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1990年,徐向前元帥逝世後留下三條遺願,中央:只同意最後一條

2024-07-22歷史

1990年,戰功赫赫的徐向前元帥因病去世,驚聞噩耗,中央領導紛紛到醫院致哀,在與徐向前一家人交談的過程中,徐向前的兒子徐小巖紅腫著眼眶對一眾領導說:

「父親在生前有三個遺願,希望國家能夠同意。」

考慮到徐向前元帥生前為國家所做的貢獻,一眾領導立即回應道:

「有什麽要求,中央一定盡力滿足。」

然而,當徐小巖說出徐向前元帥的遺願時,領導卻表示:

只能同意最後一條。那麽,徐向前元帥的遺願究竟是什麽?而中央又為什麽只同意最後一條呢?

1924年,徐向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黃埔軍校,在黃埔軍校期間,徐向前接受到了正規的軍事訓練,並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平定廣州商團的武裝叛亂作戰,在這次戰爭中,徐向前初露鋒芒,用優秀的作戰知識,與奮勇殺敵的精神成為了黃埔學生中的佼佼者。

除了上陣殺敵,徐向前也在學校參加了周恩來舉辦的「青年軍人聯合會」,在聯合會中,徐向前接受到了共產主義的思想,在和國民黨的思想進行了反復的對比和研究後,他終於意識到共產黨才是真正為窮苦大眾服務的黨。

於是,徐向前毅然加入了共產黨,並跟隨著紅軍隊伍南征北戰,屢立奇功。

在川陜根據地時,紅四方面軍遭到了四川軍閥6萬人的三路圍攻,四川軍閥田頌堯準備把兩萬紅軍消滅在大巴山下。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許多紅軍幹部十分擔心,不知道如何是好。

而時任紅四軍軍長的徐向前仍然在看川陜地圖,一個性子急的幹部問道:「領導,趕緊拿個主意吧!敵人都快打到家門口了。」徐向前則氣定神閑地說:「不要著急,我已經想到辦法了。」

接著,徐向前指揮著紅軍戰士擺開扇形的防禦陣勢,命令部隊不許跟敵人久戰,而是在崇山密林之間邊打邊撤,一點點地收緊陣地。

敵人見到紅軍隊伍不斷撤退,感到十分疑惑,本來以為紅軍是個極強的對手,沒想到卻這麽不經打,於是便放心大膽地長驅直入。誰知道徐向前突然集中兵力,迂回包圍敵人,而此時的敵軍已經消耗了大量的兵力,又因為一直進攻而疲憊不堪,當敵軍看到一直在撤退的紅軍四面八方的湧過來的時候,一下子亂成了一團。

而徐向前則乘機對敵人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不僅突破了敵人的三麵包圍,還殲滅了數萬敵軍,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

1947年,解放山西的戰役打響了,徐向前帶著晉冀魯豫軍區的戰士展開作戰,然而此時徐向前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在晉中戰役中,他一直都是帶病指揮作戰的。

當時正值酷暑天氣,徐向前臉色蒼白,大汗淋漓,但是仍然不肯回去休息,他虛弱地說:「等我指揮完這場戰役再說。」警衛員們勸不動徐向前,便找了個擔架,擡著他指揮作戰,毛主席知道他在山西前線抱病指揮,對他十分關心。

晉中戰役結束後,中央軍委向徐向前發送了電報,讓徐向前在軍隊整訓期間到後方休息,收到中央的指示後,徐向前便住進了石家莊的醫院。

而此時他的病情已經發展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呼吸困難,時常咳血,而且因為長期飲食不規律,消化系統也很差,醫生在檢查完徐向前的身體狀況後不由得發問:

「首長同誌,為什麽不早點來醫院啊!」

徐向前無力地笑道:「戰事吃緊,我走不開。」

醫生搖了搖頭說:「你至少要休息三個月,身體才能慢慢康復。」

然而,徐向前僅僅住了半個月後,就去參加了中央舉行的會議。

太原戰役打響後,徐向前不顧自己的身體,向太原前線趕去,但路途顛簸,徐向前的病情愈加嚴重,根本無法再趕路,只好走走停停,到達太原時,正好是晚上。

警衛員們勸徐向前不如休息一晚,明天再去前線的指揮部,但是徐向前卻顧不得休息,連夜到前線指揮部召開了戰略部署會議。他雖然在病中,但是思維非常的清晰,對如何攻打太原進行了詳細的計劃。

為了及時調整戰略部署,了解最新的戰況,徐向前常常到陣地去進行巡邏,敵軍兇狠異常,無數顆炮彈打在徐向前剛走過的地方,然而即使是這樣危險的環境,徐向前也從來沒有退縮過。白天到前線了解戰況,晚上及時調整部署,這才讓各部隊有序行動,對敵軍進行精準的打擊。

除此之外,徐向前還教育部隊的幹部,要關心愛護士兵,有了士兵才有幹部,每一個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的士兵都是值得敬佩的。在第一次攻打臨汾城時,部隊實施炮火攻擊,但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炮火後,卻始終沒有開啟城墻,這讓炮兵營感到非常著急。

於是,他們便向徐向前請示,要求搭雲梯,進行強攻,然而徐向前聽了之後卻說:

