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被稱為「千古一帝」的人很少,大清朝的康熙皇帝就是其中的一個。
作為在位61年的康熙帝,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其中,除鰲拜、平三藩、收台灣,成為歷史上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三大壯舉。
第一件事,16歲打敗權臣鰲拜,奪回權力,第二件事,20歲遇到吳三桂叛亂,打了近9年,最終平復內亂,安定民生,第三件事,30歲收復台灣,國家一統,每一件事都是風雲激蕩,值得大書特書。
然而,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繼位者愛新覺羅·胤禛在他的父親所立的神功聖德碑上,記錄了康熙皇帝一生之中包括平三藩、收台灣、驅逐沙俄、大破準噶爾等等諸多大事,竟然沒有一言一語提到他剪除鰲拜的事。
所謂功德碑,一般都是記載某人功德或頌揚政績的東西,用以供人瞻仰標榜萬世,但是,就是這樣一件最能體現康熙皇帝少年英雄的事,作為張口閉口都是「我聖祖仁皇帝」的雍正皇帝,為什麽不把這一點記錄其中呢?
事實上,不僅僅是雍正皇帝樹立的功德碑,就是記錄康熙帝的相關歷史也對此語焉不詳,遮遮掩掩。
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讓康熙皇帝這樣難以啟齒呢?
從康熙皇帝大婚說起
康熙四年,在祖母孝莊太後(孝莊文皇後)的主持下,12歲的康熙帝大婚,冊立赫舍芮氏為皇後,北京城裏的老百姓有幸再一次見識到一場規模宏大的皇室婚禮。
不過,這場婚禮,對於年僅12歲的小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來說,並不一定知道這次的結婚意味著什麽,畢竟年紀還小,雖然,很有可能經過了一些培訓,但是,結婚的概念還是有些神秘,甚至懵懂。
在此時的小玄燁心裏,除了按照祖母孝莊太後博爾濟吉特氏的要求,老老實實地呆在慈寧宮讀書,學習滿漢文化、經史子集、騎馬射箭,以及當一個帝王應有的知識外,可能還有一些童年好玩的心態,不過,這是需要看祖母的臉色的,所以,戰戰兢兢還是不可避免。
只是,對祖母戰戰兢兢那是情有可原,畢竟那是自己的長輩,還是把自己立為皇帝的人,但是,在小玄燁的記憶裏,總有一個人在後面陰森森地盯著自己,這就有些不好了,一個奴才而已,卻總是在自己面前耀武揚威,這讓他心中不平,卻又無可奈何。
有一次,玄燁的小夥伴侍衛倭赫,因為維護小皇帝的權威,用戒備的眼神瞧了瞧鰲拜,不料,就此得罪鰲拜。過了沒有多久,倭赫就連同其他幾個侍衛西住、折克圖、覺羅塞爾弼被鰲拜以擅乘禦馬及取禦用弓矢射鹿的罪名,斬首棄市。
即便是小皇帝怒氣沖沖,也無可奈何,對於鰲拜來說,這個行為根本就不必要11歲的小孩子知道,作為輔政大臣,是完全有這個權利的,即使是殺皇帝身邊的人。
其實,鰲拜的行為確實有些過分了,畢竟是殺皇帝身邊的人,最起碼要知會皇帝一聲,這就顯示出了鰲拜的囂張跋扈。
那天,據說11歲的小皇帝把這件事告訴他的祖母孝莊太後的時候,恨恨地咬著牙說:「我一定要殺了鰲拜!」
一句話如同晴天霹靂,直嚇得老太太孝莊太後神經錯亂,一把抓住小皇帝,「啪」的就是一巴掌打過去,大吼一聲:「誰讓你胡說的?」
孝莊太後的異常舉動把小皇帝也嚇得不輕,他呆呆的甚至是不知所措地看著祖母,一時不敢哭也不敢說話,孝莊太後在趕走身邊侍候的人後,對他說,這些話要是被別人聽到了,人家隨隨便便地就可以把你給殺了,歷史上有一個小皇帝就是這樣死的,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忍,刀插在心上也要忍住。
