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要發明有發明,要美食有美食,匈牙利還有多少鮮為人知的寶藏驚喜?

2024-05-17歷史


本 文 約 3500 字

閱 讀 需 要 11 分 鐘

「配角就只配露半個臉哪!」

一個冷知識:知名喜劇演員陳佩斯和他哥哥陳布達的名字都來自「布達佩斯」這個地方。

啥?布達佩斯在哪?

如果你看過【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電影——

……也不能獲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布達佩斯沒有布達佩斯大飯店。

真正的布達佩斯是匈牙利的首都。它雖然沒有「大飯店」,卻有這些更好玩的點。

啊?原來這些常用的東西都是匈牙利發明的?

亮相吧,魔術方塊

大家玩過魔術方塊嗎?有沒有因為無法還原而對自己的智商產生過一絲懷疑?

這個小巧的幾何體自誕生以來,就以其獨特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從最初簡單的三階魔術方塊、四階魔術方塊,到如今各式各樣的異形魔術方塊,如金字塔魔術方塊、斜轉魔術方塊、鉆石魔術方塊等,魔術方塊的種類層出不窮。而且,魔術方塊的玩法更是花樣百出,競速、最少步還原、盲擰、單手擰、腳擰……

那麽,魔術方塊究竟是誰發明出來的呢?

其實,魔術方塊是匈牙利的發明,而且,它最初其實是個「教學用具」。

1974年,匈牙利建築學教授、雕塑家 Ernő Rubik為了向自己的學生說明一個數學理論,他動手組裝了一個由26個木制方塊組成的、6面塗有不同顏色的立方體,這是魔術方塊的第一個原型方塊。1977年,魔術方塊首次出現在布達佩斯的玩具商店裏。1980年初,魯比克將魔術方塊授權給紐約公司Ideal Toys生產,後者決定將「Magic Cube」改名為「魯比克方塊」 (Rubik's Cube) 。當1980年魔術方塊傳遍世界後,全球每7個人中就有1人玩過魔術方塊。

抄書,我要用圓珠筆

必大家都用過圓珠筆吧。

但你們知道,這個生活中十分常見的文具,也是匈牙利的發明嗎?

1888年的一個深夜,美國記者約翰·勞德正拿著鋼筆構思明天要的文章。

第一次下筆,筆尖把稿紙劃破了。

第二次下筆,鋼筆沒水了。

第三次下筆,你猜怎麽著?鋼筆出水又太多了..……

有什麽辦法能克服鋼筆的書寫缺陷呢?

匈牙利人László Bíró提出了一個方案。在存取一家報社印刷廠時,László Bíró發現了一種印刷報紙所使用的速幹油墨,這種油墨的優點顯而易見,在印刷時可在瞬間幹燥不留下汙痕。這無疑是制造新型書寫工具的優質材料。隨後,László Bíró和他的兄弟化學家格奧爾格緊鑼密鼓地投入到新型書寫工具的研發之中,為了避免粘稠的墨水堵塞他的筆,他提出在裝有這種快幹墨水的管子頂端安裝能夠旋轉的小金屬球。這個金屬球不僅能夠防止墨水變幹,還能夠使墨水以可控速率從筆中流出。1943年6月,László Bíró和格奧爾格向歐洲專利局申請了專利,並生產了第一種商品化的圓珠筆——Biro圓珠筆。

「全像術」是啥?

你聽說過全像投影嗎?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個空曠的舞台上,突然,一個逼真的恐龍從舞台上「冒」了出來,仿佛穿越了時空,來到你的面前。這,就是全像投影的神奇魅力。

作為一種前沿的照相技術,全像投影不僅僅是對被攝物體反射或透射光波的簡單記錄,更是對光波中全部資訊的完整捕捉。這項技術使得透過記錄底片重建的物體形象非常逼真,仿佛物體本身就在那裏,為我們帶來了超越現實的視覺體驗。

這項革命性的技術背後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的智慧與汗水,他就是英國匈牙利裔科學家丹尼斯·蓋伯。在父親的影響下,蓋伯自幼就對發明創造、顯微鏡理論以及彩色照片的攝制方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與弟弟喬治共同建立的家庭實驗室,成為他們探索X射線、放射性等新領域的搖籃。

20世紀40年代,丹尼斯·蓋伯憑借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為全像術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並首次將這種能夠記錄物體全部視覺資訊的技術命名為「全像術」 (holography) 。他的這一貢獻,不僅為他贏得了197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更為後來的科技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全像影像技術已廣泛套用於各個領域,其中最為常見的套用莫過於鈔票上的防偽標記。

你還知道哪些來自匈牙利的發明呢?

匈牙利美食,跟中國菜的風味這麽像?

你喜歡吃馬鈴薯燒牛肉嗎?

這是中國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不過,它可不是中國特有的菜肴。

「馬鈴薯燒牛肉」在匈牙利堪稱國菜。這道菜的傳統做法是在草地上支起架子,將大鍋吊在架子上,下面點起篝火,將牛肉、馬鈴薯、面疙瘩加上辣椒粉、香葉等調料放在一起煮。

是不是和我們印象中的歐洲菜肴不太一樣?

如果你去過布達佩斯,就會發現:天啊!怎麽和中國菜的風味這麽像?

歐洲川渝?

