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旱魃為虐:那場慘絕人寰的恐怖災荒

2024-04-14歷史

點我關註

這是白駒說原創的第124篇文章

【流民圖】

01 奇荒

清光緒四年 (1878年) 二月,山西某縣。

李提摩太瞇起眼睛向遠處眺望,只見一道 低矮的城墻隱隱約約顯現出模糊的輪廓,反復確認之後,這位英國傳教士不禁長舒了一口氣,一絲久違的安全感隨之緩緩湧上心頭。

自打光緒元年開始,一場兩百年未有之大旱災席卷中國北方,尤以山西災情最為嚴重。一時間,三晉大地赤地千裏,餓殍遍野。

李提摩太此行專為賑災而來,雖說早有心理準備,但這一路親眼目睹之駭人慘象無時無刻不在重新整理著他的認知,光用恐怖二字已然難以形容這場大災。

正因如此,在看到城池後,李提摩太自然生出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然而,隨著一行人逐漸靠近城門,映入眼簾的一幕卻讓李提摩太本已松弛下來的心弦再一次緊繃起來:

城門一側,被剝光衣服的男屍倚疊如山,仿佛屠宰場裏等待分割的死豬一般,他們的衣服早已被活人剝去換了吃食。而另一側,同樣堆放著相同規模的女屍,一張張慘白而消瘦的面孔,令人不寒而栗。

城門口儼然成了屍骸的中轉站, 更多的屍體仍在源源不斷從城內運出,亂葬崗將是這些亡魂的最終歸宿。

城外如同末世,而城內同樣也好不到哪裏去。

無數奄奄一息的百姓躺臥於道路兩旁,用哀求的目光緊盯著每一個路過的行人 ,野狗和烏鴉反倒成了城鎮的主人,在街頭肆意享用殘肢碎塊

還有力氣走動的百姓大多不敢外出勞作,因為一旦出城就可能有去無回,祭了別人的五臟廟,而這些坐以待斃的人們唯一能做的就剩下了易子而食。

這是李提摩太這輩子見過最可怕的景象,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度懷疑所見所聞都是自己神經錯亂而產生的幻覺。

而令他更難以接受的是,他的這些 經歷只不過是大災荒的冰山一角。

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

災情肆虐,糧價飛漲,小麥從每鬥三百文上漲至兩千八百文,小米從每鬥四百文上漲至三千文,高粱也從每鬥兩百文上漲至一千六百文,新鮮的瓜果蔬菜更是漲得離譜。

在耗盡家中錢糧後,饑餓的災民開始搶食任何可以果腹的東西:糧種、草籽、棉花吃完了,就開始吃樹皮、稭稈;榆樹皮也吃完了,不得不開始吃鋸末、泥土、石末,最終,成千上萬的百姓被活活脹死、餓死。

不久後,瘟疫接踵而來,死者更是不計其數。

山西受災州縣共計七十余個,災民多達四五百萬,每天死難者不下數千, 旱魃為虐,赤野何止千裏。

大災當前,一部份饑民逐步陷入癲狂,賣妻鬻子、易子相食成為社會常態,更有人開始以人肉為食,起初還是腐肉,而後逐漸演變為獵殺活人……

【申報】就曾發出這樣的評論: 「(山西)民不聊生,餓死的、逃荒的人難以統計,但饑疲而不能他往者更多!百姓存亡只在旦夕之間,拆屍骨為炊,交換孩子而食,人和鬼又有什麽區別?」

億兆黎民命懸一線,急待朝廷救民於水火,因此,牧守一方的山西巡撫理所當然成了這場大災荒的焦點人物。

02 巡撫

光緒二年 (1876年) 八月,北京紫禁城。

東暖閣內,一眾太監宮女顫顫巍巍,紛紛蜷縮身體跪伏於地,不敢有絲毫動靜,生怕引起兩位太後老佛爺的註意。

此時,慈禧正指著桌上一本奏折破口大罵,即便是一向好脾氣的慈安這次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被氣得滿臉通紅。

要說是誰惹得兩宮太後如此大發雷霆,這位仁兄不是別人,正是山西巡撫鮑源深。

身為重災區的第一責任人, 鮑源深在災情初期便開始落實各項賑災舉措,然而,山西錢糧在尋常年份就已入不敷出,大災之年就更別提了,於是,鮑巡撫第一時間向朝廷求援。

可朝廷也沒錢啊,海防塞防軍費浩大,此時又值左宗棠西北用兵之際,朝廷財政同樣捉襟見肘。

沒錢沒糧,賑災也就成了一句空話,眼看災情難以遏制,甚至大有激起民變之勢,黔驢技窮的鮑巡撫一咬牙,最終做出了一個明哲保身的決定:辭官!

