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為什麽日本人看短劇不愛霸總,偏愛「大小姐」?

2024-04-26歷史

本 文 約 5100字

閱 讀 需 要 13 分 鐘

2023年6月中旬,某款中國短劇APP上線日本市場,此後在當地手機應用程式市場的排名與營收一路飆升。截至2024年4月24日,其排行日本蘋果市集娛樂類套用暢銷榜第10名,超過了日本當地視訊套用,足以見其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

是什麽樣內容的短劇,如此吸引日本人?

當前,中國軟體TopShort正在連載熱播的兩部短劇是【お嬢様のパワハラ退治】 (大小姐整頓職場霸淩) 和【お嬢様は只今、インターン中】 (大小姐正在偷偷實習中) ,都是充滿「日劇味兒」的日語台詞、日語字幕和日本取景,乍一看,你不會將其與「中式短劇」聯想到一起。無一例外地,短劇中的主人公都是「大小姐」,但卻隱瞞出身以一名普通實習生的身份低調上班,在工作中遭到冒充豪門小姐的女配角和上司的聯手打壓。這些女主角不僅能夠強勢反擊,手撕「綠茶」女配,還能在遭遇不公時勇敢地整頓職場前輩。

國產大小姐短劇霸屏日本。 來源/新浪微博截圖

不同於執著「豪門、契約、復仇」三件套的中式霸總短劇,在日本,充滿男主角光環的「龍傲天」並不能精準觸發觀眾爽點,反而是隱藏身份打工、整頓職場的千金大小姐「鳳傲天」,才能躋身日本短劇主流。

那麽,日本人為何會更喜歡「大小姐」的人物設定?

日本女性社會身份的轉向

透過動畫片【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以及電影【First Love初戀】【晝顏】等,我們認識了「家庭主婦」這一在日本女性常見的「職業」。日本社會中,女性往往扮演著照顧家庭和他人的重要角色,她們通常被要求是乖巧、能幹和善解人意的。這種家庭制度中的分權結構,源於日本根深蒂固的「男外女內」的性別分工,並且被一些研究認為曾經在一定時期緩解了日本經濟高速發展造成的社會壓力。

【蠟筆小新】中的家庭主婦美伢。來源/動畫片【蠟筆小新】截圖

明治維新初期,「良妻賢母論」就成為明治時代的啟蒙思想,對日本女性的角色轉變產生了重大影響。倡導「良妻賢母論」的思想家森有禮在【妻妾論(一)】一文中提出,要建立現代國家,作為人倫基礎的夫婦應該是平等 (一夫一妻) 、互助的關系,其中女性的角色應該是作為妻子治理家務 (良妻) 、作為母親承擔養育子女的責任 (賢母)

日本明治維新社會景象。來源/紀錄片【中國通史】截圖

「二戰」後的日本經歷了戰爭、社會動蕩和重建期。這一時期,日本社會對性別角色和女性地位的認識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女性開始逐漸走出傳統家庭,參與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1947年,日本政府頒布【教育基本法】及【學校教育法】,確立日本女性可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這意味著日本女性首次獲得了與男性平等的受教育權利。此後,高等教育也逐漸向女性普及,同時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女性學習的內容不再僅僅圍繞家庭。女大學生開始學習理學、醫學、尖端科學等領域的內容。

但戰後日本的經濟騰飛,以及由此帶來的高強度的職場氛圍,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傳統性別分權在現代經濟中「換皮重生」。為了保證男效能夠全身心為企業貢獻力量,1962年,日本首相池田勇人發表「育人」政策,號召「母親回歸家庭」,政府還匯入「配偶者稅金扣除」等很多對專業家庭主婦的優惠政策,鼓勵已婚婦女撤出職場退居家庭。

相較於針對家庭主婦的優惠政策,政府對從事全職工作的女性設立了多項障礙。首先體現為男女同工不同酬,即便具備相同學歷、從事相同工作,男性的基本薪資水平仍普遍比女性高出約10%。這一情況直接促成了1986年【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的頒布,該法規定男女在同等工作下薪酬應相同。然而實際執行中,男性在基本薪資外的職務津貼、家庭補貼、加班費等仍然占據重要比重。等到孩子上小學以後,原來的主婦們又以臨時工、合約工的形式重返勞動市場,她們是優質、低廉的勞動力,用以解決勞動市場的臨時需求,降低企業的勞動成本。

她們都有一個「大小姐」夢

在社會轉型之下,如今的日本社會一方面號召著「女性的時代」「女性的自立」等口號,似乎預示著女性將擺脫家庭和性別角色的束縛;另一方面,【女性貧困】【無緣社會】【東京貧困女子】等熱銷的紀實文學書籍,似乎又直白地描述出失去家庭庇護的日本女性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

