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電影【周處除三害】中,香港仔吃的「棺材板」是什麽|文史宴

2024-04-05歷史

引言:最近大火的的電影【周處除三害】中,通緝榜榜二大哥「香港仔」在初次亮相時,吃夜宵的時候吃了豬血糕、鴨血、還有棺材板。刀口上討生活的黑道大哥點這麽討口彩的菜還真是不多見呢。不過想必也有人想了解一下台灣夜市小吃「棺材板」到底是什麽東西。

【周處除三害】小美理容店場景

「棺材板」是台灣一道獨具特色夜市名小吃。 本文探討了小吃「棺材板」的起源與發展以及台灣夜市和小吃文化的發展,並分析了其成為台灣夜市名小吃的原因。

台南棺材板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樣,不同地區的風俗習慣,也能造就一方美食文化。

台灣飲食文化具有多元性,高山族飲食文化早期主要以小米和番薯為食,吃食物的時 候直 接用手來吃,但是後來大陸移民的不斷增多,當地人也吸收了漢民族文 化的特點,逐漸改成了筷子,大米也逐漸成為高山族飲食文化中的主食, 但是還有不少高山族比較落後,保留著傳統的特色。

但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台灣當地也逐漸開始流行素食主義,「棺材板」便是其中之一,並逐漸發展為台灣夜市中的名小吃。那麽,擁有奇怪名字的它是怎麽發展起來的,又怎麽成為台灣夜市名小吃的?

一、小吃「棺材板」的起源與發展

1、「棺材板」的起源

棺材板為台南特色地道小吃,無論是作為容器的土司、濃湯形式,或刀叉器具,都屬於西方元素,可謂台灣飲食國際化的先聲 (焦桐,2003)。

相傳棺材板起源於沙卡裏巴的赤崁點心店,台南市政府介紹沙卡裏巴市場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其名稱起源於19世紀時,日本「盛り場」的台式日語,繁華街道的意思。

赤崁點心店的店主為許六一先生,日治時期時,許六一先生到南洋當軍夫,光復回國後,就在沙卡裏巴開店賣鱔魚意面、八寶鹵飯等。

某日,許六一突發奇想的制出這道用吐司麵包炸成金黃色,挖空成酥盒,裏面配料有雞肝、雞肉、墨魚、碗豆、胡蘿蔔,煮熟後以牛奶勾芡的雞肝板,味道偏甜。

而棺材板的命名由來有兩說,其中一說為,許六一先生追溯,當時台灣大學考古隊來吃雞肝板,其中一位教授說:「這東西很像我們正在挖掘的石棺板。」店主聞言覺得有一種聳動視聽的挑戰性和好奇心,遂而易名。

另一說則為,許六一在成大任教的教授朋友,吃完雞肝板後,開玩笑的說:「點心中央挖空,內裝雞肝,模樣有如棺材,就叫他棺材板吧!」當時的市民小井對於教授十分尊重,認為他們書讀得多,見聞廣博,由此事也可見一斑。

2、「棺材板」的發展

今日,棺材板在口味與口感上,也有了較多元的發展。創始店赤崁點心店的棺材板除了原味也推出了咖哩口味,而此小吃也推廣到許多地方,其中以花蓮為最出色的棺材板發展地。在花蓮地區有兩間特別出名的棺材板店家,分別為「法式官財板」與「蔣家官財板」。

花蓮棺材板

法式官財板為花蓮第一間棺材板店家,為求吉利,也將傳統的「棺材」改為「官財」,而法式官財板與赤崁點心店的烹飪方法有許多不同之處:

口感方面,法式官財板的厚片吐司在油炸前先塗過蛋液,口感較傳統棺材板來的酥脆;在口味上,法式官財板也研發了許多不同的口味,特別是在蔣家官財板出現後的良性競爭下,各種有創意的口味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法式官財板與蔣家官財板也結合了花蓮的特色名產,推出了剝皮辣椒棺材板;除此之外,在食用方式上,赤崁點心店是以刀叉食用,而法式官財板與蔣家官財板則是使用紙袋包裝,手拿的方式作食用。