在火山口上多待一天就多一分危險,鮑源深趕忙向朝廷遞交辭呈,以舊疾日增為由請求開缺。

都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鮑巡撫關鍵時刻甘當縮頭烏龜撂了挑子,兩宮太後可不得火冒三丈嘛。

強扭的瓜不甜,鮑源深一心開缺逃避,清廷也只能隨了他的心願,只不過形式有點出乎鮑巡撫的預料,朝廷最終下詔,以失於詳查之罪將其革職查辦。

清末逃荒的流民

逃兵處置了,氣也消了,但這卻並不能解決山西的賑災難題。此時的山西如同一個即將爆炸的火藥桶,省會太原街頭人人持械,時刻提防他人劫掠,就連空氣中都彌漫著硝煙的味道。 而山西毗鄰北京,一旦饑民作亂,京師必定震動。

明末大亂即將重現,當前最緊迫的便是物色一名合適的山西巡撫,很快,清廷敲定了心目中的最佳人選——曾國荃。清廷深知, 只有殺神曾國荃坐鎮山西,局勢才能萬無一失。

清廷下了一招狠棋,但卻愁壞了曾國荃。曾國荃不傻,鮑源深拼死都想甩掉的燙手山芋,他又怎會去接。

在接到朝廷調令後,曾國荃立馬上疏請辭:並非我不願替朝廷分憂,老臣也是久病纏身,一樣要回鄉養病。

可好不容易捏住的救命稻草,清廷又豈能輕易松手,隨後, 一道又一道 催促上任的上諭從紫禁城發出,言辭也是一次比一次激烈。

胳膊終究是拗不過大腿的,光緒三年二月,無可奈何的曾國荃只得硬著頭皮前往山西赴任。

03 賑災

光緒三年 (1877年) 四月,山西太原。

二三千裏赴任之途,滿是殘喘呼救,易子而食,枯骸塞途。災區如此慘狀,哪怕是見慣了大場面的曾國荃也深感心驚肉跳,毛骨悚然。

牧守一方,便要擔起護衛一方生靈的責任,既然來都來了,那就擼起袖子加油幹吧。到任之後,賑災自然成為曾國荃工作的第一要務。

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時山西歲入不過三百余萬兩,支出卻高達五百余萬,府庫更是一貧如洗。如此糟糕的財政狀況,縱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曾國荃也不由得垂頭喪氣道: 「吾雖有博濟之心,苦無 彌綸之術也!」

抱怨歸抱怨,一味的發牢騷終究無法減輕壓在身上的千斤重擔,此後,曾國荃振奮精神,使出渾身解數,將自己的能量發揮到了極致。

曾國荃是何許人也,那可是曾國藩的弟弟,湘軍的靈魂人物之一,對大清王朝有著再造之恩。朝野內外,上至兩宮太後、親王貝勒,下至各省督撫,誰不得給曾國荃幾分面子。

曾國荃

賑災的關鍵在於錢糧,曾國荃第一時間便上疏請旨,為山西搶占了大部份的朝廷救災款項。與此同時,在他的反復懇求下,清廷最終同意減免或緩征山西各項賦稅、協餉,就連 左宗棠西征大軍的六十萬兩軍餉也改由其他各省協餉解決。

向朝廷伸手是一方面,除此以外,曾國荃不忘驅動強大的人脈關系網,來為山西籌措錢糧。

在曾國荃的斡旋下,蘇、浙、粵、贛、川等南方各省督撫紛紛傾囊相助,為山西撥解錢糧,乃至李鴻章都心甘情願從北洋水師海防銀中撥款二十四萬兩,以解山西燃眉之急,曾國荃臉面之大可見一斑。

只可惜,山西災情過於嚴重,相較於上千萬張嗷嗷待哺的嘴巴,曾國荃的努力也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曾國荃苦思冥想,不得已使出了最後的殺手鐧。

光緒三年九月,曾國荃上疏請旨,申請吏部下發兩千張任命官員的空白執照,計劃以重開捐輸的方式籌集賑災錢糧。

賣官鬻爵必定會敗壞吏治,其危害世人皆知,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何況是無計可施的清廷,不久之後,清廷便同意了曾國荃的建議。兩千張空白執照,山西得六百張,河南得四百張,陜西、直隸、山東等瓜分剩下的一千張。

為了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推行捐輸政策,山西等各省府衙多次在報刊上刊登捐務章程,對各類官位予以明碼標價。

【申報】就曾刊發如下資訊:

京官:

郎中由貢監生捐銀四百四十二兩;

員外郎由貢監生捐銀三百六十八兩三錢。

地方官:

道員由貢監生捐銀六百四兩;

知府由貢監生捐銀四百九十一兩;

鹽運司運同由貢監生捐銀四百四十二兩;

同知由貢監生捐銀二百三十一兩;

通判由貢監生捐銀一百八十五兩。

曾國荃的這招果然收到了奇效,各地商賈富戶踴躍報名,僅山西一省便籌得白銀一千零二十九萬兩。雖然賣官鬻爵無異於飲鴆止渴,但不管怎樣,這筆巨款的確為山西災民帶來了一線生機。

盡人事,聽天命,十八般武藝施展完畢,曾國荃已經盡力,最後來看一下他的賑災成果吧。

災前,山西全省共有人口一千六百萬,四年大災過後,死亡人口總數達五百余萬,另有數百萬百姓減損,這些人或主動逃荒,或慘遭販賣,大多不知所蹤。省城太原原有人口一百萬,災後僅剩五萬,人口減損率竟達到了驚人的95%,令人唏噓不已。

而這僅僅是山西一地而已……

點 擊 關 註,更 多 精 彩 不 錯 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