2014年,日本NHK推出紀錄片【看不見的明天:越來越嚴重的年輕女性之貧困】和【調查報告:女性貧困——新連鎖的沖擊】,揭示了日本年輕女性群體的窘迫現實,特別是「網咖難民」群體,她們中有輟學的中學生、畢業後負債累累的大學生,還有單親母親等,引起社會的廣泛關註。2021年,日本MBS電視台也針對疫情期間的女性失業和貧困情況開展了一項百人采訪活動。調查顯示,2020年,日本女性失業人數是男性的兩倍,非正規僱用工受影響更甚,而非正規僱用工往往是貧困的主力軍。

2005年日本男女不同僱用方式的時薪差異。來源/[日] NHK特別節目錄制組【女性貧困】

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2007年釋出的【國民生活基礎調查】,20歲—65歲間的女性平均貧困率為32%,處於工作狀態的女性有 1/3 年收入不到114萬日元 (折合人民幣約5萬元) 。值得註意的是,日本內閣府和厚生勞動省的家庭調查通常會忽略年輕單身人群,因為這一群體通常被視為處於人生過渡階段,即「三無」狀態,指缺乏家庭、地域和社會保障。而日本電視台NHK紀錄片揭露,這些年輕單身女性的貧困往往會誘發其委身於風俗業,如從事援交、陪侍等領域的工作。

由此可見,對於絕大多數日本女性來說,「大小姐」似乎是一個旖旎而遙遠的夢。日語「お嬢様」 (Ojosama) 專指貴族家的女兒,她們往往是不諳世事、沒經歷過磨難的,也就是中文裏的「千金」。

日劇中的「大小姐」乘坐飛機上班。 來源/電視劇【富豪刑事】截圖

「大小姐」的形象往往出現在日本動漫裏,例如【名偵探柯南】的鈴木園子、【魔卡少女櫻】的大道寺知世、【幹物妹!小埋】的希爾芬福特等。

熒幕上,大小姐作為主角的朋友或敵人,往往是豐富主角人設、完善劇情邏輯閉環的關鍵人物,她們也因此受到觀眾喜愛。而在現實世界中,日本女性卻普遍面臨著「隱形貧困」這樣一種現實無奈。

民族性格下的壓抑與反差

1946年,文化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在二戰後受命於美國政府,針對日本社會和日本民族特性寫下【菊與刀】一書,這本書被視為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和民族性的經典著作。正如書名中代表日本皇室家紋的「菊」和象征武士身份的「刀」,日本民族性格無處不充斥著雙重性與矛盾性,本尼迪克特總結:

日本人極度好戰又極度溫和,極度黷武又極度愛美,極度粗魯傲慢又極度彬彬有禮,極度死板又極度靈活,極度恭順又極度討厭被使喚,極度忠誠又極度反叛,極度勇敢又極度膽小,極度保守而又極度喜歡新事物。

日本昭和三年菊花禦紋章銀杯,杯內刻有十六瓣八重表菊紋。來源/偽滿皇宮博物館

這段總結直接反映出日本民族性格下的壓抑與反差。這一反差體現在日本對女性身份的認知上,就是人們對女性勵誌形象的遐想與對女性性格特質的遮蔽之間的矛盾。

即使近年來的日本影視、文學作品都致力於呈現多樣化的女性角色,涉及對女性權益和性別平等的探討,透過角色的成長歷程和面對困境的表現,傳遞對女性力量和堅韌精神的尊重和認可,但日本人對女性的認知卻也有著極端的反差性。

由長篇小說改編的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講述了女主角川尻松子被家人驅趕、遭情人拋棄的「失敗荒誕」的一生。來源/電影【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截圖

比如,在兩性分明的社會氛圍下,許多日本影視創作卻反而註重深入探討女性議題,將具有時代性的女性主體融入作品之中,以多元化、開放式的創作手法,大膽地表述女性的獨特故事和女性意誌,構建女性話語空間,至少在熒幕上一定程度地顛覆了傳統男女性別對立現狀。

既「厭女」又渴望現代新型女性形象的展現,這何嘗不是本尼迪克特所說的「極度保守而又極度喜歡新事物」呢?

就拿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來說,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情感表達和復雜的角色塑造而著稱,而其中女性角色往往不僅是故事情節的推動者,還是整部電影情感的核心。【千與千尋】中的千尋勇敢對抗惡勢力,踏上解救父母之路;【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蘇菲敢於做自己,不向命運低頭;【魔女宅急便】的琪琪靠著使用飛行魔法送快遞自力更生;【風之谷】的娜烏西卡有著與萬物溝通的靈性,是善良勇敢的典範。這些女性角色具備各種不同的性格特質,從而呈現出多樣化的女性形象。

【千與千尋】中的 千尋 。來源/電影 【千與千尋】 截圖

日本影視界也湧現出更多形象多元、豐富多彩的女性角色主題,如「森女」 (如【花與愛麗絲】【蜂蜜與四葉草】等) 、「惡女」 (如【白雪公主殺人事件】【白夜行】【黑色皮革手冊】等) 、「幹物妹」 (如【幹物妹!小埋】【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等) ,為女性形象在影像中的呈現帶來新的可能性。這些影片的廣泛傳播,反映出日本觀眾對於獨立、堅強女性形象的認同和向往。

