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1991年楊得誌參加老紅軍聚會,得知一人參會,親自到門口站崗迎接

2024-05-07歷史

1991年的一天,一場特殊的聚會正在北京拉開序幕。說它特殊,不僅是因為參會人員全是已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還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是功勛卓著的開國英雄,有很多還是膾炙人口的著名將星,其中就包括曾擔任過中國國防部副部長的開國上將楊得誌。彼時的楊得誌已80歲高齡,論功勛、論年齡他都應該在聚會廳上席就座,但來到聚會現場的楊得誌卻並沒有直接進入大廳,而是站在門口往外翹首以盼,究竟是誰有這麽大的魔力竟能讓楊老將軍在廳外站立靜守?


隨著一輛汽車在聚會廳門前駛停,一位老軍人從車上緩緩而出,等候多時的楊得誌一見來人趕忙迎上前去激動地說:「老首長,終於又見面了!」來人見到楊得誌也激動不已,雙十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這位讓楊得誌專門迎候的老軍人名叫李聚奎,曾是當年楊得誌擔任紅軍團長時的師長,同樣也是一位戰功不凡的開國上將。李聚奎為人非常低調,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但他所經歷的戰鬥很多卻家喻戶曉,他的一生也因此充滿傳奇。

革命初期,屢建奇功

李聚奎,1904年出生於湖南安化西坪村一個農民家庭,二十四歲那年(1926年)恰逢國民革命軍北伐,血氣方剛的李聚奎投身革命隊伍,被編入湖南獨立第5師,成為彭德懷的直接下屬。在彭德懷直接領導下,李聚奎從普通一兵到班長、排長、中隊長(連長)……一路成長,革命素養和戰鬥素質不斷提升。


北伐結束後,蔣介石和汪精衛發動了反革命政變,竊取了北伐戰果,國共合作破裂。時任獨立5師9大隊中隊長的李聚奎跟隨彭德懷等人,於1928年7月發動平江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發出了中國共產黨官兵憤怒的聲音。平江起義後,起義隊伍撤退到白沙,彭德懷為鼓舞士氣,將戰士們召集起來進行政治動員,此時卻發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被敵人策反的一大隊隊長雷振球突然沖到主席台,一把奪過彭德懷身邊警衛員的手槍,準備向彭德懷射擊。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坐在隊伍前面的李聚奎第一個反應過來,他縱身撲向雷振球,狠狠地將他撲倒在地,另一名戰士也及時上前,開槍擊斃了這名險些釀成大禍的叛徒。由於李聚奎反應迅捷,這起突發的惡性事件被快速粉碎,保護了彭德懷,避免了中國革命歷史被覆寫。(註1)


1928年12月,李聚奎隨紅五軍大部隊在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合,成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一份子。在根據地期間,李聚奎歷任縱隊長、團長、師長等職,一步步成長為中國共產黨的中高級軍事指揮人才,他的軍事指揮能力在接下來粉碎國民黨反動派針對根據地的「圍剿」戰役中,得到充分展示。1930年12月,蔣介石任命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集結10萬兵力對蘇區根據地發起第一次「圍剿」。


我軍部隊在得知敵人「圍剿」資訊後,先敵一步在王竹嶺布下埋伏,當敵軍先頭部隊戴嶽旅進入埋伏圈後,作為27團團長的李聚奎帶與兄弟團相互配合,從不同方位向敵人發起猛攻。敵軍憑借強大火力進行反擊,戰鬥迅速進入白熱化,我軍其中一個團團長在戰鬥中身負重傷,李聚奎主動承擔起指揮兩個團的責任,最終全殲戴嶽旅和張輝瓚派來的增援團。隨後李聚奎又與兄弟部隊一起,直撲張輝瓚作戰指揮部,活捉了敵師長張輝瓚,實作了第一次反「圍剿」的重大勝利 。


待到1933年國民黨第四次反「圍剿」時,李聚奎已是紅1軍團第9師師長。接到作戰命令後,李聚奎帶領紅九師部隊趕往大龍圩阻擊來犯之敵,在快接近目的地時,李聚奎用望遠鏡向敵人所在方位進行觀察,他看到有一個指揮官模樣的敵軍正帶領一小股部隊勘察周邊地形。李聚奎意識到這可能是條大魚,他果斷命令部隊迅速包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了這股敵軍,活捉了那名敵軍官。經過審訊,此人竟是敵25師師長李明,我軍又一次取得重大戰果。(註2)


出色的戰場表現使李聚奎得到了中央軍委的肯定,將他從第九師師長調任主力第1師師長,而楊得誌那時正是第1師第1團團長,二人的革命緣分就此開始。剛上任的李聚奎緊接著就迎來國民黨的第五次「圍剿」。1934年 2 月,李聚奎指揮楊得誌所在的1師1團在福建戰略要地三甲嶂展開防禦阻擊戰,經過一晝夜艱苦鏖戰,以1個團的兵力擋住了敵軍3 個師的進攻,創造了戰場奇跡。(註3)

