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水滸描寫的到底是宋代生活,還是明代生活?|文史宴

2024-05-10歷史

文/娃娃魚

因為水滸傳創作完本於元末明初,所以大家一般會認為書中描寫的就是元末明初的社會,其實不然。水滸的內容是從宋以來層累的產物,其中也有相當部份描寫的就是宋朝社會,本文會舉出許多處以饗讀者。

請輸入標題 bcdef

本文歡迎轉載。

【水滸傳】的故事大概從南宋初年開始流傳,到明代中期成書出版,其間經歷約三四百年的發展演變,整部小說可以說是宋、金、元、明四朝史實與語言的累積。

雖說是後人寫成的,但小說中的宋代特征非常明顯,充斥著大量宋時的生活細節。

諸如「宋代男子常在鬢邊簪花、身上刺花繡」,「宋人喜歡蹴鞠,有齊雲社、圓社等踢球團體」,「宋人有東嶽神信仰,三月廿八是泰山廷聖誕,有盛大廟會和擂台賽」,「官府常把重犯刺配沙門島」等等,這些史實都已經廣為人知了。

此處列舉八條相對冷門的內容,讓人看到閃爍在文學夾縫中的吉光片羽。

宋帝節日在紫宸殿上朝

【水滸】第一回,正文的第一句話——

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

北宋的皇帝平時在文德殿上朝,遇到正朔(元旦)和節日,才改到紫宸殿。

三月三日是上巳節,故而駕坐在紫宸。

【朝野類要·卷一】「班朝·禦殿」條目下說——

本朝殿名最多。如常朝則在文德殿,五日一次;起居則在垂拱殿……賀祥瑞、聖壽、賜宴則紫宸殿。

【水滸】中先後有四次提到天子上朝的地方:

第一回是上巳節,第九十回是正旦節,因此都在紫宸殿;

第八十二回提到了兩次,分別是宋徽宗決定第三次招安和梁山好漢的入朝覲見,因為是平日,所以在文德殿上朝。

這些細節都正確,可見作者對北宋的班朝制度相當熟悉。

官設的慈善藥店:惠民和劑局

小說開卷的「引首」,結尾處提到——

開封府主包待制親將惠民和濟局方,自出俸資合藥,救治萬民,那裏醫治得住,瘟疫越盛。

這是說,包拯把自己的俸䘵拿出來,請惠民和濟局用局方配制好藥,散發給得了瘟疫的民眾。

惠民和濟局,應該寫作「惠民和劑局」,是宋元時代的官方制藥、售藥機構。裏面的藥方均出自當世名醫之手,再經官方稽核,稱之為「局方」。

所制的藥物,一方面用於官府的賞賜,另一方面,打折優惠賣給老百姓(【癸辛雜識】中說「藥價比時值損三之一」),所以叫「惠民」。

為此,戶部每年要拿出數十萬的錢來補貼這個藥局。

【宋史·職官五】中記載——

和劑局、惠民局,掌修合良藥出賣,以濟民疾。

【夢梁錄】說,北宋時,惠民南局在東京城的橫街之南;惠民西局在金梁橋西大街近北巷口。

【癸辛雜辨識集上】「和劑藥局」詞條,瘋狂吐槽了官府的腐敗,不僅以次充好,有權勢者還巧取豪奪,「所謂惠民者,元未嘗分毫及民也」。

皇家在元宵節的慶賀活動

小說第七十二回寫道,宋江等人正在李師師的青樓裏飲酒,宋徽宗突然透過地道前來。

他對李師師說——

寡人今日幸上清宮方回,教太子在宣德樓賜萬民禦酒,令禦弟在千步廊買市。

這句話裏,涉及到三個皇家慶賀節日的細節:

