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73年楊振寧喊杜聿明為「杜先生」,一旁的周總理笑道:這可是嶽父

2024-07-22歷史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決定存取中國,中美關系破冰。美國政府解除了不允許美國公民到中國的禁令。此訊息一經傳出,美國的中國人奔走相告大家都十分興奮。其中,就包括中國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

楊振寧聽到這個訊息自然也是十分高興,立即回到家裏讓妻子準備準備,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回到祖國。然而,就在先回台灣還是先回大陸這個問題上,楊振寧卻久久不能決定。

楊振寧便向自己的妻子杜致禮尋求幫助,希望她可以提出一些建議。

杜致禮便給丈夫分析了眼下的形式,並且建議他說:「我認為我們還是先回大陸比較好。」

聽了妻子的建議,楊振寧便給自己在復旦大學任教的父親寫信,告知他自己要回國的訊息。

收到兒子的訊息後,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十分開心。自己的兒子終於要回國了,他立刻把這個訊息告訴了周總理。

周總理十分重視楊振寧夫婦回國這件事,並且承諾:「等他們夫妻倆回國,一定請他們吃飯。」

受到周總理肯定答復的楊振寧萬分激動。他立刻聯系美國政府,問自己能不能回到中國,對此,美國政府給出的答復是可以回到中國,但是,無法拿到簽證。

然而,這點困難不能阻止楊振寧回到祖國的決心。在中方的幫助下,他先從美國到了法國,並在法國取得了返回中國的簽證。

1973年,楊振寧幾經周折,第三次踏上了祖國的土地。

回國之後,楊振寧夫婦收到了祖國熱情的款待。周總理更是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親自接待了他們。

這一次接待的地點在「 人民大會堂安徽廳 」。楊振寧帶著妻子和嶽父嶽母一起參加宴會,周總理和他們一一握手,親切交談。

這時,挽著丈夫的手的杜致禮則和周總理開了句玩笑:「你們這一次可是重男輕女哩,楊振寧雖是安徽人,我可是陜西人哩。」

聽到杜致禮這麽說,周總理開懷大笑,再次親切地同她握手。和她聊起了家常事。宴會的氛圍輕松愉悅。

那麽,楊振寧究竟有什麽傑出的成就讓周總理對他如此看重。而他的妻子杜致禮又為何敢和周總理開玩笑,他們究竟有什麽樣的故事?

楊振寧在物理方面作出的貢獻不可估量。他於1922年10月出生在安徽合肥。1942年,楊振寧從西南聯合大學畢業,隨後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跟隨王竹溪教授學習物理。

就讀研究生期間,楊振寧學習十分努力刻苦。很快他就拿到了獎學金,到美國芝加哥大學進修。

1949年,楊振寧結識了李政道,兩人開始合作研究物理,並且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第一個復合模型。

1957年,經過兩人的不懈努力與刻苦探究,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並獲得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和以往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們不同,黃皮膚、黑眼睛,這是中國人的驕傲。

在領獎的時候,楊振寧代表二人上台致辭。他說道:「我為我中國人的背景和血統感到自豪,同時我也為西方的現代科學工作,為人類共同的文化做出貢獻。」

除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頭銜之外,楊振寧還有許多不凡的成就,都為近代科學發展起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俗話說,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楊振寧的妻子杜致禮就證明了這句話。

提起杜致禮大家可能會很陌生,但是,提起杜致禮的父親杜聿明,大家就會恍然大悟。

杜聿明生於1904年,是陜西米脂人,杜聿明小時候在表哥李鼎銘辦的小學讀書,自己的父親一直忙於事業,對杜聿明的關心少之又少,祖父母去世後,杜聿明獨自一人承擔起家裏的事務,從小就養成了勇於承擔責任的本領。

在杜聿明16歲時,父親外出歸來,見到杜聿明因忙於家庭事務,荒廢學業後十分失望,便將自己家庭的事務交給侄子管理,隨後帶杜聿明到自己任教的中學讀書。

1923年,杜聿明從榆林中學畢業後和大自己兩歲的曹秀清結為夫妻。

婚後一年,杜聿明離開妻子,來到北京,立誌考上北京大學。

在北京備考期間,杜聿明目睹了北洋軍閥的無所作為,心中十分憤怒,再加上當時社會革命思潮的熏陶,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杜聿明經過謹慎思考後決定放棄北大,到黃埔軍校就讀。

