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1929年「美國大蕭條」啟示,普通人該如何應對經濟蕭條,逆勢翻身

2024-03-29歷史

美國大蕭條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初期,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之一。

它起源於1929年10月24日,以股市突然崩盤為標誌,拉開了全球性經濟危機序幕。

美國大蕭條前後持續了10年之久,以美歐為中心,逐步蔓延和影響到了世界幾乎所有國家。

大蕭條期間,美國國內工業生產急劇下降,失業率飆升,銀行恐慌以及貧困率和無家可歸者大幅攀升。

數據顯示,1929年至1933年間,美國工業生產下降近47%,國內生產毛額下降了30%,失業率達到20%以上。

要知道,美國歷史上2007-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國內生產毛額也才下降了4.3%,失業率略低於10%。

由此可見,1929年美國大蕭條期間,是何等的嚴峻,何等的危機,何等的讓人無奈。

「美國大蕭條」的原因

表面上看,美國大蕭條的原因是由於過度消費造成的。

上世紀20年代,美國現代工業迅速崛起,尤其是機械制造、紡織業、汽車工業等達到了空前的繁榮。

這樣一來,美國經濟在現代工業的拉動下呈現出了喜人的態勢,正因如此,當年美國民眾開始紛紛提高消費,消費信貸應運而生。

在良好的經濟態勢下,人們沒有看到膨脹的泡沫和未來的風險,只一味地在追求生活享受和品質。

數據顯示,當時美國75%汽車、80%留聲機、75%洗衣機、25%珠寶都是透過信貸方式購買的。

這還沒完,後來消費信貸讓民眾沖昏了頭腦,很多人甚至貸上信貸沖入了股市,一度將美國股市從68點推動到了386點。

到了1928年,美聯準意識到了經濟過熱的反噬,開始提升利率,先是從1.5%提升到了5%,後來更是提升到了6%,旨在讓人們從股市回歸生活。

一時間股市撤資嚴重,導致了股市崩跌,在「踩踏」事件下,掀起了大蕭條的序幕。

如何應對「大蕭條」

其實,關於美國大蕭條背後的原因,遠比以上敘述要復雜很多,同時也是多方面的。

關於大蕭條的研究,學者們主要有兩大觀點,分別為「供需驅動理論」和「貨幣主義」。

關於其背後具體內容,此處不過多分析,接下來文史君主要與大家聊聊在不太友好的大環境下,如何來應對大蕭條:

1、避免失業

失業率飆升,是大環境不好最直觀和鮮明的一個符號,這一點在美國大蕭條期間有著很明顯的數據。

由此,在這樣的背景下,盡量不要選擇辭職。即便因某些原因被離職,也要降低預期去尋找新的工作。不要眼光太高,降低收入總比斷流好。

2、避免負債

大蕭條下的投資與消費都是一件沒有意義且異常危險的事情。

美國大蕭條期間,房地產投資下降了70%以上,平均商品批發價下降了30%以上,一切資產都在快速貶值,一切消費意願都在大幅下降,最值錢的資產就是錢本身。

由此,大環境不好,一定要開源節流,避免負債。不要過度消費,不要沖動投資,盡量省錢,握在手裏的錢,才是最珍貴的資產。

3、量力而行

大蕭條前的十年,美國城市高速發展,大量人口從鄉鎮地區向大城市匯集,去尋找財富與機遇。當時美國大城市如紐約、芝加哥等,車水馬龍、燈紅酒綠。

而大蕭條來臨後,很多失業青年紛紛逃離城市回到農村,出現了大城市向小城鎮倒流的現象。

由此,在大形勢不好的背景下,無論年輕人還是中年人,都要認清自己、認清形勢,做力所能及的事和選擇。

一定切忌好高騖遠,隨波追流,如今某音上經常會刷到很悲慘的例子,希望也能引以為戒。

4、減少社交

美國大蕭條期間,由於大量人員失業,未失業者也收入大幅下降,整個社會消費欲望大幅下跌,所有人的社交需求都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聽廣播、看書、下棋。

由此,大環境不好後,一定要未雨綢繆,盡可能地減少開支。即便娛樂,也得選擇一些低成本的,如讀書、刷短視訊、看電影等。

5、尋找機遇

大蕭條下,並不是所有的領域都一派蕭條,相反大蕭條本身也會促進某些領域的蓬勃發展。

如在美國大蕭條期間,美國的電影業迎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數據顯示,當時美國人均每年看電影28場,同時唱片、書籍、雜誌銷售量也大幅上升。

由此,在大環境不利的形勢下,肯定也有一些領域會異軍突起,成為市場經濟的主流。這時候,每個人都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在不利中尋找有利,在困境中尋求突破。

讀者們,關於「美國大蕭條背後的警示」,大家怎麽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