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分為兩個時期,其中第一個時期是從隋朝末年農民起義開始,到隋朝滅亡,唐朝建立,第二個時期是唐朝建立以後的時期。隋唐時期,大部份英雄好漢都集中在第一個時期,如隋唐十八條好漢之中的十七位都是第一時期的好漢。
隋唐演義第二個時期和三國中後期的情況差不多,名將雕零,但是沒有湧現出相應的猛將補缺,因此給人的感覺是人才斷層。在隋唐演義第二個時期,尉遲恭是一顆耀眼的將星,撐起了隋唐後期的半邊天。如果把尉遲恭放在隋唐第一個時期,他的戰力大概相當於哪些人的水平?
尉遲恭的武功
單田芳評書中,自成系列,是四猛、四絕、十三傑,這些人不是猛將,就是有絕招,其中十三傑的人物和隋唐十八好漢基本相同,天下第一高手都是西府趙王李元霸,第二高手都是宇文成都。不同的是,尉遲恭在十八條好漢之中排在秦瓊之後,位列第十七,而在單田芳隋唐演義評書中,和秦瓊並列為第十三傑。
尉遲恭出世時,隋朝早已覆滅,唐朝建立,但是還未徹底平定各地割據諸侯,處於群雄混戰的時期。尉遲恭原本是一位鐵匠,力大無窮,於是參軍,成為定陽王劉武周的一位將領。他戰力很強,胯下一匹烏雲抱月駒,掌中一條十三節水磨鋼鞭,「日搶三關、夜奪八寨」,在隋唐後期打遍天下無敵手。
在白壁關之戰中,原本瓦崗寨的老兄弟們王君可、尤俊達、金甲、童環、樊虎、連明等人都不是尉遲恭的對手,唐軍大元帥秦瓊不得不親自出場。此時,隋唐十八條好漢大多戰死沙場了,天下第一猛將李元霸也被雷擊而亡。秦瓊已經是十八條好漢中為數不多的幸存者了,頗有「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意味。
兩軍陣前,秦瓊和尉遲恭兩人單挑,很快便打了一百多回合,誰也奈何不了誰,陷入膠著狀態。秦王李世民是一位仁君,禮賢下士,看見有本事的人都想收入囊中,他看到名不見經傳的尉遲恭竟然能戰平秦瓊,想要收降尉遲恭,於是鳴金收兵,暫時罷戰。
秦瓊和尉遲恭兩人都對對方不服氣,兩人再次來到戰場上展開大戰,尤其是尉遲恭,揚言要和秦瓊再戰三百回合。秦瓊和尉遲恭兩人再次打了一百多個回合,還是沒有分出勝負,加上之前的一百回合,兩人至少已經對戰二百回合了,兩人之間的戰力在伯仲之間。
尉遲恭提出要和秦瓊鬥「並力法」,即尉遲恭先打秦瓊三鞭,秦瓊反過來再打尉遲恭三鐧,誰先受不住被打趴下,誰便輸了。最後的結果秦瓊硬抗尉遲恭的全力三鞭,兩臂發麻,但他硬生生抗住了。
接下來,秦瓊打尉遲恭三鐧,前兩鐧尉遲恭勉強抗住了,但是已經到了極限,如果秦瓊的第三鐧打下去,尉遲恭很可能當場交代在戰場上,秦瓊於是沒有打第三鐧,這便是「三鞭換兩鐧」的故事。由此可知,秦瓊的戰力要略高於尉遲恭,兩人的名次也不應該並列。
在隋唐十八條好漢中,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慶三大猛將,個個戰力驚人,秦瓊即便使出吃奶的勁也不是他們的對手,戰力略低於秦瓊的尉遲恭,自然也不是他們的對手。熊闊海、伍雲召、伍天錫、羅成、楊林等人的戰力也高於秦瓊,不是秦瓊能夠抗衡的。
但是秦瓊的戰力在隋唐十八好漢中被嚴重低估了,他的真實排名不應該排在第十六,而是應該提前幾位,排在魏文通之後,第十比較合理。這是因為秦瓊曾和他的表弟羅成「傳槍遞鐧」,兩人的武功都有很大的進步,秦瓊的戰力不是一成不變的,他的排名往前挪幾位自然也是很正常的。
結語
秦瓊的真實戰力排在第十位,那麽略低於秦瓊真實戰力的尉遲恭應該排在第十一,如果把尉遲恭放在隋唐第一個時期,他和八馬大將新文禮的戰力應該差不多。如果尉遲恭早生二十年,他和新文禮大戰一番,兩人很可能是真正的平手,誰也無法戰勝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