其實,匈牙利也是個喜歡吃香喝辣的國家。光匈牙利國內種植的辣椒, 就有幾十種。一種叫做Paprika的紅辣椒粉在匈牙利菜肴中經常被用到。這種辣椒粉源自土耳其,一開始只有窮人家拿它代替價格昂貴的胡椒,直到拿破侖戰爭之後,它才開始融入當地人的飲食文化,成為不可或缺的調味品。

匈牙利的辣椒到底有多辣?

匈牙利辣椒大致上分為三種口味:辣,甜,煙熏。它們用途廣泛,在匈牙利餐廳,煲湯、燉肉、腌菜、做沙拉……幾乎每道菜都離不開辣椒。匈牙利人吃肉吃鵝肝要加辣椒,喝湯吃沙拉要加辣椒,在麵包中也要加辣椒,甚至,當地人喝酒時,偶爾也會佐以辣椒。是不是很難想象?

無論是什麽,一旦加入了那抹熱烈且鮮明的紅色,便被深深地打上了匈牙利飲食文化的烙印。

而且,像中國一樣,在匈牙利的蔬菜市場,攤主們也喜歡將幹辣椒串起來賣。有些餐館的門口也會掛上串好的辣椒。

「火辣辣的心啊,火辣辣的情,火辣辣的小辣椒它透著心裏紅...」

你說,這咋突然就想唱起來了呢?

真的喜歡吃肉

為一個內陸國家,匈牙利的飲食以肉類和面食為主。

匈牙利人最喜歡的肉類是豬肉。他們擅長用各種燉煮技巧,將豬肉的鮮美發揮到極致,與中國料理的燉煮藝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當然,除了豬肉,雞肉、牛肉、魚肉等也是匈牙利人餐桌上的常客。除了上文提到的馬鈴薯燒牛肉, 紅椒雞也是一道不可錯過的佳肴。 這道菜以鮮奶油狀的紅辣椒醬為靈魂,將雞肉燉煮得軟嫩入味,再搭配上清爽的酸鮮奶油——好饞!

漁夫湯則是以辣椒湯為底,搭配厚切的鮮嫩魚肉。

當然,除了這些美味佳肴外,香腸也是匈牙利飲食文化中的一大亮點。這裏的香腸品種繁多,每一種都有獨特的口感,或鹹香可口,或微辣誘人。其中有一種香腸非常特別,它是由曼加利察豬制成的。

這豬看起來跟羊似的,是不是非常特立獨行?

話說回來,為啥匈牙利人的口味和咱們這麽像?比如都喜歡辣椒,還都喜歡燉肉?

這就要從匈牙利的地理位置開始說起了。

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位於歐洲的中心地帶,被譽為「多瑙河上的珍珠」。這裏自古是各民族交會之處。首都布達佩斯被多瑙河一分為二,西岸是布達,東岸是佩斯,「布達佩斯」便是由此得名。

匈牙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馬紮爾人這一遊牧部落。他們起源於遙遠的東方。依據當前流行的學術觀點,屬於原居亞歐大陸分界處烏拉爾山脈附近烏拉爾語系芬蘭-烏高爾語族中的一支。

至於當時馬紮爾人的種族體貌特征,人類學家註意到,他們身材中等偏矮,短頸,雙目深陷,似還帶著些許遠自祖先那裏繼承過來的亞洲痕跡。

這或許正是匈牙利與我們的飲食文化存在相似之處的原因。

隨著伊許特萬一世在公元1000年建立匈牙利王國,屬於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匈牙利王國由此揭幕。匈牙利在早期受到神聖羅馬帝國的影響。

1458年到1490年,在胡尼奧蒂·馬加什的統治下,匈牙利國力強盛。由於國王的妻子是拿坡里王國的公主,因此,義大利文化也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銘印。

1526年,土耳其入侵匈牙利,這個封建國家解體分裂成三個部份。在土耳其人的長期統治下,匈牙利的飲食受到土耳其人的深刻影響,最典型的就是由土耳其人引進了名為Paprika的紅辣椒,這種辣椒如今已經成為匈牙利菜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長久以來,這片土地上經歷了多個王國和帝國的統治。匈牙利人將悠久的歷史融入到了美食之中,從古羅馬到日耳曼,從馬紮爾人到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匈牙利的美食正是這種多元歷史和文化交融的結晶。

近年來,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匈交往日益密切。

值得一提的是,中匈建交歷史上創造了多個「第一」,比如匈牙利是最早與中國建交的歐洲國家之一,也是第一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第一個發行人民幣債券的歐洲國家……

隨著孔子學院在匈牙利的陸續開設,越來越多的匈牙利人民有機會深入了解中國的語言和文化,這進一步促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交流與理解。

那麽,關於匈牙利這個充滿魅力的國家,你最感興趣的是它哪一方面的文化呢?

參考文獻:

[1] 丹青:「一帶一路」國家的飲食風俗(一).上海品質. 2015(03)

[2] 李丹琳:匈牙利人的飲食.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 2006(03)

[3] 沈堅;匈牙利人起源及早期變遷.經濟社會史評論,2016(02)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王可欣

編輯 | 胡心雅

排版編輯 | 鄭美玲(實習) 韓其娟(實習)

校對 | 彥文

國歷好物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選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辨識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裏

在看 」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