「這個方法不行,這樣做會給戰士們帶來極大的傷害,每個戰士的生命都是珍貴的,我們應該珍惜,不能蠻幹,要講究戰術。」

之後,徐向前指揮戰士們在入夜後,在臨汾城下,挖掘了數條坑道,在裏面裝上了許多的炸藥,之後再進行爆破,果然順利的開啟了城墻,取得了臨汾戰役的勝利。

在徐向前的英明領導下,解放軍戰士橫掃千軍,很快便解放了山西全境,山西百姓歡天喜地的迎接解放軍,而徐向前則因為病重正在醫院中接受治療。

新中國成立後,徐向前被任命為解放軍總參謀長,統領全軍,位高權重,然而,徐向前在生活中卻十分的樸素。

在徐向前的書桌上放著一個白色的小木箱,摸起來十分粗糙,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簡陋的木箱中卻裝著徐向前的隨身物品,跟隨徐向前南征北戰。

有一次,一名新來的秘書在徐向前的辦公室看到了這個陳舊的木箱,還以為是垃圾,便準備扔掉,當他請示徐向前的時候,徐向前卻說:

「這可不能扔,我去其他地方出差、開會的時候可都少不了它啊!」

徐向前邊說邊從秘書的手中拿走了那個箱子,寶貝似的收了起來。

中共第七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時候,徐向前果然又要帶著那只箱子去北京開會,徐向前的秘書提醒道:

「首長,這次會議挺重要的,好多領導都要去,我看您還是到北京買一個小皮箱吧!花不了多少錢。」

徐向前看了看手中的木箱說:「我看不必了,去年好多地方鬧災荒,國家現在經濟困難,我能省就省一點吧!」秘書聽了之後大受感動,終於明白了徐向前那顆為國為民的苦心,再也沒敢提過換箱子的事情。

之後,中央考慮到徐向前的工作,經常要在青島與北京之間兩地奔波,便把他們一家人都接到了北京什剎海附近的一個胡同中居住。徐向前剛搬來的時候,附近的居民都很好奇,想看看這位開國元帥是個怎樣的人,因此,他們都圍在了徐向前的家門口往裏看。

看到這樣的情況後,徐向前的警衛員便準備把這些人給趕走,然而徐向前卻笑著說:

「老百姓只是沒見過我,想看看我,這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不必非要趕走人家。」

於是,徐向前走到家門口,對眾人說:

「我們一家人剛搬到這個地方,還請各位街坊鄰居多多幫忙,我工作忙,不經常在家,要是大家有什麽需要的地方也可以叫我的其他家人。」

沒想到鼎鼎大名的開國元帥徐向前竟然如此平易近人,眾人覺得羞愧萬分,之後,徐向前家門口的圍觀人員也少了。

80年代初,徐向前已經到了古稀之年,早年間的征戰讓他的身體留下了諸多的隱疾,一次感冒就能引起非常多的並行癥,因此他的晚年生活幾乎都是在病床上度過的。大別山老區的幾名同誌聽說徐向前生病了,便到北京來看他。

徐向前在病床上看到幾名老同誌後非常的高興,掙紮著想要坐起來,但是試了幾次後還是又躺下了,他握著幾名同誌的手說:

「現在大別山的群眾生活怎麽樣?有沒有吃不飽飯的?」

一開始,幾個同誌都搖著頭說:

「沒有,沒有,您就安心養病吧!別掛心這個了。」

然而,徐向前卻看出他們的言辭中似有躲閃,便加重了語氣問:

「到底有沒有!」

房間中的氣氛瞬間降到了冰點,大家都不敢說話,這時一名同誌站了出來說:

「首長,您別著急,我跟您說實話,我們下去調查的時候,大部份群眾都能夠吃飽飯,只是七裏坪有戶人家生活很苦,一家七口人,卻只有6個碗,每次吃飯的時候都要輪流用碗。」

徐向前聽了後眼睛濕潤了,默默地重復著:「7口人,6個碗......」

這件事情給徐向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對自己嚴格要求,生活中變得比以前更節儉。徐向前82歲生日時,他的家人準備給他辦一場壽宴,但是徐向前卻堅決不同意,他說:「人民還在貧困中掙紮,我怎麽能夠再為了自己的生日鋪張浪費呢?」從此之後徐向前再也沒有過過生日。

為了改善革命老區群眾的生活,徐向前在病中起草了一份【關於請關註老區建設的意見】,中央看到這份報告後,非常的重視,國務院立刻成立了老少邊窮地區辦公室,漸漸地老區的貧困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然而,徐向前卻因為肺病被家人送進了醫院,離開家的時候,徐向前戀戀不舍地看著自己居住的那條胡同嘆了一口氣,虛弱的說:「這次去醫院,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

到了醫院後,徐向前的病情日漸加重,陷入了昏迷狀態,清醒的時候非常少。徐向前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便趁著清醒的時候把自己的兒子徐小巖叫到了自己的身邊。

徐向前拉著徐小巖的手,吃力地對他:「孩子,我接下來說的話,你一定要記清楚。」接下來,徐向前說出了自己的遺囑,而他的遺囑內容也展現出了他一貫的簡樸作風,徐向前的遺囑一共有三條,分別是:

一不搞遺體告別。

二不開追悼會。

三是把骨灰撒到大別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上。

1990年9月21日,徐向前在醫院病逝,中央領導前去醫院送別,徐小巖擦幹眼淚,對一眾領導表達父親的遺願,眾人聽了都非常的感動。

但是,對於前兩條遺囑,中央的許多領導都不贊同,徐向前畢竟是國家的元帥,為祖國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因此,便舉行了一場八寶山「送別」儀式,莊嚴隆重的送走了徐向前元帥。

根據徐向前的遺囑,他的骨灰被撒在了大別山、大巴山、河西走廊,這些他曾經革命,戰鬥過的地方。

徐向前去世後,中央的一名領導曾寫下「一生光明正大,從不為己訴屈」的句子,而這句話也恰恰是對徐向前一生最貼切的寫照。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