從此以後,小皇帝玄燁真的不敢再說什麽了,將仇恨深深地掩藏在心裏。
緊接著,鰲拜為了爭奪土地,以"藐視上命"和"紛更妄奏"的罪名分別將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三人矯旨處死。
面對這種局面,孝莊太後意識到了危險的資訊,也開始了緊張地布局,如何平衡四位輔政大臣,如何保證自己心愛的孫子穩定地接過大位,這是最重要的,安排玄燁結婚是關鍵的一步,沒有結婚代表著小皇帝還沒有成人,沒有成人的皇帝是無法親政的,而安排玄燁和索尼的孫女赫舍芮氏結婚又是一個關鍵,取得了索尼勢力的支持。
這是小皇帝玄燁並不知道的,畢竟才12歲而已。
隨後,老奸巨猾的輔政大臣赫舍裏·索尼結束了在家養病的日子,進入朝會和鰲拜抗衡,力挺康熙皇帝在朝會上的威信,這段時間,鰲拜變得老實多了,幾乎沒有多少惡行,孝莊太後僅僅使用一招,就解決了問題。
緊接著,在康熙六年,也就是小皇帝玄燁14歲的時候,在索尼的支持下,給事中張維赤上疏,康熙皇帝得以親政。如果按照這樣,也許康熙皇帝穩步接過大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可是索尼在這一年卻死掉了,事情就改變。
孝莊太後第二招,親政不收權
幸好,孝莊太後使出了第二招,早在幾乎所有大臣都認為,既然皇帝已經親政了,那麽,作為四位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人,就沒有必要再把持著權力了,應該將所有權力交還康熙帝。
但是,孝莊太後在這種情況下,表現出極其高超的政治頭腦。
無論是鰲拜,還是蘇克薩哈、遏必隆,經過多年的把持朝政,在朝廷裏面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勢力,如果在此時貿然接手,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導致政局不穩,甚至康熙本人也無法能夠真正得到權力,畢竟誰也不舍得就此輕易的放棄權力。
更何況,索尼已經是垂垂老矣,命不長久了。
因此,孝莊太後作出英明的決定,也是讓康熙皇帝有些誤會的決定,她召集四位輔政大臣,真誠地說:「皇帝年齡還小,還沒有任何經驗,還需要歷練,所以,你們還是繼續幫著他處理政務吧。」這些人假裝著推辭,只有索尼奇怪地看著老太後,但是,孝莊太後堅決不允許。
孝莊太後的這個決定,樂壞了幾個輔政大臣,卻氣壞了小皇帝,畢竟好不容易等到親政,可以為所欲為了,卻被自己的親祖母給攔住了,輪到誰的頭上,也不舒服。
於是,14歲的小皇帝玄燁不願意了,終於有一天,在一次孝莊太後離開京城的時候,偷偷聯絡蘇克薩哈調查鰲拜,試圖找出他圈地、亂政的罪證,幹掉鰲拜。
蘇克薩哈早就想要這麽做了,鰲拜一直騎在自己的頭上,把正白旗壓榨得體無完膚,正好沒有實力對抗鰲拜呢,小皇帝此時出手,正合他意。
卻不料,蘇克薩哈這個人高估了康熙的實力,卻又低估了鰲拜。朝會一開始,蘇克薩哈的奏章還沒有來得及念幾句,鰲拜黨羽一個一個地跳出來,將蘇克薩哈說得啞口無言,朝堂變得一片混亂,小皇帝玄燁已經無法控制局面了。
就在此時,局面徹底逆反,鰲拜彈劾蘇克薩哈心懷奸詐、久蓄異誌、欺藐幼主、不願歸政等24款罪名,要求小皇帝將他淩遲、族誅,小皇帝剛剛勉強為蘇克薩哈說幾句好話,試圖開脫他的罪名,卻不料,鰲拜挽起袖子,揮舞拳頭朝他走去,那樣子,小皇帝要是不同意,就會一拳打過去,小皇帝簡直嚇呆了,已經無法言語。
在史書上有鰲拜"攘臂上前,強奏累日"一句話,那意思應該是鰲拜這樣的動作,做了好幾天,自此,蘇克薩哈和小皇帝的計謀徹底失敗,蘇克薩哈首先被下獄,隨後被淩遲處死,而康熙小皇帝遭到極大的羞辱。