由於花蓮的棺材板與台南的棺材板有諸多相異之處,因此也有著「花蓮式棺材板」的說法。

二、台灣夜市與小吃文化的發展

台灣夜市至少有兩百年的歷史,最早是由攤販聚集逐漸形成的,清代因漢人來台開墾,耗盡力氣,小吃攤販便肩挑扁擔叫賣,將食物販售給開墾者補充體力。

早期的夜市大都屬於「趕集性夜市」,為舊時農村時代的一種交易形式,因過去聚落之間的交通不便,只在固定日子聚集,常與廟會活動結合,營業地點不固定,此消費型態屬休閑式消費,民眾對市集販售的商品未必有需求,是以休閑居多。

當攤販聚集於消費能力較高之地區,便形成「攤販集中區」以增強市場吸重力。到後來因照明裝置的發達與消費型態的改變,導致某些攤販集中場營業時間拉長到夜間,而形成了「夜市」。

日治時期政府對於台灣傳統市場的衛生不滿,因此積極整治,但因取締不易,日本政府準許了夜市的營業並加以規範。1960年代,因治安穩定且經濟發展優良,夜市也快速的成長。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有許多研究指出,夜市體驗中「飲食」為最重要的,如有人做過調查,不論男女性受訪者,來到夜市的主要目的皆為「飲食」;梁良(2010) 在【台灣的那些事,那些人:梁良的文化觀察筆記】一書中說到,台灣夜市雖然屬吃、喝、玩、樂通包的「平民夜總會」,但實際上還是偏重於吃東西。

余舜德(2017) 說台灣的夜市所販賣的商品主要通常為低「市場中心性」(market centrality),如:成衣、飾品、玩具、小家電,然而「地方特色小吃」卻是唯一具有高市場中心性的產品,台灣消費者會向往某地的某樣小吃專程前往該地(如:彰化肉圓、台南棺材板)。

「台灣小吃」於今日是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名詞,是台灣飲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小吃」一詞是在近幾十年內才被使用,台、客語中並無「小吃」的詞句,過去都將這個介於正餐之間非正餐的簡單食物稱為「點心」,「小吃」從最早期的勞動需求——補充體力,發展至兼具休閑、娛樂的意涵(陳玉箴,2020)。

三、「棺材板」成為台灣夜市名小吃的原因

那麽,「棺材板」是如何成為台灣夜市中的名小吃呢?首先,從歷史淵源來看,小吃「棺材板」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

傳統上,台灣的飲食文化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包括中國大陸、日本等地方的烹飪技藝和風味。「棺材板」由於名字獨特,歷史悠久,吸引許多外地遊客一探究竟,使得其成為夜市的一種特色小吃。

其次,從口味特色來看,棺材板這種小吃本身具有獨特的口味特色,這是其能夠在夜市中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材料很多,將厚麵包中間填入雞肉、蝦仁、馬鈴薯及牛奶等配料,再於厚麵包面上沾上醬料,一片棺材板便足以飽腹,且味道十分獨特豐富。這種美食的口感和味道,吸引了眾多食客,成為了台灣夜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最後,從文化象征的角度來看,棺材板這一名稱在文化語境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義。棺材象征著「升官發財」,古有雲:「棺槨早備,延年益壽;紫徽正照,添福添壽。」家中準備棺材亦有「備官」、「備財」之寓意,棺材在歷史習俗上,有著吉利的象征意義。將這一名稱賦予美食,也能討一個吉利的彩頭。

綜上所述,棺材板成為台灣夜市名小吃,既有歷史淵源和文化象征的內涵,又有獨特的口味特色,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它的知名度和受歡迎程度。

四、總結

總之,小吃「棺材板」起源悠久,名字來源十分有趣,因為其獨特的外形和名稱,以及口味多樣、口感豐富,逐漸成為台灣夜市中的名小吃。其歷史文化背景和獨特的文化象征意義使得這種小吃更具有深層次的文化價值。

歡迎關註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註

專業之中 最通俗 ,通俗之中 最專業

熟悉歷史 陌生化 ,陌生歷史 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