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陳雲同誌抄底了黃金?

2024-06-05歷史

文章來源:傳達室(chuandashi123)

作者:一致透過的陳老師

前些年開始網上就流傳著一個說法,說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黃金的大牛市裏,中國金融軍團曾精準抄底,為國家大賺了30億美元。

傳言中,這次行動的操盤者,是時任中國外貿部長的李強同誌。

這件事的確存在。但這件事的真正決策者 不是李強,而是另有其人。

這個人就是有「紅色掌櫃」之稱的陳雲同誌。

1

二戰結束後,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老大哥,坐擁全世界近六成的黃金儲備。它主導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即美元跟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跟美元掛鉤,任何國家都能用35美元每盎司的價格, 隨時 找美國兌換黃金。

在這個體系裏,美元和黃金是響當當的硬通貨。

所以余則成會跟他的站長講,只有美元和金條才叫得響。而什麽斯蒂龐克原理、玉座金佛原理,說到底都是美元+黃金定律。

這個定律執行了很多年,黃金一直保持著35美元的穩定價格。直到1960年代末,事情起了變化。

美國要搞霸權、要打越戰,要跟蘇聯軍備競賽,不得不瘋狂印票子。票子多了就要通貨膨脹。各個國家都不是傻子,紛紛找美國將手中的美元兌換成黃金,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內容凸顯出來。 美國的黃金儲備開始大量流出。

美國人一看不對勁,再這樣流出華爾街的金庫就要搬空了,可還了得了。於是,1971年的8月,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解體。

隨後,長期被壓低的黃金價格接連上漲。註意,這輪上漲的起點就是35美元。如果說抄底黃金,那35美元就是這個底。

那中國抄到底了嗎?答案是抄到了。

1968年和1971年,中國曾兩次增持黃金,數量加起來共計400萬盎司,使得中國的黃金儲備從500萬盎司來到了900萬盎司。

這兩次抄底幾乎都抄到了35美元的價格,可謂是悶聲大發財。

但這跟陳雲同誌沒什麽關系。他那時正在江西「蹲點」。 這兩輪抄底是銀行系統的自發行動。

其中,最成功的一票是中國銀行幹的。

1968年2月,中行的同誌提出購買20噸黃金的計劃,報給了時任副總理李先念同誌。李先念一拍板,中銀立即電令倫敦分行,迅速從自由市場上購入了黃金20噸。

時間就是黃金啊! 僅僅十幾天後,美國宣布黃金實行雙重價格:只對外國中央銀行維持官價,而對自由市場金價則任其波動。此舉使得黃金的市場價格應聲上漲,中銀的20噸黃金瞬間獲得了豐厚的賬面盈利。

這裏可以看到即便在「文革」時期,中國的金融活動也並不是一潭死水,不光有人幹活,還有人掙錢。

2

只可惜還是買少了!是不是可以再追一點呢?

這個時候,陳雲同誌從江西「蹲點」歸來。中央安排他進入國務院業務組, 協助周恩來考慮經濟特別是外貿方面的一些重大問題。

圖為1970年代陳雲在打算盤。

閉關已久的陳雲迅速進入了狀態。什麽狀態?調查研究的狀態。

根據【陳雲年譜】的記載,僅在1973年的五六月間, 陳雲就找了外貿部下屬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總公司等八個公司負責人,以及中國外貿運輸總公司負責人,聽了他們十幾次匯報。

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很多同誌怕犯錯誤不敢提意見。陳雲鼓勵他們說話,甚至鼓勵他們「擡杠」,他說:

從擡杠中可以擡出馬克思主義。

這位「紅色掌櫃」做事有個特點,極其註重調研。他的主張是,要用90%以上的時間做調查研究工作,最後討論和決策只用不到10%的時間。

而調查研究的核心要義,是要能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有時候提問題的水平,就能看出領導的水平。

在1973年6月7日這天,陳雲提出問題了。那天他找來時任央行行長的陳希愈,開場便說:

我是一天打魚,一天曬網,今天是曬網時間。我這裏有十個問題,你來給解答一下。

陳雲提出的問題有:

一、美日英德法各國從六九年至七三年的貨幣發行量、外匯儲備、黃金儲備; 二、世界黃金年產量,其中主要產金國的年產量 (略) 八、美國七三年對外,包括轉移、駐軍、貿易等方面的赤字; (略) 十、外國銀行給我們透支便利的利弊。

這十個問題搞得行長措手不及。

從這些問題中可以發現,陳雲已經在考慮黃金接下來的走勢。在1973年春夏,金價超過了每盎司100美元,比底價翻了三倍。它的後市究竟如何?中國還要不要再增持呢?

陳雲根據美元與黃金脫鉤、黃金產量與商品增長、黃金的多方面用途等情況綜合預測,黃金的價格極大機率會繼續上漲。這年7月14日,他給出了一個明確的政策建議:

今後金價仍會看漲,美元還要繼續「爛」下去。我們外匯儲備較多,存銀行要吃虧,可考慮買進黃金。

3

可是,銀行不同意。

當時,中國在瑞士銀行存有大筆外匯。要不要取出這些外匯購買黃金,陳雲和銀行的同誌發生了分歧。

銀行意見有三條:第一,黃金價格已經大幅上漲,追高的風險很大;第二,取出外匯買黃金會損失利息;第三,黃金本身不產生利息,而且還有儲存成本。以中國當年的國力,數億美元的買賣,銀行選擇了穩字當頭。

然而陳雲選擇了穩中求進。

眼看機會轉瞬即逝,他直接向李先念同誌提出,與其把外匯存在瑞士銀行,不如買點黃金。

李先念接受了陳雲的建議。1974年,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增持了380萬盎司的黃金。這使得新中國的黃金儲備首次突破千萬盎司,來到了1280萬盎司。

所以,陳雲同誌對中國黃金儲備的貢獻,不是抄底,而是在黃金已經出現明顯上漲時,還力排眾議堅決地主張了增持。

事實證明了陳雲的眼光是厲害的。

這些外匯儲備,不僅有助於中國的金融穩定,還在後來解了燃眉之急。

1979年到1980年,中央財政出現嚴重赤字,國家出 了一些黃金儲備來填。而出手時,正值那一輪黃金牛市的最高點。1980年1月18日這天,黃金價格達到創紀錄的每盎司850美元。

那麽,陳雲當年的決策究竟為國家賺了多少錢呢?

我們以1974年黃金的平均價格159.26美元作為買入價,以1980年平均價格612.56美元作為賣出價,假設增持的那380萬盎司全部賣出的話,盈利大約為17億美元。

雖然沒有30億美元,但是依然很多了。

4

這輪黃金增持,是陳雲操盤中國經濟若幹神來之筆的其中一筆。

主席曾說他是「家貧思賢妻,國難思良將」,他輕易不出手,出手就是大魚。 陳雲自己卻自謙是「一天打魚,一天曬網」。

魚打得多不多,關鍵因素是網織得好不好。

陳雲平素深居幕後,看似在休息,實則在「織網」。織網就是思考,思考就是完善認知。 因為人總是無法掙到認知以外的錢,更無法在認知以外作出正確的決策。

陳雲的深思與熟慮、謀定而後動,使得他能很好地結合理論與實踐,在那一代領導者中,他的步子總能更穩當一點點,思維總能更領先一點點。

在當年談論黃金問題時,他曾熟練地對央行的同誌參照了列寧的一句話:

到共產主義時代, 會用金子修一些公共廁所。

不過他馬上轉頭強調,現在離那個時候還很遠,眼前是要跟資本主義打交道:

不研究資本主義,我們就要吃虧。

參考資料:

陳雲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

外匯儲備管理改革記憶,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網站

歷史上金價周期,新民周刊

1973年陳雲對美元的三個判斷,黨史博覽

新中國黃金之路,縱橫

點 擊 下 方 名 片 可 關 註 公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