後來,孝莊太後將康熙皇帝臭罵了一頓,指責他不顧身份,反而助長了鰲拜的兇焰勢頭,將自己置於危險之地,她鮮明地指出,蘇克薩哈和鰲拜不過是同一種人,都在想著掌權,而康熙自己也不過是被蘇克薩哈耍了。
此時的孝莊,更加看清楚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康熙皇帝的堂叔、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孫子班布爾善的出現,在朝堂上,正是班布爾善的反戈一擊,導致形勢直轉而下。
這才是最要命的事。
孝莊太後第三招,索額圖晉升禦前一等侍衛
愛新覺羅·班布爾善,父親塔拜,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六個兒子,生母鈕祜祿氏為努爾哈赤的庶妃,地位非常的低,加上父親沒有什麽戰功,這就導致他這一族在其他戰功卓著、地位顯赫的宗室成員面前,毫無存在感。
班布爾善只不過襲承了自己父親塔拜的一個較低的三等輔國將軍的宗室爵位,這個爵位不說根本和其他王室宗親相比,就連索尼、鰲拜、圖賴、圖爾格等外臣也不如。
這就讓班布爾善心中充滿了不甘。
但是,班布爾善有一樣好處,那就是他是愛新覺羅氏家族的皇室宗親,就這一條,遠遠強於鰲拜了。
鰲拜雖然厲害,但在滿洲的封建等級森嚴的環境下,他作為一個鑲黃旗下的旗奴,如果「謀逆主子」,那麽將會得到一個怎樣的下場,而且,也根本無法反,還沒有等他造反,估計剩下的旗奴們早就將他殺死了。
所以,他唯一的可能,就是廢掉康熙,重新立一位愛新覺羅氏家族的皇帝,這就可以說明為什麽鰲拜的武功那麽強大,在面對一群小布庫時,竟然沒有任何反抗,就自動受擒了。
班布爾善就不同了,他要是造反成功,作為努爾哈赤的後代,是很有可能獲得王室宗親以及那些八旗的擁戴而成為皇帝的,這就是班布爾善和鰲拜的區別。
因此,我們就能理解了,在後來,當鰲拜一黨被抓,鰲拜沒有處死,班布爾善卻被直接處死了,因為,這個才是危及孝莊太後以及康熙皇帝。但是,這句話能說嗎?其實不能說,如果把這個歷史記錄下來,就有可能讓許多根本無法沾邊的那些亂七八糟的皇室宗親們躍躍欲試了。
因此,對於班布爾善的罪行,也極其簡單,「附和鰲拜、藐視皇上、結黨行私、悖負國恩」,「挾私報復、公報私仇、助紂為虐、鏟除異己」,主犯都沒有死,作為從犯,這些個罪應該不足以處死吧,但就是死了。
班布爾善早在鰲拜勢力日漲之時,就開始依附於鰲拜,並透過他獲得了領侍衛內大臣的職務。同時,他不斷地鼓動鰲拜利用手中的大權將康熙皇帝廢黜,另立新君,以掌握絕對的權勢。
領侍衛內大臣相當於皇帝身邊的「親兵衛隊司令」,負責統帥侍衛親軍,守衛皇帝的安全,這也是保護皇帝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然而,這個職位鰲拜的親信黨羽,這就讓人恐怖了,不僅自己隨時處於鰲拜的監視之下,而且,很有可能,就在自己在前面走的時候,可能就被人從後面一刀砍死了。
在這種情況下,孝莊太後指示,將擔任大學士以及吏部侍郎的索額圖調入宮中,授予禦前一等侍衛,同時組建單獨的侍衛團,也就是那些小布庫們,貼身保護康熙皇帝以及自己的安全。
這個索額圖就是索尼的兒子,孝誠仁皇後的伯父,安穩了。
事實上,所有的布局到了這個時候,已經萬無一失了,孝莊太後需要等待的,是鰲拜把自己的資本徹底敗完,而鰲拜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鰲拜仍然像以前一樣,大肆圈占良田,引發滿族百姓的不滿,而且「一應事件,先在私家議定,然後方行」,這些藐視皇權的行為又激起了朝中上下的憤怒,這就是孝莊、康熙帝示弱為後來清除鰲拜制造了輿論優勢。