萬裏征途,開路先鋒

在王明「左」傾錯誤思想影響下,我軍第五次反「圍剿」最終失敗,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長征由此開始。李聚奎所在的第1師專門負責掩護中央機關轉移,當時敵人在湘江以東對中央紅軍設定了四道封鎖線,第1師必須趕在中央機關前面沖破封鎖,打通前進道路。李聚奎在一軍團首長林彪指揮下,透過快速穿插接連攻克新田、城口、宜章三道防線,最後在湘江與國民黨大部隊正面相遇,雙方主力展開激烈交鋒。第1師直面敵軍兩個師進攻,戰士們以鮮血和勇猛向敵軍發起一次次沖擊,經過3天時間的浴血搏殺,第四道防線終於攻破,中央紅軍得以繼續前行。越過湘江只是危機四伏的長征之路的第一步,緊接著長征隊伍來到貴州天險烏江。烏江對岸是貴州軍閥部隊,他們沿江進行軍事布防,對紅軍主力嚴陣以待。


而紅軍後方還有國民黨中央軍兩個縱隊的追兵,必須要在敵軍對我形成夾擊之勢前渡過烏江。第1師依然是烏江之戰的先發,而楊得誌率領的1團更是先發中的先鋒,他們先是挑選了8名水性好的戰士進行偷渡,但沒有成功。隨後他們發起強攻,在戰士們英勇無畏的沖鋒下,強渡成功,大部隊順利透過。渡過烏江後,紅軍中央總部在遵義召開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中央領導地位,也對紅軍下一步戰略方向作出新的部署。根據中央軍委統一安排,李聚奎帶領的紅1師參與了著名的「四渡赤水」,與主力部隊一起以運動戰擺脫了國民黨十萬追兵。


長征隊伍進入四川省後,又遇到另一座天險大渡河。大渡河河面寬闊、水流湍急,對岸同樣也有國民黨部隊重兵把守,又一場硬仗擺在紅軍面前。紅1師再一次挑起了攻堅克難的重任。李聚奎還是安排戰鬥力最強的1團負責強渡,接到任務後的楊得誌組織起17人的渡河先遣隊,登上渡船在我方炮火掩護下向對岸駛去,渡河勇士們頂著洶湧翻滾的河水,冒著敵人密集的槍林彈雨,終於搶灘成功,再一次為大部隊進發打通了咽喉。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到達了陜北革命根據地,次年紅二和紅四方面軍與紅一軍會師,長征終於勝利結束。在這場困難重重的萬裏征途上,李聚奎帶領的紅1師一路披荊斬棘,功不可沒。毛澤東在長征途中曾對周恩來誇贊過李聚奎:「這是個開路先鋒的好角色。」(註4)而對於紅1師下屬的紅1團,毛澤東也給予了充分肯定:「紅1團在這次大轉移中是立了功的,你們一直走在我的前面。」(註3)

西北受挫,癡心不改

在長征途中驍勇善戰的李聚奎並非常勝將軍,他也有戰場落敗,折戟沈沙的時候,在紅軍長征結束後不久,李聚奎就結結實實地吃了一次大敗仗,但這次敗仗也讓他成就了自己人生中的又一次傳奇。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以後,蔣介石亡我之心不死,又集合中央軍、東北軍、西北軍發起「通渭會戰」,妄圖將紅軍主力絞殺於陜北。黨中央經過多方考慮,提出了「寧夏戰役計劃」:將多支隊伍合並成一支西路軍,向西渡過黃河,在寧夏、甘肅一帶建立新的根據地,同時打通與蘇聯的聯系通道。此時的李聚奎已是紅9軍參謀長,而紅9軍正是西路軍的組成之一。


1936年11月,西路軍開始陸續向西北進發,李聚奎等幾支部隊先行渡過黃河進入甘肅。但此時戰略形勢發生變化,中共中央決定對原來的「寧夏戰役計劃」進行調整,未過河的部隊將不再西進,由已渡過黃河的近兩萬人隊伍,完成建立「河西革命根據地」和「打通遠方」的任務。剛過黃河的西路軍在面對國民黨地方武裝時,也是節節取勝,李聚奎帶領紅九軍快速攻占了甘肅土城、永昌、梨園等地,和大部隊一起不斷向河西走廊挺進,但由於部隊規模不足、後繼乏力,此時的西路軍也將自己置於了危險的境地。


盤踞在甘肅、青海一帶的敵匪首領馬步芳和馬步青看出了西路軍的弱點,他們帶領自己的「馬家軍」,利用熟悉地形、擅長馬戰的優勢,向孤軍深入的西路軍發起圍追堵截,西路軍終因寡不敵眾而慘遭失敗,部隊人數從2萬人銳減至3千人,而敵人的包圍圈卻在不斷縮小。西路軍總指揮徐向前決定,將剩余部隊化整為零,分成幾個支隊開展分散遊擊作戰。但遊擊戰還未有效組織,各支隊就被兇悍的「馬家軍」所沖散,李聚奎也在戰鬥中和其他人失去了聯系。


