諸葛亮七出祁山,均以失敗告終。之後我們大名鼎鼎的詩聖更是留下千古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李嚴自知諸葛亮一死,此生便無法再有建樹,最終憤懣而死。說劉備托孤給李嚴是明智之舉也好,用人不察也罷,我們不能用現在人的觀點批評指責古人,至少可以說劉備托孤給李嚴絕對是在一段時期內起了積極作用的。【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