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人被一些影視劇影響,都認為唐高祖李淵(唐朝開國皇帝)能力平庸,在歷代的開國皇帝中沒有什麽存在感?說實話,歷史真的不是這樣的,李淵其實是一位被我們誤解很深的皇帝,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兒子李世民這顆閃亮的歷史明星在史書中太過耀眼了,這也就蓋住了本該屬於李淵的一些歷史高光時刻。
首先我給大家普及一個成語「雀屏中選」,有沒有人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這個成語說的就是李淵當年一箭射穿了屏風中孔雀的眼睛,憑借著高超的箭法取回了宇文泰的外孫女,也就是日後的竇皇後。
當年,神武郡公竇毅的女兒相貌美麗,又學識不凡,竇毅覺得自己的女兒一定不能隨便嫁給一個普通權貴子弟。於是他就搞了個比武招親,畫了兩只孔雀在屏風中間,讓來求婚的各個權貴子弟各射兩箭,誰能射中孔雀眼睛,就將女兒許配給誰。
當時慕名而來的人有好幾十個家世及才藝不凡的人,可是最後卻只有李淵一人射中了屏風中兩只孔雀的眼睛。這難度可是堪比當年呂布的「轅門畫戟」了,由此可見李淵的武功值其實也是出類拔萃的。
在【唐書·高帝記】中也描述過李淵高超的箭術,書中記載: 高祖從十余騎擊之,所射七十發,皆應弦而倒 。意思是說當年李淵曾帶著幾十個隨從跟數千起義軍相遇,李淵是沈著冷靜,絲毫不亂,拿出自己的弓箭,連射出70箭,這70箭基本上都是箭無虛發,數十人應聲倒地。
這一件事兒不僅僅體現了李淵的武力值高超,更是顯示出了李淵臨危不亂,勇武過人的特點。
但是無論是起兵前,還是起兵後,李淵的那些歷史高光時刻卻因為他的兒子李世民太過於耀眼,所以往往會被後世人所忽略。
實際上,李淵從起兵到稱帝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從起兵再到統一天下,用了七年的時間,這個時間段,在古代的王朝開創史之中都是非常少見的。
朱元璋一統天下的時間是用了15年,被我們稱為位面之子的東漢劉秀也用了12年的時間才徹底統一天下,北宋更不用說了,前前後後用了18年,魏武帝曹操終其一生也僅僅是統一了北方。
而能和李淵一樣用這麽短時間一統天下的帝王中,就只有漢高祖劉邦了。
但是說心裏話,隋末那個情況要比秦末更加復雜。秦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建立大一統的王朝,秦始皇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可是就過了短短的十幾年時間,秦朝就土崩瓦解了。所以秦朝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有奴隸社會進步為封建社會),在當時很多世人的眼裏面,它是失敗的,這就導致那個時候大部份人都覺得還是周朝那套分封制更加可行,所以很多人起義的目的都是想復立自己原有的諸侯國就行了,不必去爭著搶著當那個皇帝。
所以在秦末當時的很多諸侯,還是基於自己諸侯國利益為導向進行的一些爭鬥。
而隋末那會兒就不一樣了,這大一統王朝的概念已經普及了快一千年了,隋末那些豪傑諸侯都是為了得到天下而互相攻伐的,所以就這一點來說,李淵這個時候的潛在的競爭對手要比劉邦所在的秦末時期是要多上一些的。
雖然項羽這些人也是劉邦的敵人,但是這些諸侯心裏面想的還是自己諸侯國那麽一畝三分地。大家看看項羽在滅秦之後的舉動就明白了,居然主動放棄了可以稱霸天下的關中之地,非要回到那個彭城去建立都城。
項羽為什麽這麽做呢?無非就是想回到自己的封地建立個諸侯國。如果一開始項羽就想去代替秦始皇成為新的皇帝,那劉邦估計早就死在項羽的劍下了。
所以,漢朝以後亂世爭鬥的混亂度及艱難度是要比秦末那會兒更強一些的。那大家說這種情況下,李淵能用7年的時間一統天下,你能說他沒有能力嗎?
那說到這兒可能就有人不服了,認為李淵有個能幹的兒子李世民。這一點確實不假,可是俗話說得好,這個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啊。李淵如果真的像那些影視劇中寫的像個草包,這李世民縱然有天大的能耐,這大唐也不可能在那麽快就掃清所有的對手。實際上在玄武門之變前,大唐最終決策、最終拍板的還是這個李淵。
在【大唐創業起居註】中是這麽描寫李淵的: 帝素懷濟世之略,有經綸天下之心。接待人倫,不限貴賤,一面相遇,十數年不忘。山川沖要,一覽便憶。遠近承風,鹹思托附。
這一番評價可謂是相當之高的。在大唐一統天下的戰略構建上,李淵從起步到稱帝,然後掃平其它割據勢力的大策略及實施步驟可以說是非常合理的,而且也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
歷史也證明,李淵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正確的,就拿他常被人們詬病的「給突厥稱臣」這一點來說,如果當時不是李淵穩住了突厥騎兵,那麽大唐的後方永遠是不穩的。
李淵透過結交、籠絡、拉攏等方式,得到了這些關隴貴族的支持,這就為大唐的統一奠定了根基。這些事兒如果搞不定,李世民、李靖他們也不可能在前線打的那麽順。
沒有人背刺,搞定這些後勤問題,穩住朝堂內部的各方勢力不亂,這些都是李淵的能力和功勞的體現。
不過可惜,李世民這個天可汗實在是太優秀了,他的光芒往前往後都掩蓋了上代和下代的帝王功績。
完
以上為正文,部份內容及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文中如涉及結論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更多精彩持續更新,感謝關註。
來都來了,點個 在看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