1924年3月,杜聿明和同鄉的青年結伴,從北平來到廣州,開始了自己的軍校生涯。

在黃埔軍校,周恩來作為杜聿明的老師對他進行悉心教導。杜聿明也十分上進刻苦。

在校期間,杜聿明學習了各種軍事課程以及佇列操練,他從不缺席任何重要課程的學習,成為優秀的黃埔軍校學生。

1925年,在學校的號召下,杜聿明參加了討伐陳炯明的戰爭,杜聿明勇往直前,帶頭沖鋒,極大地鼓舞了戰友們的士氣。

從黃埔軍校畢業後,杜聿明先後到達北京、武漢等地,參加過北伐戰爭,擔任過許多官職。

1930年,蔣介石建立教導第二師,杜聿明在他的麾下擔任營長,後升為團長。

抗日戰爭期間,杜聿明多次擊退敵人的正面攻擊,帶領中國軍隊取得許多次勝利,還曾到緬甸、馬來西亞等地進行考察,做戰略部署。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蔣介石表面求和,背地裏卻調動軍隊,對共產黨人進行圍剿,想要獨霸抗日勝利的果實。

中國共產黨當然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中國共產黨迅速調整狀態,開始了長達四年的解放戰爭。

在解放戰爭中,蔣介石任命杜聿明為「剿總」副總司令兼第二兵團司令官。負責安排東北國民黨軍的作戰計劃。

1949年,東北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切斷東北地區國民黨軍的退路,杜聿明見敗局已經,匆匆逃回沈陽。

野戰軍繼續南下,解放了中國大部份地區,蔣介石看到解放軍勢如破竹,便發出求和的訊號。

1949年1月1日,蔣介石發表和平宣言,然而到了3日,又命令杜聿明:按原定計劃突圍。

蔣介石再次失信於中國人民。

解放軍在1月6日發動聲勢浩大的總攻,國民黨無力抵抗,10日淩晨,杜聿明在蕭縣張老莊村被俘。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戰俘生活。

1959年,新中國政府決定對戰犯進行特赦,杜聿明的名字赫然在列。

然而,受到特赦後,杜聿明卻依舊郁郁寡歡。大家都過的十分低調,主要原因就是無法原諒自己作為國民黨軍人對共產黨偉大事業產生的迫害。

這個時候,細心的周總理發現了這一批特赦人員的苦惱,便在中南海接見了他們。

一想到馬上就要見到周總理,杜聿明的心理負擔更重了,當年在黃埔軍校上學,周總理作為老師,向自己傳授了許多知識,自己也能夠借此在以後的道路上做出成就……想到這些,愧疚感包圍著杜聿明。

很快,周總理就走出來了,他十分熱情地招呼大家坐,並且向大家介紹了一位特別來賓:清代的最後一位皇帝薄儀。

周總理和他開玩笑說:「以前我在北京讀書時,還是你的臣民呢。」

大家一聽到這個,哈哈大笑,周總理簡單的一句玩笑話就輕松緩解了宴會緊張的氣氛。

杜聿明更是十分激動,隨後來到周總理身邊向他道歉,是自己對不起他的教誨。

對此,周總理則十分大度地揮揮手,表示過去的事情就不再追究了,況且學生犯了錯,老師也有責任。

這時,杜聿明心裏的大石頭總算落地了,他知道,周總理不會怪他的。

接下來,杜聿明又向陳毅道歉,在淮海戰役之時,陳毅曾邀請他參加中國共產黨,自己卻冥頑不化不肯見他,真的是「一塊頑石」。

陳毅也表示過去的事不必再提,現在能夠醒悟也為時不晚。

幾番交流下來,大家都放松了下來,周總理也提出了此次邀請大家前來的真正目的,希望大家可以加強「工作、生活、勞動、學習、參觀。」這五個方面。

「雖然各位是特赦,但是在黨和群眾的眼裏,你們是完全獨立自主的中國公民,你們可以行使你們的權力,同時也要履行義務。」

周總理給予他們光明的道路,希望他們都可以回歸正軌。

而杜聿明再也無法忘卻周總理偉大的光輝。

在黨的幫助下,杜聿明最終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會擔任文史專員,主要是將自己以前在戰場上的經歷記錄下來,留下珍貴的歷史史實資料。