而日本恐怖片裏的「怨靈」形象,或許能給我們透視日本民族性格的反差提供新的視角。經典的日本恐怖片遵循同一個套路,怨靈推動劇情的動機往往是復仇,但這些復仇卻大多呈現以女性和家庭為中心的敘事視角。

貞子被埋葬在自家後院的水井中,伽椰子在家中被丈夫殺死,因此那個被稱為「家」的房子被詛咒,充滿了陰暗詭異的氣氛。恐怖漫畫【富江】中無限死亡輪回的美艷怨靈富江,多數都是被親密戀人或親人於家宅中殺害。原本由政府倡導的「回歸家庭支持經濟」的「主婦」政策,卻被恐怖片創作者們賦予為怨靈誕生的溫床。女性怨靈在影像中被刻意塑造成長發、敷面、白裙的畸形形象,與現實中的嬌美溫柔的主流審美形成巨大對比,形成了社會對女性形象的顛覆。

因此,日本人偏愛「大小姐」設定,或許正是極致反差感在女性地位上的具象化。

日劇中的「大小姐」設定的女性形象。來源/電視劇【極道鮮師】截圖

爆火短劇「爽點」在哪兒?

復仇短劇緊緊圍繞壓迫與復仇的主線來架構全篇,矛盾沖突強烈極致。【半澤直樹】【我的恐怖妻子】【賢者之愛】等長篇復仇題材影視劇,編劇以引人入勝的細節鋪墊和起承轉合的敘事串聯,引發觀眾對一環扣一環的復仇劇情產生快感。與之相比,短劇的復仇通常是看似柔弱無助的主人公受到惡人欺負和淩辱後,能在「N倍速」的進度條中快速實作身份地位逆轉,進而對反派進行復仇。短劇看似虎頭蛇尾的老套設定,切合了當下人碎片化追劇、想要即時得知劇情全貌的訴求。對於「五分鐘刷完一部劇」的短劇受眾來說,劇中主人公如何透過長期精心籌謀和準備逐一實施復仇計劃,反而不那麽重要了。

短劇作為一種活在手機中的「豎向視訊資訊流」,上下滑動就能輕松切換,要把觀眾的眼球和手指留在螢幕上,就得提供小眾的題材、激烈的戲劇沖突、直白的台詞,恰是這種獨特的傳播性質以及短劇本身的娛樂審美,決定了短劇勢必要走上商業化敘事的路。

中國軟體TopShort在日本熱播的短劇

而以反轉為賣點的復仇短劇,其敘事策略也不追求深度思考或哲學探討,而是強調世俗性和娛樂性。同時,復仇類短劇經常采用二元對立的敘事方法,我們幾乎能在人物剛出場就能黑白分明地指出誰是主角、誰是反派。這種二元對立的格局極大地簡化了故事的復雜性,使得觀眾在情感上更容易作出判斷。

這樣看來,大小姐執掌正義、展開復仇的劇情之所以在日本受到歡迎,正是因為它提供了一種逃離現實、實作公正的幻想空間。「英雄復仇劇」受到追捧的背後揭露了一個現實,就是人們對國家公權力的公平性以及社會正義持不信任態度。因此,人們更願意在劇中看到主人公用自己的方式懲罰惡人,為自己找回公平。觀眾透過觀看女主角從低微到顯赫的轉變,以及她對抗不公和惡勢力的過程,得到了情感上的宣泄和心理上的滿足。對於壓抑個性、等級森嚴的日本社會來說,手機螢幕上大小姐復仇的「反差爽」,正在成為一種新的「精神剛需」,它用一種「短逃離」的方式,為緊張的生活註入了一股價效比最高的松弛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參考文獻:

(日)HK特別節目錄制組合著,李穎譯:【女性貧困】,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年。

(日)上野千鶴子著,王蘭譯:【厭女 日本的女性嫌惡】,上海三聯書店,2015年。

(美)露絲·本尼迪克特著,北塔譯:【菊與刀】,北方文藝出版社, 2015年。

李征:【性別視角下日本女性貧困考察:群體構成、產生原因與應對策略】,【日本問題研究】2023年。

陳立行:【東亞女性社會角色與社會參與的中日韓三國比較研究】,【湖北社會科學】,2021年。

任曉寧:【在日本拍短劇】,【經濟觀察報】,2024年4月13日。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關禾

編輯 | 胡心雅 鄭美玲(實習)

校對 | 彥文

國歷好物

足不出戶暢讀

【國家人文歷史】雜誌

點選下方圖片或

長按下方圖片辨識二維碼

把歷史私教裝進口袋裏

在看 」的永遠1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