此時李聚奎面臨的狀況非常兇險,他孤身一人面對著四處搜捕紅軍落單人員的「馬家軍」,每時每刻都有可能遭遇不測。為了不被敵人發現,李聚奎將手中的槍拆散,分散丟棄到不同地方,然後用自己的羊皮大衣和農民換了一身滿是窟窿的當地「皮筒子」,找了一根棍子,將自己偽裝成一個沿街乞討的「叫花子」。他身上唯一留下的就是一個指北針,他要靠著它重新找到革命隊伍,找到黨組織。靠著對黨和革命的堅強信念,李聚奎一路向東,艱難跋涉,忍受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也經歷過大大小小無數次驚險,終於在2個月之後,他在一個叫王家窪子的地方找到了紅軍28軍團。一路的風餐露宿,一路的擔驚受怕,都沒讓李聚奎掉淚,但此時他握著戰友的手卻淚流滿面,因為他終於找到親人,找到了家……歸來後的李聚奎在根據地見到了毛澤東,面對主席,他對自己沒能完成組織交代的任務而深感自責,但毛澤東卻大手一揮,道「你是雖敗猶榮啊!」。(註5)

抗美援朝,巧避敵機

其後的李聚奎在中央軍委統一領導下,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他的革命足跡從晉東南到魯西北,從松遼平原到海南島,踏遍全國各地,而他的革命傳奇也在一次次戰鬥中不斷延續。最終,李聚奎和眾多革命將士一起,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建國後,中國共產黨將重心轉移到國家經濟建設方面,但由於美帝霸權主義的存在,我們國家依然面臨著重大軍事威脅。1950年6月,韓戰爆發,美國出兵入侵北韓,還將戰火燒到中國東北邊境,帝國主義軍事威脅已迫在眉睫,此形勢下,中共中央決定發起一場「抗美援朝」作戰。跨越國境作戰對我軍來說前所未有,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後勤保障問題,毛澤東以「急如星火」為比喻,要求聶榮臻馬上從全軍中選出一位能擔負起後勤重任的「糧草官」。


聶榮臻經過仔細篩選,最終選擇了曾在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中出色完成過後勤保障任務的李聚奎。經過向毛澤東請示,李聚奎毫無爭議地被定為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重點負責我誌願軍後勤保障工作。後勤保障雖然不是在前線直接與敵人搏殺,但這項工作意義更大重大,尤其在北韓戰場上,這更是一項困難重重的工作。


和以往戰爭相比,「抗美援朝」的後勤保障不僅難在運輸路途遙遠,更重要的是我方沒有制空權,在幾千公裏的運輸線上,我軍的補給物資赤裸裸暴露在美軍飛機之下,僅這一點來說,似乎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抗美援朝」總指揮彭德懷找到李聚奎,當面問他:「你能不能保證誌願軍過了鴨綠江之後有彈藥用,有飯吃?」李聚奎心裏沒底,坦白回答:「從目前情況看,不知道能保證到什麽程度。」這位當年的老上級嚴肅地對李聚奎說:「如果保證不了,我找你算賬!」


戰爭開打後,李聚奎擔心的狀況果然發生了,還不到三天時間我軍就在敵機轟炸下損失了400輛運輸車,補充物資僅能有百分之六七十到達前線,心急如焚的李聚奎晝夜苦思應對之策。後來他偶然發現,有個別下屬分部自行設定了訊號站,用來監視敵機活動情況,這一下子開啟了李聚奎的思路。他決定將這一方式全面運用到交通幹線上,李聚奎將想法匯報給彭德懷,彭德懷非常支持,直接調來9 個團兵力,建立起1568個防空哨所。有了這些防空哨所,2800多公裏的交通幹線就像長了眼睛,敵人的飛機動向時刻都能被我們捕捉到。敵人的飛機還沒有飛過來,地面運輸部隊就提前得知訊息,立即進行偽裝隱蔽,敵人很難分辨出靜態偽裝的運輸隊伍,因此汽車損失率大大降低,由之前的百分之四十幾一下子降至百分之零點幾。美軍指揮官非常納悶我軍後勤運輸為什麽突然停滯了,但前線部隊依然戰鬥力不減。美國遠東空軍副參謀長達爾·艾爾其爾準將將我軍後勤保障稱為「奇跡」,他說:「我非常希望在戰爭結束之後,見見誌願軍的後勤部長。」

結語

透過李聚奎革命生涯不同階段的故事,我們大致能夠勾勒出這位革命軍人閃光的人生軌跡,他的一生有驚濤駭浪、也有智謀無聲,有快意殺敵,也有曲折低回……從他身上我們能看到許許多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縮影,能夠感受到他們對革命事業的一片赤誠。李老將軍已於1995年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的革命精神會鼓舞著我們不斷前行,他的傳奇故事也會在後輩人口中代代相傳。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於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