1961年,杜聿明編寫了【遼沈戰役概述】、【淮海戰役始末】等文章,為新中國戰史資料收集作了極大的貢獻。

生活穩定後,杜聿明打算將自己在台灣的妻子接回來。

杜聿明被捕後,他的妻子曹秀清帶著女兒到了台灣。

由於杜聿明在國民黨軍內身居高位,他被俘後蔣介石就下令封鎖訊息,對外宣稱杜聿明在戰爭中已經犧牲。

當時,在台灣的曹秀清母女聽到這個訊息非常難過。

雖然現在父親已經離開了他們,但是,他們還是要有自己的生活。於是,曹秀清決定帶著女兒在台灣定居。

他們的長女就是杜致禮,後來成為了楊振寧的妻子。

杜致禮作為家中長女,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擅長文學和音樂,受到了宋美齡的關懷,經常與她一起交流音樂和文學。

父親被俘後,母親對他的教育更是十分嚴格。在母親的影響下,杜致禮溫柔賢淑,知情達理,成長為一名十分優雅大方的女性。

杜致禮曾在西南聯大附屬中學讀書,也就是在那個時候認識了楊振寧,只不過那時楊振寧是老師,杜致禮是學生,兩個人之間除了師生之情,並沒有產生其他情愫。

1944年,楊振寧準備出國留學,而杜致禮則到北平教會大學中文系學習。

1947年,宋美齡安排杜致禮到美國衛斯理學院學習英國文學。杜誌禮便一個人來到了美國。但是好景不長,父親杜聿明入獄,家道中落,為了節省開支,杜致禮便轉學到位於紐約的聖文森學院。

兩年後的聖誕節,杜致禮在唐人街一處飯館吃飯時,遇到了自己多年以前的老師楊振寧。

異國他鄉,師生相見,這一刻顯得分外美好。楊振寧只覺得眼前一亮,當年那個青澀懵懂的女學生,現在已經出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

他關切地詢問杜致禮家裏的情況,並且十分關心杜致禮的生活,這一次會面,師生二人擦出了愛的火花。楊振寧被積極上進,獨立優秀的杜致禮深深吸引。他原本聽從導師安排,打算回到芝加哥,然而,卻為了杜致禮改變了行程,決定留在他的身邊。

1950年8月,楊振寧和小自己五歲的杜致禮在普林斯頓成婚。

1951年,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在給孩子起名時也發生了十分有趣的事:楊振寧的父親給孩子取名為楊光諾,希望楊振寧能夠在以後的日子裏獲得諾貝爾獎。果然在1957年,楊振寧就取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楊振寧獲獎之後,他帶著杜致禮去世界各地參加會議、做演講,二人的生活十分和睦。

直到這次回國,他也在征求妻子的意見。

本次宴會中,楊振寧見到了杜致禮的父親杜聿明。由於二人此前從未相見過,楊振寧生硬的稱杜聿明為「杜先生」。

在一旁的周總理聽到了這話,便立刻打趣似的對楊振寧說:「這哪裏是杜先生,這可是你的嶽父呀。」

聽到周總理的糾正後,楊振寧立刻改口,稱杜聿明為嶽父。這一稱呼的改口,再一次使一家人的十分高興,現場的氣氛也是其樂融融。

杜聿明聽到楊振寧稱自己為嶽父,心裏也十分高興,感覺自己十分有面子。

整個宴會中,周總理十分巧妙的化解了許多矛盾,用善意的玩笑調動了宴會的氛圍,展現了其人格魅力,「人民的好總理」名不虛傳。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