智擒鰲拜,其實就是一個遊戲
康熙皇帝在小夥伴索額圖來到身邊以後,開始暗中挑選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在宮內整日練習布庫為戲。
這種遊戲在滿族內比較常見,所以,鰲拜見了,並沒有覺得有什麽,即便是有什麽,他也毫不在意,憑自己的武功,這些人根本就無法動自己。
康熙八年(1669)五月,在孝莊太後的默許下,16歲的康熙皇帝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離開京城,又將自己的的親信安插到京師的衛戍權。
然後,他召鰲拜到武英殿覲見,這一天,歷史上並沒有註明準確的日期,即使有也是依靠其他事件琢磨出來的。
鰲拜大搖大擺地來到武英殿,康熙皇帝為他準備了一張三只腳的凳子,然後讓人端著一碗茶給他喝,鰲拜接過茶杯,還沒有喝了,就將茶杯掉到地上,因為杯子太燙了。
康熙皇帝大吼一聲:「鰲拜無禮!」
於是,一群早就埋伏好的小布庫們一起撲向鰲拜,鰲拜一轉身,凳子一歪,鰲拜猝不及防,不小心就摔倒在地上,小布庫們隨即將鰲拜摁在了地上,任務完成。
這一段似乎並不像電影裏面的情節那麽精彩,似乎打得天翻地覆,事實上,歷史並沒有那麽精彩,就連康熙皇帝自己都覺得,自己準備了好久的東西,卻就這樣簡簡單單的就結束了,這讓他感覺一拳打到了空氣中的感覺,頓時覺得沒有多大的意思,原來一直囂張近十年的鰲拜,在面對皇權時,竟然如此的羸弱。
而他所等待的鰲拜黨羽反擊,也沒有到來,朝廷上一邊倒地傾向康熙皇帝,鰲拜集團崩塌的速度超乎讓康熙帝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就好像鰲拜的倒下是眾望所歸的一樣。
後來,康熙皇帝才知道,其實自己的祖母孝莊太後早就安排好了一切。在面對自己的孫子玄燁與鰲拜相爭的過程中,孝莊太後以其極強的政治頭腦,冷靜、周密的思考,以權力平衡、軍事部署各種手段,將鰲拜捆得死死的,鰲拜不能反抗,也不敢反抗。
這讓康熙皇帝精心布置的一切變得很可笑,因為已經全部都水到渠成,給與康熙皇帝的,只是一個表演的機會而已。
因此,對於抱負極大,自尊心極強的康熙皇帝來說,雖然他對孝莊太後對自己愛護大為感激,也終其一生的侍奉與她,但還是覺得,這次的事情實在是一次難堪的經歷,連他自己也不願意再提及此事。
後來,在【清聖祖實錄】這本比較完整記錄康熙帝日常起居的書中,對於玄燁逮治鰲拜一事極為簡略,康熙八年五月戊申:「命議政王等挐問輔臣公鰲拜等。(隨諭鰲拜罪狀六款及遏必隆知而不言,阿南達每進奏時稱鰲拜為聖人雲雲)著一並嚴挐勘審。」
也就是說,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鰲拜已經被抓了。
【清史稿·聖祖本紀】對此似乎記錄得比較詳細一些,「上久悉鰲拜專橫亂政,特慮其力多難制,乃選侍衛、拜唐阿年少有力者為撲擊之戲。是日,鰲拜入見,即令侍衛等掊而縶之。」
康熙早就知道鰲拜亂政,因為覺得他武功高強,所以,找了一批小侍衛,假裝作撲擊之戲,把鰲拜給抓起來了。
這就是康熙智擒鰲拜的由來,於是,許多人就依據這個版本,展開了想象,一個勇敢機智的小皇帝就此出現。
下面是有人找到的當時鰲拜被抓後的審問記錄,這些記錄中,包含了鰲拜30條大罪,其中鰲拜也對此作了一些辯解,我們一起了解下,不喜歡看的朋友可以略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看看,其實挺好玩的,也顯示了智擒鰲拜的虎頭蛇尾。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