元宵節當天,皇帝要去上清宮孟享(即祭禮),還會在宣德樓和千步廊與民同樂,賜禦酒、買市。

上清宮的位置在東京城新宋門裏街北。

【東京夢華錄·卷六】有詞條:「(元月)十五日駕詣上清宮」。

同卷又記載了宣德樓的歡慶情況——

大內前自歲前冬至後,開封府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遊人已集禦街兩廊下。

宣德樓上,皆垂黃緣,簾中一位,乃禦座。

不過那時候,禦街兩側的長廊只叫「禦廊」,「千步廊」這個名字到金代才有。

至於皇家「買市」的情況,可參見耐得翁的筆記【都城紀勝·市井】。

孝宗皇帝孟享回,就觀燈買市,簾前排列內侍官帙行,堆垛見錢,宣押買市食,歌叫支賜錢物,或有得金銀錢者。

這裏說的雖然是南宋孝宗時的情況,但實為北宋延續下來的舊制。

高俅府在太平橋

第八十一回寫到,燕青、戴宗要去高俅的太尉府解救蕭讓、樂和。

兩人帶上金銀,直奔太平橋而來,並說高府後有條河。

蕭、樂逃出後,四人當晚就在河上的空船裏躲了一夜。

這裏的描述正確。

據【東京夢華錄·卷一】「河道」條目下記載,東京城共有四條河,最南的叫蔡河,河上有橋十一座,其中,太平橋就在高俅府(高殿前宅)的前面。

北宋東京外城平面圖

太平橋在這個位置

戍邊將士的冬衣從東京發送

第八十八回,梁山軍馬征遼時,受阻於遼國的太乙混天象陣,三戰失利。

此時正值嚴冬,於是雙方交換了戰俘,暫時罷戰,以待來春。

然後,監戰的趙安撫寫文書到東京,申請將士過冬的衣物。

朝廷於是派了八十萬禁軍教頭王文斌押運衣襖五十萬領,到宋江軍前交割。

王文斌領了聖旨文書,催攢人夫軍馬,起運車仗,出東京望陳橋驛進發。

監押著一二百輛車子,上插黃旗,書「禦賜衣襖」,迤邐前進。

戍邊將士的冬衣從東京發送,是北宋早期的一種制度。

宋人江少虞所輯的【事實類苑·官職儀制一】下,有「賜衣服」一條——

國朝之制,文武官諸軍校在京者,端午、十月旦、誕聖節,皆賜衣服。

其在外者,賜中冬衣襖,遣使將之。

在元雜劇【包待制智賺生金閣】中,包拯也幹過押送冬衣去邊關賞軍的差事——

【南呂】【一枝花】我可便上西延離汴京,押衣襖臨京兆。我也不辭年紀老,豈憚路途遙?

人民美術出版社【水滸傳】連環畫第28集【破遼國】

只不過,在宋仁宗登基後,這個制度發生了變化,冬衣不再全都從東京發出。但不少話本、小說和雜劇裏,仍然保留了這個細節。

到桑家瓦聽書

小說第九十回,梁山征遼得勝歸來,囤兵陳橋驛,卻被蔡京等出榜禁約,不許他們進城。

又逢元宵佳節,燕青和李逵偷偷混入東京看燈,來到了桑家瓦,聽了一段「關雲長刮骨療毒」的評話。

燕青灑脫不開,只得和李逵入城看燈。不敢從陳橋門入去,大寬轉卻從封丘門入城。

兩個手廝挽著,正投桑家瓦來。

宋代的「瓦舍」,又稱瓦子(瓦市、瓦肆),或勾欄(勾闌、構欄),是城市裏的娛樂場所,類似於今天的戲院。

瓦市中有各種演藝活動:雜劇、傀儡戲、影戲、散樂、講史、說話、雜技、諸宮調、相撲爭交、毬外踢弄等等。

桑家瓦位於東京內城的城東,從東北角的封丘門入城,沿著楊誌賣過刀的馬行街直行即可抵達。

東京內城圖

已框出封丘門、馬行街、白礬樓、桑家瓦的位置

【東京夢華錄·卷二】「東角樓街巷」中道——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裏瓦。

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裏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千人。

【夢華錄】同時還提到,當時東京有位專門以「說三分」而聞名的藝人,叫霍四究。

不知道燕青和李逵聽的三國故事,是不是就是這位霍先生講的。

上樊樓吃酒

樊樓,是當時汴梁城裏一個著名的酒樓,第七回裏,陸謙曾誆林沖到這裏吃酒,第七十二回宋江等人到東京看燈時,史進穆弘在這裏喝得大醉。

人民美術出版社【水滸傳】連環畫第22集【鬧東京】

不過,「樊樓」這個名字的由來卻是以訛傳訛的結果。

查【東京夢華錄】,只有「白礬(繁體為礬)樓」,而無「樊樓」。

【能改齋漫錄】中有過較詳細的解釋,說東華門外景明坊有酒樓,最初因為商人多在這一帶買賣白礬而得名叫「白礬樓」,後來,省去了「白」字,只叫「礬樓」。

這酒樓名氣大了之後,新客人只聽聲音,以為酒樓的老板姓「樊」,故訛寫成「樊樓」,後來又改名叫「豐樂樓」。

值得註意的是,樊樓不是一座獨立的樓房,在宋徽宗宣和年間,它改建成了由東南西北中五座三層樓相連的建築群,各樓之間用飛橋欄桿連線,明暗相通。從西樓可以望見大內,從北樓可以眺望艮嶽。

南渡之後,西湖邊也建了一座豐樂酒樓,便是承接樊樓的名字而來。

府衙門口的戒石銘與禦制四行

小說第六十二回,盧俊義入獄後,李固找到鐵臂膊蔡福,拿出五十兩金子,要買他的命。

這時蔡福笑道——

你不見正廳戒石上刻著「下民易虐,上蒼難欺」?你的那瞞心昧已勾當,怕我不知?

蔡福說的是宋太宗禦制【戒石銘】中的兩句,完整的一共有四句,是「爾俸爾䘵,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合稱為「禦制四行」。

而這四句話最早的出處是五代後蜀主孟昶的【令箴】,共有九十六個字,宋太宗取了其中的十六字,命各地州縣衙門立石為戒。

宋太宗和宋哲宗都親筆寫過【戒石銘】,可惜未傳世,現在流傳下來的是黃庭堅的手跡。

因為宋高宗南渡後,曾經親筆鉤臨了黃庭堅的字,將墨本再頒天下,並附詔書一道,所以遺存甚多。

太宗皇帝禦制【戒石銘】拓片

是宋高宗鉤臨黃庭堅的字

碑中央是他的詔書和花押

需要說明一點,「禦制四行」最後一句原文是「上天難欺」,【水滸】寫作「上蒼」。不過,山西芮城博物館藏有一塊金代明昌元年的【戒石銘】,那上面寫的就是「上蒼」。

另外,【水滸】第八回,林沖在白虎節堂被高俅誣陷,押到開封府時,小說裏有一段對衙門環境的描寫——

官僚守正,戒石上刻禦制四行;令史謹嚴,漆牌中書低聲二字。

可見,開封府和大名府一樣,衙門正廳都嚴格按皇帝的命令,老老實實立著戒石,刻著「禦制四行」。

歡迎關註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註

專業之中 最通俗 ,通俗之中 最專業

熟悉歷史 陌生化 ,陌生歷史 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